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是最让调查组震惊的,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左宗棠把朝廷给他的养廉金也都用在了军需后勤上,还自己掏银子为地方修桥修路,开设书局,刊刻经典,修建庙宇,雕刻石碑。
要知道,养廉金可是清王朝发给军队高级将领的巨额补贴,目的就是防止他们搞腐败、克扣士兵军饷,而左宗棠竟然没有把这笔钱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将累计数万两的银子全部充公了!这让调查组的成员十分纠结,原本他们是来挑毛病、找犯罪证据的,结果查来查去,竟然查出一笔朝廷亏欠左宗棠的“糊涂账”,不由得对左宗棠佩服万分。
前往浙江、福建两省的调查员虽然没有遭遇这种“灵异事件”,但查来查去,也只查出左宗棠与红顶商人胡雪岩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没有任何私下的金钱往来!
两组人马调查结束回京复命,详细地汇报了调查情况。慈禧感动得不得了,忍不住感叹:左宗棠都一把年纪了,还在西北征战,不但没有中饱私囊,还自己掏钱为朝廷做了这么多实事,其忠心真是天地可鉴、日月可昭啊!
这时候,李鸿章等一些大臣又开始叫喊筹饷困难,指责左宗棠花公家的钱毫无节制、给朝廷造成巨大亏空云云。正为左宗棠的忠心感动不已的慈禧顿时怒了,严厉地斥责了他们,随即对满朝文武下了一道史无前例的口谕:“三十年不许奏左!”慈禧担心他们不信,还特意把这道上谕转为公文,下达到除西北左宗棠大营之外的全国各省、各州、各县!
“三十年不许奏左”,这一句上谕不仅给足了左宗棠面子,更证明了左宗棠“坚持原则”这一作风的巨大杀伤力!试想,若是左宗棠没有将清正廉明的原则贯彻到底,恐怕一经查实,他的脑袋也就该搬家了。正是因为左宗棠坚持原则,才成功地顶住了各种压力,赢得了慈禧和正派人士的钦佩!
原则,是一个人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最基本法则和标准。
一个有原则的人,其人生就像有一座指引他前行的灯塔,任凭千锤百炼、霜欺雪压,也迷失不了方向,始终垮不了。
可以说,原则是人生抵抗压力、顶住压力的强大武器!虽然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真正穿越压力迈向成功的强者,大多都是有原则,不随波逐流,不受环境和他人所影响的。
就像左宗棠,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是把工作做好,原则是清正廉明,所以他敢于跟腐败的官场“潜规则”抗争并撇清关系,最终在关键时刻,把那些带有“潜规则”意味的强压迫害一一粉碎,赢得了老板的敬佩和青睐,从此在清王朝有了一言九鼎的分量!
6.做什么像什么,专业是压不垮的王道
现代社会讲求“职业化”、“专业性”,专业已经成为人们做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事实上,这并非新兴事物,早在一百多年前,左宗棠就开始了“专业性”的职业化生涯。
且说左宗棠进入骆秉章幕府以后,开始协助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内清四境,不用说,得湖南自己掏腰包负责军饷和军械。而外援五省,事实上也不是派出兵去那么简单,各种军需消耗也要自己付账。
我们都知道,战争基本就是一台烧钱的机器,而当时的湖南属于不发达省份,财政本来就很拮据,根本难以供应湘军的省外作战消耗,于是乎,巨额军饷需求就成了摆在左宗棠面前的一道难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左宗棠硬是凭着过硬的专业理财能力,顶住压力,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当时,为了筹集饷需,地方普遍开始设立厘金制度,又叫作捐厘,由官员胥吏管理。厘是值百抽一的意思,不过,实际上厘税往往超过百分之一。
咸丰五年(1855),左宗棠也在长沙设立厘金总局,向商贾征收税款。但他并不看好官员胥吏的管理方式,而是开天辟地地征召所谓廉洁朴实的士绅来管理。第二年,左宗棠在宜州、郴州设局抽取货厘、盐厘,随后又在各府遍设厘局。经过左宗棠这一系列政策,湖南的地方财政危机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如果只做了这些,还无法体现左宗棠的专业水准,所以,左宗棠很快又大刀阔斧地展开了新的财政政策——罢大钱、剔漕弊。
晚清时期,由于政府不作为和连年用兵,朝廷和地方财政危机十分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清王朝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发放“当千”、“当五百”、“当百”、“当十”、“当五”等价值不等的大钱,期望能够缓解财政危机。这种大钱的含铜量远远低于流通多年的旧制钱,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劣质品”。
