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8300000019

第19章

我默默地读完这不是遗书的遗书,看着这无边无际的芦苇,此刻我才知道它们为什么总是垂向太阳的。夕阳西去,明天还会升起;芦苇老去,明年还会再生。我无意中吹散一根芦毛,在那绒花点点的纷纭中,那尊群雕依稀出现,他们没有远去,就像这山间的芦苇……

绒药般的芦毛在微风中飘摇了好久才散去。我们拜别了芦苇山,来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旁。溪水好清,缓缓地低吟着一支没有名字的小曲,它究竟是唱给高山的歌还是唱给大江的歌呢?蓦然间,我发现溪边轻轻点头的小草。莫非这几分哀怨,几分赞美的声响就是唱给小草的歌谣。我似懂非懂地沿着小溪走去,因为这是通向烈士张宏陵家的路。

在落坪,1991年毕业于怀化卫校的张宏陵,算得上学历最高的青年人,他和他的父亲被人称作“落坪乡的两把刀”。按理,做一例手术,乡政府都要付给医生40元手术费,然而他却从未拿过一分钱,仅此一项,几年来,他就为乡政府节约了上万元的资金。如今他去了,破旧的手术室里只留下他工作中用过的几件遗物,只留下他亲人和同志们对他的评说。他实在太平凡了,就像那溪边默默无闻的小草。然而他有他的生活追求,就像小草能绿满天涯而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一样。他热爱生活,可是他更爱他的计生工作。他原本希望小草也能开出并蒂花,然而直到他离开人间,妻子那朵小白花依然摇曳在寒风里。

听人说,他和心上人今年2月就领了结婚证,可因为计划生育的“春突”工作“夏突”工作,他没有时间举行人生难得的一次婚礼,他只得将婚期一次次推迟,最后改期到10月1日。谁知他们没能等到花好月圆的一天,只落得“梦中共剪西窗烛,醒时已是人去空”。妻子侯珍玉万万没有想到,她没有戴上红花却先戴上了白花,没有盖上喜帕却先系上了孝帕。

在我眼里,这喜字是宏陵的鲜血书写,这烛花就是珍玉的泪花凝结。我们在她的新房里没有找到侯珍玉,却在张宏陵工作过的桌前碰到了她。她没有哭泣,只是强忍悲痛回答了我的提问。

这就是我和烈士家属的对话,这就是一个20岁女人的情怀,她不知多少次地翻阅了张宏陵的生前笔记,她不知多少次地看过宏陵6月20日晚8点的最后工作记录,这记录离宏陵牺牲时仅仅几小时,这不就是他的遗书吗?她得接着他的遗言写下去,她得沿着他的路走下去。

我不愿再去触痛她尚未愈合的创伤,悄悄来到那条清清的小溪旁。这小草虽到初冬却依然翠绿,虽带泪滴却依然晶亮。我有意摘下一片小草叶子合进我的记忆,他们没有远去,就像这溪边的小草……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几次穿越那条长满小草的小溪,来到了一片空旷的田野。此时的田野已没有春的嫩绿,也没有秋日的金黄,只有守护神一样的稻草堆排列在田野旁。带路人告诉我们,穿过这无数的草堆,爬上一个高高的石坡,就到了烈士钟志刚的家。

钟志刚是大合坪乡覃明头村杨家岭人,他曾站在这岭上为家乡叹息,为家乡洒汗,他多么想家乡很快富裕起来,然而,他过早地去了,只留下乡人的遗憾和眼泪。

他们哭诉着钟志刚的为人品格,哭诉着他的献身精神。钟志刚统管全乡水利水电建设,也统管水电建设器材和资金,他还兼管全乡各户的水电安装和修理。然而他却一尘不染,从来不拿农民一分钱报酬。他只是拿着他的每月90元工资,在全乡的高山大川中抛洒着他的汗水。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根电杆都印着他的指纹,每一条线路都流动着他的心血。他曾带伤去县城购买器材,他曾带病去水坝检查工作,他当了20年村干部和4年招聘水利员,直到今年5月才转正,可惜这转正来得太迟太迟……

在村民的眼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是今年4月,县委授予了他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并给他200元奖金。可他把这笔钱寄给在长沙读书的儿子,还在信中叮嘱:“200元钱,你150元,另外50元给火场乡小符同学,因为他家里比我们更困难……”

