登陆注册
3261500000005

第5章 中国文学原型系统综论(1)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原型“这一概念术语,但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的一些特质却与原型理论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荣格在他的原型研究中,曾把东方文化特点的研究作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方面,他多次讲到中国的“道“与原型理论的相通之处,讲到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对于揭开心理现象之谜的意义,认为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不同的东方思维,反映着人类感情和把握世界的不同方法。荣格并未能真正体验到中国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及所蕴含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意象,但是荣格却间接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特性,仅就这种了解,已使他惊叹不已。这似乎可以说明,原型理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反过来,中国文化证明着原型理论某些假设的合理性,从而在一个新的理论基点上说明中国文化艺术对于人类精神史的独特意义,也表明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交汇的巨大空间。同时为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精神问题开拓着新的天地。荣格未能真正展开的对于东方、特别是中国文艺与原型的研究,有待于中国学人去推进。

(第一节)抒情与叙事:两种原型系统

关于人类文学艺术的不同类型,我在《原型批判与重辛苦》中提出了存在叙事与抒情两种系统的看法:某类文学样式特别发达,可能与这个民族在某些阶段,心理原型的倾向性相关,文学的原型体裁与原型心理结构有对应关系。文艺以满足人的不同的需求的机制形成了两大系统抒情与叙事。

而从整个人类文学艺术发展史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原型系,统,这就是叙事原型系统与抒情原型系统,它们分别适应着人类不同情境下的精神需求,对应着不同的心理原型。当然,这两种系统并非截然,对立,它可能在特定时空同时并存,却会有主次之分。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蕴含着现代原型理论所着重探讨的诸多要素和现象。从《诗纷》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及历代散文,大量的文学意象中就有许多原始意象的反复重现和置换变形,有丰富的由对自然物象的感悟而生成的具有约定性的象征隐喻,它们就是可交际的象征单位即文学原型。中国文学艺术中对“意象”、“意境“等的追求,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象等关系的理论,中国画中的“写意“特质和“有意味的形式“的特征,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与观众心理原型的关系,中国民间艺术中大量的象征、隐喻,等等,都与原型有着相通性。在叙事文学中,从志异志怪小说到四大名着,中国叙事文学原型现象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并不断置换变形。志异志怪、唐传奇,虽然似乎找不出非常规律的神话“移位“的现象,但都有神话传说成分,诸如神仙鬼怪故事、“游仙”、“梦幻“母题等等,重点并不在叙述真实完整的故事情节,更像是通过离奇的故事的演义,来表达某种超越现实的想象或者宣泄某种情绪,而母题的反复和叙事模式的形成则具有原型的鲜明特点。在四大,名着中《三国演义》有历史原型,《水浒》有现实生活原型,《红楼梦》有神话、宗教和现实多重原型,《西游记》也有神话、仙话、传说和现实生活多重原型。这些作品,在意蕴层面,有“道“的“意义原型有神话和宗教原型,在形象的层面,则有现实生活故事原型和人物原型。这正表明中国叙事文学原型在形象层面与意蕴层面的复杂特征。在这些文学现象中,体现着中同哲学中的“道“的观念,中国文化中的神秘色彩,中国人“在瞬间包藏着性质“的整体思维方式,中国道教和禅宗对于人与宇宙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等等。

诗的固度与原型系统特点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代文学以抒情为主,中华民族长于抒情。这意味着中国文学原型与西方文学原型有重要区别。闻一多曾对中国文学的这种特征做过概括。他说:印度希腊,是在歌中讲着故事,而中国、以色列则都唱着以人生与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

中国,和其余那三个民族一样,在它开宗第一声里,使预告了它以后数千年间文学发展的路线。“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代就定型了……从此以后二千年间,诗一一抒情诗,始终是我国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

诗似乎也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在这里发挥过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在我们这里,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教育,是社交,它是完全的生活。维系封建精神的是礼乐,阐发礼乐意发展中的“元典“性和多样功能,其本身就具备了某种原型的意义。

虽然抒情与叙事是人类艺术史中并存的两种不同艺术倾向,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学为主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中国抒情文学特别发达,不是中国人对艺术方式的理性选择,而是中国民族的特性使然。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具有诗性气质的民族,一个对于自然宇宙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特别的感情的民族。中华民族偏重直观把握的思维特性和文化模式在深隐层次影响着文学发展的格局,决定了诗词居正宗地位。中国文学史在经历了神话阶段之后,以抒情诗为其发展主体,而不是像西方以悲剧、史诗为其文学主体。《诗纷》就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它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抒情诗是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物我同一“的宇宙意识和思维方式的特殊表现。中国文学的这种特点并未随着中国文明的进程而消散,而是持续发展。直到南宋,抒情诗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小说被视为“街谈巷议难登大雅之堂而使其发展受到抑制。这和西方文学的情形有鲜明的比照在西洋的思想史上,人一开始就在宇宙中,占着独立的地位,人不是自然的兄弟,而是以自然为舞台的存在“

