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其实有很多事情可做——你可以上教堂或参加同好俱乐部——都可以增加认识人的机会。你也可以选修成人教育课程——不但可以自我进步,更可以得到同伴和友谊。但是,假如你只是默默一人在餐馆里吃饭,或在酒吧独自喝闷酒,那就无怪乎得不到什么情谊了。你一定得去安排或做些什么事。我们都知道纽约的地铁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交通网,但假如你不愿意先投下几个硬币,走进那个旋转门,整个地下铁路系统对你就没有什么用处。
好几年前,有两个女孩,她们在纽约东区共租了一间公寓同住。这两个女孩都长得十分迷人,也都有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让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位女孩,以她的年纪来说,是相当具有智慧。她认为居住在大都市的女孩——尤其是单身女孩一定要仔细安排自己的生活,并计划自己的未来。她到一间教会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她还加入一个研讨会,甚至选修一门改进个性的课程。她把自己的薪水尽量用来与人交往,并开创出多彩多姿的生活内容。她有适度而愉快的休闲活动,但对于社交关系则相当谨慎,尤其尽量避免暖昧不清的男女关系。
她到纽约的时候,当然也感到寂寞——哪一个女孩不会有这种感觉呢?但是,她不想像某些男性一样,在海底潜游了半天,却只寻得一块海绵。她知道,自己一定要有计划。如今,她已成了很多人的好朋友,很多人也时常去探访她。她与一位聪明的年轻律师结了婚,婚后生活十分愉快。这便是她强调“要达到目标”的结果——她得到了幸福快乐的人生。
至于另外的那个女孩呢?她当初也很孤单寂寞,却没有悉心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她到一些游乐场所或酒吧找寻朋友,结果,她最后也加入了一个俱乐部——那是协助酗酒者的“戒酒俱乐部”!
最后,再看一个例子:一个马车夫正赶着马车,艰难地行进在泥泞的道路上。马车上装满了货物。
忽然马车的车轮深深地陷进了烂泥中,马怎么用力也拉不出来。
车夫站在那儿,无助地看着四周,时不时大声地喊着大力士阿喀琉斯的名字,让他来帮助自己。
最后阿喀琉斯出现了,他对车夫说:
“把你自己的肩膀顶到车轮上,然后再赶马,这样你就会得到大力士阿喀琉斯的帮助。如果你连一个手指头都不动一动,就不要指望阿喀琉斯或其他什么人来帮助你。”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只有你自己首先尽力而为,别人对你的帮助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若你对自己的问题也不卖力,别人凭什么要为你出力呢?任何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助,其次才是求援。
灵活的人总是有自己的朋友,总是能打发好每天8小时之外的其它时间。如果你至今仍感到孤独,就灵活的去寻找快乐吧!寻找那些对自己有益的快乐,像最终“嫁给律师的那位小姐。”大部分人都害怕孤独,但放弃孤独却是需要勇气的。都要得到快乐的生活,鼓足勇气,放弃吧!
3.凡事要留有余地
[原文]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大意]雕塑的原则:鼻子不如先刻大一些,眼睛不如先雕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改小一点,小了就无法改大;眼睛小了可以改大,大了就无改小了。
韩非子在《说林》中用雕塑的原则讨论了做事的技巧,其核心思想便是凡事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弄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这种智慧的运用在古代的官场上最为常见,其中有官场“不倒翁”之称的五代名人冯道,便是深谙此道的高手。
冯道历经五朝宰相,一直至病死家中,造就了中国古代官场的一段神话,恐怕他的纪录在中国古代官场是独一无二的了。他为人极富“心机”,在五代那个纷繁复杂的环境里,周旋于各国君之间,以极高明的手段,随事各代,从而创造了历事五朝不倒翁的官场记录。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冯道是有官就长乐;中国人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冯道是无官不能活,有官万事足。
