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0800000017

第17章 罗素(2)

自由永远是人类生命中象征美好的花朵。尽管人们的需要各不相同,但某些基本需要为人类所共有,如对食物、饮料、衣物、健康、住宅、性以及父母关怀的需要。无论自由具体还包括哪些其他的东西,只要上述的任何一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们就不可能获得自由。对自由而言,任何一种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乐,都应得到珍视。

自由的定义

罗素认为,使用一些极其模糊的、抽象的词意来解释“自由”是毫无意义的。

在这里,我们以最抽象的意义来定义,“自由”就是不对人们实现欲望的过程设置任何外部的障碍。根据这一理解,通过提高人们追求目标的能力,或者降低人们期望的水平,都可以达到增加自由的目的。

罗素指出,人类还远远未达成一种共识,即把人性作为一个参数考虑,放到政治中去,这是关于“心理动力学”的问题。外部环境为适应人性会进行调整,外部环境也改变着人性,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最后达到一种和谐。

一个人突然闯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可能发现一点自由都没有,新环境只为那些能够适应它的人提供自由。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由问题时,决不能忽视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即变化的环境会引起变化的欲望,这在某些情况下而言,或许使获得自由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一种新的环境在满足了人们旧的欲望的同时,可能又使人们产生了它所无法满足的新的欲望。

工业进步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它不断地使人们产生新的需求。或许刚开始一个人可能因为买不起汽车而感到不满意,可是要不了多久,他可能又在为买不起私人飞机而耿耿于怀。人们之所以感到不满,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些尚未意识到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尽管人们的需要各不相同,但某些基本需要为人类所共有,如对食物、饮料、衣物、健康、住宅、性以及父母的关怀的需求。无论自由具体还包括哪些其他东西,只要上述的任何一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人们就不可能获得自由。这些东西,已经构成了自由的最基本的要素。

社会中的自由

我们可以把社会定义为“为着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的一群人。”在此,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极具普遍性的问题:社会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对个人进行干涉?而这种干涉并非是因为个人的缘故,而仅仅是因为社会本身的缘故。

首先我们要说的依然是:那些实现自由的最低要求——食物、饮料、衣物、健康、住宅、性以及父母的关怀——应该是高于其他一切要求的。

这些最低要求对于人而言,是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所必需的。我们把上述这些东西定义为“必需品”,而把除此以外的根据具体情况的叫做“安慰品”或“奢侈品”。罗素认为,我们完全有理由剥夺一些人的奢侈享受来满足另外一些人对必需品的需求。这并非政治上的权宜之计。虽然这在一定的时间和社会条件下可能难以实行,但这绝不违背自由的宗旨,因为剥夺一些人对必需品的占有,其对于自由的损害远远大于阻止一些人财富的过多积累。

罗素强调,为了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对最基本的必需品的需求,社会有权力对部分成员的财富进行干预和调整。但罗素并不赞成对那些并非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而获得的财富进行干涉的权利。

那么,对于那些可能是合理的对自由的干涉,应做出什么限制呢?

通向自由之路上存在的障碍,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来自于两个方面:物质的和社会的。社会的存在减少了实现自由的物质障碍,但同时又产生了社会的障碍。

如果上述两种障碍都对自由产生同样直接的损害,那么,社会障碍引起的危害可能更大一些,因为它会引起人们内心的愤恨。

对社会自由的干涉除了引起人们的愤怒之外,还有两点原因,使人们对此感到厌恶。首先是人们并不希望占有别人的福利;其次,他们对别人的利益所在也不太清楚。

我们只想强调的是,在这类关于自由的问题中,区别出两类财富是最重要的:一类财富的获得必须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而另一类财富的取得则并不意味着别人的丧失。

思想的自由

什么是“思想自由”?这一表述有两层含义。

从狭义上而言,它是指那种不受传统宗教教条束缚的思想。

还存在一种广义上的“思想自由”。罗素认为,它比狭义的思想自由更为重要。

罗素指出,当思想不受时常出现的外部束缚的制约时,它才是自由的。换言之,一旦思想自由,束缚就断然不会存在。这些束缚有些昭然若揭,有些则微妙而令人难以捉摸。

我们先来讨论最明显的那类束缚。当我们对某种事情表示信任或不信任时,或者对某些观点表示赞同或不赞同时,如果由此而招致了法律的制裁,则思想就是不自由的。在罗素看来,世界上有这种自由的国家寥寥无几。

