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7200000014

第14章 婚嫁·丧葬(4)

大功丧期为九个月。丧服用熟麻布做。小功丧期为五个月,丧服以较细的熟麻布做。缌麻丧期为三个月,丧服以细麻布做。

以上“五服”根据服孝人与死者血缘关系及其他具体情况,还有所谓“正服”、“义服”、“加服”、“降服”的说法。此外,还有“殇服”的规定。对尚未举行冠笄礼就死去的男女的服丧规定,叫殇服,“殇”之丧轻于成人,一律从大功开始。

016古代的殉葬制度

在古代,所谓“殉葬”也叫“人殉”,是以活人从葬,它是中国自原始社会末期至整个奴隶社会广泛流行的一种古代葬俗。在古人心中,鬼魂观念产生以前,人死后可以随意处置尸体。但在鬼魂观念出现以后,对尸体的处置便有了一整套的讲究。

从考古资料上看,人殉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2000年前。人殉最为盛行的时候是在我国商代。其实这些都是我国古代鬼魂崇拜的最为典型的例子。进入阶级社会后,崇拜鬼魂在葬礼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其仪式有招魂、报丧、哭灵、礼葬、水葬、天葬等等。

《墨子·节葬篇》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说明野蛮的殉葬已成为一种制度,当时用于殉葬的人都是直接被活活杀死的。这些人中女子占大多数,可以是奴隶,可以是俘虏,也可能是妾奴。

不过在春秋时期,“人殉”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非议。《礼记·檀弓下》记载:齐大夫子车死后,其妻和总管商定用人殉葬。子车的弟弟子亢却对他们说:“如果哥哥在阴间需人侍候的话,没有比他的妻子和总管更合适的了。这件事要不就算了,如果一定要坚持,我就准备用你们二位生殉。”子车的妻子和总管不愿去死,只好同意取消人殉。

到了秦朝,秦始皇死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二世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后宫妇女殉葬者达数千人。

由于“用人殉葬”制度一直遭到人民的反对,随着社会的进步,汉朝至元朝期间,人殉制已基本不复存在。到了明朝,“人殉”又一度死灰复燃。

据《甘二史札记》记载,人殉制废止于明天顺八年正月,即1464年。时值英宗病危,他下遗诏表示:“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也。”野蛮的“人殉”制度这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趣味链接:参加葬礼时为什么要送花圈?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有亲友去世了,或是去参加某个葬礼时,几乎都要送花圈寄托哀思,为什么要送花圈呢?

据说这种习俗是从欧美传过来的,但花圈最初并不是为葬礼专用的。花圈的“发源地”在希腊,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斯”,是装饰神像的圣物。

后来,在罗马及其他地区,花圈也被用做奖品,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的优胜者。

在古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的《神圣法》第七条说:“假如有人或者亲身,或者由于自己的马或奴隶在竞赛中获胜而得到花圈,那么在他死时,无论在他家里或在战场,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同样,也允许他的亲属带花圈参加葬礼。”

在印度和缅甸,至今还保留着用蔷薇花做成花圈给贵宾戴上以表敬意的习惯。

据说送花圈是有一定含义的。在早期说是一个人临死时带上花圈,天使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而现在送花圈其通行的含义是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017古代的火葬

火葬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在原始社会时,火葬就已出现;先秦时期,关于火葬的记载开始见诸于文献。《墨子·节葬下》记载:“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仪渠国,在今甘肃省境内。

此外,许多古代民族如羌族、氐族都采用火葬的方式。东汉时,这种葬俗也开始在汉族民间流传,《东都事略》记载,北宋初,“遵用夷法,率多火葬”。《金史》记载:女真族人施行火葬,骨灰投入水中,称为“烧饭”,金人一般都行“烧饭”之俗。

元朝时,江南水乡居民火葬时要衣麻、奏乐、取甲胄金锦等物与尸并焚。处理骨灰时,浙东水乡常把骨灰“散弃荒野外”,有的地方则用金瓮把骨灰保存起来。

明、清时,统治者认为火葬“有失人伦”,于是下令禁止火葬,因此火葬制渐趋势微,但仍有一些地方实行火葬。清代虽也严禁火葬,但同治年间苏松太三府火葬仍很盛行。

趣味链接:树葬的习俗

树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树葬没有墓穴,没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坛。它只作标记,如:仅在树下放一块石头,石头上钉一块铜板,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树上悬挂死者的纪念牌。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

树葬是彝族古老的一种葬俗。云南彝区流传着一则关于“树葬”的传说:“在汉代,诸葛亮在世的那个年代,彝族先祖孟获大将军的妾死了。孟获让属下用帛缎裹尸,葬之在青松树丫上。人们围在树下唱歌、跳舞,悼念这位美丽的妾”。当地人们还传说,树葬之后,骨头从树上掉下来,不好处理,于是用桶把裹着帛缎的骨头装起业,或放之于树洞,有说放之于灵房,称为“鬼桶”。

