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0400000010

第10章 雄才大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2)

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依据新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使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构架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从1931年到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推行,党在白区的工作损失100%,苏区损失90%。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广大红军指战员多次要求彻底停止执行“左”倾路线,并在斗争实践中,尽最大努力贯彻毛泽东“以农村为重心”的思想。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对于“以农村为重心”这一思想,在党内已有了正确的共识,这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最终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后,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仍然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在日寇占领的广大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先后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陕甘宁、山东、华中等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寇占领的城市及交通线实行战略包围,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之后,在解放战争中,随着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发展到最后夺取城市的阶段,并取得了全国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构架最终得以成功实现。

(二)“兵民是胜利之本”

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造就了敌强我弱的基本现实。这就是自洪秀全以降,中国一切革命运动皆归于失败的直接原因。弱小的革命力量如何才能战胜强大的中外反动势力?这已成为自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战争的一大难题。无数仁人志士,都为此苦苦求索而不得其解。

然而,当历史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却成功地解答了这一大难题。在他看来,从数量上来说,一切中外反动军队再强大也不过只有几百万人,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个含量无限的概念。人民军队尽管弱小,但是当它与广大的人民群众融为一体之时,就会散发出无可限量的战争伟力,就会成为淹没任何强敌的汪洋大海。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所在。因此,“兵民是胜利之本”。根据这一思想,中国的革命战争不但要有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协助,而且必须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让军队和人民共同进行战争,打击敌人。也就是说,中国的革命战争要以人民军队为骨干,要通过依靠人民群众来推进。从形式上讲,这种人民战争既是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的结合,又是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的结合,更是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等等。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毛泽东领导弱小的人民军队,发挥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仅仅用了22年的时间,就打败了几百万装备精良的反动军队,推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从而完成了中国几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了近百年的伟大业绩。那么,毛泽东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毛泽东建立了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是实施人民战争的主体和支柱。

古往今来,敌对双方交战,最后靠的都是军队。而军队又是执行一定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也就是说,一定的部队有着不同的政治任务。民国以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袁世凯、张作霖、吴佩孚等一个个都雄霸一方,他们抓部队,信奉的是“兵为将有”,他们打仗为的是争夺地盘。虽然他们军队的人数亦不为少,但其士兵大多为抓壮丁而来,贫苦人家的子弟被迫而当兵,具有较浓的雇佣性质,根本谈不上打仗的目的性。中国近代史证明,一切反动军队的共同特点都是欺压和奴役人民,压迫平民百姓,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他们都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与人民为敌,因此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最终都逃不脱失败的厄运。

吸取以往的历史教训,毛泽东一开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就建立了一支与历史上一切军队所完全不同的新型军队——人民军队。这支军队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人民军队是党指挥枪,而决不许枪指挥党。其次,这支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为着推翻人剥削人的制度、为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的军队,是劳苦大众自己的军队。人民军队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这就与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旧军队彻底划清了界线。第三,这支人民军队既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生产队。也就是说,人民军队不仅仅单纯地为了打仗,除了打仗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及土地改革、建立根据地等重大任务。而且,由于人民军队中绝大多数士兵是根据地的穷苦子弟,他们拿起枪杆子能打仗,拿起锄头能种地,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亲如一家,有一种鱼水相依不可分离的关系。最后,人民军队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对群众秋毫无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等。

这些特征,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标志,是人民军队的优势所在,也是这支军队深受到老百姓欢迎爱戴的根本原因。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岁月,毛泽东亲自缔造和培养了这支军队。1927年秋收起义后,在率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着名的“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新型军队的基础。1929年底,毛泽东又主持起草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从此,这支军队便拖不垮、打不散,开始在革命的洪流中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动员、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使之成为淹没强敌的汪洋大海。

人民军队初建之时,军事力量非常弱小。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部队仅有1000人左右。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正式成立工农革命第四军后,部队也只有万余人。与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国民党相比,人民军队真是微乎其微。但是,红军却以异常勇猛的精神抵挡住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多次“围剿”,使根据地在战争中不断得到发展。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在于动员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与红军一起共同对敌。毛泽东曾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组织他们积极支援前线,将人民群众武装起来成立民兵、赤卫队、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再以有利的地形、时机,集中兵力,使敌我强弱发生变化,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取得胜利。这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与其他战争相区别的标志。在这种战争中,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依靠的力量,是革命战争的坚实基础,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依据这一思想,土地革命时期人民军队主要依靠根据地人民群众进行反“围剿”战争。人民群众给红军传递信息,对敌封锁消息,武装起来,成立赤卫队,打击地主武装,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辅助红军打击敌人。

