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5500000019

第19章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或者说,这是一场饮烟袅袅的战争,有点像八旗子弟的大刀长矛浴血抵抗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若干个回合下来,中式快餐店损兵折将,只剩下老家肉饼依然坚守阵地,挥舞战旗。不仅如此,它还壮大了队伍,在东西南北增设一系列分号。老家肉饼的对手,无疑是必胜客比萨饼。彼此战成了和局。这已算很不容易了。毕竟,中国人是在拿冷兵器对抗西洋火器呀,能把阵地战坚持下来就不错了。那些卖馄饨的,卖包子的,卖豆浆油条的,早就改变战略,“上山打游击”去了。老家肉饼,仍然稳扎营盘。

老家肉饼的牌匾,是我的朋友阿坚题写的。他跟老板是朋友。所以,老家肉饼等于是我朋友的朋友开办的。我当然要狠狠地夸它几句啦。不夸白不夸嘛。但纯属自愿的。人家老板可没请我当“托”。

阿坚是位诗人,在胡同里长大,诗写得好,毛笔字也不赖。他为老家肉饼题写牌匾,属于友情客串,分文不取。老板也很豪爽,承诺阿坚在老家肉饼店可终生免费就餐。可见老板是个懂诗、懂诗人的人。是个爱诗、爱诗人的人。

上次西安诗人伊沙来北京,阿坚在老家肉饼店接待。我跟伊沙开玩笑:你的代表作不是叫作《饿死诗人》嘛,可在北京,诗人是饿不死的,譬如阿坚,只要他愿意,天天都有免费的晚餐,天天都有肉饼吃。伊沙吃惊地瞪圆了眼睛。我估计他在感叹:看来天上还真会掉馅饼啊!

是呀,天上会掉馅饼的。我看见了。它砸在我的哥们阿坚头上。

伊沙那首后现代派的诗歌中有这样的名句:“饿死他们,这些狗日的诗人。首先饿死我,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别信他的。丫胃口好得很呢,伙食好得很呢。诗人哪那么容易饿死呀。想吃天上的馅饼,张开嘴等着就可以了。它说来就来了。今天落下的是一块老家肉饼,没准明天落下的就该是诺贝尔文学奖了。尽情地想呗。有谁敢跟诗人比想象呀。

我跟来自西安的伊沙干了一满杯“普京”(普通燕京啤酒):当今的北京,已不亚于唐朝的长安了,够你羡慕的吧。谁说居京大不易,瞧人家阿坚,怀揣终生饭票,比那个白居易活得还潇洒。白居易在长安,是否吃过白食--有人请他白吃羊肉泡馍吗?咱们说不准。可诗人阿坚在北京,随便写几个毛笔字,就有大盘的肉饼端上来,想吃多少都可以,想吃多少次都可以。这才真正是“润笔”吧。比给现金要好。因为其中还有情义的。

情义无价。按道理长安才算诗人们的老家,可北京有了这老家肉饼的传奇,对于诗人们而言,也相当于回家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白的话。李白是咱们的家长。出门写诗,当官、做生意,累了,就回家吃肉饼。老家肉饼的店名,起得好啊。

我从沙滩的五四大街搬家,搬到东四环边的石佛营,住下的第一天,上街蹓弯儿,发现马路对面就有老家肉饼的分店。看到牌匾落款处阿坚的名字,心头一热:嘿,哥们,你也在这里呀。咱们靠得越来越近了。跟老家肉饼做邻居,多踏实啊。那是我哥们的哥们开的。这既是生活中的巧合,又显得特别吉利。看来我来北京写诗,也注定饿不死的。北京,我有那么多的哥们,乃至哥们的哥们……整整一个大家庭,大家族。诗,是我们的血缘,我们共同的根。老家肉饼店,诗人们的大食堂。

前几天去天津参加全国书市,记不清在哪条街道,车窗外闪现老家肉饼的牌匾。虽然一掠而过,我却倍感亲切:老家肉饼,你已开始抢占狗不理包子的地盘了。

诗人高星从北戴河回来,说在河北也看见老家肉饼的分店。牌匾落款处也刻着“阿坚题”三个字。在那一瞬间,他会跟我一样,头脑中蓦然浮现亲爱的哥们阿坚的面孔。我们拿阿坚起哄:你为老家肉饼题写牌匾,可比你出的那几本诗集影响大多了。

