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2300000002

第2章 节日节气(2)

据古书记载,汉代便有了这一节日,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这个节日曾带有迷信色彩。古时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都是道教信奉的神,并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后来道教以三官配三元,说天官正月十五生,为上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为中元;水官十月十五生,为下元。从春秋战国开始,人们就有了过上元节的习俗。

据说,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候,周勃、陈平等一起设计解除了“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每年正月十五夜,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正月又叫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这天晚上,举国上下都要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不过,元宵节开始盛行还是隋唐时期。隋文帝年间,每逢元宵节来临,京城长安和各州县,大街小巷人们熙攘往来,有的举着火炬,有的敲着鼓点,有的戴着动物面具,有的男人穿着女装,共庆元宵。

唐代,首都长安规定,为维护首都的治安,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以后,所有行人要回到家里。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百姓放三夜花灯。在当时的长安,“西域灯轮千影树,东华金阙万重开”。在当时的洛阳,“月下多游骑,灯着绕看人,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到了宋代开宝年间,甚至延长到十七、十八两个晚上,有所谓“五夜元宵”之称。

到了明朝,灯节还增设戏曲表演。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即位,规定元宵从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续张灯十夜,成为我国最长的灯节。年年花灯烟火照耀通宵,鼓乐杂耍喧闹达旦。

清代灯市也盛行一时。北京灯市口、前门外、厂甸一带都曾设灯市,家家店铺都悬挂五色彩灯,观灯者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江南苏杭等地元宵放灯、赛灯、观灯,至今尤盛,相沿成俗。

元宵节与元宵

不管中国的南方北方,到了中国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北宋以前的元宵是实心的,无馅,下在烧开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物。后来有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大概是较早的有馅元宵。

因为这种糯米丸子在锅中时沉时浮,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人又改称为“元宵”,古时人们又称“元宵”为汤团、圆子或者粉果,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其中“珍品”指的就是“元宵”。

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同音,“元宵”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他做贼心虚,便在1913年的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称“汤圆”。袁世凯垮台之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中和节的起源

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年)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本来是在二月一日,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故改为二月二日。

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日。唐德宗时,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

这些记载表明,中和节是从唐德宗时期确认的。但是,中和节有些活动内容却非自唐代始,如周朝就有春分时去东郊祭日,秋分时去西郊祭月的习俗。太阳糕来源也较早,一直沿用到隋唐。唐德宗时,从春分活动中吸取了祭日的内容,充实了中和节,于是中和节与春分混而难分。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亦称“植枝节”、“踏青节”、“清明节”。时间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夏历则是三月上旬。

相传清明起源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从人介子推的寒食节。相传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叫介子推的人,跟随晋公子重耳流离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一次,重耳一行逃到卫国,卫国拒不接待,只好再往齐国而去。在路上,一连好几天没有看到人烟,一行人饥渴难忍。重耳更是忍受不住,过度的饥饿使他病倒了。为了使重耳有力气走到齐国,介子推毅然地拿起尖刀在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大块肉下来,煮成肉汤拿给重耳喝。这样,重耳终于振作起来,来到齐国。后来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历史上称为“晋文公”。

重耳当上国君后,大封当年追随自己的群臣,唯独没有封介子推。不过,介子推并不是一个热心名利的人,早就背着高龄的母亲在绵山隐居了起来。

后来,晋文公终于发觉自己的过失,他非常后悔。于是,他亲自去绵山寻找介子推,但介子推始终不露面。重耳没有办法,下令放火三面烧山,只留一面,想用大火逼介子推出来。哪知介子推仍不出山,和母亲一起抱着一棵大树烧死了。

晋文公见状,悲痛不已,下令将介子推母子厚葬于绵山下,改绵山为介山。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又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烟火,吃三天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并晓谕全国,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于是由此而来。大约在五代以后,民间逐渐将寒食、清明合为一个节日,也就有了清明起源寒食之说。

其实,据《淮南子》记载,清明最早是修田畴的农事活动,后来才有扫墓、踏青、插柳、吃青团等俗。扫墓始于夏朝的“墓祭”,汉魏时流传开来。到了唐代已“章入礼典,永为常式”(《唐会要》),成为“国家规定”。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活脱脱地写出了扫墓者的心境。

清明扫墓习俗

从现有的文献典籍上查考,我国民间清明扫墓的习俗一直可上溯至西周。并且,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进一步证明,早在殷商时代,即有了春天祭祀祖先的习俗。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即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扫墓时,晚辈带着供品、烧纸、香等,扛着铁锨到自己的祖坟地,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纸燃香,叩拜祭奠,最后给坟墓上添新土并在墓顶压上白纸条,叫“压坟头纸”。据说,这些都是表示在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以示对祖先的悼念。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是否会有狐兔在穿穴打洞,是否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一方面给坟墓添土除草;一方面供上祭品,烧些纸钱,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清明时节话折柳

我国民间有清明节折柳戴柳的习惯,相传这一习俗始于唐朝。唐高宗于三月三日游春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