冯道出身在自给自足的小康之家,以这样的家庭出身,在当时极重门第出身的社会风气下,想跻身官场是很难的。但冯道并不甘心,他也并不盲目投奔,而是仔细观察,选择一位明君,冯道还真找到了一位明主,他经人介绍投到了李存勖的门下,成了李存勖的亲信。从此,冯道踏上了他传奇般的仕途。
五代时期是个战乱纷繁的时期,握有兵权,略有些头脑的将帅便可称王称帝,但他们能领兵打仗是内行,治理国家却是个外行,对读书人又不重视,在他们眼里有了军队就有了一切。富有“心机”的冯道极力讨好逢迎李存勖,同时,他口齿伶俐,颇善言辞,还能引经据典,劝说君臣之间的纠纷。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后,只重视名门贵族出身的人,对冯道这样没有“来历”的人并不重用,但冯道却并不着急,而且仍就像原来那样谦恭、谨慎,至于他心里的打算,谁也不知道。后来明宗即位,他吸取前朝教训,决定以文治国,他想到冯道平时“表现不错”便用其为宰相,这时冯道才真正开始发迹。
冯道凭“谦虚谨慎”的形象爬上相位,但他并没有居相位而安心行其职,他还是密切的注意着时局的发展,当叛将李从珂兵变攻打京城,狡猾的冯道一想,李从珂虽然刚愎自由但他拥有大军,而刚继位的李从厚不过是个孩子而已,肯定不是李从珂的对手,于是打定了投降的主意,但一个人投降,落个骂名不说,也不会得到重用,不如劝说文武百官和自己一起投降,这样肯定能为自己捞个好差事,冯道使尽手段,苦口婆心,总算劝动了百官,一起到洛阳郊外迎接李从珂,并献上了请李从珂当皇帝的劝进文书。就这样,冯道由前朝元老重臣摇身一变成了新朝的开国功臣。
冯道对官场的敏感预见是一般人无法与之相比的。也正因为如此,有好多人办不成的事,他都能办成。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研究了中国历史后指出,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代是五代。确实,五代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在这乱哄哄的时代,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这个时期便出了个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石敬瑭。石敬瑭为了能夺取皇帝的位置,答应了契丹出兵的条件,其中有一条最难的是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称儿子。据载,写这道诏书的官吏当时是“色变手颤”乃至于“泣下”,可见这是一种奇耻大辱。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更是一件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事。石敬瑭想派宰相冯道去,一是显得郑重;二是冯道狡诈老练。但石敬瑭也很为难,害怕冯道拒绝。谁知他一开口,冯道居然毫不推辞的答应了,这真使石敬瑭喜出望外。其实,城府极深的冯道另有打算,他想要得宠于“儿皇帝”,就必须笼络好“爸爸皇帝”,从他的这一作法看,冯道对于保全富贵,的确算得上有胆有识了。
冯道见当时契丹强大,便使尽手段讨好耶律德光,但他很快发现契丹统治残暴,不会长久。于是,他又重新寻找主子,果不其然,石敬瑭的大将刘知远夺取政权建立了后汉。冯道因“保护汉人”有功,而被拜为太师。冯道摇身一变又做了后汉的宰相。
岂料后汉也没存在几年,部将郭威便又造反建立了后周。他故技重施,又做了后周的宰相,冯道每次投靠新主都有不同的手段,比如这次投奔后周,在官场混迹多年的冯道心想,自己多次易主,这次再想轻易立足很难,怎么办呢?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那就是总得有点见面礼。于是,他打起了刘知远宗族刘崇等人的主意,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这些人。果然他又被推荐当上了后周的宰相。
冯道当后周的宰相没几年,郭威死了,郭威义子柴荣继位,这时后汉贵族勾结契丹要恢复后汉政权,冯道根据他半个世纪的经验判断,此次后周怕是保不住了。自己要想保住官位还得重新物色新主。柴荣绝非以前冯道所事的几位主子可比,很有胆识气魄。当后汉、契丹联军袭来时,一般大臣都认为主上新丧,人心动摇,不可轻动,但柴荣决定亲征,别人见柴荣意志坚定,便不再说什么,只有冯道在一边冷嘲热讽,下面的对话很能刻画出冯道的心态:
柴荣说:“过去唐太宗出战,都是亲自出征,难道我就不能学他吗?”
冯道说:“不知陛下是不是唐太宗?”
柴荣又说:“以我兵力之强,出击刘崇、契丹联军,犹如以山压卵,如何不胜?”
冯道说:“陛下能为山吗?”
这些莫名其妙的话说得柴荣大怒,他私下里对人说:“冯道看不起我!”
