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8200000023

第23章 陈撄宁发现“载道于器”的密码

老子在《道德经》里谈了四次器。

陈撄宁

陈撄宁(1880~1969),中国近代道家道教学者,居士现代仙学创始人。原名元善、志样。字子修。后改名撄宁,号圆顿子。安徽怀宁县洪镇乡新陈埂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少年时体弱多病,不喜仕宦,羡慕仙学。遂遍历名山道观,寻师访友,钻研道藏,并结合西方医疗科学,亲身体验道教养生法。1939年,创办《仙学月报》。其对道藏书目重作分类,将七部十二类的旧名目一概取消,只就道藏原有1500种书的性质分为道家、道通、道功、道术、道济、道余、道史、道集、道教、道经、道诚、道法、道仪、道总等14类。1956年,其与各地道教界人士发起筹备全国道教组织。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后,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当选为会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其著作颇丰,涉及内容有丹道、史论等,共计有《黄庭经讲义》、《道教起源》、《教理概论》、《静功总说》、《老子第五十章研究》、《静功疗养法》、《仙与三教之异同》等近30余种。《老子》28章:“朴散则为器。”(当原始的质朴状态解体后,就形成各种器物。)

《老子》29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凡兵器都是不吉祥的东西,一般人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接着又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天下是神的器物,不能把它怎么样。)

《老子》31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能使用的东西。迫不得已使用它时,最好以淡然的态度处之。)

现代仙学家陈撄宁发出“载道于器”的感叹,时值战乱。这是个“不祥之器”的年代,“非君子”理想之“器”,道与器的密码就在于“恬然为上策”,(最好以淡然的态度处之)。陈撄宁有此“淡然”之道,才成就他享誉三代“仙学家”的称号。

1.返朴归真

陈撄宁本来出身儒学家庭,其父陈业儒好道,其叔陈祖为名医,也对道教神仙学说有精湛研究。这种环境,使他自幼即接触了道教书籍。据其自称,十岁看葛洪《神仙传》,即萌学仙之愿。十五岁乡试中秀才,但却患了肺结核病。为治病,他研读医书,企求获得愈病之方,接触到《参同契》、《悟真篇》等书,加深了对仙学的向往和理解。二十八岁时,离家漫游江苏句容茅山、湖北武当山、山东崂山、安徽涂山和浙江金盖山等地,寻师访友,拜受口诀。

1912年至1915年,他以三年功夫,遍阅上海白云观收藏的《道藏》。接着又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读佛经一年。比较佛道的结果,他仍归于道。对此,他曾说:“初以儒门狭隘,收拾不住,则入子老庄;复以老庄玄虚,收拾不住,则入于释氏;更以释氏夸诞,收拾不住,遂入于神仙。吾将以此为归宿矣!”(《读<化声自叙>的感想》)

在学道途中陈撄宁曾多次拜师,他自称:“作正式导师前后共五位:北派二位,南派一位,儒家一位,现在我自己竟不能说是专属那一派。若论到龙门派,作算是第十九代圆字派。以上各派都是在家人传授,只重工夫,不重仪式,故与出家人不同。另外尚有乩坛传授,未免类乎神话,江湖传授又嫌落于旁门,故皆不愿奉告。”(《答复上海南车站张家弄王君学道四问》)

陈撄宁自学道有成后,陈自己坚持修炼外,还广泛阐释道教仙学原理。在《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上陈撄宁发表的文章皆通俗易懂而又精致允当,随人施教。据他自己说,这是因为“我想把自己由道藏全书中所研究出来的高深修养法让群众咸知,不愿矜为独得,所以一面答复人家问题,一面又将信稿连问题公开发表,毫不隐藏,破除古代保守的旧思想,直到丁丑年秋季,方告一段落,这也是我为社会尽的一点义务。”(《陈撄宁自传》)由此可见,陈撄宁学道,有个返朴归真的过程。

2.得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结论

①神仙家宗旨,要与造化争权,逆天行事,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②静坐的工夫,一大半是用以对付肉体上气血之浮动,颇有合于老子“重为轻根“产及”虚心实腹”之玄义。常见许多医药所不能愈之病症,赖静坐而获奇效者,即就治疗一端而论,已无古今之别。若再论及内丹修炼,专恃静坐,固不能有成,鄙弃静坐,亦不能见效,今人如此,古人亦莫不如此。