很明显,要做到思想自由,最基本的条件是不因观点的表达而遭致法律的制裁。但还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做到这一点。虽然许多国家都认为它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惩罚还不是最大的障碍,比它更大的两个阻碍:经济惩罚和证据歪曲。显而易见,如果因为表白了某种信仰而使人难以为生,思想就不能说是自由的了。

可以说,当各种信仰可以自由竞争时,思想就是自由的。换言之,当各种信仰能够各抒己见,且不受法律的惩罚或经济的制裁时,思想就是自由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只能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完全实现的理想,不过,要想向这一理想大大地迈进一步,却是可能的。

不幸之源

人生不幸福有两大原因:社会制度与个人的不健康心理。一方面,要通过社会改造增进人类的幸福;另一方面,要人们认清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以及它是如何产生、形成的,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灵,安度幸福的一生。

什么使人不幸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我见过的一张张脸孔,显出斑斑懦弱,点点愁怨。

虽然不幸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你却不难发现,它无处不在。

在罗素看来,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是源于社会制度,部分是源于个人的心里素质——当然,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产物。

罗素认为,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的。其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而这些事物,乃是所有幸福所最终依赖的东西。这些事物的获得是在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我们因而提出这样一些转变方法,只要我们有一般的好运气,便能通过这些转变获得幸福。

罗素他的自传里指出,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各自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而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则往往会给生活的本质方面以灭顶之灾。

自我专注有多种形式。其中有三种最普通的类型:罪人、自恋者和夸大狂。

罪人

说“罪人”,并不是指犯了罪过的人,而是指那种精神专注于犯罪意识的人。这种人不停地责难自己;如果他是一个教徒的话,就把这种有罪意识解释成上帝的责难。他按照他自以为应该的那样的去想象自我,而这与他所了解的实际的自我总处在一种持续的矛盾中。

自恋

自恋,在某种意义上,是习惯化了的负罪感的对立物。它包括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慕的习惯。当然,某种程度的自恋是正常的,人们也不必为之哀叹;然而,一旦这种自恋发展过了度,它就会变成一种恶习。

夸大狂

夸大狂与自恋者的区别在于,他希望自己声名显赫而不是可爱迷人,希望自已被人畏惧而不是被人迷恋。属于这一类型的有疯子和多数历史上的伟人。

拜伦式的不幸

今天,在我们中间有许多聪明人总以为自己已经把所有早年的热情看透,从而认为再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生活下去了。拥有这种观点的人的确是不幸福的,但是,他们却为这不幸感到庆幸,他们将这归于宇宙的本质,认为这是开明人士惟一可取的理性态度。他们对自己的不幸的夸耀,使那些较少世故的人对其真诚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对痛苦表示欣赏的人实际上并不痛苦。这种看法过于简单。无疑,这些受难者在他们的优越感和洞察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这不足以弥补纯朴快乐的丧失。

罗素认为,人不快乐是没有什么理性、优越可言的。聪明人只要情势许可,是会感到快乐的,如果他发现对宇宙的思考一旦超过了其一极限就会使人痛苦,那么,他就会转而考虑其他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说明的观点。

罗素相信,无论出于什么理由,理性都不会禁止人们去追求幸福;不仅如此,那些真心诚意把自己的哀怨归之于自己对宇宙看法的人,是本末倒置了。事实是,他们之所以不幸,是出于他们并不了解的原因,而这种不幸便使得他们去思索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里那些惹人不快的方面。

罗素所论述的这一观点与英国诗人拜伦的观点,以及《布道书》一书作者的观点如出一辙。

犯罪感

在罗素看来,犯罪感是成年人生活不幸福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潜在的心理原因。

传统的宗教的犯罪心理学,是为现代心理学家所无法接受的。尤其是在新教徒看来,在每个人受到诱惑做出罪恶的行为时,良心便会显露出来,而在他犯下这一罪过之后,他有可能经历两种痛苦的感受:一种叫作后悔,那是没有用处的;另一种叫作忏悔,它可以消除人的罪过。

我们当然希望每一个人都过着一种完全无可指责的生活。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些事一旦被发现就会受到处罚,那么,这个人在有可能被人发现时,他就会忏悔自己的罪过。我们并不是说这也适用于那些惯犯,对于惯犯而言,或许他们把坐牢视为必不可少的职业冒险。