刚毅的柴荣哪里知道已成“人精”的冯道心态,冯道不是看不起柴荣,而是为自己在下一个什么朝代做官留下一条后路,弄一点投靠的资本。不过马也有失蹄的时候,这次冯道确实是看走眼了。柴荣真不怕邪,率军亲征,大败后汉、契丹联军,以事实给冯道一个响亮的耳光,冯道自知时日无多,这位传奇般的“不倒翁”从此结束了自己的宦海生涯,老死家中。
冯道一生历事五代君主,虽然最后一场看走眼了,却无损于他中国历史上第一官场“不倒翁”的“美名”,这等做人的“心机”和官场手腕即使历经千年,依然后人仍为之唏嘘不已。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原文]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周世而立。
[大意]没有什么能洞穿的盾和没有什么不能洞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自相矛盾的故事历来被我们所熟知,但其中深刻的内涵却并非每个人都能破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智者能够巧妙利用对手的弱点,找到对手自相矛盾的地方,这样便能够在顷刻之间让自己由不利地位转为有利地位。
让对手自相矛盾最讲一个准度,药下准了才能药到病除,就好比打蛇要打七寸一样,打准才能一招致命。
曾经在上海滩风云一时的流氓大享杜月笙便用“打七寸”的方法为自己度过了难关,其事迹至今值得让人玩味。
杜月笙号称十里洋场的“第一号闻人”和“工商界巨子”,其门徒众多,权势显赫,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为旧上海滩上三大“大亨”。
1948年夏,为扭转全国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蒋介石特派儿子蒋经国督导上海地区经济管制,并组成了逮捕不法之徒的“打虎大队”。恰在这时,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因私自套汇港币45万元外汇,被蒋经国查获,蒋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了杜维屏,这在上海滩引起了巨大震动。对于威风八面的杜月笙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现在蒋经国居然如此大胆,竟然欺负到他头上。杜月笙虽然恼怒,却仍然没发作。对于蒋经国的下马威,杜氏门徒建议“老师”给蒋经国点颜色看看,让这位“皇太子”知道上海滩不是新赣南。但杜月笙却不动声色,既不向主管方面求情,也不跟亲朋故旧诉苦,反而一本正经地说:“国法之前,人人平等,杜维屏果若有罪,我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救他。怕什么,我有八个儿子,缺他一个,又有何妨?”其实,杜月笙正在暗中寻找机会,一旦找到机会,他就要好好地报复一下蒋经国。
几天后,蒋经国把上海滩上的名流都请到浦东大楼,准备当众对杜月笙施加新的压力。杜明知是“皇太子”摆的“鸿门宴”却不便“拒邀”,会议一开始,蒋经国即正色道:“对这次币制改革,上海各界人士热烈赞助者很多,但有少数不明大义的人,投机倒把,屯积居奇,兴风作浪,影响国计民生。本人此次进行经济检查,若囤积物资逾期不放,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予法办。”
大家都很明白蒋经国的话显然是讲给杜月笙听的。岂料他的话音刚落,杜月笙立即起立发言:“我儿子违反国家的规定,是我管教不严,我把他交给蒋先生依法惩办。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今天到会各位的要求,就是请蒋先生派人到‘扬子公司’的仓库去检查检查。扬子公司在囤积的货色方面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今天我的亲友的物资登记查封,也希望蒋先生能一视同仁,把扬子囤货同样予以查封,这样才服人心。”杜月笙还软中带硬地说:“倘若蒋先生吃不准,我可以陪你检查。闲话一句,我身体有病,不能多坐了。”说完离座而去。杜的发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语惊四座。工商界巨头们不禁暗中佩服这位大亨。杜月笙既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皇太子”自然也不会示弱,他立即表示“扬子”如有犯法行为,决不宽恕。
顿时,“扬子囤货案”弄得满城风雨,整个上海都在议论这件事,纷纷嘲讽蒋氏家族的丑闻。扬子公司原是一家“皇亲国戚”公司,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孔少爷凭着他是蒋介石的外甥,根本不把“打虎大队”看在眼里。但杜月笙先发制人,蒋经国又不能按兵不动,遂下令查封了“扬子”之仓库。孔令侃立即向小姨妈宋美龄求援,哭诉蒋经国自相残害手足的举止。宋美龄立即出面调解,可是蒋经国根本不听,宋美龄无奈只好,又搬出了蒋介石。蒋介石听罢原委后,不禁埋怨起儿子来,认为他毕竟出道不久,怎么假戏真做,打“虎”打到自己家族头上来了,结果,扬子一案不了了之,杜月笙的三公子也早在此事了结之前出了监狱。
杜月笙不愧是老谋深算的高手,孔家和蒋介石的关系在当时是尽人皆知,杜月笙就看准了蒋经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孔家大公子怎么样,只要孔令侃的国货没事,那自己的儿子也会跟着就没事了。
杜月笙几乎是把问题推向处于二难之地的蒋介石,最终也不费什么力气便将自己的儿子解救出来,所用之招确实精妙。
5.参天大树生于毫末,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原文]有形之类,大必不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大意]有形状的事物,大的必是由小的生成;经历长久的事物,多的必定由少的生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参天大树生于毫末,百尺高台起于垒土之说”,可见事物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没有人能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也很少有人能够在一夜之间成为巨富。个人的奋斗,企业的成长,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那种指望走捷径的人很有可能会掉入幻想的窠穴而难以自拔。
老实做事,脚踏实地,一步步地积累,这种人才会得到上天的青睐。
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休莱特和帕卡德,从一个穷学生一跃成为全球商界领袖,他们的成功经历便是脚踏实地肯干的结果。
1938年,威廉·休莱特在斯坦福大学工学院上学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了一种电子管高频振荡器。他把这一设计告诉了自己的《无线电工程学》课程的老师特曼教授。特曼教授对此大加鼓励,他认为这项设计很有社会使用价值,要休莱特将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授的鼓励,大大增强了休莱特的自信心。然而要运用于实践,必须有生产企业。正当休莱特感到势单力薄时,特曼教授带的另一个学生大卫·帕卡德表示愿意与休莱特合伙创业。创业需要启动资金,这笔钱从哪来?他们向银行贷款1000美元,特曼教授又借给他们538美元。他们在特曼的支持下,租了一间破旧的汽车库,很快成立了惠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