阿坚不仅是诗人,还是京味的美食家。所谓京味美食家,相当于北派,与陆文夫那类南派美食家走的不是一个路子。南派是愈精致愈好,北派则追求广博庞杂。阿坚与我合写过一本《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又被日本青土社购买去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他妙语连珠:“中国人几乎是世界上最会吃的大民族,中国菜的烹饪和消受几乎是一种食哲学。

相反,近十个世纪里,世界上饿死的最多的是中国人(人数),世界上的国内战争因饥饿而爆发最多的是中国(如农民起义)。我老在想,为什么挨过饿的民族反而更重视吃的艺术,像美国人相对来说是最没挨过的人民,竟然吃的那么单调、吃的那么懒也那么傻。美国人民似没有吃的理想,而咱中国人以食为天。”中国人虽然以食为天,却没几个人敢相信天上真会掉馅饼的。除了我和阿坚这样的“另类”。相信奇迹的,都是诗人。

阿坚在书中还真提到老家肉饼:“吃喝泛滥的时代,饭馆沿街、夜市成片,啤酒成河、烧烤成云,我也被裹在这世纪末的洪流。我为老家快餐连锁店题匾,可终生免费就餐,我的亲朋餐桌随时可为我添双筷子。忽然没了饿之忧,顿感自由……”

我写这篇文章,已是深夜。写着写着,忍不住咽口水了。想吃肉饼,考虑到马路对面的老家肉饼店该已关门打烊,只得作罢。继续在纸上写吧,就当画饼充饥。

老字号不老

近来北京有句流行语:翠花,上酸菜!老北京的名菜馆里还真有个叫翠花楼的,不知道那里面的酸菜是否由翠花姑娘端上来?

餐饮业的老字号可太多了,比翠花楼更有名的是全聚德、便宜坊、东来顺、六必居、鸿宾楼、同和居……包括在虎坊桥一带纪晓岚阅微草堂遗址的晋阳饭庄。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一书里如数家珍,列举了正阳楼的烤羊肉,致美斋的锅烧鸡、煎馄饨、爆双脆、爆肚,东兴楼的芙蓉鸡片、乌鱼线、韭菜篓,中兴楼的咖喱鸡,忠信堂的油爆虾,盐焗虾,厚德福的铁锅蛋,润明楼的沙锅鱼翅,青华楼的火腿煨冬笋,月盛斋的酱牛羊肉,玉华台的水晶虾饼……都是这些老字号的拿手菜,在别处吃不到的正宗味儿。

西城天福号的清酱肉,如今似乎已失传了,可在梁实秋眼中是能够跟南方的火腿抗衡的。梁实秋记得正阳楼的烤肉炙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周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笑……”这是需要像梁山好汉一样站着吃的烧烤。

有“超级老店”之称的是柳泉居,原址在护国寺西口路东,后迁至迤南路西。原先院内有一棵垂杨柳(让人联想到花和尚鲁智深)和一口甜水井,因而得名。可惜经营到民国时期一搬家,全没有了,名称也就变得抽象。“柳泉居者,酒馆而兼存放。盖起于清初,数百年矣。资本厚而信誉坚……”(引自夏仁虎《旧京琐记》)可以证明它的年龄。老舍童年时就住在柳泉居对面的小羊圈胡同(在《正红旗下》一书里提到),估计为之流过口水。

西珠市口的丰泽园饭庄的字号,是其老板1930年游中南海丰泽园后所得,为了沾一点残存的皇气。他起名时绝对想象不到,几十年后,国家领袖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遇见丰泽园的特级厨师,亲切握手:“贵宝号和我的住地都叫丰泽园,很有缘分。代我向全体职工问好!”来往的食客一进丰泽园饭庄,听到这典故,肯定会有特殊的感觉。丰泽园饭店真有福气,受到了伟人的点评。

