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张录取通知书,我们应该造就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追求每个学生主动、生动、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手册上的优良中差,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共创的人生体验;我们的工作不能只限于对学生进行今天的教育,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的今天、明天或者小学阶段的六年,我们应该为他们的一生幸福打好基础,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帮助,用我们六年的工作影响他们今后的一生。这就是我们七一小学全体同仁的教育追求。
一、思想起点:校长的责任意识
《孟子·万章下》中,孟子评价伊尹说,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天下之重也”,意为天下的普通百姓有没有受到圣人的恩泽,不能安居乐业的,伊尹都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下水沟中一样,从而自觉担负起平治天下的责任。
诚然,我们不能同古圣先贤相比,但我总觉得,教育作为神圣而纯洁的事业,所有从事者都应该追求一种臻德至善的精神境界,尤其是作为校长,更要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教师的幸福人生负责。只有这种高度的责任意识,才能以此为出发点,激生出真正科学、和谐的办学思想。正如罗佐夫所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校长办学思想的起点,就是要首先树立对学生、对学校、对教师发展负责的意识。而正是带着这种责任意识去办学,才能从中享受到真正充实的幸福!
1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校长要成功,要做得好的关键是什么?纵观每一位成功的校长,如魏书生、曹衍青等,或许他们会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其实更多体现的是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我认为,要使自己成为好校长,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自我定位。
现在,被任命为校长的最多的是两种理由:一是由于在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这一类校长一般以后多数会成为管理型校长,很多校长以后慢慢脱离教育教学主线,完全投入到管理之中,用现在的时髦话是“职业校长”。二是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这一类校长一般以后多数会成为学者兼管理型校长,这是现在被大家所认同的,较为流行和欣赏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长的职业化倾向会越来越明显,校长在“职业标准、职业技能和职业理念”上应有更多的思考。而这种“职业化”并不单纯指教学领域,而是校长自身职责方面:好校长要具有战略思考与规划能力,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动态管理和组织能力,有“调整教育结构和投资的经营能力,动态的管理能力,效益型的科研能力”。一个好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有高度、有深度、有长度,有厚度。
校长的高度思想是灵魂,思想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长的办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校长角色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校长专业化之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实践的呼唤,也是校长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学校需要智慧型校长。校长的智慧包括领导智慧,教育智慧,办学智慧,教学法领导智慧,等等。校长的智慧来源于自身的浓厚修养和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校长管理艺术是校长管理知识、才能、经验、技能技巧综合的反映,是校长管理学校的最高境界,是专业化校长的必然要求。
作为校长,要有高站位的远见卓识,所谓“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真正有眼光、有远见、有责任感的校长,能够立足时代潮流之前,以前瞻的视野和宏阔的思维带领学校把握时代脉搏,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因为,任何思想都有它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办学思想尤其如此。校长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其所在学校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因为他在行政职权之内,有着较多和直接的决策机会。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决策,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走向。也就是说校长的办学理念如果不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学校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教师也迷失方向,无法体现人生价值,学生的发展无法得到满足,学校教育就失去意义,所以说校长有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较高的思想水平是何等重要。而校长办学理念的形成是受着诸多因素制约的,既有国家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又有社会环境诸方面影响;既有教育系统各因素的影响,又有校长自身认识水平的影响。为此,校长办学理念的形成,可以说是校长多年办学经验和心血的凝聚,是校长对教育管理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晶。这就要求校长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学习,形成一种正确而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出色的校长可以把一般资源变成“优质资源”,可以把一般学校经营成品牌学校。这里的关键是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否有高度,我认为,这至少应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
(1)有个性的。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情况,优秀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能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经营学校,这就决定了办学理念也应该是独特的有个性的,是校长本人在结合学校情况的基础上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包含了校长的学校管理观、教育观、学生观,等等。
(2)与时俱进的。任何思想都有它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办学思想尤其如此。教育的功能决定了它应该有时代的前瞻性和科学的预见性,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不断明显,教育要适应形势,必须占领制高点,做到与时俱进。任何落后于时代的教育都是应淘汰的教育,“以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生活”是对教育的亵渎。
校长的深度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思想观念、品德风貌、道德情操、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有人曾极而言之,有了好的校长,就会有好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应该对学校内发生的各类事件,对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做法、成绩有一个符合时代的、正确的评价观,而校长自身正确的、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合理评价的基础。在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教育殿堂里,一个校长的非权力影响比权力影响重要得多。在知识分子心目中,校长的权威不是来自职位和权力,而是校长对于自己正确的评价,让自己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所长。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校长不必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比别的教师能干,但一个好校长必然是“思贤若渴,荟萃英华,识才爱才,扬人所长”的人,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使教师在自己的手下工作感到非常的满意。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对学校历史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学校未来的一种概念定位。办学理念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一个好的办学理念,从宏观上说应是具有独特的凝聚力、感召力;从微观上说,它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处,与教师的追求、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被学校的每一个人普遍认可,能激励他们为之不懈努力。
