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
人格(personality)这个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含义是指面具、脸谱。这很容易使人想到假面具,于是后来人们就赋予人格这个词一些实质性的含义。
从这个词语出现直到今天,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许多的哲学家、宗教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伦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地解释并充实着人格概念的学术性定义,名目繁多并且复杂。由于人们研究人格的角度、方法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同,对人格概念的定义和解释也是不同的。
在心理学方面,华南师大的郑雪教授在2001年为人格下过一个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相对于其他心理学家给人格下的定义,我们比较认可郑雪的定义;但还是觉得不够直接,不够大众化。我们认为:人格就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质。是一个人从形体面貌到气质、性格状态以至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有别于他人的特质。
人格不同,人们在形体面貌、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说话的声音特点、社会观念及处世态度、气质表现及情绪状态、性格表现及行为特征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决定了人们各不相同的人格状态。
人格这个词语,也经常出现在大众的口语中。当人们需要对某件事情表明立场和观点时总爱说:“用我的人格作担保”。这里所说的人格,只表示人们为人处世、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状态和程度,属于社会道德层面的概念。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人品,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状态;主要体现了人们处理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关系的态度。
当人们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会气愤地指责对方:“他侵犯了我的人格尊严!”这里所说的人格,又是法学意义上的人格概念,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依法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比如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等,是属于法学范畴的概念。
我们所研究的人格,则是人与人之间在体貌特征、思维方式、气质状态、性格表现、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最本质的差别,属于心理学、行为学和遗传学的范畴。
由于人格不同,人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由于人格不同,人们的行为表现千姿百态;由于人格不同,人们的社会生活及事业成就各有千秋。
二、为什么说人格是形体面貌与气质、性格的统一体?
人们在相互表示欣赏和赞美时都会说:“啊!您的气质真好!”这里所说的气质,已经不是指单一的气质状态,已经是指人格状态了;因为人们注意到的,不仅仅是对方的心理活动,同时还注意到了对方的形体面貌特征和面部表情等等;而真正意义上的气质,人们在短短的三五秒时间是很难发现的。
(一)气质是什么呢?
气质,是人们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及稳定性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相当于人们日常所说的脾气、性情或秉性;它反应感觉、知觉、意识、思维以及思维活动的状态:比如一个人言谈举止的敏捷性,注意力集中和转移的速度;思维活动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倾向性等等。这些特征,来自于遗传因素,与后天的环境、条件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气质体现的是人的生物属性,一般来讲,一个人的气质是不会改变的。有两句俗话人们常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
严格地讲,气质只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此气质和彼气质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相互间也没有可比之处。
如果硬要比较,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针对特定的事物进行比较。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于特定的事物,此气质可能优于彼气质;可是在另外一种环境条件下,此气质就可能劣于彼气质。
(二)性格是什么呢?
性格,是人们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人们的思想、情感、意愿表达方式和行为表现方式的独具个性化的特征。是由先天遗传因素为基础,再由后天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定势。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刺激时间和强度,会使性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性格体现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比较说明问题的就是印度狼孩儿的故事:1912年,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一个小女孩儿刚生下不久,被一匹失去狼崽的母狼叼走了,母狼没有伤害小孩儿,还像奶狼崽一样给小孩儿喂奶。小孩慢慢长大了,长到八岁时被一个牧师找了回来。这时小孩儿用四肢走路,不会说话,习惯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就特别活跃,会呜呜地嚎叫,还向人们龇牙。
后天特定的环境、条件涉及的范围比较宽广,比如父母的教养、家庭环境的熏陶、老师的指导、同学与亲友的潜移默化、工作单位的影响、重大事变的刺激以及一切其他的后天因素,都是影响性格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气质和性格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气质是形成性格的基础;性格是气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人们的性格在气质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气质决定着性格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人们的性格无论怎样改变,也不会超出气质的框架和范围。
人与人之间,气质可能相同或相近,而性格却不可能相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这独特的性格特征,不仅来自于不同的遗传因素,而且来自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磨砺;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纷繁复杂性,导致了人们性格的多样化。
至于形体面貌,非常简单,这完全来自遗传因素。形体面貌与气质、性格的完美融合,构成一个人的人格状态。三、一般心理学认为,能力、气质和性格是构成人格心理特征的三要素,这里为什么不谈能力?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它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对人的心理活动是会有一些影响,但对人格特征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而人格特征却是没办法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人格特征完全不同的人,通过某种专业训练,可以获得某种同样的能力。人格特征基本相同的人,受到同样的专业训练,他们的能力可能相差悬殊。因此,能力,对于研究动态人格(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是应当考虑的;而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人格特征,其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这里,人们普遍感兴趣的是:这形态万千的形体面貌,也能反映人们的人格状态么?那么,究竟是如何反映人格状态的呢?是肢体的哪个部位反映了气质状态?还是面貌的哪个部位表现了性格特征?不要着急,下面咱们先看一看有关人格类型的讨论。
四、为什么说人格是分类型的?
