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这个“钱”是以“意外惊喜”的形式出现时,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原来前途并不等于“钱”途。跟着“钱”途走,你就不知不觉偏离了原来的职业轨道,不但之前积累的经验都被清零,整个职业生涯规划都要推倒重来。如果就此能够发现一个新的适合自己的领域,重新规划重新开始还不算太坏。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会你的职业生涯走进一个死胡同。
看似诱人的高薪,背后就有可能暗藏着这样的“杀机”。
就像有一段时间,媒体热炒的“高薪屠夫”,“硕士争着卖猪肉”这样的案例。如果不是真的有志于在这个行业发展,即使是再高的薪水,你也只能学会卖猪肉的技巧。虽然拿的是高薪,付出了却是自己的职业前景。我觉得非常的不值。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他们本来可以以很小的成本,雇一个学历很低的人来卖猪肉。而且这个人还有可能因为勤劳肯干,又善于经营,卖得还不错。这个公司为什么非得花这么多的钱来雇硕士毕业生呢?所有挤破头的应聘者,都应该想想,自己能够给这个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而自己又能够从这份工作中收获什么样的价值。
2.走出成功的轨迹,实现自我价值
会反思,才有成长高薪的诱惑确实难挡。但是面对高薪拥有正确心态极为重要。现代商业社会给职场人士带来的最大福音,就是它从来都不缺机会。人才永远都是稀缺资源,企业为发现并且留住人才,无不使尽浑身解数。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难得的机会,只要专注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就总是会有获得高薪的机会。
只不过,自我提升是一个非常漫长也非常艰苦的过程,能够坚持自己的方向,并且不断努力的人还是非常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即便是重金悬赏,依然是无人问津了。并不是因为大家都对高薪没兴趣,而是因为很难达到他们的要求。
一时的高薪可能会有运气的成分,或者仰仗你不错的“忽悠”水平,但是想要一直的高薪,而且是不断走高。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价值不断提升,才是惟一的渠道。
至于如何实现自我提升,这可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从一个明确地合理地职业生涯规划,到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再到必要时刻的突破,都是这个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样浩大的工程面前,也很容易让我们丧失信心。要么怀疑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可以从目前的水平,实现那么大的提升;要么怀疑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总是不断地在更换目标,最后一无所成。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带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得是,懊悔不已。第二个弟子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认为麦穗不够大,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当不知不觉快走出麦地时,赶紧随便摘了一支。第三个弟子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印证是否正确,然后在第三个1/3麦地里选择了大麦穗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这就是着名的“麦穗”定律,在我们需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时候,它都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见到职业生涯当中最大的“麦穗”呢?见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丢一行,总是被别人的高薪所吸引,肯定是不行的。同样,总是在一边观望,而不采取行动的人,则总是在犹豫中浪费了无数的机会。
我们看第三个徒弟,他是怎样做的。他明白两个道理。第一,不要试图去寻找绝对,而是去寻找相对最大的麦穗。对于我们来说,高薪也是一样,不要试图去追求“绝对最高”的薪水,这会对我们形成负担,也会影响我们做正确的决策。
第二,就涉及到决策问题了。怎样从众多的选择里面,选择一个收益最大的呢?那就是要让自己先获得足够多的决策的信息。获得这些信息是要付出代价的。像很多职场“新鲜人”,常常为自己不太漂亮的薪水感到尴尬甚至是气愤。在这种情绪下工作,根本就不会有通过这些基层职位积累经验,搜集信息的意识,把整个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抱怨自己和抱怨别人身上了。
对于那些能够拿不错的薪水,甚至是接近高薪的人来说,也需要冷静的反思。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如何,是否有进一步的空间,是否存在渐渐逼近的“天花板”。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到职业生涯中的潜在危机,都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
家境贫寒的李先生获得了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以后,很顺利地就谋得了一份不错的职位。不仅是在响当当的企业,待遇也是颇为丰厚。这让李先生以及他的家人,都颇感骄傲。
但是,时间一长,工作的干劲也就慢慢的少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也没了。李先生想自己奋斗半生,找了这么不错的工作,也是时候孝敬父母,善待自己的时候了。他给自己规划的路子也就是在这么个岗位上,老老实实打工就行了。既对当官没兴趣,也不指望发财。
但是,三年合同期过去以后,公司却通知他不再续约,李先生一时慌了手脚。本以为自己多少也算个人才,工作应该不难找,可是他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才深深地感慨:这个行业知识更新得实在是太快了,真是的“不进则退”啊。
其实像李先生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你说我又不追求“暴富”,追求“小康”就行了。
何必花那么多的心思去做规划,并且还要不停的给自己充电呢?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你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定多高,或者多低,都是需要规划的。高有高的做法,低也要有低的打算。追求稳定和轻松,也并不是不对。但是你首先要选择一个稳定的行业、以及稳定的工作环境。