③道家南北两派,各走极端,而实行皆有困难,其势不能普及,惟有陈希夷、邵康节一派,最便于学者,黄元吉先生所讲,即是此派,亦即顿所“私淑”,而且乐为介绍者。

④吾等研究仙学,不是弘扬宗教。我们注重长生的意思,不是贪恋这个地球上有何等快乐,要永远享受。实在因为将来全地球人类,都不免恐怖与痛苦,想救拔他们,非有神通不可:想感化他们,亦非有神通不可。空说白话,是无济于事。但是修炼神通,必定先经过长生这个阶段。倘若不能长生,绝没有真的神通发现。仙学这一门,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下去的。果能把自己肉体上普通之生理改变过来,神通自然就易于成就了。

⑤因为希望体证得之神通,消灭科学战争之利器,不得不注重实验,谢绝空谈,只讲心性玄言,故异于三教一贯。因欲联络全国超等人才,同修同证,共以伟大神通力,挽救此世界末日之厄运\,非但不赞成往生西方,并且不许升天,不许作自了汉,不许厌恶此世界之苦而求脱离,不许欣慕彼世界之乐而思趋附,故异于往昔前辈神仙之宗旨。

⑥吾国仙道,始于黄帝,乃是一种独立的专门学术,对于儒教无甚关系,而比较老庄之道,亦有不同。神仙一派,极端自由,早已跳出佛教六道轮回之外。仙学是在三教范围以外独立的一种科学,无论那一教信徒,学此术,更觉适宜,因彼等脑筋中不沾染迷信之色彩,用纯粹的科学精神,从事于此,其进步更快也。

⑦我平日教人的“玄关一窍”,简直可以和上帝争权,与仙佛并驾,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做得好时,真能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然而我的玄关,却不可以随便乱传于人,须看准是一个载道之器,方许向他点破,不许拿口诀当人情送,不许把传道当生意做,历代以来传授,皆是如此慎重。

⑧对于尚有俗务在身的修士,于世法宜采进取主义,对于出世法,宜采保守主义,只求能不沾染一切恶习,不使精气神作无谓之消耗,不使堕入室家之累而难以自拔。一方面为社会尽相当之职责,一方面乘时储蓄充分之财力,预备将来实行修道之经费,若有余力,尚可帮助同志之人,岂不甚善。

《参同契》

道教经典。全称《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兼及内丹、外丹。此书对道教修炼影响甚大,被奉为“丹经之祖”,对宋代理学亦有影响。后世注家甚多。最著有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等。⑨仙学在今日,实未便墨守成规,而有随时代演变与改进之必要,对于仙学是抱定一种试验性依口诀行事,有时又变通办理,独出心裁,不依口诀。

对于地元丹法,曾两次临炉实验,所以失败,乃受两次沪战之影响,第一次南北之战(民国十三年齐卢之战),第二次中日之战(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之沪战)。彼时因战事而致家破人亡者,不可胜数,烧炼外丹道友四五人,虽幸免波及,然大局已非,不能安心炼矣。费时十载光阴,并千百次试验之结果,只有两句话可以奉告:“红铜确能变为白银,但不免于亏本。”

⑩三元丹法、地元丹法一证明红铜确能变为白银,死砂干汞,更不成问题,然亦仅能到此程度而止,后来惜未能继续下去。人元丹法一言明此术确有捷效,但“参同”、“悟真”之本文虽可信,而各家注解则不可信者实多。天元丹法一证明“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之语,绝非欺人者。但其入门手法,亦有上中下三等,故见效之快慢,用功之巧拙,遂由此而分。伍柳一派,不是上乘,惟李清庵、陈虚白、黄元吉,诸公庶几近之。

吾国人性习,喜空言而畏实践,故特别欢迎大乘而厌恶小乘。因为小乘佛教虽不敢说绝对能免除老病死诸苦,却也要做一番工夫。试观魏晋之间,何晏、王弼、王衍诸公,放弃世务,专谈玄理,蔚成风气,遂以清谈误国。此即大乘佛教之前驱。宋儒虽极力排佛,但说到心性二字,总与佛教纠缠不清,甚至堕入佛教大乘经义圈套中而不自觉。明排之,适以暗助之。而大乘佛教遂俨然把握着吾国人心性界无上之权威。

儒释道仙,四家宗旨不同儒家见解:认为人生是经常的,所以宗旨在维持现状,而不准矜奇标异,因此人生永无进化之可言。释家见解:认为人生是幻妄的,所以宗旨在专求正觉(这是佛教的本旨,其馀是枝叶),而抹煞现实的人生。因此学理与事实,常相沖突,难以协调。道家见解:认为人生是自然的,所以宗旨在极端放任,而标榜清静无为,以致末流陷于萎靡不振,颓废自甘。仙家见解:认为人生是缺憾的,所以宗旨在改革现状,推翻定律,打破环境,战胜自然,以致思想与行为,往往惊世骇俗。非但儒道释三家不能融和,即道家与仙家,表面上似乎同隶一种旗帜之下,然二者宗旨,亦难以强同。