依据这一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则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动员千千万万民众参军参战,开展对敌斗争。正如毛泽东所形容:千千万万民众动员起来,日本侵略者就“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军队武装群众,成立游击队、武工队,扒据点、烧炮楼,惩治汉奸;动员人民群众实行坚壁清野,粉碎敌人的“扫荡”;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

依据这一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国民党军队虽人数占优,器械精良,却没有群众的支持。而中国共产党却在各次战役中均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解放军开赴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人民群众组织担架队,帮助运送伤员;组织小车队,奔赴前线运送粮食;组织民工,修筑公路、桥梁,保障解放军畅通无阻地开赴前线。相反,脱离群众的几百万国民党军队,到后来则弄到没有粮吃、没有衣穿的地步,最终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再次,实行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灵活机动,出其不备地打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游击战是一种非正规的作战形式。通常,它是指由民兵、游击队或由正规军组织成的游击部队与人民群众密切结合,在具有一定回旋地域的条件下,灵活地袭击敌人的一种作战形式。在一般的军事家眼里,它只是一种战术,单纯的战斗手段。但是,毛泽东却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将它提高到战略高度,并视其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和革命成败的关键。这是人民战争又一鲜明的特征。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朱德就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基本原则。此后,根据实际斗争经验这一基本原则又被发展成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方针以及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歼灭战、速决战、带运动性的游击战等作战方式。在敌强我弱情况下,这种战法追求战场主动权,其最大优点在于灵活机动性。这也是毛泽东军事理论与实践的显着特点。当敌大兵压境向我根据地大举“围剿”之时,我则集中兵力,隐蔽待敌,择其弱点,攻其不备,速战速决。在根据地初创之时,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正是运用了这一战法,灵活机动,才出其不备地屡击敌人,保卫、巩固并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日寇战斗力很强这一实际,八路军、新四军又依据各自不同的作战条件发展了这一战法。他们在作战形式上不拘一格,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歼敌方法。如: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军民以“麻雀战”打击日寇和伪军,当日伪军进根据地后,游击队则时聚时散,像麻雀一样满天飞翔,扰乱敌人的视听,使其陷入被动挨打的地位;在江河湖泊的水网地区,军民开展“水上游击战”,在水中、在芦苇林里时隐时现,声东击西,使敌看得见、摸不着,将敌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我则趁机歼灭敌人;在平原地区,我军则开展“地道战”,神出鬼没,使敌看不见又摸不着,我在暗处,敌在明处,出其不意地奇袭敌人。此外,不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区,根据地军民们都广泛地采取“地雷战”。他们在路上,在房前屋后,在日寇任何能走到或触摸到的地方,埋上地雷,使前来根据地“扫荡”的日伪军一碰上地雷,便炸得血肉横飞,弄得他们心惊胆战,寸步难行,进得来,出不去。强大的不可一世的日寇,就这样投入了游击战争的罗网里,淹投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游击战的真谛,从政治上讲,就是依靠人民进行“游击”。如果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再强的军队,也无法“游击”;失去正义的本质上是反人民的战争,则永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所在。

(三)“防御中的进攻”

防御与进攻,是战争的两种基本形式。但是,由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是敌强我弱,这就决定了人民军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处于弱者的防御地位。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说:“战略防御问题成为红军作战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问题。”他将防御提高到了战略地位,称其为“战略防御”。这就意味着,它不是单纯的防御,而是与进攻有着相同的目的性,是为了进攻、反攻而进行的防御,也是为了赢得战争最后的胜利而进行的防御。这就要求中国革命战争的指挥者们在战略防御方面做文章。

19世纪德国着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提出“积极防御”的概念,他说:“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打击组成的盾牌。”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比克劳塞维茨更进一步,又明确提出了“攻势防御”、“决战防御”、“防御中的进攻”等积极防御的全新概念,并赋予这些思想以更全面更科学的内容。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大部分历史中,敌处于战略攻势,我则处于战略守势。因此,在毛泽东看来,要通过积极防御,集中我军优势兵力,形成我军在局部、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的以多对少,这样的战役战斗才能稳操胜券,才能够在被动的形式中具有主动的内容,也才能改变强弱对比及攻守地位,使弱小的我军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最终打破敌人的“围攻”,粉碎敌人的“围剿”,并借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毛泽东形容这一防御是“由形式上的被动阶段转入形式上内容上的主动阶段的”。进而,他提出了“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积极防御思想。这就是“在战略的防御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在战略的持久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在战略的内线作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这就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核心。

毛泽东特别反对分兵把守、处处设防和平均使用兵力的愚蠢方法,这样必然陷入消极防守的被动地位。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在战场上改变敌进我退、敌攻我守、敌外线我内线的不利形势,才能将自己战略上的弱者地位改变为战役战斗中的强者地位。这就是毛泽东所指的“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弱者中的强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基本上靠了集中兵力的一着”。