有的行业就是知识更新特别快的,一时守旧很容易跟不上步伐而惨遭淘汰。另外,追求稳定也不应该去那些竞争激烈,以绩效为生命的企业,而应该考虑相对宽松的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在自我实现中接近高薪
2007年毕业的小余,虽然并非出自名校,但是凭着优异的成绩和不错的英语,顺利地拿到了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这当然要归功于他在外企工作的姐姐了,因为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在姐姐的帮助下,他就已经确定了这么一条职业线路。因此大学期间他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把自己的各种硬件都准备好了,谋到这个工作实在是顺理成章。
起初,小余还为自己高出同学几倍的薪水而骄傲不已。可每天超过12小时的工作强度,没完没了的出差,很快就让他身心俱疲。他越来越忍受不了这样疯狂的加班。有一次竟然因为通宵加班,他晕倒在客户的办公室。小余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舍弃这个人人羡慕的高薪,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们常说“高处不胜寒”。即便是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又有不错的机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高薪所带来的“寒”,最后还是只能像案例中的小余那样放弃。因为高薪的工作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更高的工作强度,和更多的责任要去但当。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超强的承受能力和协调能力。
高薪之所以经常蒙受“不白之冤”,遭人诟病,也经常是因为很多拿到高薪的人发现“高薪不等于快乐”,不仅不快乐,甚至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还会产生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会影响工作表现,同时,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带来恶性循环。其实,高薪跟快乐的工作一点都不冲突。不快乐不是因为高薪,而是因为我们在心态上出现了问题。因此,在为拿到高薪做能力上的准备时,“高薪心态”的准备也不可或缺。
什么是“高薪心态”呢?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没有加薪的时候,天天都盼着加薪,梦想着自己能拿到几十万,几百万的年薪,就会觉得精神振奋。但实际上,很多人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时,却又开始自我怀疑——高薪一点都没有让他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这个时候,即使把目标设置得更诱人一点,也激不起丝毫的动力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马斯洛是着名的心理学大师,他的需求层次理论跟他一样出名。因为他为困惑管理界的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为什么仅是用钱并能形成有效的激励?甚至还有边际递减的效果——给的钱越多,产生的激励作用增幅却在变小?
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低层次的需求容易满足,但是它的驱动力也大。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人就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图27所示。
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钱可以满足的需求,大部分都集中在低层次的需求上,比如说,部分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甚至还有可能获得被他人尊重的需求。但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却很难通过钱来实现。所以很多企业都发现了,仅仅是通过高薪是很难留住人才的——虽然高薪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很多已经拿到高薪的人来说,他们也发现了,仅是高薪的工作也不能让他快乐地工作——还有更多的需求难以通过高薪来填补。
只有当人发现自己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周围的环境能够形成协调的互动,并且其他的需求也得到充分满足时,他才会感到自己的个人理想、抱负得到了实现,完成了与他自己能力想称的一切需要。自我实现的过程,其实就是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试自己越来越接近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因此,我们要如何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激励呢?仅是用高薪是不够的。自我激励应该是全面的,仅仅用钱来激励自己,首先是激励的效果有限,在一些基本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我们反而会失去意义感,找不到目标的价值所在,很容易中途就放弃目标。另外,在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也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各种需求,而不能仅仅是“见钱眼开”。
上面案例中的小余,正是因为在规划的时候缺乏对自己多方面需求的了解,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个高薪的工作。很多外资企业的薪酬是出名的高,工作压力也大得出名,为什么有的人却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既获得了高薪,同时也还能充满激情地工作呢?他们显然不会是单纯为了钱而工作,工作可以赋予他们更多需求的满足,所以才能够给他持续不断的动力。
自我激励还应该是有层次的。在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也应该寻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其实很少人能够真正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就跟很少人能够真正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样。如果说自我实现的目标是一种充满意义感的理想,那么职业规划实际上就是将这种理想具体化了,让它更具接近我们的现实条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至于我们一直想要的高薪,它既不是过程,也不是目标本身,而是我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所获得的一个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