也许就因为他这种奉献精神,他工作了几十年,家里仍然一贫如洗,就连这简单的几张桌椅还是乡党委书记送给他的。

我有些不可思议,重新走向那片希望的田野,我想大声疾呼:是他的生命之水灌溉了田野,是他的生命之光涂染了金秋,他为什么还是如此的家境呢?茫然间,那草堆化成了他的形象,继而又化成了草堆。我终于明白了,他把金色的谷粒都献给了别人,而自己……我望着冬日的太阳,急切地打开了日记本,写下我的伤感和敬意,他们没有远去,就像这田边的草堆……

草堆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消失,直到一条宽阔的溪流横在面前时,那座小木桥才把我从沉思中拉扯回来,那桥通向烈士张英老师工作过的地方,他曾在全乡9所村小中的8所学校任过教,那些学校的附近都有横溪而过的桥,有些地方是小跳桥,有些地方是小吊桥,更多的地方则是像我脚下的小木桥。溪水清清,流去了多少记忆;小桥悠悠,隐现出多少师生感情。听说张英每到一个村任教,那里的入学率便跃居全乡第一。我们沿着无数的小桥来到了张英牺牲前所在的落坪乡中心小学,在操场找到了烈士的女儿。

这就是他曾教过的学生,这就是他任教的学校,几座民用堂屋装满了感情,几块蛇皮袋抵御着春雨秋风。

如果说同事们的叙述是一位老师应该做的,那么他的牺牲又该怎样看待呢?在8位烈士中,他是第一个赶到出事现场参加抢救的,可怜他的妻子一直尾随在他的身后,生怕丈夫有什么三长两短,直到两位民工被救出时,张英才喘着气对妻子说:“你回去看好孩子,我等一会就回来。”说完又钻入了废墟之中。谁知他的这句话竟成了和妻子永别的留言。

其实,他也曾有过不在这所学校教书的机会。1992年,公安战线扩编,有人劝他去考一考,他没去。前两年妻子劝他换个工作,他拒绝。他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尽管工资微薄,每年他都要挤出几百元钱解决学生的困难,他怎么会离开讲台呢?

如今,他真的去了,学生们依然唱着那首歌,“老师的窗前有一棵米兰”,那是他听过多年的歌,现在他还能听到吗?

那歌由甜变酸,酸得使人心痛,我无法在这种环境,在这个时候听完这首歌。我沿着溪水向前走去,不知是寻找希望的大海,还是追逐张英的足迹,蓦然间,我看到了一群学生从桥上经过,我又一次懂得,他们没有远去,就像这溪上的小桥……

小溪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小木桥渐渐消失,摄制组只好乘船来到烈士龙辉创建的“青年工程”所在地。

这里山连着山,坡连着坡,当年是一片荒山野岭。为了带领全乡青年脱贫致富,落坪乡团委书记龙辉曾在这里多次考察,曾在这里挥刀砍荒,曾在这里破土植树。如今,每当人们走进这片林子,都会想起龙辉,都会想起当年的情景。

听着她的哭诉,我知道龙辉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听不到他的歌声,再也听不见他的开山号子,但是这林子还在,小树还会迎风而长,他所创建的“青年工程”还会在后人的汗水中扩展,他的精神还会在更多的青年人身上发扬光大。

龙辉走得太突然,不曾留下任何遗言,但是他应该听得到,在他所创建的“青年工程”中,已响起了后人的誓言。

他们从龙辉的身上已看到了一个青年人的价值,一个乡团委书记的价值。龙辉在担任乡团委书记期间,曾连续7年被县团委评为“优秀团干”,乡团委也连续6年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如果龙辉的牺牲闪烁出了生命的光环,那光环就应该是他平日光点的汇集升腾。他不是雷锋,但雷锋的精神已潜入他的肌体;他不是孔繁森,但孔繁森的品格已渗入了他的灵魂。

他去了,悄悄地去了,静静地躺在家乡的高山上,没有坟茔高筑,也没有墓碑高耸,除了家乡的那堆黄土,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平静。

我努力寻找着他形象的载体,可是这山上没有红叶,没有芦苇,也没有草堆和小桥……

好久,我才从那片绿色中找到他的形象,他们没有远去,就像这山中的小树……

告别那片挂满露滴的小树林,一路野菊花把我们送上了一个高高的山坡,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像寨子一样的落坪乡中心小学。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烈士刘光发身前供养读书的小先培。

