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0800000016

第16章 罗素(1)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世纪智者”,20世纪最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本,论文数千篇,门类广泛,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学等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罗素生平

1872年5月,伯特兰·罗素出生在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在当时是一名极端开放的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于贵族家庭,但是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在2年之后,父亲也相继去世。

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在双亲去世以后,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未来的罗素勋爵二世)就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兄弟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则罗素的教父是当时的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

罗素思想的形成是由于受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影响。罗素的童年是孤寂的,他经常一个人在自家荒凉失修的大花园里独自玩耍与思索,也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对大自然、书本和数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尤为迷恋数学。这也是他后来取得巨大的思想成果的第一步。

1889年,17岁的罗素时认识了美国姑娘阿莉丝·皮尔索尔·史密斯,很快便爱上了她,两人在1894年结婚。但是这段婚姻在1911年便宣告结束,主要是因为罗素的不专情。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

1895年曾两次访问德国,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同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交谈过。

1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员。

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

1914年又任该校三一学院研究员。同年加入工党。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20年罗素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

1921年,罗素与豆拉·勃拉克结婚,他们育有2个孩子。这期间罗素已经因为参与反战活动而被校方开除,他通过出版各种有关物理、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谋生。

1927年,罗素和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以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

1931年罗素的哥哥去世,罗素继承爵位,成为罗素勋爵三世。但是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自己,或被别人这样称呼。

1935年罗素和勃拉克业很快因他与一个美国记者的一段婚外情而告终。离婚后,布拉克独自把友前希尔学校办到1939年。并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

1936年罗素与牛津大学学生派屈西亚·斯彭斯结婚,两人也生有1个儿子。

1939年罗素搬到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并很快被任命为纽约城市大学教授。但没多久地方法院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因为他婚姻方面的问题,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无奈之下,罗素于1944年回到英国,并重新执教于三一学院。

1950年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其作品《哲学问题》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2年罗素再度离婚,和一名美国的英语教授结婚。

1960年代罗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传,并曾参与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于1967年5月和萨特一起成立了一个被称为“罗素法庭”的民间法庭,以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1970年2月2日罗素在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逝世,他的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其爵位由他与豆拉·勃拉克的儿子约翰·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罗素勋爵四世。

罗素的著作

罗素的主要著作有:

《数学原理》(1910——1913)

本书是罗素在1910年至1913年之间与怀特海合作撰写的。这部巨著使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他通过这本书建立了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旨在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该书被人们看作是数学和逻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哲学问题》(1911)

在该书中,罗素并没有探讨伦理学以及有关心灵和行为的各种如自我的本性或意志自由等经典问题。而主要涉及知识论——考察我们能说知道或有理由相信的那部分哲学分支。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有关所有事物的终极类别的结论。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自由之路》(1918)

在本书中,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地考察了那些战争以前提出的旨在实现彻底经济变革的各派学说的兴趣和壮大过程,并对它们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全书贯穿了罗素自己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人生洞察力,为人们“怎样才能在存在着政治的现实社会中实现超越相对的人生自由”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指导。

《婚姻与道德》(1929)

1929年,本书在英国出版。在书中罗素把侧重点放在当代,对爱情、婚姻、优生、性权利以及卖淫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精辟的研究和分析,并就“试婚制”和“性在人类价值中的地位”等敏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幸福之路》(1950)

在本书中,作者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上深入透彻地阐释了人类不幸的源泉和幸福的来源。还根据东西方人不同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观念,抽象出普遍适应的获取幸福的原则。

罗素的道德哲学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义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罗素的道德哲学主要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道德的标准

漂流于荒岛的鲁宾逊,也曾辛勤劳作、自我克制和深谋远虑,这些都应该被视为道德方面的品质,如果我们都能信守这部分道德,则世界一定会变得美好。然而,这终究不是道德最重要的部分。现行的道德是功利主义和迷信的奇特的混合物,而迷信的部分则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迷信是道德准则的起源。这是一位伟大哲人在数十年前,对其所处时代道德的精辟论述。

美好的人生

对美好人生的看法,罗素并不打算说明谁对谁错,也不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如何的正确,他只是想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赞同。罗素的观点如下:

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

在他看来,无论是有爱而没有知识,还是有知识而没有爱,都不可能产生美好的人生。

罗素认为,爱是一个含有多种情感的字眼。作为一种情感的爱,总是游移于两端之间:爱的一端是纯粹的欢喜,另一端是纯粹的仁慈。

的确,最完美的爱是欢喜和美好愿望这两种成分不可分解的结合。父母对漂亮且成功的孩子所感到的快乐就包含着这两种成分。

罗素说:“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也许是残酷的;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则容易变得冷漠和高傲。”

我们渴望他人美好愿望的程度,是由我们感到自己需要帮助或面临他人伤害的程度而定的。但对于人生则不尽然,我们渴求爱,目的在于摆脱孤独感以及求得“被理解”。这不仅仅是仁慈的问题,也是同情的问题。那些对我们生有爱意的人,不仅应当希望我们好,而且也应该知道如何使我们幸福。毫无疑问,这属于美好人生的另一成分的问题,即知识的问题。

在这里,罗素强调,当我们说知识是美好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我们并不是指道德的知识,而是指科学的知识以及特定事实的知识。

如果我们希望达到某一目的,知识可以给我们指出方法,当然,这种知识也可能在无意中转化为道德的知识。

罗素认为,我们“应当”希望的东西,只不过是他人要求我们希望的东西。

因此,道德与科学的差异不在于知识的种类,而仅仅在于欲望。

当我们说美好的人生是由受知识引导的爱所构成的时候,那激励我们的欲望是尽可能地去过这种生活,并看到其他人也过这种生活。

道德的准则

道德的实际需要,产生于同一个人或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或不同的时间的欲望冲突。

罗素认为,谨慎是美好人生的一部分。

但是,无论谨慎是何等的重要,也终究不是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也不是引起理智问题方面的部分,因为它仅诉诸于个人的利益。

超出谨慎范围之外的那部分道德,大体上而言,是类似于法律或规则的东西。它是一种疗法,能够使人们共处于一个社会之中,而不论其欲望有无冲突的可能。这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刑法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以某种方式损害他人欲望的行为,施加令人不快的处罚,来达到表面的和谐。这也是一种社会责难的方法——被自身所处的社会认为不道德,是一种惩罚,为了避免这种惩罚,大多数人都会避免让人知道他们违反了社会的准则。

另一种方法则是更为根本的方法,倘若一旦成功,将会得到更加令人满意的结果。即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的机会来改变人们的性格和欲望,手段是使一个人的欲望的满足尽可能与另一个人的欲望的满足相一致。爱之所以比恨好,是因为爱能使人们的欲望变得协调,而非冲突。在两个相爱的人中,成败与共;而在两个相恨的人中,一方的失败则是另一方的成功。

在罗素看来,其所处时代的道德是功利主义和迷信的一种奇特的混合物,而迷信的部分则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迷信是道德准则的起源。最初,某些行为被认为是神所不喜欢的,于是通过法律加以禁止,因为神的愤怒会加诸于整个社会,而不仅是犯罪者本人。由此产生出罪的观念,也就是说神不喜欢的即为罪。至于某些行为为什么为神所厌恶,却说不出一个理由,但这些禁令却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钱的崇拜

罗素指出,所谓金钱的崇拜,指的是一种信仰,即认为一切价值都要用金钱来衡量,金钱是人生成功与否的惟一尺度。

生活中,许多人嘴里不说,但事实上却存在着这种信仰,然而,这与人的本性并不一致,因为它忽视了生命的需要,也忽视了对于某种特殊的生长的本能的倾向。它使人认为和取得金钱相反的愿望并不重要,其实这些愿望,一般而言对于人的幸福比收入的增加更为重要。它以一种错误的关于成功的理论,引导人们残害了自己的本性。它促使人们的品格和目标趋于完全一致,降低了人生的快乐,增加了紧张的感觉,使整个社会变得消极、厌倦、缺乏幻想。

对金钱的崇拜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现在它比以往的危害更大,罗素为我们指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工业制度,由于从事它的人的目的是为了金钱,从而使工作更易引起厌倦,更加紧张,更不能给人快乐使人发生兴趣。