旧时的许多餐馆都是四合院结构,坐落于胡同深处,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气概。譬如菜市口的广和居,以擅长烹饪山东菜而出名,引来过张之洞、翁同、谭嗣同等无数名流光顾,也只是一套大四合院:“临街房三间,南山半间为门洞,其门面磨砖刻花,如今尚有磨面刻花的小门楼旧迹可寻。门洞正对着院内南房的西山墙,墙上的招牌是砖刻制的,好似影壁院内设前后相通的两进北房,靠东侧设一月亮门,门内南北房是为雅座自成一体。院内各房,皆分大小,或独饮,或小聚,或大宴,皆尽其妙。”根据穆雪松先生的描绘,我们大致能猜测出旧京老餐馆的格局与情调。

然而可别小瞧了:“广和居在北半截胡同路东,历史最悠久盖自道光中即有此馆,专为宣南士大夫设也。”(《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相当于官场的外延。清末书法家何绍基与广和居为邻,落魄时像孔乙己一样在这里赊账,店主把他打的欠条当宝贝一般装裱起来,以展览其铁划银钩。后来,那位塑造了孔乙己的鲁迅,也寄宿于附近的绍兴会馆,常“夜饮于广和居”(在其日记里有记载),借酒浇愁,并且最终爆发出一声《呐喊》。

鲁迅在绍兴会馆住了七年。这位终日彷徨的单身汉,把毗邻的广和居当成大食堂了。只是不知道,他常喝的是老家的黄酒呢,还是本地的二锅头?但他那一时期所写的《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已变得像北方的老白干一样烈性。鲁迅,在绍兴会馆酝酿着自己。

建国以后,叶祖孚寻访广和居遗址,听到一位在附近住了几十年的老大妈议论:“这里还常来参观的人,有日本来的,他们说要瞧瞧鲁迅吃饭的地方。”

广和居的饭菜,是否对得上鲁迅的口味?当时北京的各大饭庄,大多跟广和居一样经营山东菜,南方风味的菜馆极少,来自浙江的鲁迅,在饮食方面也就无法太挑剔了。况且,他一次次夜奔广和居,主要为了买醉,吃菜反而是其次的。囊中羞涩时,估计点几盘拍黄瓜、油炸花生米(代替记忆中的茴香豆)就可以。但他的胞弟,周作人,1917年也来北京,陪同鲁迅在绍兴会馆住过两年,却对广和居的厨艺颇有微词:“在胡同的口外有一家有名的饭馆,就是李越缦等有些名人都赏识过的广和居,有些拿手好菜,例如潘鱼,砂锅豆腐,三不粘等,我们大抵不叫,要的只是些炸丸子,酸辣汤,拿进来时如不说明,便要怀疑是从什么蹩脚的小饭馆里叫来的,因为那盘碗实在坏得可以,价钱也便宜,只是几个铜元罢了。

可是主客都不在乎,反正下饭这就行了,擦过了脸,又接连谈他们的天,直至深夜……”周氏兄弟在绍兴会馆接待客人,大都是叫广和居的外卖。点的又尽是些低档的家常菜,质量自然差一点。加上周作人本身就对北京的餐饮有一丝轻视,即使广和居的招牌菜,在他眼中也没啥了不起的。因为心中有南北的比较,他是反对在北京吃鱼的,觉得那是在找难受:“我们只在煤市街的一处酒家,吃过一回便饭,问有什么菜,答说连鱼都有,可见那时候活鱼是怎么难得而可贵了。但是我们没有敢于请教那鱼,而且以后来的经验而论,这鱼似乎也没有什么了不得,那有名的广和居的‘潘鱼’,在江浙人尝来,岂不也是平常得很么?”

跟周作人不同,鲁迅在北京,无论在绍兴会馆、广和居还是后来的八道湾或砖塔胡同,脑子里尽想的是些形而上的事情。所以他很少有闲情逸致评价古都的食色。估计在这苦闷的斗士眼中,太微不足道了,他只需要一箪食、一瓢饮就足矣。食无鱼、出无车,又何妨呢?都不属于他关心的范围。

广和居的高档菜,除潘鱼外,还有烩海参、烩鱼翅、糟溜鱼片、炒虾仁等等。可惜,是上世纪初的“北漂”--周氏兄弟所不敢问津的。广和居的好处在于同时经营一些溜丸子、炒肉片之类廉价的家常菜,才不至于把那些清寒的读书人、创业的外省青年拒之门外。

