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6300000015

第15章 只报恩,不报仇(1)

你我之间的是非,绝不会大到像地球要爆炸那么恐怖。只要大家冷静一点,换一个角度看对方,就会回到以前和好之状。请你学会放弃“以牙还牙”的交际之道,不知可否?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大丈夫只报恩,不报仇。报仇让人陷入暴力与邪恶的深渊,世上没有公平的报仇雪恨者,都会伤及无辜。仇不可报,应化解它,忘记它。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所有放眼未来的人都会做出这一明智选择。

耶稣基督因为到处宣讲神的旨意,动摇了旧的世界,因此被门徒卖给祭司,被祭司卖给希律王,被希律王卖给当时罗马皇帝的犹太总督。

如此转卖三次,最后被一致同意处以极刑,被钉上了十字架。

耶稣在死时说:“主啊,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不晓得自己在做什么。”

耶稣在死时原谅了杀害自己的刽子手,在复活后也没有复仇,而是嘱命忠于他的门徒们继续宣讲“爱”的教义。

记住,复活不是复仇。

复活是复兴。

苏格拉底因为渎神之罪被处以死刑,正当他准备饮鸩自尽时,他的门徒阿希罗多悲伤地走到他身边说:

“夫子啊,你被这样不公正地处死,真让我太难受了。”

苏格拉底平静地说:“亲爱的阿希罗多,难道你希望看到我的被公正地处死吗?”

于是从容赴死。

苏格拉底没有复仇思想,他看到了自己必死的悖论,因此就无所谓公正与否了。在这时,被不公正地处死比被公正地处死有价值,可以从对方的谬误证明自己的无误。

千古伟男嵇康被杀时只是长叹“广陵散绝矣!”他关心的是身外之物,视自己为鸿毛,因此死得轻松。

嵇康生时激烈反叛暴政,但他也并无复仇思想,甚至并无遗憾。这是为什么?

一次喝酒,我曾对熊晋仁兄说“生命是一场误会”,并以我的孩子为例。

我说我的孩子的出生表面上可以冠之以“爱情的结晶”、“新生命的诞生”等冠冕堂皇的话,但真实原因是因为避孕失败。我的孩子是因为一场失误来到这个世界的,就这么回事。当然她一旦生下就不是失误,而是必然了。一切都不会影响我对她的爱。

我这番惊世骇俗的大实话马上赢得了熊晋仁的由衷赞同,席上某君甚至当场说“我的孩子也是这么来的”。恐怕这种例子带有普遍的经典意义。

既然生命是一场误会,那么我们怎么做都是错,区别仅仅是小错与大错,错一些与全部错而已。而已而已,生命不过是被生下来的一条命而已。

被生下来,说明人是被动的,谁也无法自己把自己生下来。

一条命,说明人是单数,是残缺的,当然容易死亡。

大自然限定我们的生命长短,我们只能有限。但正好是这种限定,我们得以自由。正因为有限,所以能把握住,有意义。

无限是无意义的。

无限是无效的。

世间一切,有限才有效。

就这样,种种失误与限定成全了我们,我们的一生因此精彩,尽可能地成功并快乐。

但也正因为如此,利用大自然的种种失误与限定反而成功的人必会因为有违天道而遭惩罚,所以圣贤智者多半不得意,甚至暴死。

如果说小一点,圣贤智者因为说了真话、实话而为社会不喜、不容,这就更必然了。

人一说真话就是圣贤。

人一说实话就是智者。

但是,人一旦为圣贤智者就会死。因为人类社会是靠虚伪运转的,一旦被揭穿,必会遭到群起而攻之。鲁迅当年说中国的历史不过是“吃人”二字,已使舆论大哗,如今假如有人说人类历史不过是“做爱”,世人又将何论?

当然这也是一个方面。

从前有个人小时候爱吃肉,但家里没有钱,于是他一直心里怀着一个美梦长大,那就是美美地吃上一顿肉。

转眼他长大成人,终于有了自己的钱,他马上买来很多肉做熟,准备大吃。

但就在他把肉从锅里倒出来的那一刻,他不想吃了,因为这么多的肉一看就饱了。

他想起没肉吃的痛苦往事,报仇似的还是大吃起来,然而吃不到两块,他终于放弃了,不禁一声长叹:“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今天的他不再是过去的他。就这么简单。

一切都在变。

一切都回不去了。

因此复仇是可笑的。某人追杀大仇人,一直追了二十年,终于追到手,于是举刀相向,这时那个将要被杀的人大喊:“你为什么杀我?”