看似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做法都大不一样,你想改变都改变不了;所以说,人格类型是客观存在的,但究竟谁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不同类型的人,处理同一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在遇到突发事变的时候,人们不同的行为表现更能说明问题。说到这里,想起一段往年故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国东北某地一个僻静的山脚下,有一个小型国营林场,场内有男女青年职工数十人。由于当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林场的浴室只有一个,职工们洗浴时只能轮换着洗。第一天男职工轮休洗澡,女职工上山干活儿;第二天女职工轮休洗澡,男职工上山干活。这一天,是女职工休息洗浴,男职工上山伐木。干活儿的地方离场部有点远,林场场长担心光把女职工留在家里,遇到什么事情不好办,专门安排了四名男青年在场里值班;并指定男青年甲为临时负责人,男青年乙、丙、丁听从青年甲指挥。
当青年女工都陆续进了浴室,男青年们闲得无聊,被青年甲招呼到值班室打扑克。四个年轻小伙正玩得高兴,忽听浴室方向传来叫喊声。怎么回事?说时迟,那时快,别人还没反应过来,只见青年乙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很快,他气喘吁吁地跑回屋里说:“坏了!出,出事了!洗澡堂的热水管爆了;锅炉房开关控制不了,洗澡的多人被烫伤,还有几个晕倒在里面,有两个女的光着身子跑出来了,正在外边哭呢。”
青年丙没等青年乙把话说完,丢开手中的扑克牌就往外跑。这时,青年甲急忙跳起来,一把将青年丙抱住,说道:“不要莽撞!想想办法,女人们都没穿衣服,咱们大男人怎么能往女澡堂跑呢?”青年丙急得面红耳赤,大声嚷道:“怎么办?你说怎么办?”二人僵持不下。
青年乙急得抓耳挠腮,带着哭腔说:“哎呀!到底怎么办,快点,快点呀!那边要出人命啦!”