后来,江南百姓将此演化为插柳。每逢清明,家家户户都将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指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中、后这三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烧死介子推后,非常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于是便称为寒食节。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端午节起源四说

端午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来表示敬祝。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人们熟悉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较为久远的,是认为这节日起源于纪念屈原。说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楚怀王流放以后,秦国攻陷郢都,屈原忧愤交加,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了汨罗江,以身报国,后人为敬仰和怀念他,便把他投江这天,定为端午节。现在据学者考证,这是后世好心人附会所造成的。

第二种看法,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来源于吴越一带人民原来举行图腾祭的节日。随着吴越地区的开发和南北文化交流的进行,端午这个节日的风俗才逐渐传遍全国。

第三种看法,认为端午起源于恶日。这与夏季各类疾病瘟疫孳生为灾有关。因此我们的祖先规定在端午这一天,要插菖蒲,烧艾叶、苍术、白芷,捣大蒜,洒雄黄水、饮雄黄酒等习俗,都是重在卫生防疫。

后来又有人提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节。因此端午的风俗,大多源自夏至的风俗,也曾有过如夏至祭祀等的活动。唐代韩鄂的《岁华纪丽》开宗明义对端午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只有在夏至,太阳才可能完全合于正阳的位置。端午又叫天中节的原因也在于此。

端午节的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1.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2.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3.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4.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5.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6.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署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7.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龙舟竞渡

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因为父兄被楚平王所杀,投奔吴国,帮助吴王成就霸业。随后,他又举兵伐楚,攻破楚国郢都,鞭楚平王尸三百,报了父兄之仇。

后来夫差继位,打败越国后,骄傲轻敌,伍子胥力劝,夫差不听,反赐剑命令他自刎。伍氏为忠于君王而视死如归,深知吴国来日必将亡于越。所以吩咐属下说:“我死之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都城的东门,让我看着越军入城灭吴。”

这事被夫差获悉,一怒之下,下令把他的尸首投入大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后来,果真吴国被越国所灭,应验了伍子胥的话。后人因感念伍氏的忠贞,便用龙舟竞渡来祭其忠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屈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有关赛龙舟的起因,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一种推测说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另一种认为早在春秋时期越族境内就盛行了。

清代中国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做法,组织队伍,进行竞赛活动。

端午节为何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到了汉代才形成的。《荆楚岁时记》:“夏至节日食粽。”《风土记》有“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的记载。粽,古称角黍。粽子要用菰叶、箬叶包裹,用水煮熟,吃起来才香。

而在民间,关于粽子的起源则有另一番说法,据说屈原投江以后,江边的人民把米和草叶包成的粽子,投进水里,一方面祭祀他,一方面喂水里的鱼和蛟龙,希望它们吃粽子,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为何插艾挂蒲

每逢端午节,很多地方的人都要到野外去采艾和割蒲,然后整理好悬挂在门上。这天为什么要插艾挂蒲呢?

相传古人在这天插艾挂蒲是为了避邪除害。门上挂的艾被扎得像战马的形状,菖蒲的叶子又很像锋利的长剑。据说这样可以让英雄钟馗骑上战马、拿着长剑,勇敢地去捉拿害人的恶鬼。

但又有人说插艾挂蒲是和采草药防病、治病有关。古时,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农历五月,天气转热,瘟疫开始流行,蛇、蝎、蜈蚣等各种害虫也开始祸害人间。人们从长期的实践积累中认识到,艾和蒲都是良好的草药。菖蒲有镇痛、健胃、祛风、利尿的疗效;艾可以针灸治病,煮水消毒,艾的香味和艾烟还有驱除蚊虫的功效。这样看来,端午节插艾挂蒲,实际上是民间夏令预防疾病的一种良好习惯。

七夕乞巧节的传说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的“七夕节”,或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织女是天上的仙女,本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却爱上了人间放牛的青年牛郎,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见了面,很快相爱结婚,生出一男一女,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把织女捉回天庭,当牛郎担着两个孩子到天上追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用她头上的玉簪划出了一条银河,这条银河又长又宽,牛郎过不去,他们就这样被分开了。

后来,王母娘娘只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初七见一次面。每到七月初七夜里,成群的喜鹊都飞来给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在桥上见面,这就是七夕节的来历。夏秋之夜,晴空万里,繁星满天,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烁的星星,遥遥相对,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每年的七夕,各地的少女们往往结伙祭拜牛郎织女星。她们用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作为供品,还有化妆用的花粉。这种仪式叫做贺双星。焚香礼拜之后,把所供花粉分为两半,一半投到屋顶上献给织女,余下的自己用。

七夕最重要的活动是乞巧,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姑娘们摆上瓜果,向织女乞巧。也就是说,希望织女把一手巧艺传给人间。

人们同情牛郎织女,关注鹊桥相会,还有许多感人的民间活动。比如有的地方,在七夕把全村的雄鸡杀掉,意思是没有雄鸡报晓,牛郎织女就可朝夕相守,永不分离。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据《唐六典》称,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的三神,三元节乃是道教节日。