这人咬牙切齿地说:“你是我的仇人,某年某月某天,你杀了某人,他就是我的父亲。父仇不共戴天,我一定要杀死你。”

但那个将要被杀的人怎么也想不起来有这回事。报仇的人不断启发他,并含痛说出一些本来自己不愿披露的残忍细节,但遗憾的是,他的大仇人根本想不起有这回事。

这样以来,这人的报仇行为就丧失了意义,他本来以为手刃仇人一定很痛快,但事实全然不是那么加事!

我们走路都可能杀死蚂蚁,假如有一天那只死去的蚂蚁的家人朋友倾巢而出,攻击我们,必会使我们死得很难看,因为我们身上命案太多!

不但杀过蚂蚁,还经常吃猪、牛、羊、鸡、鸭、鹅等等,如果动物都向人类复仇,那我们会死得很难看。

但动物绝对不会,因为它们的智力没有发达到“复仇”的地步。当群体中的一员被外界攻击或杀死时,它们也会做出“复仇”的行动,但事情一旦过去就将在记忆中永久消失。

动物是健忘的,因此快乐。

人记性太好,因此不快乐。

这个世界是群生的,各种物质、各种生命都为自己的存在争空间,因此各种摩擦与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应以平常心看待,不必复仇。越复仇仇越多,越报仇仇越深。

孟子说“人有不可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正是此意。所谓不可为,指不可报仇。可为,指以爱心待人待己。

快意恩仇好听,但并非大丈夫所为。大丈夫只报恩,不报仇。如此大事不可不知!

报仇让人太累,此其一。报仇是一件高消耗的事,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全力以赴也很难奏效。

报仇没有任何意义,此其二。伤害已造成,用伤害对方来回敬对方的伤害,最后只能两败俱伤。世上没有杀人不沾手的事。

报仇会让人陷入暴力与邪恶的深渊,世上没有公平的报仇雪恨者,报仇者都会造成连带伤害,报仇让人从善到恶,不划算。此其三。

由此可见,仇不可报,应化解它,忘记它。这需要勇气,但所有放眼未来的人都会做出这一明智选择。

大丈夫当如是。

说得更明白一些,谁也不是无辜的、纯洁的。我们每天都在伤害别人,我们每个人都在人背后说人长短。当我们听人说自己不好时,火冒三丈,但我们说别人时大概以上帝自居,认为有理吧!

孟子说:

“不仁者不必与他说仁。身处危亡而不知灾,是他致亡之道,不与他说仁,不给予忠告,是他亡国败家。人们不是这么唱吗:沧浪之水清澈,可以洗头,水混浊,便用来洗脚。孔子说:洗头因为水清,洗脚因为水混浊,皆因为自己所取。先是自己辱没自己,别人才辱没他。家庭是自己毁掉,别人才毁它。一国必是自己有过失,别人才伐它,这叫自作孽。”

我们所有被受的伤害大部分都是“自作孽”,很少有所谓的“意外伤害”。

从前有个人想报父仇,最后他不断深入父亲被杀的前因后果,却“意外发现”原来从小在自己心目中是个大好人的父亲竟是个做了不少不齿行径的人。即使不能说是坏人,至少也不是那么无辜吧。更要命的是,这个人发现自己的父亲的死就是因为被人复仇所致。

看到这一切,这个人毅然放弃报仇的想法,忘掉了父亲,过自己的生活。

这种人会被世俗骂为“不孝”,但真正的人应该这样做。

孟子说我们要“乐其道而忘人之事”,也正是此意。人生要欢乐才好,种种不快我们要让它消失!大丈夫不计前嫌,这才是长远的活法。

孟子格言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孟子梦见柏拉图

大街上人潮汹涌。

柏拉图:“革命!革命!”

孟子上前阻止:“为什么革命?”

柏拉图:“从大处讲,民不聊生。从小处讲,他们杀死了我的老师苏格拉底。我曾说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但老师死后,我发觉所有的真理也没我老师好。因此我要报仇、革命。”

孟子:“原来你把革命当报仇。梁惠王杀人无数,我见他时当面斥他为暴君。但不久后他被推翻了,梁国也灭亡了。”

柏拉图:“所以我要倾一生之力创造我的理想国。”

孟子:“对于地狱统治者来说,地狱就是理想国。”

柏拉图:“我并非要做地狱统治者,一切为了众人。”

孟子:“耶稣为众人上了十字架,三天后才复活。这三天之内他代表人类与上帝谈判去了。耶稣并非死于魔鬼之手,而是死于上帝之手。因为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就是神,魔鬼根本不是耶稣的对手,在耶路撒冷时魔鬼对耶稣的三闪试探就已经很明白这一点了。魔鬼杀不了耶稣,上帝才能杀耶稣。但上帝为什么要杀自己的独生子?因为他怕一代比一代强,被生下的要超过生下的。耶稣死后质问上帝:为什么要这样?上帝良心发现,十分后悔,因此与耶稣达成妥协,从此以后不再杀任何人,人都应该在自然规律下死亡,不被审判。耶稣复活一次就不再复活。而上帝将永远不死,也就是说永远无变化,永远无聊。上帝连死都不会,连死都做汪以,可见耶稣真正万能、全能的主。苏格拉底的死是正义的,你又怎能不懂他的苦心?”