青年丁看甲、丙两人僵持不下,一时又不知怎么办好,随口说道:“我看,我看咱们还是快去找场长吧。”
青年丙再也无法忍耐,说时迟,那时快,他用力一晃,把青年甲摔倒在地,振臂高呼道:“弟兄们!顾不了那么多了!人命关天,救人要紧!快快快!赶快跟我走啊!”一边喊着,奋不顾身地向浴室冲去;青年乙也紧跟着向浴室冲去。
青年丁跟着青年甲,犹豫了一下,随即也向浴室跑去,一场惊心动魄、有声有色的抢救活动随即展开……
浴室事件早已成为往年故事,可是每当说到人格类型,这段故事就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故事中的男青年甲、乙、丙、丁四个人,正好各自代表了一种人格类型。他们各自属于什么类型?请看:
青年甲,平时表现稳重、谨慎。他对突发事件感到十分的紧张,一边是人命关天,一边是男女之间最高的道德操守,一边又对农场留守事务负有责任,虽然发生了突发事件,出现了危险情况,但是从小到大一直坚守的道德情操观,极大地束缚了他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他显得非常胆小,在青年丙跳起来冲向浴室的那一刻,他一把将其抱住:“不要莽撞!想想办法,女人们都没穿衣服,咱们大男人怎么能往女澡堂跑呢?”,他不是不想救人,他是想找出一个三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解救女同胞,又不触犯道德规范,自己又不因决策失误而承担责任。所以在关键时刻他既表现出沉着稳重的一面,又表现出犹豫不决,胆小怕事的一面。
青年乙,他反应迅速,头脑灵活。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就把事情全部弄清清楚了。在青年甲与青年丙争执不下的时候,说实话,他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但是直觉告诉他,应该是救人要紧,女人没穿衣服的事顾不上了,所以当青年丙奋力冲向浴室的时候,他也紧跟着向浴室冲去。
青年丙,思路清晰、动作敏捷,紧急情况下能断轻重。他一听说出事了,丢开手中的牌就往外跑,被青年甲抱住后,他奋力挣脱,把青年甲摔倒在地振臂高呼:“弟兄们!顾不了那么多了!人命关天,救人要紧!快快快!赶快跟我走啊!”一边喊着,奋不顾身地向浴室冲去。在他看来,人命关天,救人性命是头等大事,什么女人没穿衣服之类的事,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根本顾不了这些。四个男青年留守,场长明确叫青年甲负责,青年丙本来可以服从领导,叫怎么干就怎么干,用不着跟谁发生争执;可是他不能,他性子急,他不能看着女同胞处在生命危急中,自己慢条斯理的在这边研究对策;他脾气暴躁,在这个紧要关头,谁阻挡他,他就会跟谁急,因为救人是最最要紧的。在那次难以忘怀的抢救活动中,青年丙成了实际的领导者。
青年丁,他是个慢性子,脾气好,很少与人发生争吵,也最不愿意看到周围的人们发生争吵。在紧急情况出现后,他觉得青年甲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女人们都没穿衣服,个个赤身裸体的,几个大小伙子跑过去,是有点不大合适;又觉得青年丙急着救人也是对的;眼看着他俩争执不下,心里也着急。怎么办呢?“我看,我看咱们还是快去找场长吧。”
因为领导来了,一切问题也就都好办了。
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自己应该属于哪一种人格类型呢?为什么一个态度,几个动作,一种倾向,几句谈话就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类型?这些问题可能大家一时半会儿还说不清楚,那么好吧,在下面的一系列问答中你就会明明白白,彻彻底底的搞清楚。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人格类型,都会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在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些人与你的观点和意见格格不入;而另有些人,则与你的观点和意见相同或近似。如果有机会,你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与你的观点和意见基本相同或近似的人,会与你在很多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看法完全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格类型。
五、说人格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有什么依据?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人们从古至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讨论,我们首先极其简要地看一下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现今比较符合实际的学说。
(一)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43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们的体质类型与体液有关。他提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粘液。每一种体液和一种类型相对应,一个人身上哪种体液占的比例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体液相对应的那种体质类型:黄胆汁多的,称胆汁质;黑胆汁多的,称抑郁质;血液多的,称多血质;黏液多的,称粘液质。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胆汁质的人性急;抑郁质的人抑郁;多血质的人爽朗;粘液质的人迟缓。
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在希波克拉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气质和气质类型的概念。他把人们的气质表现明确归纳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同时也做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为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理论作了必要的补充。他认为:胆汁质的人,性急冒险、冲动机敏;多血质的人,开朗活泼、灵活轻率;抑郁质的人,悲观抑郁、沉思坚韧;粘液质的人,安静平和、审慎从容。
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气质类型学说,奠定了气质类型研究的基础。直到今天,全世界的心理学教科书仍然沿用着他们提出的气质类型名称。但是,因为这一学说只是用观察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的,现在看来仍然缺乏科学依据。可是,在科学知识极度贫乏的古代,他们的贡献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二)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又是怎么回事?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运用动物条件反射试验的方法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