小先培父母痴呆,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刘光发得知后,仅凭70元的代课费就供起他读书、食宿。说先培像他的儿子,光发今年才20岁;说先培是他的弟弟,他们原本就非亲非故。也许就因为他这颗年轻的爱心,他教书总那么尽心尽力,校方对他印象也特别好。

她原来是刘光发的老师,后来是刘光发的同事,她深知光发是一条好汉子、好老师,她曾在光发牺牲后写了一篇文章,虽然这篇文章我们无法细读,但她的泪水就是对光发的承认和怀念。光发的老师对他感情很深,学生们对他感情也很特殊。光发牺牲后,全班的学生都写文章,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写道:“……您知道我们多么想您吗?老师,您怎么忍心丢下我们,我们还等着您给我们批改作业,等着您给我们吹笛子、弹吉他,可您现在……”

当然,最伤心的还是一直深爱着光发的“晶”姑娘,打开她的日记本,每一页都写满了对光发的爱,对光发的一往情深。她不止一次地在日记本里印下自己的唇印,也不止一次地在梦中呼唤光发的名字。她在一则日记里写道:

阿发,今天是你离我而去的第14天。这14天来,我没有一天不看它的。你的离去让我真正了解到死别的可怕,过早地拥有苦之涩、痛之深,过早地结识生离死别的感受。

这样的离去,半句话都不留下,教我有何宁日?对你,好像是印证了你生前的一句话:

“我若有死路的时候,也要轰轰烈烈地离开。”你的离去,光荣而伟大,可歌可泣。而我呢……

其实,“晶”姑娘对光发的感情不只是停留在日记上,不只是停留在那把吉他上,当她带领全班同学垒好光发的坟墓后,她又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走上了光发站过的讲台。我告别了这位可爱的姑娘,急切地在灯下打开她递给我的一封信:

他匆匆离去,我应该帮他圆好一位教师的梦,哪怕一辈子只有六七十元的代课费,我也愿沿他的路走去。他走了,只有这份职业给我充实,只有那些孩子给我欢乐,我也爱这份职业,我也喜欢那些孩子。为了他曾有过的执着与企盼,为了他曾留下的诺言与愿望,为了这场不可弥补的遗憾,为了我俩这场不可替代的姻缘,我发自内心的呐喊:教育部门的领导老师们,他留下的另一半自测考卷让我批改,他留下的那些“奖品”让我奖发下去,他的梦,让我为他圆好吗?

宋晶英11月25日

不知是她的信件引落了我的泪水,还是我的泪水打湿了她的信件,我又一次来到了开满野菊花的地方,采摘一朵戴在我的头上,他们没有远去,就像这路边的小花……

我的搭档沉思在野菊花的花瓣之中,我的心也被这小黄花紧紧锁住,我们在沉迷中走了好久,走进了一片翠绿的竹林。那竹林依水而伴,一头顶着大地,一头伸向蓝天;那竹林倚林而立,一半遮住村落,一半遮住高山。穿过这片竹林,就是烈士宋海鸿的家。

走进那冷清的灶屋,只见海鸿父母以火为伴,虽以泪洗面却无怨言。我们不想触痛两位老人的心灵,只是说看看他们就离开了,送别之际,老人要我们去找海鸿的妻子,因为海鸿发表的那些文章都在她那里。

海鸿是落坪乡的秘书,在全县60多个区乡秘书中,他是很有名气的。他经常被县里作为区乡秘书的榜样表扬。他不仅上传下达,尽职尽责,还一有时间就走村串寨,调查研究,力求给领导当一个合格的参谋。他喜欢写文章,而文章内容大多数都是探讨当今农民如何致富的路子。他担任乡党委秘书不到三年,先后在《怀化日报》、《湖南日报》、《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三十多篇。为了寻找这些材料,我们不得不闯入海鸿妻子所住的地方,不得不又一次触落她的泪水。