3.有了道性,活着就能宁静下来

1916年他三十六岁,与吴彝珠女士结婚。吴是位曾留学美国的妇产科医生,但却自小羡慕神仙,所以与陈既有夫妇之分,又是志同道合的仙侣,当1937年吴彝珠患上乳腺癌,当时为无药可治的绝症,她也想学修养法以延长寿命,“遂照例具表立誓行仪”,皈于道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跋》)经用陈撄宁教她的法子自治,大有效验。

1922年至1932年,陈撄宁与同志数人在家中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1933年,弟子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特辟“答读者问专栏”,请陈撄宁主笔。陈撄宁利用这个阵地,大力提倡“仙学”,团结了众多好道之士,使之成为当时全国研究仙道的中心。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扬善半月刊)被迫停办。

1938年,59岁的陈撄宁筹资成立仙学院。仙学院成立后,参与之学生约数十员,其中较亲近者,干道有张竹铭、汪伯英、吴无馀、吴竹园、邓雨苍、周缉光、杨逢启、张彗岩、高克恭、曹昌棋、洪太庵(菲律宾)、沈霖生、孙镜阳(二者后来迁居香港)、袁介圭;坤道有:朱昌亚、陈悟玄、赵慧昭。

陈撄宁是继庄子的传承者,他信服老、庄,他的名字,也取自庄子的说法:“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撄宁,这是庄子发明的一个并没有为后世所接受的词。但却被仙学家作为自己的名字,而且大见成效。作家王蒙在《庄子的享受》中说:撄宁,指的仍然是道性,是指搞乱以后得到的安宁平静。讨论了一大堆超越、外、死生、零与无穷,够乱乎的了吧,乱乎够了,然后你就能平静下来,专一起来,通达起来。庄子的意思其实也是相反相成,乱而后定,动而后静,具体而后无穷,无穷而后微笑并抚摸着具体,比无穷之后视一切具体如无物更妥当也更合情合理,更可行也更从容。

撄宁,撄乱而后宁静,这是世界的大道,也是人学道的历程,种种复杂的对象与道理,诸如天下、物我、生死、动静……都是令人撄乱的,有悟性的人却会从这样的混乱中彻悟安宁,完成越来越大的体悟。

没有撄乱无所谓宁静,没有宁静无所谓撄乱。生存是撄乱的,而死亡是宁静的。有了道性,活着就能宁静下来,这就是境界啦。

4.道德问题是不会改变的

1939年,张竹铭医师又创办了《仙道月报》,陈撄宁仍为主笔之一。1941年夏,该刊又因上海局势险恶而停办。此后,陈撄宁仍然坚持仙学的研究,并传授弟子。1953年,浙江省政府聘请陈撄宁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6年秋,道教界人士倡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陈撄宁被邀请为筹备委员。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文革”期间,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陈撄宁深为抑郁惶恐,心力交瘁。1969年5月25曰,陈撄宁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医院,终年89岁。

陈撄宁的一生致力于道教文化的研究,其学术重心,在探索、弘扬“仙学”。对于仙学陈撄宁曾一度认为它是不入于儒、释、道任何一教的。新中国成立后改变看法,将仙学看道教一部分。他说的仙学,主要指道教的养生延年不死之术。其主要内容为内丹术,同时相信外丹黄白术,陈本人曾与二三同志试验“地元丹法”,即炼铜为银的试验,因日本侵略中止试验。就陈撄宁所阐述的仙学理论言,主要还是内丹术。陈的大多数文章、著作皆为发内丹精义,重要的有《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黄庭经讲义》等一系列论文,大多收入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编选的《道教与养生》(华文出版社,1989年)一书。另外,1956年杭州风山疗养院请他讲授静功之法,他撰成《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一书,专为广大人民群众身疗病而作,是发扬道教养生学说为大众服务的范例。民国时期,出了许多佛教、道教的名人,比如佛界高僧弘一大师,比如赵朴初,虚云和尚,比如陈樱宁。但前者,知之甚多,弘一大师中年出家,法相庄严,传遍宇界。而陈樱宁是一代仙学巨子,近代有道之大师级人物。陈樱宁平日教人,说是“我的玄关,却不可以随便乱传于人,须看准是一个载道之器,方许向他点破……”