柏拉图低头而去。

他身后人群作鸟兽散。

失去的东西,总有它应该失去的道理,如果你硬要用尽浑身的精力把它琢磨得清澈如水,到头来充其量只能是“唤,原来是这样!”这又有什么大用呢?最好的办法是推开它,去集中精力做你愿意做的事!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耶稣上了十字架,门徒中信心不足的以为他死了,但耶稣的复活明确告诉他们:罪消灭了,爱还在。我必复活,爱必重来。并且这次复活后将永远不走,这次爱重来后将永远不失去。

前段时间走在大街上,老是听见迪克牛仔在用他沙哑的声音反反复复吼一首歌: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听着听着就让人陷入深深的绝望,好像一生只能爱一次,过期作废。爱是不能重来的,爱是不能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失去。

但这只是一首歌罢了,实际上远不是那么回事。

爱会来。

爱会重来。

爱永远可以重来。

你想让它来它就会来,你想重来就可以重来,重要的是你敢想敢做,并且要痴心不改,这样才不会“终于到手”或“重新到手”后丧失意义。

从前有个人爱一个小妹妹,但他比她大好几岁,开不了口,只好默默等待。那个小妹妹渐渐长大,很快中学毕业上大学,大学毕业了又工作了,转眼就谈了男朋友,嫁人,生子,如此就到三十岁了。

爱她的这个人一直痴心不改,等待着她,但他绝不破坏人家的家庭,十多年中从未主动上前,一直单身。

不久,那个女人的男人与人打架,结果被打死了。一下子这个女人生活无着落,前途无依靠,想起她昔日的旧情人一直对她这么好,就去找他。这个男人抓住了这个机会,把朝思暮想的她娶到了手。

由此可见爱是可以重来的,关键在于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或对方。

只要你等待就有。

关键在于把自己做好。

孟子说:“其身正则天下归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把自己的位置心态都摆正了,自然会有很多人归向你。那时就不仅仅是重来,更多的是新来。

《圣经》上说:

“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为有福。”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等那么久(也可能会等更久),就会等到自己心中的事情。这种等不是坐着等,而是在做事中等待。只有一边做事一边等待,等待才是可能的,可以预见的,可以收获的。

耶稣基督上了十字架后,他的门徒与信徒的陷入了低谷,但仍有人坚信耶稣会再次降临。他们的信心拯救了他,耶稣复活。

《圣经》记载: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

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

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了一口气,说:‘你们爱圣灵。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就留下了。’”

门徒们信心不足的一部分原以为耶稣死了,他们的爱就被毁灭了。但耶稣的复活明确告诉他们罪消灭了,爱还在。

我必复活,爱必重来。

并且这次复活后将永远不老。

并且这次爱重来后将永远不失去。

孟子梦见耶稣复活

孟子远行,走到一座山上,看见一个大坟墓,空空的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就走了进去。

他看见一个白衣人坐在石头上,他认出来了,这是耶稣。

孟子:“拿撒勒人耶稣,原来你在这里。”

耶稣看上去很平静:“我一直在这里。”

孟子:“为什么复活?”

耶稣:“我一直在这里。”

孟子:“为什么在这里?”

耶稣:“我一直在这里。”

耶稣的脸上似有喜乐。

孟子点了点头,下山而去。

我们总希望看到身边多几个善良之人,大家没有提防,畅所欲言,简单又快乐。但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让善良之人来到你的身边呢?”请你认真思考一下。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的精华为“养浩然之气为大丈夫”。善者必胜,因为他来头大。什么来头?人性就是我们的大来头。只要我们终于人性,就会快乐一生,不畏万难。梁漱溟讲孔孟快乐主要为自省得来,我讲无须自省,即插即用,当下就快乐。快乐是简单的、本能的、无原则、无条件。我为快乐搞掉了诸多沉重外衣,原本可以轻松拥有。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意思就是说人的天性善良,就像水的天性是往下流动的一样。水往下流是因为地心引力,人心向善是因为爱的引力。

那一年我到青海,看到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望去碧波万顷,幽蓝幽蓝,寒气逼人。湖心有雪峰万仞,可以挂剑南天。青海湖的水很有意思,像杯子里的牛奶一样,一旦静下来就凝成一块,绝不流淌。我又去黄河源头玩,看见河水汹涌而下,始知河与湖不同。河被海召唤,日夜前往。湖则无人召唤,自己吐纳元气,气守丹田。

