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2300000012

第12章 民俗礼仪(2)

早在1883年,康有为曾在广东海南发起成立“不缠足会”,他的女儿康同薇和康同璧均不缠足。1895年,康有为与康广仁又组织了“粤中不缠足会”,曾产生过一定影响。1897年,梁启超同谭嗣同等10余人在上海成立不缠足总会,在其带动下,1897年下半年至1898年上半年,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纷纷设立分会,使不缠足运动广为开展,“父召而兄勉,家喻而户晓”,使不缠足运动成为舆论的中心,许多人不断向《时务报》寄来书信和赠款。

在运动高涨的基础上,康有为于1898年6月奏请皇上禁止妇女缠足。此奏议虽得光绪帝支持,但直至戊戌政变前也未能发出上谕。“百日维新”失败后,移至上海大同译书局的不缠足会被查封,各省的分会也相继瓦解,运动陷于夭折。

不缠足运动的再次兴起是1901年以后。1901年1月,西太后实行新政。2月1日,清政府颁布劝戒缠足的上谕。清政府的明确表态,减少了不缠足运动的阻力。各级政府的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推动,使这一时期的不缠足运动已扩大到广大地区,并已深入到乡镇农村。

1903年2月,高白叔夫人在杭州张勤果公祠成立了“杭州放足会”,成为妇女自办的第一个不缠足团体。在不缠足运动的推动下,一些较为发达的省份放足者达十之七八,并改变了人们视缠足为女子人生的第一要义的观念。

春光明媚说踏青

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人们都爱到野外去游玩,称为“游春踏青”,又称“踏青”、“探春”、“寻春”。传说踏青的习俗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的。

《岁华记丽谱》曾提及:“郡人踏青游赏,散在四郊。”据《晋书》记载,魏晋时期,每到三月三日(农历)“上巳节”,人们便到风景区或溪水之畔嬉乐,带着春食春酒,或席地野餐,或在河边“曲水流觞”相与为乐。

到唐宋时踏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宋代吴惟言的《苏堤清明记事》也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春游踏青的迷人景色。

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报生礼习俗趣谈

所谓“报生礼”,就是婴儿出生后,父亲和家人以不同方式到婴儿外公外婆家、亲朋邻居家报告喜讯的礼节。我国疆域广阔,各地流传的报生礼也不尽相同。

婴儿诞生后,首先要去外婆家报喜,这俗称为“送喜果”,是我国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种习俗,今天大部分农村仍保留有这种习俗。有去报喜的新生儿父亲,常会携带荔枝、龙眼、花生及染成红色的鸡蛋(俗称“红蛋”或“喜蛋”)等礼物,但以红蛋为主。红蛋的数目,生男为单,生女为双,有的地方生女不送红喜蛋。

外婆家接到礼物后,会准备喜蛋、衣裙等物送还。接到外婆家所送的喜蛋,要按照男单女双的数目分送亲友,而亲友则以火腿、桂圆馈赠,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喜糖”、“发红蛋”的习俗就是这种“送喜果”习俗的沿袭和继续。

从我国古代的报生礼仪中,还可以看出一种明显的“男尊女卑”思想。旧时,生男被称为“弄璋之喜”,璋是佩玉,表示富贵、尊贵,要大庆贺;生女被称为“弄瓦之喜”,瓦是纺锤,表示女工,庆贺从简。

在“报喜”时也一样,小孩出世时,如果是男孩,接生婆就会对生母大叫“大喜”,如果是女孩,接生婆则不说话。一些地区或一些少数民族,若生女孩,娘家的贺生礼物会明显少于生男孩。

抓周的习俗由来

古时候,父母在孩子刚满一周岁那天,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要在他(她)面前放上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诸如笔墨纸砚、珍宝玩具、服饰胭脂、瓜果点心等,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看孩子抓取何种物件,预测其一生的性情和志趣。这种仪式名叫“抓周”,又称“晬盘”、“试儿”,它是我国一项古老的风俗。

据史书所载,此风俗始于魏晋南北朝。《颜氏家训·风操》有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一期,即一周岁。

当时,人们认为,如果婴儿抓弓矢,长大后喜武为将;抓纸笔,长大后习文为儒;如抓珍宝服玩,则长大后贪婪爱财或玩物丧志;女婴如抓刀尺针缕,长大后即为贤妻良母……

唐宋时期,抓周已很流行,民间十分重视,仪式也很隆重。《梦粱录·育子》篇中有关南宋时杭州风俗说:“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晬’。”