还有文学自身方面的规律和原因中国文学这种格局的长期存在,自然形成了两大系统:占据主导地位的抒情系统(诗词、散文)和处于次要地位的叙事系统(神话、小说、戏剧)。与此相对应的是创作者的大致分野,即主流正统与民间乡野的不同系统,以及欣赏的所谓雅和俗的对应。

在这种文学格局的背后,相应地存在着抒情与叙事两种原型系统。它们内在地决定着文学格局的相对稳定,并构成特殊的文学景观。抒情文学是以原型意象、意境和意蕴为其原型体系,叙事文学以原型母题、意态结构、叙事模式等为其原型体系。两种文学原型系统的产生、特性、功能和“瞬间再现“各有特点两种原型系统的创作规律和读者的接受心理也不相同。这就是说,不能简单地用西方文学原型理论来套用中国文学史,而要依中国文学的实际,构筑中国文学原型的研究框架。

两种原型景观

抒情文学原型是以意象、意境系列为特征。这单从中国诗学的概念,范畴去看就很清楚。中国文学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性,强调整体上的,意会性和感悟性,推崇辫羊挂角,无迹可求和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等等,艺术境界或者意境。而这种艺术境界或者意境的营造,包含着对于一定的时空画面感和具体的心理情感模式的寻求。沿着这个视角,可以看到,主要围绕抒情文学创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它的发展线索之一,正是在探讨如何由可“视“之物更好地表现无法言传之意的轨迹上的演进。

而“诗言志”、“言意“之争、“形似之言”、意象、意境等概念和现象的不断出现,可以看做是一些阶段性的进展。而其指向则是循着寻求最能呈现心理感情和情境体验的方式的方向,而这个方式最终落实于“意境境“就有图画、图式、复现心理情境的功能,它是可“视“之物,但“境“不是无限的,它要与特定的“意“相对应,就应有限制,有一定的“型“来规范,格律的功能之一便在于此。对于中国以诗歌为主体的抒情文学,古代理论家不可能用原型这一概念去解释,但是在大量的文论中分明能感觉到那些玄妙、深奥的理论每每与意象原型相通。

不同于西方的体系诗学理论,中国诗学是概念理论,中国诗学的范畴如象、意、神、韵、昧、境、气、趣、势等等美学追求的境界,都有特指的涵义和不断阐释的余地。同时中国的诗学概念贯于用可视的具象来对应地阐明和比喻难以描述的概念内涵,如象、景、物、境等与意、情、神等等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或许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艺术境界只有借助于一定的“形态“才能显现的道理,因为“象”、“景”、“物”、“境“其本身就具有在一定的“形“中“可视“的特殊功能。由具有约定性含义的意象在一定的“形“里组合成的意境才能与心境对应、沟通。抒情原型一方面承传并激活民族心理积淀的集体无意识,沟通人的精神的深层联系,一方面它具有模式的作用,呈现特定的心理情境。

而以小说为主的中国叙事文学的原型不同于抒情系统,也有别于西方叙事文学。它虽受神话的影响而催生,或者说源于神话,但是,从小说的萌芽、志异志怪的出现起,中国的小说就直接受到历史化的神话、史传传统,儒、道、释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的浸渍,形成了诸如”忠孝不能两全“、“痴心女子负心汉”、“才子佳人”、“棒打鸳鸯“、“忠奸对立“、“官逼民反“等叙事模式和母题。其背后则是“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济度“、“黄泉“、“灵魂不死“、“因缘“、“色空”、““人生如梦“、“自有天报、侠义“、“清官“、“天意”、“自然法则“等理念或心理原型模式。就是说,中国叙事文学的原型虽然也同样与神话原型有诸多联系,但它却主要不是神的诞生、历险、胜利、挫折、死亡、再生的完整过程的演化和在文学中的移位,不是“乐园“的失而复得的原型回归,也不是对“原罪“的救赎,而主要的是以食色为本性的“人“自身”情境的演绎和某些永恒主题的感性显现,是人的现世生活和对来世的期望为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欲求的不断激活,说到底它更多以现实的社会事象为原型始点,积淀着丰厚的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社会文化意识和心理情感。