018出殡送盘缠,上坟烧纸钱

民间风俗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怎么去?自然需要路费,所以亲人要为死者准备“盘缠”,算是送他进入另一个世界。而且还认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会像现实中的人一样生活,他们要生存,也要结交朋友,所以安葬一段时间后,亲人还要定期到坟前焚烧纸钱和纸扎,以示给死去的亲人送去钱财和物品。

“送盘缠”又称“发盘缠”或“发纸马”。是在死者下葬前一天的晚上,在村头路口(过去多建有“土地庙”)举行一个送行仪式,将纸扎的轿车子、羊马、童男童女、小牛、元宝等焚烧掉,以示给死者准备了到另一个世界去的交通工具和路费。

死者下葬后每隔七天,儿女们都要到坟前去烧纸送钱,民间称之为“烧七”,一直持续七七四十九天。焚烧的物品除纸钱外,还有“聚宝盆”、“摇钱树”、“宝柜”、“元宝”、“长钱”等纸扎品。大多数地区重烧“三七”和“五七”。“烧七七”,民间也称“断七”,烧完七七后丧期便算结束了。

灵魂存在的观念,是“送盘缠”、“烧纸钱”习俗在民间长期存在并流传的根源。这种观念大约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人们相信人的死亡就是灵魂离开了身体变成了鬼魂。所以“送盘缠”和“烧纸钱”也全都是为了能让“鬼魂”生活得更好。人们自然也就很看重这些事,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想象着为鬼魂找到了安息之地“幽都”。

两汉之际随着佛教的传入,阎罗王(多简称阎王)是冥界幽都最高主宰的说法也为人们所接受了。后来道教又结合灵魂说法和佛教的地狱说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冥间鬼域系统。这个系统中不但有鬼域的主宰丰都大帝(阎王爷),还有判官鬼卒、牛头马面、无常勾魂。

晋代葛洪《枕中书》中曾说有五方鬼帝,其中北方鬼帝的治地是罗丰山,后代人们将罗丰山讹传成四川的丰都县。于是从宋代开始,人们在丰都县按想象修建了阴曹地府,使这里成了阎王爷的办公机构所在地。人死了都要到阎王爷这里报到,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或转生投胎,阎王爷要根据死者生前的表现进行发落,于是丰都成了人们想象中亡魂所趋的鬼域。

古人认为生死两界,阴阳有别,人死后鬼魂要到另一个世界,那个未知的陌生世界是遥远、幽冥、神秘莫测的,于是他们按照现实生活经验,为去那遥远阴间的亲人准备“盘缠”和“交通工具”,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这便是“出殡送盘缠”的由来。

趣味链接:中国人对死亡的讳称

人从来就没有长生不老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死亡是古人的最大忌讳,从古到今都很忌讳直称死亡,一般是出于情感上的需要和对死者的一种尊重。关于死亡的讳称有很多委婉的词汇。

在封建社会讳称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官方的,一种是民间的。皇帝死了叫“驾崩”,不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这样称呼。意思是皇帝的死就好像是高山崩塌了一样,是非常严重的事。普通官员死了称“卒”,就是终了的意思。书生死了则讳称“不禄”。

在民间也有直接称“某人死了”的,但这种情况大多是两家关系不善或是有仇的。至于民间对于“死”的讳称,更是五花八门,如:过去了、过世了、老了、走了、上西天了等等。

未成年人死亡一般叫做“夭折”、“夭逝”;高龄老人死去一般称“寿终正寝”。“逝世”和“去世”常用来指称敬爱的或亲近的人;对于发生意外而死的常称“遇难”;保家卫国、浴血沙场的人死了一般称牺牲、捐躯、殉国、殉职。

在宗教世界里把“死”看做是一种轮回,也有一些特殊的称呼,当然佛教和道教是各有不同的,如佛教的老方丈、和尚、尼姑死了都叫“圆寂”或“涅盘”;道教的道长、道士、道姑死了都叫“羽化”或“登仙”。

019什么是墓志铭

墓志,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在古代,置墓志是我国的一种民俗礼制,其作用相当于立于土表的墓碑。但不同的是,墓志因下放棺前埋于墓中,比墓碑更易保存。

我国最初的墓志没有固定的形式,有的上圆下方,类似墓碑,但多数是方形的。我国现已出土的墓志石刻中,最早的是东汉延平元年(106年)的《贾武仲妻马姜墓志》。

隋代以后,墓志的形制、文体逐渐定型。一般由两块尺寸相同的正方形石板组成,上石叫志盖,下石称志底。志盖上刻有死者的姓氏、籍贯和官衔等等,志底则刻其生平事迹。“志”多用散文体叙死者生平事迹,‘铭”多用韵文,是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或安慰之词,也有二者兼用的,称墓志铭。