他说这话,是把自己当作老子了。老子身边有很多高足,但他最终把道传授给了关令尹喜。传来传去传到庄子身上了。

“载道于器”的“道”,是指无形的规律、本原、准则、原理。与有形有象的“器”相对。《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与“器”的说法,语出《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宋代开始,道器关系与“理”“气”关系密切联系,程朱理学认为“道”是“生(形成)物之本”,“器”是“生物之具”。两者不能缺少,如果“推其所从来”,则道和理先于器和理先于器和气。明代王夫之认为道即在器中,“无其器则无其道。”

南宋朱熹在《文集·答丘子野》说:“其形者谓之器,其不形者谓之道。然而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盖阴阳亦器也,而所以阴阳者道也。是以一阴一阳往来不息,而圣人指是以明道之全体。”

北宋程颢《遗书·卷十一》说:“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

魏阮籍在《通易论》说:“故道不可逆,德不可拂。”可见,有道有德,应是人(器)的伦理准则,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行为和善恶。陈撄宁所说的“须看准是一个载之器,方向他点破”玄关,正是基于这个伦理准则。虽然时代不断变化,社会法则也不断向前推进,但这个社会道德问题是不会改变的。

同类推荐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求得自身的逍遥,庄子的书大多是通过对各家学派的批判,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庄子一样的逍遥心态,会让你保有一份闲适,一份快乐。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比如陶潜,比如李白,相信你也会因此过上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热门推荐
  • 魔幻战纪

    魔幻战纪

    这是一个平凡主人公带着独特技能穿越到异界走上强者之路携美游遍天下的故事。至此,你以为这会是一本玄幻yy种马争霸小说?其实,只是一个幸运的倒霉蛋的所见所闻罢了!
  • 仙迹:洛灵

    仙迹:洛灵

    计算机天才冷墨寒守护家族暗物质控制系统,慕容飞雪受神秘人指使,攻击冷墨寒守护暗物质控制系统,暗物质泄露,天界异变,冷墨寒穿越到远古时期,暗物质改变了世界,雷神突发弱水,水淹天下,沉睡在天河弱水之底的神秘灵女洛灵苏醒……
  • EXO之命运变换

    EXO之命运变换

    一次意外……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遇见了命中注定的人……
  • 空白

    空白

    什么也没有
  • 猎魔术

    猎魔术

    大陆曾存在着十大图腾,一旦在图腾祭坛洗礼觉醒后。人类便可成为体魄霸道的猎魔人,飞禽走兽就会变成逆天凶兽!图腾法相,借势天地,即使是弱小的猎魔人,都有千斤巨力,摔碑裂石;而强大的猎魔人,更可断江劈海、撕裂大山;更有逆天玄术,通天透地,遨游苍穹!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爆萌妖凰:仙君别跑

    爆萌妖凰:仙君别跑

    “神仙哥哥,奴家见你皮肤白皙,身形挺拔,模样俊朗,是睡觉的好帮手!”观晏晏声音洪亮,响彻整间教室。刚修成人形的棉被小妖,对上古仙君一见钟情。一只爆萌的小妖,一个腹黑的高冷仙君。演绎一场旷世仙境情缘!
  • 追风少年追爱

    追风少年追爱

    郎从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在武汉,两小无猜疑这两句诗,便是青梅竹马的由来,可是现实世界永远不会像诗句里面的那样美好,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的人,也不会那么容易在一起费云和陆逸川从小就是住在武汉的金顺小区,两个人一起生活了17年,如今两个人已经18岁了,高中毕业,读大学去了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原因,这个原因也是接下来所有故事的开始那便是陆逸川因为轻度抑郁症,被爸爸动用了关系,便去了重庆八中当了1年交换生这1年里,他在重庆八中巧遇了一个女孩子刘雅雯,刘雅雯肌肤胜雪,姿容美丽,贤惠、典雅,让陆逸川陷入了爱情而费云也丝毫没有忘记过陆逸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费云的感情会有回报吗?姻缘于他们,是什么呢?
  • 朱棣最有谋

    朱棣最有谋

    本书带领读者从永乐皇帝朱棣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领略他齐集一身的王霸之学、权谋之变,获得为人、处世、立功的经验与学问,练就自我保护、披荆斩棘的谋略和智慧。
  • 一眼看透人心

    一眼看透人心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从人的外在形象,生活习惯,穿着喜好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看透人的内心世界。读完此书,读者会从中学到很多看人技巧,这些识人技巧,将如清亮的河水,洗亮你的眼睛,使你具有一双雪亮的、能一眼看透人内心深处的眼睛,为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识别人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