但犯罪感的最主要的形式还埋藏在更深处。犯罪感的根源在于无意识层次,而且它不会由于对他人的反对意见的恐惧而显露于意识层次。在意识层次,某些行为即使没有丝毫值得反思的原因,也被标示为罪恶。当一个人有了这一类的行为,便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摆脱自己所相信的那种罪恶的人。道德方面的钦佩,他只给予那些他认为心灵纯洁的人。他多少有些悔恨地认识到,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那样的圣人。事实上,他的关于圣人的信念,几乎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所以,他的生活中总是伴随着一种犯罪感,觉得这世界最美好的一切与他无缘,对他而言,最辉煌的时刻不过是去做伤感的忏悔的时候。

那么,如果一个人不幸福,他的问题源于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犯罪感,他又该如何摆脱犯罪感的束缚、获得人生的幸福呢?

在罗素看来,他首先可以使自己的意识明白,他没有理由感到罪孽深重,然后把合理的信念植于无意识中,同时做些多少是中立的活动。如果他成功地清除了犯罪感,那么,真正客观的兴趣大概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获得幸福也将是必然的结果。

幸福之路

幸福这东西不像成熟的果子那样,仅仅依靠幸运环境的作用便会掉进你的嘴里。幸福必须是一种努力。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坦荡宽容的情爱和丰富广泛的兴趣,凭借这些情爱与兴趣,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情爱与兴趣的对象,他便获得了幸福。

你可以获得幸福

关于幸福,起初罗素从他的一些朋友的言论和著作中得出了下列的结论:幸福,在现代世界,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后来,通过反思,到外国旅行以及和掘井工、花匠等人聊天,罗素发现他以前关于幸福的那种观点并不是正确的,而且已经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在罗素看来,幸福大体可分为两种,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层次。这里所说的这两种,也可以被称做现实的和幻想的,或肉体的和精神的,或情感的和理智的。当然,具体名称的选择要视被证明的论点而定。

也许区别这两种幸福最简单的方法是:一类幸福是对所有的人都敞开胸怀,另一类幸福则对能读会写的人表示亲昵。

罗素说:“世界广阔无垠,而我们自身的力量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幸福都局限于我们个人的环境之内,那么,我们就很难避免向生活索取更多的东西,而贪求的结果,一定会使你连应得的那一份也落空。一个人如果能凭借一些真正的兴趣,而忘却自己的烦恼,那么,当他漫步回到一个无关个人的世界时,一定会发现自己觅得了平衡与宁静,使他能用最好的方法去对付自己的烦恼,而同时也能得到真正的、即使是暂时的幸福。”

在他看来,幸福的秘诀在于:使你的兴趣尽可能地广泛,使你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尽量地友善,而不是敌视。

生活的热情

罗素认为,幸福的人最普遍、最显著的标志是热情。

在他看来,一切心灰意冷都是一种弊病,确实在某种环境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但无论如何,只要它一出现,就应该尽早予以治疗,而不应该将它视为一种高级的智慧。

在所有不同的情形中,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比那些没有热情的人更加优越。即使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对那些热爱生活的人而言也是有益的。

罗素认为,真正的热情,不是那种实际上寻求忘却的热情,而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除非它被种种不幸给扼杀了。

年少的儿童对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充满热情;在他们看来,世界充满了新奇;他们不停地以强烈的情感追求着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不是那种学者式的知识,而是对那种引起他们注意的事物的熟悉过程。

一个从来没有遭受过重大挫折的人,将保持着对外部世界的天生兴趣;而只要他保持这一兴趣,他就会发现生活充满了快乐,除非他的自由受到不适当的限制。

同类推荐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塑胶巨子的创业实录,台湾首富的成功秘诀。王永庆是台湾最知名的大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典范,也是年轻一代心目中最崇拜的创业英雄。有 “塑胶大王”之称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本书不仅详尽描述了王永庆的创业发家史,还把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管理艺术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管理者、创业者及普通的打工者都很有启发及借鉴作用。
  • 中国古代贤人传

    中国古代贤人传

    这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荟萃的书,取名《中国古代贤人传》。书中所选择这些垂范卓越的人物,他们的影响、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永远引为骄傲的。例如书中所选的周公、管仲等人,就是我们常想到的“贤人”。书的取名,响亮明快,发人联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历史上的某个方面有名气、领风骚、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做传的书,很有文化意蕴。相信这部书一定很受欢迎。
  •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所谓圣人是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如孔子在汉以后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所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讲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呜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热门推荐
  • 兵锋王座