额头点红的习俗

每逢佳节来临时,有些做母亲的,就会用红颜料给小孩眉间的上方涂个红点,名曰“吉祥点”,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习俗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据说早期的印度教妇女额头的“吉祥点”,是表明妇女婚姻状况的。当新娘进入洞房时,新郎就要将祭献用的牲畜血给新娘额头上涂个“吉祥点”,以便避邪。他们认为,如果不涂这种“吉祥点”,妖怪就会把新娘的魂魄摄取,由于妖怪忌讳畜血,所以涂上“吉祥点”后,新娘就安全了。

由于涂“吉祥点”还可以让妇女变得更加妩媚好看,因此,时间一长,涂“吉祥点”渐渐成了印度妇女装扮修饰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并且也不一定非用畜血来点不可了,有时就用红胭脂来代替。

丝绸之路开辟后,印度的这种习俗也开始传入我国,既然涂个“吉祥点”就可避妖祛邪,所以民间都很乐意涂抹。加上当时的中国有一种说法,七岁以下的儿童有魂而不全,能亲眼目睹妖魔之怪样。因此大人们为使孩子们顺利地成长,还特别注意给小孩涂“吉祥点”。于是慢慢就形成了这种习俗。

“福”字的传说

在我国,每逢农历除夕来临之际,各家各户的门或粮囤上面都会贴上一个“福”字,用来表示“迎春接福”、“福降家门”,充满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祝愿。那么,这种传统习惯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有一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微服出行。他到了一个镇上,看见许多人聚在一起在看一幅漫画,朱元璋走近一看,见画面上绘的是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个大西瓜,经打听后知道这是取笑淮西妇人大脚的。

朱元璋看了,却认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因为马皇后有“大脚皇后”之称,而且正是淮西人,朱元璋心中恼怒,回宫后,马上吩咐军士到镇上调查,看看哪些人曾去围观,这幅画是谁画的,统统记录下来。

对于没有参与嬉笑的住户,一律在他们的家门口贴上一个“福”字。过了两天,军士便以此为据,来到没有“福”字的百姓家里捉人。

这件事情传开以后,每逢农历除夕时,各地的住户们便都会在门上贴一个“福”字,用来表示自己是“安分守己”的百姓。只不过到后来,贴“福”“避嫌”的本来意愿已被人们淡忘,而变成了“祝福”的一种善良愿望。

舞龙习俗的来历

舞龙,又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每逢节日来临之时,我们一般都会看到舞龙的盛景。

舞龙主要是为了祈雨祈福。有这样一个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一次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我通过掐算得知,最近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故意在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

后来这件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大为震怒,贬黜了金角老龙。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

于是,人们便根据这个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过节时都拿来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遂人愿。

据考证,在先秦时期,舞龙已经很流行了,到汉代已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现在,在不同的地方,舞龙也各具特色。在湘西山区,流行舞一种“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

中华狮文化

我国以前并不出产狮子。从西汉起,狮子才开始由“丝绸之路”进贡到我国,由于狮子是舶来品,因此它就被翻译成了各种名称。汉朝文献中最常见的是“狻猊”或“狻糜”,后来取第一音“师”,加个犬字旁,成为现在习称的“狮子”了。

西汉时,狮子只存在于宫廷,并未普及到民间。直到东汉年间,随着佛教的传入,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骑狮传法,民间才得以正式而广泛地认识狮子,并把狮子视为保护佛法、具有法力的瑞兽。从此,中国人大力发挥想象,狮子的艺术造型于是有了超过两千年的流变。

汉朝时,狮子形象以秦汉避邪神兽为模式,融入西域真狮样子,形成了墓前镇守狮、画像狮、狮舞俑等多种神狮。魏晋南北朝时期,狮子开始神异化,有的有羽翼,但不分雌雄。隋唐时代,由于真狮进入,狮子形象充分写实,形神兼备。

明朝时,中国经济又一次稳定和发展,狮子形象也逐渐民族化和定型化,如雌雄有别、成对设置等。

清朝时,商品经济发展以后,满清贵族追求装饰,哗众取宠。故清代狮子文物的地域风貌和品类空前丰富,造型和雕刻手艺千姿百态。但与唐宋时代比较,神韵不足,多有头大腿细之弊。

