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湖畔派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为代表。他们住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逃避现实,迷恋过去,以诗赞美湖光山色因此得名。他们反对古典主义传统法则,宣扬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所以又叫“浪漫派的反抗”。
世纪病
“世纪病”是出现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失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有版复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缪塞笔下的阿克达夫等。
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把作家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隐藏在表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刻且隐而不露,将文学的可感性与思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去感受、发掘其内在的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
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群作家、记者流落巴黎,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理想和生活目标,精神抑郁,心灵空虚,消极苦闷,常常在醉生梦死中消磨日子。法国作家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于是这个名称流传于文坛。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扉页上引斯泰因之语作为题辞,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硬汉形象
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颓废主义
颓废主义起源于法国,最早表现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创作中。颓废原指古罗马文学兴盛后的衰颓倾向,19世纪的批评家借用这个名称嘲骂当时巴黎的一些文人,这些文人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号。他们作品的题材来自丑与恶,讴歌尸体、游魂、猫头鹰等。他们反对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崇尚艺术至上,认为技巧高于一切。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19世纪20~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高尔基给批判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揭开了文学艺术发展史的新篇章,撕破了资本主义虚伪的文明面纱,是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扬。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自然主义有三个特点:第一,强调描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象征主义
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梅塘集团
梅塘集团是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以左拉为中心的6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他们的活动场所以左拉巴黎郊外的梅塘别墅而得名。他们以标榜自然主义自居,且气质相近,情趣相投,都非常爱国,又有相同的哲学倾向。他们6人的小说集《梅塘之夜》以普法战争为题,其中莫泊桑的《羊脂球》成为不朽的名著。
耶拿派
耶拿派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派别,它以创办于耶拿的文艺刊物《雅典娜神庙》为阵地,因此称耶拿派。它的代表人物有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和弗里德利希·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耶拿派反对古典主义理论,提出个性解放的要求,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诺瓦利斯歌颂黑夜与死亡的《夜的颂歌》就是一例。
超验主义
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与19世纪30~40年代兴起的“超验主义”思潮有密切关系。超验主义认为大自然内蕴含着终极真理,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的象征,人凭借着直觉就能感悟宇宙精神,应该充分信赖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超验主义虽然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潮,它所针对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至上、拜金主义和庸人哲学,具有积极意义。美国不少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中都蕴含着超验主义崇尚自我、解放个性的思想。
社会问题剧
19世纪60~90年代,易卜生针对挪威社会存在的道德、法律、婚姻、教育、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等问题,写出了十多部剧本。这些剧本真实地描写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冷酷无情的法律、以男权为中心的家庭婚姻关系,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庸俗和自由主义政客的丑恶。这些剧本被称为“社会问题剧”。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等。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剧坛,并引发了19世纪末欧洲戏剧的一场革命。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文艺思潮,最初起源于诗坛,后来渐渐波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到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为艺术而艺术。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巴黎公社文学
伟大的斗争产生伟大的艺术。巴黎公社文学指的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参加者所从事的以这个伟大运动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巴黎公社文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主要是诗歌,如鲍狄埃的《国际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彻底的革命精神、强烈的战斗性是巴黎公社文学的基本特征。巴黎公社文学的出现宣告了无产阶级新文学的诞生。
俄国文学的“自然派”
自然派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体裁以小说为主。
十二月党人文学
1812年,俄国反对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唤醒了俄国贵族中的有志之士,他们接受了西欧自由主义的影响,决心为推翻专制政体和农奴制度而斗争。他们于1825年俄国旧历十二月十四日在彼得堡武装起义,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中文学的作者广泛团结当时的优秀作家,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而奋斗。
无产阶级的“宪章派文学”
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其间产生战斗性的诗歌,作者有工人活动家,也有普通群众,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反映工人的苦难生活,表达争取自由的愿望,抨击资本家的罪恶。大多采用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林顿等人。
新人
“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中的“新人”罗普霍夫等形象则更为典型。
多余人
“多余人”是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小人物
“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忤悔贵族
“忤悔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般是理想主义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就会做下一些恶事,伤害了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的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心灵辩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变化过程。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变化,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心理全过程来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
托尔斯泰式主人公
托尔斯泰式主人公是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思想上一脉相承的独特的主人公形象。这些形象有各自的个性,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如不倦地探索人生的意义,不满贵族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黑暗,寻找与人民接近的途径等。这些形象体现了作家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中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也表现了俄国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力图从平民化中寻找出路的时代趋向。这一类形象主要有,伊尔倩耶夫、奥列宁、安德烈、彼埃尔和聂赫留道夫等。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根本改变之后的一种思想体系。他从贵族地主阶级立场逐渐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来。他在文学创作,哲学著作中提出了医治俄国社会疾病的药方,即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并集中反映在他的晚期作品《复活》中。这一套学说被人们称为“托尔斯泰主义”。
俄国“白银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形成了被称为“白银时代”的新的文化高潮。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托尔斯泰等老作家继续再推出新作,高尔基和蒲宁等新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新的活力。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流派又纷纷登场,出现了如别雷、勃洛克和阿尔志跋绥夫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
俄国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形成于“白银时代”,活跃于前苏联19世纪20年代文坛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在探讨艺术创作的特性和内在发展规律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如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和雅各布森提出的“文学性”见解都产生过较大影响。他们对诗歌韵律和节奏、小说结构和句法,以及悲剧理论等方面的探讨也卓有成就。不过,这一学派中的不少人坚持文学发展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内在过程,文学作品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观点,显示了它的局限。这一学派中的一些理论家移居国外,带动了西方20世纪文艺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无产阶级文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