周围会馆多,是广和居的一大地理优势。南、北半截胡同中,除了绍兴会馆,还有江宁、黟县、山东等会馆。库堆胡同(后并入北半截胡同)有浏阳会馆。丞相胡同(今菜市口胡同)有潮州、中州、休宁会馆。米市胡同有重庆、六安、南海、光州、江阴、中州会馆。七间房小胡同有潼川、吴兴会馆。铁门有广信、宣城会馆。烂缦胡同有常昭、元宁、济南等会馆。

“这些会馆中,经常侨居着在京城做官的或者外官至北京联系事务暂住之人。这些官员和社会名流大都饮宴在广和居。像清末洋务派首领、军机大臣张之洞、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都曾就餐于广和居。”(王永斌语)可见广和居俨然已是宣武门外一系列会馆的大食堂。跟那些出入的将相、豪杰相比,当时的鲁迅,乃至其弟周作人,尚且是无名小卒。但若干年代之后,广和居反而要沾鲁迅的光了,因为这是“鲁迅吃饭的地方”。

许多老字号都是靠名人捧场或名人题词而成为名牌。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要算都一处烧麦馆。乾隆十七年(1752年),大年三十晚上,京城大多数店铺都关门打烊,位于鲜鱼口的李记酒馆照常营业,迎来了几位客人。老板很高兴,热情招待。酒过三巡,客人中领头的那位问道:“你这个酒馆叫啥名字?”老板回答:“小店没有名字。”那人听到窗外的鞭炮声,很有感触:“这时候还不关门的,京都可能只有你们一处了吧。就叫‘都一处’吧。”

一个月后,忽然有几个太监给李记酒馆送来一块写着“都一处”的虎头匾,老板才意识到自己的运气:年三十晚上来喝酒的,原来是乾隆皇帝。他赶紧把乾隆亲笔题写的虎头匾“都一处”挂上门楣,顿时引来众多的观众。小酒馆跟当朝天子攀上了关系,这还了得!此事立马就传遍了北京城。还有比这更好的广告吗?每天都有好奇的食客赶过来参观、用餐。都一处生意之火爆,可想而知。

听说这个典故之后,我四处查找,发现都一处店址早已由鲜鱼口外南侧迁往前门大街,而匾额也换成郭沫若重新题写的了(解放后改的)。为什么要改呢?难道牌匾必须追随朝代的更替而演变?郭沫若的字也挺清秀的,但不够遒劲,他能模仿出乾隆的那份王者之气吗?

创业于乾隆五十年的南恒顺羊肉馆,后来则和光绪皇帝产生联系。据说光绪微服出宫,路过南恒顺,忍不住进去吃了芝麻酱烧饼和杂面汤,没钱付账。店主并不计较,让他走了。第二天,一个太监来还账,店主才知道前一天有大驾光临。京城老百姓听说后,给南恒顺送了个“一条龙”的绰号。天长日久之后,人们只知道前门有个一条龙羊肉馆,而疏忘掉它南恒顺的原称。

老字号总有着一些老故事。有的脍炙人口,有的则失传了。其实,正是这些老故事,才使老字号不老。

同类推荐
  • 中华营养百味:男性营养菜

    中华营养百味:男性营养菜

    本书根据男性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中易出现的健康问题编定了这本男性营养菜谱。所列的例子不仅考虑到了男性所需的营养,食物的保健作用,还考虑了男性的饮食特点和口味偏好。让男性朋友们,不仅吃出营养健康,而且吃得开心。
  • 川菜菜谱(美食与保健)

    川菜菜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本书重点就推进成都美食之都建设中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行研讨。
  • 一学就会做煮菜

    一学就会做煮菜

    《一学就会做炒菜》精选了近百种炒菜的炒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各种炒菜的美昧。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品种,也有名厨发明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一学就会。
  • 舌尖的缠绵(聂作平美食语录)

    舌尖的缠绵(聂作平美食语录)

    这是一本能让那些不会吃也就是不会活的人,把吃这种人生最低端的需求,升级为最高端享受的舌头指南,堪称享乐主义者的生活教科书。它关乎舌头,更关乎生命,关乎世道人心,更关乎人生享乐。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霸者逍遥