海鸿的妻子含着泪,但很通情达理。她颤抖地翻阅着丈夫生前发表过的文章向我们介绍。此刻,我们才发现,就在海鸿牺牲的前一天,6月20日的《湖南日报》上还刊登了他观看孔繁森事迹录像的新闻照片,可惜他自己还未看到这张照片,就真的学孔繁森而去。不久,他生前寄出的题为《谈谈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出路》又在该报上发表,遗憾的是他的名字已框上黑框。他没有想到,妻子也没有想到,这篇文章竟成了他给贫困山区农民的最后留言。我看着这黑色的铅字,想着他早逝的年轻生命,真不知道该对他的亲人说些什么,然而他的亲人却是那样的大气,回答得那样悲壮。

这就是家属们的态度,这就是家属对烈士的理解,对党和政府的理解,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6·21”英雄集体光辉的源流,想到了烈士家属为什么不跟政府讨价还价,因为他们生怕自己的过火要求玷污了烈士的英名。

泪别之际,海鸿的妻子告诉我们:“海鸿还喜欢画竹。”哦。竹子深深地扎根于故乡的土地,拥抱着故乡的田园。瞬间,我找到了海鸿的形象:(跟字幕)他们没有远去,就像这溪边的翠竹……

的确,他们没有远去。各类报刊上有他们的形象,人民心中有他们的形象,他们的精神自有后人继承,他们的事业自有后人完成,他们的梦自有后人去圆。

的确,他们没有远去。雷锋去了,走来了焦裕禄;焦裕禄去了,走来了孔繁森;孔繁森去了,又涌现出了“6·21”英雄集体。英烈们去了,也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英雄。因为党旗本身就是血染成的,太阳的光辉永远不会熄灭。

的确,他们没有远去。看看这“6·21”英雄纪念碑前高举的拳头,听听这震撼山岳的誓言,这就是英烈精神的回响,这就是英烈品格的延伸。

我不知道该向英烈们献上什么,我只能把这座白色大理石的英雄群雕当成心中诗集的封面,悄悄夹入我血泪凝成的一串小诗:

他们没有远去,他们没有远去……

红叶轻摇着带血的记忆,他们没有远去;

苇花传达着太阳的情意,他们没有远去;

草堆留下了金色的谷粒,他们没有远去;

小桥追逐着村童的足迹,他们没有远去。

哦,多少思念,多少追忆,

全都融进后人的诗集。他们没有远去。

小树还挂满昨日的汗滴,他们没有远去;

小草还亲吻村头的小溪,他们没有远去;

小花还散发生命的清香,他们没有远去;

青竹还扎根故乡的土地,他们没有远去。

哦,多少感慨,多少敬意,

全都化成后人的勇气,他们没有远去。

牛铃摇小村

春笋为什么长,稻穗为什么黄。

麦苗为什么绿,菜花为什么香。

老牛为什么不知累,牛铃为什么叮当响。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幸福时分

    幸福时分

    本书收录书有密码、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书痴、读书如旅行、读书是心生命成长的需要、快乐推敲、善写源于多读、思想的碎片等作品。
  • 第七卷:人生有几搏(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

    第七卷:人生有几搏(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

    本书为陈玉福作品系列之电影文学精选卷其中一本,收录了陈玉福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
  • 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本书中的作品视野广阔,内容丰富,热切真诚地关注自然生 态及社会生态,时代特色鲜明,人文关怀深厚,思想深刻独到,情操健康 高雅,视角新巧独特,与读者平等交流,行文亲切质朴,自然鲜活流畅。
  • 生死故乡

    生死故乡

    本长篇散文主要以故事和人物的方式,在虚构和纪实之间,就太行山南麓,即河北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太行山区乡野人文历史、民间风习、乡村传统等诸多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切和真实书写和呈现,堪称一方地域民众生活与精神的集体画像与北方乡村人群的当代世俗生存史。
热门推荐
  • 废柴公子闯大明

    废柴公子闯大明

    现代人的火药利用知识和古代火药技术相结合,提高科技力量后的军队战斗力;柴宝臣的三位夫人有两位比柴宝臣小四岁,有一位比柴宝臣大五岁,三位夫人身份各异,既有大家闺秀,又有官宦女子,还有乡野少女,这些女子甚至还兼有学生、犯人、人妻等身份;会有很多现代元素融入故事,比如真人CS、植物大战僵尸等等;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让你目不暇接;美丽的中华古诗文在小说里穿插呈现;细腻的心里描写,鲜明的性格塑造,原汁原味的古代场景摹写,快来发现你心中的柴宝臣,一起加入闯大明之旅吧!
  • 那种温暖已不再