中国传统文学中两种不同体系的原型系统,在其背后有两种不同的创造、解释阅读系统和途径。抒情文学是意象、意境,终极的深层的意蕴是“思“和“道由“象“的观照,到“意“的感情,再到沉思而向“道“的通达。叙事文学是事象、母题,其深层意蕴是”情理,由对描,写的“事象“的把握,到“母题“的理解,再到“情理“的领会。

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系统和叙事文学系统,从效用角度说是为了满足人的两种不同的心理需要,一是抒发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基础上产生的对于人与宇宙自然关系的感悟和意识,对于人生的期望和理想,它的形态是抒情,它的精神特质是“沉,霄”即哲理意蕴,一是表达在现实社会中产生的与人的客观实在相关的情绪和潜意识心理,它的表现形态是叙事,但它的精神实质是世情即现实情怀。

从原型的形成所受的文化影响来说,儒、道、释对于中国文学原型的形成都发生过影响。儒家的礼乐仁学,道家的自然无为观念和自由意识,佛教的超脱、轮回、报应等教义,表现在抒情文学方面,对人的精神的提升,个体精神的张扬,顿悟、体验等思维方式的形成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叙事文学方面,儒家的伦理道德和善恶标准,道家的哲学观念和人格理想,佛家的轮回、报应等观念,以及道教的“仙道“思想,对于叙事文学的原型母题和原型观念产生直接影响。中国最早的小说“志怪“和“传奇“虽然写的是怪事、奇人,但是其中表现的主题,却是充满现实性的社会思想和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积淀和置换的原,型,也大致都在这个层次和角度演变。

抒情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是意境,叙事文学的标准是合,情合理。以意境为高致,就有对于“意“与“象”、“形“与“神“等关系的长期探讨,有对于“造境“技巧的种种方式的寻求,以情理为叙事文学的标准,就有对故事完整性的追求,使之能看到人物在完整故事中的完整情感,就有对义理的“演绎就有章回的分解和延续,使情理过程丝丝入微、环环相扣而又妙趣横生。但不管是意境,还是情理,都要置于一个特殊的图式中,使之与心理情境对应。于是把“意“变为一种“境使之具象,在“瞬间包藏性质于是把“情理“置于“章“中,使每一故事的展开触动某一主要方面的情感,徐徐道来,最终描画出一个大的情理之“圆”。

(第二节)物象与事象:两种原型始点

物象和事象中的“象既有实在的自然物象和社会事象,也有想象出来的具体形象,而一旦进入文学审美创造和欣赏领域,都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是文学原型生成的基础。

抒情原型的自然物象特征

在中国文学中,抒情诗逐渐占据主要位置的格局包含一个可能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这就是抒情系统原型的产生和成熟,先于叙事系统,这完全迥异于西方古代文艺的风貌。这种“时间差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中国文学原型系统的产生形成有自己的具体动因和特质。

在中国诗词原型中,保留着较多的自然物象构成的意象。中国古典诗词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格局和以自然物象为原型意象的特征,正表明中国文学的特质是重视人与宇宙自然关系的和谐和偏爱情感的抒发。这不仅在大量的山水诗、田园诗中有集中的体现,而且是一种普遍的诗歌创作现象。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不是人的生理对自然的简单纯粹的反应,而是与人的社会文化理想,与诗人把自然作为一种特殊的参照物并把它们引人对人生思考的特点相联系的。社会性的冲突、心理的冲突,迫使把心绪转向自然山水,导致人对自然的精神寄托。诗词中的这些意象可能也包含荣格所说的原始意象,即祖先精神的遗存,如对于大量的自然物象为原型的意象的创造,但更多的是中国人在自己的总体历史实践中不断积淀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图式及情绪“记忆气中国古代诗词中意象的多样、细微和反复运用,不仅是艺术表现手法的需要,还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和情感方面的需要。意象魅力的经久不衰是因为在整体上保留着原始意象特色。诗词中大量的原型意象以及这种原型意象的不断地置换变形,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心理需要,又时时与人类古老的深邃剧情感体验相交融。中国人重视原型在文学艺术中的意义,也与中国人寻求“自然法则”、“天理“的心理意识有一定的关系。对自然、天籁的推崇也与此有关系。

中国文学长期以诗词为正宗并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还有诗词这种文学样式本身的原因。诗词不仅是一种心理模式的艺术显现,而且在思维方式上带有互渗律之特点。中国的抒情诗也许是最充分地体现原型特征的文学样式,因为中国文学特重以自然作为象征物,作为特殊语言。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从春天出发

    从春天出发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山水篇、感悟篇等八辑,共一百多篇散文。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
热门推荐
  • 竹马归来记