限制家庭的力量,为实行节约而开辟了新的园地。

教育和自觉纪律的普遍增长,使人们更能不顾诱惑,坚定地追求某一目标,而且当这一目标与生活相违背时,采取这个目标的人越坚决,它的危害也就越大。

由于工业制度而得到的较大的生产力,使我们能够把更多的劳动和资本用于军队来保护我们的财富,以防止邻国的觊觎,也用来剥削劣等的民族。

由于惧怕失去金钱,从而使人有了更多的忧虑和烦恼,使人把获得幸福的能力消耗殆尽。而且对遭受不幸的惧怕,比起所惧怕的不幸本身而言,则更为可怕。

总之,我们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经验证明:不论男女,最快乐的人是对金钱不关心的人,因为他们有某些积极的目标,把对金钱的崇拜驱出门外。

人的无穷的欲望

当人们温饱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除非他们因此而变得懒惰,否则,他们就会拥有一些其他的欲望,这些欲望是如此的强烈。罗素指出,特别是四个欲望,即贪婪、竞争、虚荣和权力欲。

贪婪

贪婪是一种动机,即希望拥有尽可能多的财富或财富的控制权。这种贪婪是由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和担忧引起的。

贪婪是巨大的动机之一,在那些更有影响的人中尤其如此。贪婪是动机,所以,无论你拥有多少财富,你总是希望得到更多,永远也不会满足。

竞争

尽管对财富的渴望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机,但它绝不是在解决温饱问题过程中的最主要动机。比它更重要的动机是竞争。

如果竞争比贪婪更为强烈的话,世界将会因此而变成不幸的地方。

虚荣

虚荣是一种有巨大潜力的动机,它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最重要的欲望,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虚荣带来的问题之一,便是使自身不断地膨胀。你越被人谈论,你就越希望被人谈论。政客和文人,他们越有名,报刊新闻机构就越难以令他们满意。就连被定了罪的人也是如此。他被允许看有关审判的报道,如果他发现报纸没有充分报道,他就会感到不满;如果他在其他报纸上看到很多有关审判他的报道,他就会对较少报道他的报纸感到不满。

从三岁小孩到权倾天下的君主,几乎所有的人,在所有的领域,都逃脱不了虚荣的影响。

权力欲

权力欲是一种比贪婪、竞争、虚荣更重要的动机,它近似于虚荣,但也有所区别。

满足虚荣心的是荣誉,而拥有荣誉却不拥有权力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权力和虚荣一样是贪得无厌而无法满足的,特别是那些野心勃勃的人。权力欲的确是他们强有力的动机。

与虚荣不同的是,对权力的体验增强了这种权力欲动机,这不仅适用于那些细小的权力,也适用于君主的权力。

在权力欲这一动机的驱使下,人更热衷于施加痛苦而不是使人快乐。

除此之外,罗素认为,权力欲也有吸引人的其他方面:对知识的追求主要是由权力欲推动的;科技上的所有进步同样是由权力欲推动的;而政治上的改革者或许和专制君主一样有强烈的权力欲。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你是做好事还是干坏事,决定于社会制度,决定于你的能力。总之,诋毁权力欲这一动机是错误的。

自由之路

同类推荐
  • 卿本多情:中国古代名人情感轶事

    卿本多情:中国古代名人情感轶事

    本书以中国古代名人的情感轶事为立足点,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背后也是一个个鲜活立体的生命。
  • 雷锋·榜样的力量

    雷锋·榜样的力量

    本书分为了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两个部分,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本书史料真实、内容翔实。许多珍贵资料来自于中国雷锋研究会、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
  •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人物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先后有众多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甘肃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孕育和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空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本书在认真查考史籍及遗文碑刻等史料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收入了365名各个朝代、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杰出历史人物。
  • 刘秀传

    刘秀传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血染疆场后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本书从史实出发,将刘秀的功绩、情感用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热门推荐
  • 玄傲破天