清朝后期,洋狮涌入中国,狮文化受到冲击,然而,狮子的地域风貌仍在逐渐融合贯通。直到今天,现代人对于狮子的吉祥意愿仍不减当年。

舞狮:广受民间喜爱的习俗

舞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狮子从西域传入我国之时,随行的“驯狮郎”也在皇宫禁苑表演驯狮舞蹈。后来,驯狮舞蹈与我国早先的扮兽做戏的演出方式相结合,演变成舞狮的形态。

自晋及隋唐,随着佛教的盛行,舞狮的风俗也逐渐在民间得到普及。尤其是唐代,各式各样的舞狮蔚然形成,已经有如今常见的两人舞狮的形式。宋、元期间,舞狮已是各种节庆应景的必不可少的表演。明代开始,舞狮的技巧越来越高,从室外舞到室内。清代以后,舞狮更结合了武术艺术,变成广受喜爱的民间活动,声名远播海外。

麒麟送子的由来

在古代的民间传说中,常有“麒麟”这种祥瑞之物。

早在周代,就出现了麒麟的传说。当时,麒麟和凤、龙、龟,并称为“四灵”。雄兽称为麒,雌兽称为麟。传说中的麒麟性格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是有德行的仁兽。

汉代的麒麟形象,与现在的鹿相似,头上有独角,角上长肉球。《毛诗正义》中说:“麟,糜身,马足,牛尾黄毛,圆蹄;角端有肉。”与龙、凤一样,麒麟也是综合化了的图腾。

实际上,麒麟这种怪兽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幻想中的“灵物”。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政治上的需要,总是诡言麒麟出现,以示自己皇威显赫,政治清明。

民间也一直把麒麟看为吉祥之物,有关于“麒麟送子”的传说。据说古时有一位画师,尤爱画麒麟,屋内到处挂着各种神态姿势的麒麟画。可是,这位画师年老尚无子嗣。有一天晚上,老画师突然看到一头闪着金光的麒麟背上驮着个小孩向他走来,画师连忙迎了上去,醒来才知道是个梦。第二年,他老伴果然喜得儿子。这孩子聪明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作画,人们都把这孩子叫麒麟童。于是,麒麟送子的习俗就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了。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实际上,它的来历可能与孔子的出生有关。《拾遗记》中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书于阙里人家,……”以后,人们把吐书生孔子演变为送子,这便成为了“麒麟送子”的由来。

生日与祝寿

古时,生日又称生辰,祝寿也叫贺寿或拜寿。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过生日”、“做生日”,不能称“做寿”,因为“寿”是年龄长久之称。年满六十或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为“祝寿”、“做寿”。

我国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是不过生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祝寿也不是在生日那天进行。直到殷商时代,人们才有了生日的概念。不过,生日只是出于对太阳神的崇拜,父母用小孩出生之日的干支为孩子起名,没有庆贺生日的活动。

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大约是从南北朝时开始的。据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说,当时在江南就盛行庆贺小孩周岁的习俗。

成人过生日则见于唐代的记载,当时以做生日煎饼为贺。到两宋时期,有了做寿的习俗。当时,朝政腐败,做官的过生日,僚属都要献寿礼。《水浒传》一书中,就有一段“送生辰纲”的故事。

除祝寿外,民间还有借寿之俗。过去,人们以为人的寿命由天定,但也可以像物品一样借用。一般是因人病入膏肓,又希望延寿,于是亲友中的一些人,自愿借寿一岁,自愿借寿的人择一吉日,斋戒沐浴,到宗庙虔心拜祝,告诉阎王自愿借寿给病人。此俗曾在江苏淮安地区很流行。

生日为何送寿桃

在中原和豫北地区,每逢祝寿,尤其是给老年人祝寿,儿女们都要送上一份寿礼,以此来向老人祝寿,祝贺他(她)们健康、长寿、幸福。而民间寿礼中经常要送个寿桃。

据说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是从孙膑开始的。

战国时,齐国的孙膑18岁时离家,到千里之外的云蒙山,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在孙膑刻苦学习的12年中,从来没回过一次家,也没写过一封家信。

有一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孙膑猛然想起,今天是母亲60岁生日,便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临行前,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说:“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

孙膑回到家,看见母亲面容憔悴,赶忙从怀里取出师傅送的桃给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吃了后,容颜大变,皱纹一扫而光,青丝如墨,双目明亮,牙齿重生。