积极防御的主要形式是运动战。在土地革命时期,一个根据地仅一支红军队伍。同敌人相比,红军不仅人数少,而且装备差。在这种条件下,阵地战就不能是主要的作战形式,就只能采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运动战。运动战的基本特点是,大踏步地前进和大踏步地后退,在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中寻找有利的时机,创造条件,给敌人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因此,“运动”不是消极避战,而是积极创造条件。用“运动”来调动敌人,以便更有把握地消灭敌人。

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我军的积极防御战略是建立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的。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协助红军作战,这是革命战争的一大特点。由于有了人民群众这个条件,我军因有“顺风耳”、“千里眼”,才能大踏步地前进或者后退,而进攻根据地的敌人则会步步掣肘,甚至因情报不准、信息不灵而处处黑暗,变成“聋子”、“瞎子”。而人民军队则在一定条件下,人民群众还拿起武器直接参加战斗。这一点正是敌我优劣之势相互转化的保证。

从理论上讲,一言以蔽之,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实际上就是“防御中的进攻”。但是,在实践运用中,其战法却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因时、因地,产生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原则。

首先,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是毛泽东在积极防御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战略方针。

同类推荐
  •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等多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明及发明家的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为了方便小读者的阅读,《发明家成长故事》特别标注拼音,并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 张寒晖传

    张寒晖传

    一九六四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心下,《松花江上》等和张寒晖的另一首歌曲曾被采用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这是作曲家的巨大光荣。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本书用散淡清丽的文字完美再现了张爱玲特立独行的一生,她的年少时光,她迷途般的爱情,她在炮火中的洗礼,以及远渡重洋的漂泊,还原一个不在传说中而在我们身边的传奇,走近真实的张爱玲,体味她繁华背后的苍凉。但愿我们都能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最美的爱情。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本书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热门推荐
  • 倾世血祭

    倾世血祭

    她,无中而有,绝尚的能力,落入地界,幼时却惨遭抛弃,进入宗派修习,得知以前的家被灭门还是赶回去,接连遇见了他们,命运捉弄她,让她离黑暗越来越近,破碎的心终究逼迫她放弃了生存,又一次重生,她又会遇见什么......
  • 三国没有杀

    三国没有杀

    三国没有杀,一个三国的真正的传奇不是忽悠你玩的,亲。。。。。。。。。。
  • 总裁夺爱:盛宠小倔妻

    总裁夺爱:盛宠小倔妻

    “你是我的妻子,你这是要去哪?”夜魅爵不怀好意逼近傅薄依。“你误会了,我这是进房睡觉呢!”傅薄依尴尬一笑,仓皇逃跑。哼哼,妻子,亏他说的出口,趁着她失忆骗财骗色骗情骗心!简直是目无王法!
  • 降临三国

    降临三国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而对我们国人来说,瑰丽的三国,就是永远的不老话题。昔日三国烽烟,群雄并起,诸侯涿鹿中原,铁血豪情,让人恨不得身处其中,享受金戈铁马的魅力。而本书,就讲述的是一个从21世纪穿越到500年后的游戏宅,为了生存而奋斗在三国题材—虚拟游戏《不朽之歌》中的故事。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主角苏鼎如果在未来世界翻云覆雨....(新书成长期,急需要诸位朋友的支持与爱护,打滚儿求推荐、收藏,您随手为之,将会给予我极大的鼓舞)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怪异想

    怪异想

    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的大脑的想法,忽然很想写下来。怪力少女在脑海中奇异的天地。
  • 重生之离婚

    重生之离婚

    肖芳上辈子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嫁到了一个重男轻女的人家,女儿出生就被作践,甚至为了那个可以传承香火的堂哥送掉了性命,重活一遍之后,肖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婚,奔赴新生活!
  • 捉鬼新娘:首席欺上瘾

    捉鬼新娘:首席欺上瘾

    为了找到他,她策划了一起闹鬼事件,不想因此引出一片腥风血雨。她借故留了他身侧,捉鬼之余更是寸步不离。某女:我只是担心你的安危……某男唇角带着邪魅的笑:女人,快来暖床!
  • 帅帅夫君惹人爱

    帅帅夫君惹人爱

    穿越异世,她会怎么样?当他遇见她......
  • 火影技能兑换系统

    火影技能兑换系统

    当火影中炫酷的写轮眼来到异界时会掀起怎样的风波,当火影中的血继限界穿越时空来到异世时会产生怎样的震撼,当火影中的忍术和法术发生碰撞时又会有怎样的后果。就让楚枫带着我们来到异世,看他怎样站在巅峰,手执系统,脚踏天地!“叮,苍老师写真集载入成功。”“不好意思,这系统又抽风了,我去治治。”《本文不会狗血,不会种马,更不会发生主角莫名其妙升级的情况,所以就请各位大大们点击一下上面的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