办学思想是学校精神之所在,文化之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因而,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根据学校实际,形成、总结自己的办学思想,用思想引领办学实践,走向校本管理、走向自主发展。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体现的是这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灵魂,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个好校长应把办学定位于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必须加快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从学校发展表面上看,过去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教育结构、教育机制,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从学校内部管理看,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也有许多亟待革新的地方。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校长们去努力开拓,努力创新。一是要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活力;二是要深化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科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为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创造条件;三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以多种渠道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校长的长度
一个好校长,应是全校强大凝聚力的核心。学校有了凝聚力,就有了改革、前进的动力。而符合学校实际、恰当的办学目标则是全校师生凝聚的焦点。办学目标一定要着眼于下一代长远的成长。有位历史学家说得好,教育者发挥的影响是永恒的,连他本人也无法预料这种影响何时会终结。我们校长们今天所要考虑的,不仅应是当前的学校管理、教师待遇和学生的升学率,更应该很好地思考我们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风和精神,培养出的学生在踏上社会以后,几十年后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作出何样的贡献。每一所学校都应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充满信心,充满潜力,充满希望。这才是一个教育家应有的胸襟和眼界,这一点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一位校长的治校水平。
校长究竟应对谁负责?也许这并不是一个单项选择题,但我想,作为一校之长,他最应该负责的对象是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校存在的根本理由,学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如何让学生发展?校长的办学目标又直接关系到学校如何发展和学生如何发展。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社会,校长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学生的发展。
校长:为学生之特“长”负责
“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着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不同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因为,我们的办学必须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发展特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中国的教育是最人性化的教育,尽管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存在着办学条件的差异,但所有人能基本接受较均衡的教育,《义务教育法》就从法律上保障了所有适龄学生的这个基本权利。我们在办学中,要为人的特长负责,绝不能以学习成绩的标准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甚至把学生划分三等九级,为了升学率而放弃这些学生。校长应该要求教师们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孩子的特长,要满腔热情地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学习尚存在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体会到进步的幸福。在精英教育的时代,这些做法好像无可厚非,但当我们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内涵,明白了人的发展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之后,我们应该更加明晰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根本目的,更是校长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校长:为学校之“长”者思全
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旗帜。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的确,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校长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那么,校长之长,长于何处?校长的灵魂作用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觉得,“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并不单纯指的是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中起核心引领作用,实质上应该说是校长在理解学校核心目标、把握学校根本价值方向等方面发挥主导、示范和凝聚作用,在于如何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大家众志成城,共同推进学校发展,或者说,好的校长应该是学校灵魂或学校精神的阐述者、体现者、追求者和实现者。而正确的观念和开阔的视野,是保证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校长拥有了统筹全局、总览全局的能力,有独到、深远的视野,学校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根本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即强调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具体化。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下的校长,应该是有理论深度的、有自己办学理念的、目光深远的教育家,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更多的应是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的角度去全面地思考问题。因此,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应该具备先于教职员工的长者视野和见识,要具备宏观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广阔性、超前性,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学校发展的方向,把学校的发展放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层面上去研究,立足于社会大背景去确立学校改革的方针和举措,使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校长:为孩子之“长”远奠基
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在把教育的使命归为“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之时,又指出,“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莹照”。所以,知识是教育的边缘,知识的意义就在于内化为智慧,而智慧的运作,只有在生命中才有可能。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是教育之本。教育是人的生命的主要历程,它基于自然的生命,在现实的生命之中,追求生命质量的完善。因此,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