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孙膑,也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鲜桃祝寿。在冬春初夏没有桃子时,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给父母拜寿。此后,这个风俗广为流传,一直到今天。

古代的饮酒习俗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男婚女嫁的历史

在距今19000多年的旧石器时代,人们防御能力低下,只能过着“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男女之别”的群居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初期,排斥了氏族内部亲子之间的杂婚生活,而只允许同辈男女之间互相占有。

同类推荐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本文围绕樟树几千年的两大特色“药”和“酒”,展开对樟树历代文化、民俗的追述。而“药”又是紧紧辅佐着“酒”而展开,表现了樟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民情和上层文化形态。作者累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历史史实,穿插一些个体的历史想象,使得这部地方文化散文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作者文笔沉稳,语言畅达,诗情盎然,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散文。本文围绕樟树几千年的两大特色“药”和“酒”,展开对樟树历代文化、民俗的追述。而“药”又是紧紧辅佐着“酒”而展开,表现了樟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民情和上层文化形态。作者累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历史史实,穿插一些个体的历史想象,使得这部地方文化散文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热门推荐
  • 圆融

    圆融

    星云大师说,清净无碍读书人,妙有圆融看世界。这是一本给你清净之心,教你妙看世界的人生哲理书,涉及处世、幸福、智慧、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星云大师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读者点亮一盏心灵的指路明灯。当下人们普遍处在浮躁烦嚣的生活状态中,容易内心空虚、迷失自我,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大师的教诲,让眼界豁然开朗,从大师毕生的修行心得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发现人生的价值!
  • 盛宠天下:狐妖大人轻点爱

    盛宠天下:狐妖大人轻点爱

    千年前,百花谷血战,各花上仙身归混沌;离悠元神破碎,一句等我令秋狐坚守千年。千年后,离悠已醒,秋狐开始宠妻,给她这盛世的宠爱。一记桃花,情难自禁,耐不住他内心蠢蠢欲动的情意,他把藏在心底的那份情感完完全全以吻烙了她。然而鬼族的动荡,魔族的蛰伏,天各族的纷争;这千年后经历血战的四荒八海还能否保持平静,这份灼灼桃花的盛世宠爱将落入怎么样的轮回?
  • 帝祭沉浮

    帝祭沉浮

    一段身世之谜,到底揭开了千年前尘封起的何种往事,一道消瘦的身影里,藏着的可是那追寻强者之路的渴望?曾经的一个承诺,洞穿了千古依然清晰的响在耳边,那君临天下的气魄,纵使经历了六道轮回也依然霸道:待山河冰封,破开洪荒,天空彩凤双飞,田野麒麟追逐,大日三轮,高挂九天,我定以武动乾坤,再问世间!望神秘的宇宙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惊天之秘,也望我们的主人公,是怎样从一个弱小的少年,踏入大千世界,开始了那主宰之路
  • 上清胎精记解行事诀

    上清胎精记解行事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田晓晓的穿越手册

    田晓晓的穿越手册

    人生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无法预知;人生之所以无奈,是因为不態重来;爱,我所欲也,恨亦我所欲也。
  • 送吴彦融赴举

    送吴彦融赴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红

    女红

    贺红雨和弟弟由父亲的姨太太抚养。姨太太终生不育,为晚年有一席之地,便病态地宠爱“弟弟”。姨太太被两个日本士兵轮奸后,嫁给穷教师段星瑞,在六零年饿死。贺红雨带着三个孩子活了下来,做奶奶后,孙女段采云在上大学后一心想寻找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和很多男人发生过性关系,终生未婚……
  • 阴间有本生死簿

    阴间有本生死簿

    闲凭见闻之事偶得所书之言夜半不率自动皆与某家无干另:本故事纯属杜撰,请读者勿信!
  • 废材逆袭:枭宠第一狂小姐

    废材逆袭:枭宠第一狂小姐

    她是京城第一世子爷,纨绔跋扈,嚣张任性,一朝惨死于乱葬冢,当一双清亮的眸子再次睁开,灵魂已换成了第一通缉犯的她!他是八荒乱世间崛起的第一人,被后世称为鬼帝,似魔非魔,似神非神,稳如流水的气质,一身艳绝天下的衣,眸如泼洒的黑墨,让人捉摸不透。当她对上他,是毁灭还是王者共存?【11强强,甜爽无虐,不弃坑慢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