墓志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可以作为历史资料,以补史书之不足,对研究我国的历史、地理、文字演变和书法艺术以及死者墓葬年代都有重要的价值。

趣味链接:坟墓周围植柏树的由来

我国北方野外的墓地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一簇簇柏树,民间俗称“坟柏”。每当严冬,荒芜的原野上点缀着星罗棋布的坟柏,颇有肃穆庄严的感觉。

据说坟周围种柏树的习俗,源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公元234年,蜀国军师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水对峙时,病死军中。诸葛亮以身殉职后,遗体葬在定军山。刘禅亲自下诏,在墓地种了54株柏树,象征诸葛亮享年54岁,以表彰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杜甫的《蜀相》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那些坟柏,至今仍有22株尚存。后人仿效此法,于是坟柏相继在民间流传开来。

同类推荐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探索,记录了浙江多年来走在前列的非遗保护历程和实践,是读者了解浙江非遗工作的一个窗口。全书主要分为四讲:第一讲为学法讲义,第二讲为论坛讲演,第三讲为会议讲话,第四讲为市县讲评。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热门推荐
  • 第九封神

    第九封神

    上古时期,众神之战爆发,古源大陆分崩离析,形成了无数个大陆碎片分布在无尽苍穹之下。亿万载岁月后,某块大陆碎片上一个家族天才少年诞生,一段传奇便从这里开始......
  • 绝代风华之妃本无良

    绝代风华之妃本无良

    她是一个现代杀手之王,本杀手就禁爱的,她偏偏动了不该动的心,最后死在她深爱之人手上,看她重活异世,怎么傲世天下,戒情绝爱,最后十几年的清心寡欲败在了那无良妖孽手上。他是一国王爷也是暗夜至尊,他被传言是短袖只爱男人,不爱女人,更有人说他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还有人说他残暴不仁,面如修罗,恐怖至极。当准备弃情绝爱的她遇上了传言中不堪的他,看两妖孽的火花碰撞之史。
  • 老公太专制:老婆,闹离婚

    老公太专制:老婆,闹离婚

    第一次见面,她闯入他的房间。“你对我有非份之想!”他将她骗回家,借口调戏,她不满反驳,“先生,我对你没有一点想法!”她想逃,男人却握住她的手,坏坏一笑,“可是我对你有想法,今天有时间,不如我们先互相了解一下?”
  • 踏九天

    踏九天

    碧天苍苍,我本浮云一粒,大地茫茫,我乃沧粟一颗。北极荒原,少年仗剑而出,冰火两重天!超乎想象的小魔女,在这个有知识就任性的年代…什么灵兽,什么异族,还有所谓的传奇…我只想踏破九天,纵横宇内,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
  • 理科楼魅影

    理科楼魅影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地方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冰凉刺骨吗?你知道在你熟睡的午夜发生了多少事情吗?你知道在你看不见的世界里有多少种生物的存在?
  • 宠妻之妻令如山

    宠妻之妻令如山

    裴煜泽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子弟,明晚是名不副实的落魄千金。他们的结合,就是一场意外。他一度觉得,人生中遭遇明晚这一场意外,还不赖。他没想过这辈子会栽在一个女人手里。在他爱上她的时候,她无视,践踏,转身,退出。裴煜泽后来才想明白,从一开始,明晚就给自己铺了一条退路。她从没有跟他度过余生的打算。他失踪了整整两年,再度回国,铩羽而归,只为了她。只为了,要她跟自己一样,尝尝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
  • 温公琐语

    温公琐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如何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闯出一个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铸造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的创业经历古今少有:从牧童到孤儿,从孤儿到和尚,从和尚到士兵,从士兵到普通将领,从普通将领到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从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再到君临天下的一代帝王。这一系列在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角色转变在朱元璋身上变成了现实。而朱元璋的功绩也可圈可点。从统一中国到与民休养生息。从澄清吏治到倡导简朴……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完人,他也犯下了很多错误,比如。大肆屠戮开国功臣,用八股文扼杀儒士和文人的思想……但是。今天的创业者仍然可以从朱元璋那段映衬着刀光剑影的史诗般的创业史中得到启示:创业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 股经

    股经

    如果你初入股市,还没赚到任何利润——那么,不要急,于用真正的货币进行交易,先采用一种想象的方法。只有通过实践和研究,你才能学会如何交易。不要持续交易低价股票,高价股票快速获利的几率更大。补仓之前,先清理你手头的股票。如果你在股市上一直很“倒霉”,那么你最好先离开一阵,考虑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你的损失。不要用别人的钱进行交易。不要轻信任何看上去似乎“胜券在握”的交易。更深入的细节,尽在《股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