    兵锋王座

    军人的品质,追踪于昆仑、太行;军人的气魄,朔源于黄河、长江。那所向披靡的一往无前精神,那英勇顽强的硬骨头作风,是中国军人的风度!因此,军人的胸膛,就是攻不下的祖国屏障;军人的枪刺,就是折不弯的民族脊梁。每一个士兵,站起来是一座摩天接云的山峰,躺下来是一座不可逾越的界碑。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情商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情商课

    情商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种必要智慧,情商不仅是开启心智大门的钥匙,更是影响个人命运的关键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商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做出明智的决定,采取最合理的行动,正确应对变化并最终取得成功,情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本书从多方面讲述情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帮助读者提升EQ指数,从而在个人生活和事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 情man真珲

    情man真珲

    年华哗哗啦啦的奔腾着,吱吱呜呜的扭转着,滔滔汩汩的吞吐着,悄然无声的流淌着,可是谁曾经出现在谁的记忆里,这些恐怕只有自己知道。我是陆真儿,由于抗议老妈安排的婚事,在婚礼当天死乞白赖的执意请我的死党男闺蜜小林用棒球棒把我打晕,可是这个笨蛋小林下手也太重了,灵魂飘荡来到一个小山村。。。。。。难道说我、、死了?难道说我、、穿越了?太狗血了吧!不过、挺刺激的,穿越就穿越吧!继续发扬小强打不死的心态!
  •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

    黄兴主编的《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是一部收录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优秀作品的文集。《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在2014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选取获奖的作者的新作,结集出版,分为A、B两卷,本书为A卷。按类别分成“少年派:你是我遇见的另一个自己”“时光绘:乱世年华”“伽蓝雨:村庄与墙”“流光舞:心之所向在远方”“摩羯记:蝉鸣少年与恋桃镇”五个章节。这些作者多数为90后,文章均为小说和散文,文风多样,可读性强。本书可以当作作文“圣经”,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异宿体

    异宿体

    一份来自陌生人的礼物,给一位小小少年打开新世界大门。踏入这道大门,他等待数年光阴。大门开启刹那,预示他异能觉醒。“真是个惹祸的主。”——许多人如是说他。陈华皓却说:“平凡是对普通人来说,我不平凡,自然惹事。”偷偷的告诉你们,我惹的都不是事。
  • TFBOYS之那个陌夏的爱恋

    TFBOYS之那个陌夏的爱恋

    请无视简介。。。陌夏不会写简介。。。另外,本书名字和陌夏没有半毛钱关系,是陌夏闺蜜想的
  • 宁当倒姐不换仙

    宁当倒姐不换仙

    一穿来就发高烧,且高烧不退;还没个人陪护?本以为如此大户人家,总该有人来治治自己的病吧,好歹自己也是这花家的四小姐;谁料这也没人管??之后更发现自己曾经是个扫把星:爹不疼,娘不爱;不受待见,亲人讽、下人欺……???既然如此,哼哼~。苏晓蒂决定:振奋起来、发挥前世吃苦耐劳,敢拼敢想的“鼠小弟”精神;努力奔向致富的发家路,争取早日过上悠闲幸福的异世小生活!……然而谁也不曾想,一次意外的发生、让她获得奇遇:解封开了那枚隐藏在她体内许久许久的花神手镯。这将带她走入怎样的一番新天地呢?看伪萝莉/真御姐的矛盾女主“花想容(苏晓蒂)”;如何让各路神仙好汉,英雄人马竞折腰!!!
  • 手撕青春

    手撕青春

    青春是多么美好的词汇,那群少男少女带着青春的气息迎面走来。他们五个人诠释着青春的所有美丽,在他们即将绽放的时刻,却被无端得卷入到一场精心设计的复仇之中。有人花了十七年来培养一株最美丽的花,却在花朵最娇艳的时刻,亲手摘下那花瓣。那颗复仇之心在残酷中死去,那美丽的青春面孔被撕裂着,血肉模糊……
  • 最棒的三天与最惨的三十年

    最棒的三天与最惨的三十年

    一个小人物的一次意外经历,一段可歌可泣的感情故事。
  • 最终奇迹

    最终奇迹

    死亡后,究竟...会去哪里!地狱,天堂...还是...只有亡者存在的轮回世界!!(本书是无限流,不穿梭于动漫,电影,小说等等已知的世界)想真正看一本与人斗,与天斗,与命运斗的小说吗?一切尽在《最终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