    网游之霸者逍遥

    百媚生,红颜笑,遍览天下娇俏。刀剑立,风云啸,任风动云涌,我自逍遥。
  • 樵隐词

    樵隐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沌天魔

    混沌天魔

    魔前叩首十万年,屠戮九霄不做仙!乌风自幼遭大难,历沧桑,苦心志,劳筋骨,幸得逆天奇遇咸鱼大翻身,从此神挡杀神,佛挡屠佛!破苍穹,动乾坤,吞星空,霸蛮荒,九天十地,唯吾独尊……
  • 一代商后

    一代商后

    十二岁时与那男子相遇,十六岁知道他是当今天子。她是天下首富薄家的嫡长女,用家产的三分之二换了个小小的从四品明妤,为的就是入宫问一句:你,到底是为了那些银子还是为了我?入宫后才知道,要站在他面前问出这句话何其难?!贤惠大度几乎完美的皇后,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宠妃,性情爽朗的红颜知己,而她只是一介商人之女。他一步步的逼迫,她一步步的向上爬。剥开重重的交易,抛去各方的利益,湮灭所有的爱恨情仇,她与他的距离是否会近些?直到她问出了那句话,他才笑道:只想看你奋不顾身的站在我身旁。她潸然泪下。
  • 鬼缘:绝处逢生

    鬼缘:绝处逢生

    公元2014年因为一件离异事件无意间获得了阴阳魂从此便走上了与鬼打交道的日子鬼也成为了一种陪伴而背后则是一件惊天阴谋……为何阴阳魂选定了我?背后又是谁在操纵着这一只只鬼傀儡?主角仅为一枚屌丝,为何遇上了这一连串的事件?……本小说情节纯属扯淡,如有雷同,算你见鬼。作者QQ1046195477,讨论群尚未创建
  • 狱炎

    狱炎

    他是拥有超凡血统的少年,他是背负离奇身世的强者,为了救出父母,为了提升实力,他穿梭于各个位面,位面降临使,因他而强大,他的名字,叫做池临。
  • 妖瞳影后,娶一送一

    妖瞳影后,娶一送一

    前世,容映雪是千年隐门少主,却甘愿为爱折翼,封印妖瞳,断指明誓,叛离隐门。为挣嫁妆,她敛一身傲骨,到污浊不堪的娱乐圈摸爬滚打。离影后仅一步之遥,却被渣男贱女联手谋财害命,教她裸死海天盛宴,声败名裂!临死方知,渣男背后是图谋她少主之位的隐门宗老,所谓真爱只是一场骗局。今生,妖瞳护她重来一世,变为三流龙套兼单亲妈妈云雪岚,人人轻视,处处刁难。却因媚骨天成,烂事不断。无良导演想对她潜规则,秃肥暴发户欲她外室,著名影帝借戏揩油,甚至渣男也被她吸引,声称愿为她抛弃贱女。凝视镜中妖媚容颜,地狱归来的她冷笑:贱人排队求虐,她定有求必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陌上心理

    陌上心理

    陌上,是从陌生的角度上去看待。陌上心理,这是不一样的心理学。读一本有心理字眼的书籍,并不代表你就有心理问题,而是你更喜欢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人和事背后的本质与真相。一次感情、一次养育、一次一生一世。你的以为有着对、也有着错。读懂了,对的感情就是一生;读错了,对的感情就是一次。教对了,对的养育就是划长了起跑线;教错了,错的养育也许就会影响他人生的一段青春。你的性格若健康的成长,你便会倍感快乐。
  •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本书包括郭沫若研究的区域文化视野、郭沫若诗歌研究、郭沫若文化观念研究、郭沫若研究学术建设问题等几个大的方面。
  • 那年夏天我还爱你

    那年夏天我还爱你

    那年夏天,大海透过椰林吹来清爽的风,他们的爱情从这里开始。那是她的初恋,也是他的。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他们离散,时隔九年,在她23岁生日这天,突发奇想的恶作剧,把一个清瘦的男孩带到了她的面前。他身上有太多初恋的影子,让她疑惑,让她好奇,让她沉溺其中。然而,他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个惹人怜爱的女孩,那个女孩竟然是她的妹妹!他矛盾挣扎,避她如蛇蝎,却又被她强烈地吸引着……她心中一直埋藏着“卷发男孩”,他念念不忘那只“丑小鸭”,彼此深深铭记那组属于他们的爱情密码。冥冥之中,他们重新相遇、相知、相爱,却不知道彼此一直寻找的人其实就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