按照道教的说法,由于地官要过生日,大赦孤魂游鬼,人间为免受鬼神干扰,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度”,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法船,希望孤魂游鬼收到礼物后升到极乐世界去。

同类推荐
  •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以通俗的语言,逐句为我们解读了这部经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全书分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知礼仪敬父母、认识我们的世界、经典的永恒绽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少壮多努力这六章。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推荐
  • 幻武咒域

    幻武咒域

    咒之道,孕育着无穷无尽的变化。而他的发源地:咒域,更是存在着无尽的传说。在这块异域大陆上,生活着这样一个族群,他和我们有着相同的名字:人类。但是,他们又和我们不一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类,尚武成风,一切的文明都建立在鼎盛的武力之上,因为,在这里,有着无尽的天地灵气,所有的种族都可以依靠修炼来获得强大的武力,而这,便是一个种族得以延续的根基。这种可供修炼的灵气,在这里,所有的种族都把他叫做:咒之源力。在这个万族林立,人族势危的异域大陆,且看天残奇经的少年林天,在获得其父遗物之后,如何开启一条全新的修炼之途,带领人族统领异域,制霸山河......
  • 云起梅花香

    云起梅花香

    旧货市场淘到的无主日记。江南小村里,那个水潭边的墓碑……这一切的一切,有太多的说不清。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当这段故事变成历史,我们只能残忆追旧年。战火纷飞,乱世悲歌。当我们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知还有谁会记得那一段段被时间洪流所湮没的历史,她看着他毅然离去的背影,口中缓缓念出诀别诗:君是云在天。我是梅在地。云在天,梅在地。今生虽交集,来世难相遇。今生虽诀别,来世待相忆。青云坠雪零落处,不知梅心意。墨梅暗香随风起,追云去……QQ群:91777541微博:梦梦夢尋古
  • 好好活着全集

    好好活着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好好活着是你的使命、好好活着是一种冷静的选择、是一种坚韧的生活状态以及好好活着,给心灵一个安逸的空间等。
  • 混世穷小子

    混世穷小子

    一个穷小子,碰巧救下一个遗落人间的老神仙,从此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富豪千金大小姐怎样?照样要给我暖被窝!宝马、奔驰又怎样?小爷我不稀罕!超级大亨又怎样?惹急我照揍不误!纵横人间、祸害仙界!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 糙汉将军:夫人好鲜美

    糙汉将军:夫人好鲜美

    将军骁勇善战威名赫赫,却是出了名的宠妻狂。夫人想吃荔枝,他夜奔几十里地,揣了一篮子回来。“尝尝好吃不?不好我再去摘。”夫人爱听小曲,他把城里戏子都抓来,放上一排大元宝。“唱好了有赏,唱不好得挨板子!”夫人生日那天,他问她有什么心愿。“你给我做牛做马。”他眸色深沉,把她抵在床上,“我给你做牛做马,你给我草吗?”
  • 重生之颠覆所有

    重生之颠覆所有

    被妹妹和几个异能者大战所波及致死的陈天重生了。重生的陈天对世界的认识已经不同了,所追求的也发生了变化。随着重生而来的有一副神奇的眼镜,可以让陈天看到他人的的属性数据以及“战力”。凭借着眼镜神奇的‘敌人战力汲取’功能,陈天悄悄的壮大着自己的实力,潜心隐匿在一切幕后的黑暗之中。他要看清前世的一切困惑,看清妹妹的真面目,看清这个世界。直到最后……颠覆所有。
  • 临时天堂

    临时天堂

    这世界上有一种爱,一旦开始,就会纠缠一生,至死方休。正义与邪恶的纠缠,倒是是谁负了谁,又是谁伤了谁。其实一开始她就走错了方向,她用一切同魔鬼交易,却失去了自我。最终,她终于明白。人们总是在相濡以沫中活下去,无论怎样,无论在什么地方,两个相互抵触的东西也可以相互靠近。这就是所谓的宿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临时天堂

    临时天堂

    这世界上有一种爱,一旦开始,就会纠缠一生,至死方休。正义与邪恶的纠缠,倒是是谁负了谁,又是谁伤了谁。其实一开始她就走错了方向,她用一切同魔鬼交易,却失去了自我。最终,她终于明白。人们总是在相濡以沫中活下去,无论怎样,无论在什么地方,两个相互抵触的东西也可以相互靠近。这就是所谓的宿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桃花别样开

    异世桃花别样开

    女人说:“问世间情为何物,不如自挂东南枝!”男人说:“你去挂,你敢挂,我就敢砍,就剩个凸树桩我看你怎么挂!”男人和女人的欢喜小爱情,有些虐恋,更多情深,纵是天下倾歌,不若你我携手,共看细水长流,能找着我这样的,你就得瑟吧你!
  •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本书《生活离不开经济学》可分为经济是什么——最负盛名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等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