江河如侠客,丹心跃动。

湖海如圣人,藏拙守静,抱残自赏。

湖海也要流动,但那是内流,不是外泻,因此不会损失什么,所以能为大。

一样的流动,不一样的境界。孟子说“水无有不下”,说水都会流,同时也在说流法不一样。孟子说“观于海者难为水”,即是指出海是水的最高境界,不为别的,就因为它的博大。

孟子以水比人,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指出人性如流水,是善流而不变的。比如长江在开始不叫长江,叫金沙江,流到四川叫川江,流到湖北叫荆江,名字变了,性质不变。就这一点而言,水是流而不变的。

同类推荐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热门推荐
  • 拒嫁君少:你擒我不愿

    拒嫁君少:你擒我不愿

    【虐】“喂,扑克,你喜欢我什么呀?我改还不行么?”“我喜欢你不喜欢我。能改么?”“……”*“你不是说你喜欢我不喜欢你么?”“现在我改了,我喜欢你了。”“所以你就不喜欢我了么?”
  • 球权

    球权

    本书挥刀!不好意思各位书友!
  •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完结版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完结版

    战国时期,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肆意抓年轻力壮的男丁修建万里长城来巩固自己的江山!为求长生不老大肆修建蜃楼!为巩固地位焚书坑儒,劳财伤命,百姓苦不堪言!致使诸子百家走上了推翻大秦帝国的道路!在乱世中辛存的几个孩子也走上了艰难险阻的抗秦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慢慢的成长起来!主角:荆天明(荆轲之子),高月(燕国太子.燕丹之女),少羽(楚国项氏一族之后.乃西楚霸王项羽年少时),石兰(蜀国后人,乃虞姬年少时)!
  • 都市纵横之草根天王

    都市纵横之草根天王

    已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林翰,为了生存租住在省城一片即将被开发的棚户区大杂院,混迹于最底层的百姓大众之中,是一根不折不扣的屁民草根。在一次喝止小孩童们残虐动物的行为之后,偶然地救下了几只奄奄一息的小小猫儿。不料因缘际会,从此一步一步走向成神之路,且看林翰这名拳拳赤子之心的草根,如何扶摇直上傲啸都市;又如何为了正义法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叱咤于诡谲天际之间。
  • 圣魂王

    圣魂王

    圣魂一出,谁与争锋,圣魂一现,天蹭地裂。踏天尊,战仙尊,成神尊,转轮回,成就不朽之圣魂。
  • 旧爱新欢

    旧爱新欢

    臧千千:哎?我那个善良纯洁的正太哪里去了?这只腹黑的家伙是谁?程泽西:被我吃了呀,你快来救他呀,再不来就晚了呦~臧千千:……一直从事网文工作的臧千千粗心大意的连丈夫鹿亦然的行踪都不知道,直到那天完成新作后一时兴起去了鹿亦然的学校,打开办公室门的那一刻,看见两个相拥亲吻的重叠黑影……
  • 重生校园女之我要逆天

    重生校园女之我要逆天

    前世被十几年的好闺蜜为钱和男人狠心捅死,爱了八年的男人结婚前天和闺蜜床。。。若能重新来过,这一世我不会再伤父母心,这一世我不会在心软,这一世我要玩尽天下男人,这一世我要逆天。。。。
  • 去见杨玉环

    去见杨玉环

    一个猥琐的胖子突然穿越,穿越到了一个他不想来到的时代:唐朝开元。在得知见不到武则天,泡不到太平公主之后,胖子毅然决然的立下了把到杨玉环的宏伟理想,从一个小村庄开始,展开追求贵妃的崎岖道路。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你是我的,谁也拦不住。
  • 嫡女攻略

    嫡女攻略

    一朝穿越,她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世继母害死她,今世又在后院里被欺侮;手撕渣男,斗遍白莲花?NONONO,看她如何玩转穿越新鲜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强箴言

    最强箴言

    青蓝色的雷光闪烁在林西的双手之中,而他的双脚下也不停地跳动着闪电,随着一声激烈的鸟鸣之声,他的身体如电光一般激射而出。“竟然是四星箴言卡!”黑衣人眼中带着惊吓的目光。林西露出一丝奇异的笑容,其实他本来是一个书法系的学生,却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力量构成叫做箴言,亦如他刚才使用的力量,而箴言却和书法息息相关,作为知晓各种名家书法的他,已经站在了这个世界的巅峰。(这是一个关于箴言力量的故事,林西将会为这个奇特的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