    那种温暖已不再

    我以为的那种爱情,是我一直想要,并一直追寻,等到我抓住我原本的以为的温暖,殊不知它早已变了味道。彦司明天之骄子,就是他一步一步的将我推进无尽的深渊,吴浩然一个令人厌恶到极点的人,用他以为保护人的方式,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束缚,想逃都逃不开,他的极度变态的做法,让我失去了所有。原来结局早已注定,当我错过一个一个对我好的人,那虚无缥缈的爱情,注定是毒药,自己种下的苦果,注定自己用一生的愧疚去偿还。或许,当初不碰上,不爱上,就不会流泪,不会痛苦,就不会发生那么多后悔的事情了。而他,一直在那里。
  • 衍帝歌

    衍帝歌

    风起云涌之时,她淡然微笑的面容,是我心底最深的寄托......
  • 穿越之我要的爱

    穿越之我要的爱

    曾雨童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在向暗恋了十年之久的古俊宇告白失败后,便萌生了穿越寻爱的念头,为此做好了一切穿越准备,并尝试了睡觉、投河等一系列的穿越法,结果搞出了一连串的乌龙事件,就在她决定放弃穿越的时候,却又意外地穿越到明朝,顺利地找到了她的所爱--林邱泽。俗话说,道路是曲折滴。这不,我们的女主就碰到了一个难搞的男人,终于在各种努力下,曾雨童如愿地嫁给了这个酷似古俊宇的男人,然而幸福却是短暂的,白夜的出现让她遭受有生以来最大的痛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永无宁日

    永无宁日

    一个在愚昧闭塞的环境中成长的少年,因偶然看到的一幕特殊场面而震颤而迷乱。战乱的时代又把一杆枪放在他无知的手中,从此他便知道了用枪去解决自己古怪的愿望。他一次次地杀了自己的亲人,也杀了自己所谓的敌人,欲望吞噬着他的灵魂,令人永无安生之日。
  • 绝色王爷的小野猫

    绝色王爷的小野猫

    陌生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正说是燕国的江南王”陌琰“。他出生于阳春白雪之时,出生时屋外白雪皑皑路上无一人行走便取名“陌琰”。他生性淡泊,好习剑,冷幽默。但是碰到“简影”之后淡泊不再淡泊了,幽默成了腹黑。“简影”现代女大学生,出生武道世家,和道一带,喜欢研究诗词,最爱南唐后主。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独立和绝世可以说的过去,但是。。。。。。。把别人打到骨折还送别人一句古诗讽刺人家的佳人她是第一个。
  • 极品网络穿越者

    极品网络穿越者

    通过手机,他可以看见你的生活.通过WIFI,他可以进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通过电脑,他可以参与任何他想要参与的事件.通过铁塔,他可漫游全世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他就在那里,一台电脑,一杯咖啡,一个想法,一片天地!
  • 亡国公主:小护士逆袭记

    亡国公主:小护士逆袭记

    大魏朝最后的一块国土,就在皇宫内湖的一座孤岛上。大魏朝最后的一个活人,就在这个孤岛上生活了十六年。看穿越过来的小护士,附身在这个亡国前朝公主的身上。国中之国,种田养花,钓鱼吃枣子,坐看皇宫内院争斗的故事。
  • 废材逆天:腹黑召唤师

    废材逆天:腹黑召唤师

    在暗地里她,是古隐世家的天才;她,是杀手之王;她,是异能高手,只要她想便能杀人于无形之中。而在人前她是医术界的顶级天才;她是一个有着幸福的女人。然而一场意外来临,让她穿越时空。住宿在了一个花痴、草包、胆小、懦弱的身体里。当她再次睁眼时,一袭强大灵魂已降落在这个时空。然而一切将会在这里开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我要挣大钱

    我要挣大钱

    没有有权有势的族谱,没有有金有银的爸妈,深抠上三代的绯闻,就算是出个搞婚外情的长辈,也是无产阶级配贫下中农。所以不要指望会蹦出一个富甲一方的亲生老爸,更不要指望会有一大笔等待继承的海外遗产,有的只有我们的双手,还有一个不大灵光的脑瓜。也许有人会认命的倚在父母身边娶个长相普通的老婆生娃,但也有人会拼死摆脱现状,就像我们的主人公凌天……如果你是个穷的只剩下理想的年轻人,那么快来本书找点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