    玄傲破天

    唐无来到了一个名叫“玄气之界”的异界大陆。在这里修炼的最高阶别是玄帝,玄帝就是这片大陆的修炼巅峰,有着一拳一脚便能轻易毁灭一个帝国,震碎整座大山的恐怖威力!可是就算是玄帝巅峰强者,他们也是难逃“自然死亡”的厄运!
  • 我的恋人是匹狼

    我的恋人是匹狼

    富家千金偶遇雪谷狼人,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奇遇?又会发生怎样的惊世恋情?狼人被捕,关入国家异种动物研究所,它是如何逃脱,又如何在电视台美女记者的帮助下,变成翩翩美男子,并成为了一代富豪?突然崛起的年轻富豪,为何要向富可敌国的两大富豪发起挑战?他到底是谁?在他身上,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和传奇?他能战胜两大富豪吗?结局是喜还是悲?
  • 魔龙心

    魔龙心

    杀了龙神,吸收了龙神,引起众神之战的元凶。最后在最后一场战役“诸神黄昏”中被围攻而战死。临死前毁灭了神石,使大量神灵死亡少数的逃回神界,而大陆再没有神。魔龙王虽然身死但是留下了魔龙之心,还有他的意志。学员杂役的亚克有一颗魔龙之心,然而他并不知道,默默的当着一个魔法学院的小杂役,命运般的却捡到了离家出走的公主,甩也甩不走。傲娇公主,大胸女骑士,呆萌女仆,狼女......实力强了,亚克后宫也越厉害了读者群:124455503(不用验证直接能加)
  • 备倭记

    备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霸主

    最强霸主

    【免费新书】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生?是死?皆由我所掌!我来了,我就是最强霸主!————————————继《花都兵王》之后,小六最新力作!!
  • 闯神录

    闯神录

    善非正,恶不邪,正邪两道,善恶难分,黑与白之间的交界,早已模糊。如斯世界,应随波逐流,还是坚我本心。从男孩成为男人,需要经历多少、牺牲多少;从一无所有到万众瞩目,需要多少勾心斗角、腥风血雨。天上下着鲜红的血雨,脚踏人骨组成的大地。穿戴着以人头骨组成脚链的神祗,正被捧着圣经的撒旦,无情审判。
  • 永生夺爱:情缠玉美人

    永生夺爱:情缠玉美人

    那段岁月,江山轮替,征战不断,却只是为了绝世的美人。王爷:“告诉龙座上的那位,拿她来换天下!”皇上:“她永远只是朕的人!”她本是一块玉,幻化成人,只是为了她爱着的男人,然而也就是这一刻,注定要成为群雄角逐的对象。柔弱纤细的她又将如何在乱世中博弈呢?
  • 闲话聊斋——高拱传

    闲话聊斋——高拱传

    她是一个狐仙,为了报恩,情愿跟随他一生一世。
  • 私萌baby:天价萌妃限时宠

    私萌baby:天价萌妃限时宠

    “你不是喜欢钱吗?那我买你一个吻,如何?”某男勾唇冷笑。“可以,一个吻一百万,限时一分钟,嗯哼?来么?”某女附和他的提议。‖——————————‖某男扑倒某女:“你不是喜欢帅气多金又强势的钻石男吗?你看,我怎么样?卖给你值多少钱?”某女满头黑线……‖——————————‖“你们的爹地是谁?”某男质问着两萌宝。萌宝①号伸出一只小巴掌晃了晃,萌宝②号回答:“妈咪说我们有五个爹地,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某男暴跳,一手拎住一萌宝:“五个都揪出来,埋了!!”两萌宝异口同声:“那你先把自己埋了吧,你也是其中一个。”某男……且看特种兵妈咪与两腹黑萌宝对抗总裁爹地(点开阅读↓)』
  • 世界著名艺术家激情放言(精彩的语言艺术)

    世界著名艺术家激情放言(精彩的语言艺术)

    演讲是一门艺术。演讲是历史的音符、时代的记录、艺术的绝唱、文化的结晶。演讲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共和国议会的辩论,被视为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演讲辞的思想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要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省。《精彩的语言艺术:世界著名艺术家激情放言》所选文章精辟深刻,内容隽永,文字优美,且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除了文字的清新深邃外,还能从字里行问看出名家当时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