    竹马归来记

    吴雨希好不容易在自己大三的时候找到了一份家教兼职,一个蓝眼睛讲着英文的小正太,谁知道见到孩子的舅舅才知道还有更帅的大帅哥呢,完全是人神共愤,可是,感觉这个总裁总是高深莫测,总是要欺诈她这个学生党,即使没有大脑的吴雨希也发现了这个完全是阴谋,原来这个总裁早就计划好了引自己上钩,可是自己还不争气地上钩了,总裁处心积虑地招惹自己,却是因为小时候的一面之缘,是总裁记性好,还是吴雨希太健忘了……
  • 葬世英雄

    葬世英雄

    生命的存在并非宇宙常态,而是一种奇迹,人类更是将这种奇迹演绎至今末世降临,劫难横生,人类面临亡族灭种之危当何去何从?为了延续生命的火种,人类的文明,这个世界需要英雄……设立一个葬世群:471139458
  • 问道苍冥

    问道苍冥

    自白帝城长大,为嫡传子孙。奈何生父功法通天,睥睨寰宇。被逐白帝之城,寻生父,觅亲母,有兄弟,肝胆照;有神剑,镜花水月。天作棋盘星做子,谁人能下?雷为战鼓电为棋,何人敢战?我的命运到底谁在掌控?
  • 沉香破

    沉香破

    现代女子杜若锦穿越到古代富足的高家,成了又聋又哑的二少奶奶……夫君腹黑,兄弟不合,妯娌相争,姐妹翻脸,外加妾室争宠……这一大家子,怎一个乱字了得?或是同样身怀奇遇的锦亲王,或是枭雄主持方丈,或是为情丧命的女捕头,或是来历非凡的青楼女子,或是天赋异禀的武林奇才,是是非非丰富了女主不凡的经历。且看杜若锦如何周旋其中,安身在淡然清幽之处。情路难觅,归宿难寻……她杜若锦到底是要偎依在深沉默然的夫君怀中娇语,还是选择倜傥洒脱的小叔子浪迹天涯,抑或是与同样身怀奇遇的锦亲王长相厮守?
  • 娇妻如芸

    娇妻如芸

    萌软小娘子和威武大夫君的故事。姚芸儿从没想过自己会嫁给一个屠夫,而且还比她年长十多岁.....当日子一天天过去,隐藏在二人身后的隐秘逐渐浮出,这一对于贫寒中相依相守的夫妻,又要迎来怎样的结局?瓦房两间,篱笆小院,杏花树下,相许相约。喋血枭雄,阴差阳错,执手相伴,苦辣酸甜。农家小女,柔情万千,甘之如饴,与君相携
  • 1号考查组

    1号考查组

    本书是作家陈玉福“1号”系列长篇小说第三部。这是一曲正义战胜邪恶的赞歌,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写照。小说讴歌新城市几届领导班子坚持为人民谋福利,最终胜利在戈壁沙滩上完成“引黄入新”的水利工程的伟大业绩。伴随这项工程进展的是新城市委在省委的领导下如何排除来自党内蜕化变质分子和社会恶势力的干扰和破坏……
  • 嫡女风华

    嫡女风华

    遭人陷害惨死,醒来时,她已不再是杀手莫离,而是正在惨遭皮鞭痛打的将军府嫡女。为了抬头做人,她遵从神秘老人的意思,苦练《芙蓉诀》。历尽千辛,终于得知自己身份,原以为可以跟爱人相守一世,奈何他早已有了婚约。罢了,既然不属于自己,不如选择放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枕边的恋人,竟然是个彻头彻底的奸细!命运多舛,挚爱背叛,世间到底谁可以依赖?上天造化,生我莫离,必有重用。放手一搏,且看我重拾圣界,凤舞九天!【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狂武破天

    狂武破天

    天地为囚笼,我便捅破天地!挚爱入轮回,我便打碎轮回!人皇阻路,杀之;至尊阻碍,杀之;天仙拦截,杀之……这里是勇敢者的世界,狂武破天!
  • 唐前幕后

    唐前幕后

    历史很骨感,也很鲜活。《唐前幕后》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传神的笔触再现唐宫内外曾经的熙攘繁闹,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朝堂上下风云变幻。英明果敢的唐太宗,风流倜傥的李隆基,以德报怨的长孙皇后,来去无踪的红线女;不让须眉的完美公主……一个个出入朝堂的王侯佳丽、显贵名流跃然纸上;李密叛唐之谜、六个桃花劫、殉夫记、马嵬坡之变……一幕幕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展露无遗。
  • 穿越未来三十天

    穿越未来三十天

    未来会是什么样?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思考:灾难、高科技、地球外的世界、甚至于末世生化危机,种种猜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本书将以一个穿越者的角度旁观未来世界一角,展示未来可能的一面,不乏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畅想,也许会有部分在未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