但一些不法官商为了谋利,不管三七二十一,争相私自铸造大钱,结果导致金融混乱,社会经济被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深受其害。左宗棠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建议骆秉章下令停用大钱,并按一定的比例回收湖南境内流通的大钱,湖南经济市场逐渐恢复了秩序。
“漕粮”是一种粮食税。清代的时候,由于北方缺粮,每年都要从南方征粮经大运河北运,清王朝就以此为借口在地丁税之外加收“漕粮”。事实上,“漕粮”数目本来并不大,但由于地方官吏贪婪成性,大肆横征暴敛,不断增加数目,逐渐引起了百姓的抗争。于是,左宗棠下令湖南各州县淘汰陋规,并采用周焕南的建议,限定了漕粮数目,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充实了军饷,根除了漕粮征收中的弊端。
专业,是左宗棠做事的一大标准!在湘幕理财,他凭借专业级的指导和政策,混得风生水起,不仅使湖南的社会经济逐渐稳定下来,而且使银库和官仓也得到了充实,为湘军的省外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支援!后来,左宗棠奉命西征,筹备军饷时,他再次凭借超乎寻常的专业水准,顶住了压力,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左宗棠认为,西征筹备军饷,关键在于购粮和转运。他根据当时采购粮食、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力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把粮食、马干转运到前进基地的哈密、巴里坤、古城等地,是一件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于是,征西大将左宗棠瞬间化身“注册会计师”,详细地计算了军官兵等所需积储的粮食:步兵每营多少人,每天需要多少粮食;骑兵每营多少人,每天需要多少粮食,战马每天需要多少草料;合计多少粮食、多少草料。
在运输这件事情上,左宗棠又瞬间化身成了交通部长。他先详细计算了从各地运输的路程,每只骆驼的负重、来回时间、所需费用等,甚至连途中的难行路段、路上需要设立驼队往来休憩点都考虑到了,简直令专业人士拍案叫绝!就拿从肃州运到玉门来说,左宗棠经过精心计算和分析以后,发现期间路程三百六十里,按每只骆驼负重五百斤计算,一个月往返两次,运送全部官兵的粮草需要近千只骆驼、两百驼夫,其中还要扣除骆驼、驼夫的口粮。而路上,嘉峪关外是沙碛之地,缺乏水草,人烟稀少,必须选择好地方建立营哨,以备接应。
此外,左宗棠对采粮地区也进行了一番专业性的研究和调查。当时,湖北、四川是十分重要的产粮地区,左宗棠就先考虑了这两个地区。假设从汉口采购粮食,需要顺汉水逆流而上运往陕西,然后经西安、兰州、肃州、哈密、巴里坤等地,路程长达万里,耗费之巨大可想而知。假设从四川购买,水路仍是逆水行舟,且水势湍急、险滩众多,陆路又是秦岭、大巴山等崇山峻岭,其间多是羊肠小道,可以说这条路是“难于上青天”的线路。
所以,左宗棠很果断地否定了从湖北、四川购粮的线路。再看近一点的,甘肃连年遭受战乱,生产破坏,根本采购不到多少粮食,而且路程仍旧十分漫长,运价还是很昂贵。综上所述,左宗棠认为应该在甘州、凉州、肃州一带采购粮食。
为了节约粮饷,左宗棠在采购粮食运往新疆前线的同时,又命令西征的前锋部队进驻哈密,开荒筹粮,且耕且战,俨然一个精打细算的“理财专家”!
当时,筹饷可以说是西征的最大难题,也是压在左宗棠身上的一座大山。面对这样令人窒息的压力,左宗棠霸气十足地拿出了专业精神,瞬间化身理财专家、采购专家、运输专家三家合一,使原本无人敢仰望的压力大山弹指间灰飞烟灭!这就是专业的力量!这就是专业的“抗压王道”!
专业是“抗压”的一大基本条件,更是“抗压”的秘密武器。左宗棠正是凭借这一大优势,在巨大压力中绝地重生。再看当今社会,很多所谓的高端人才,要么有着国外着名大学的标签,要么曾在名企待过,最后却落得个长期待业状态,迟迟找不到工作。这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专业性。不管你要做的是什么工作,你的雇主肯花高价购买的是你的专业技能,而非你这个人,你只有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卖给对方,才能够长期与对方合作下去,才能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生存。
如此看来,左宗棠很有穿越者的潜质,否则怎能在百余年前大开“金手指”,成功地把自己培养成全方位“专家”,慷慨豪迈地上演一出“专业是压不垮的王道”的大戏呢?
7.懂得审时度势,才是官场上的“不倒翁”
左宗棠实在是一个善于寻找机遇、把握机遇的人。他一生能化解层层压力平步青云,跟机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左宗棠会有如此好的“运气”呢?这是因为左宗棠懂得审时度势,该出手的时候他绝不吝啬出手,该沉默的时候他就会迅速三缄其口!其中,最明显也最具代表性的一次还是“樊燮事件”。
当时,左宗棠由于受到樊燮的陷害,差点丢了性命,幸好胡林翼、骆秉章等人一再力保,才勉强逃脱一死。这件事对左宗棠打击极大,心灰意冷之下,他干脆辞去幕府职位,准备由长沙北上,名义上是赴京应试,实际上则是打算直接去京城为自己辩白。
这时候的左宗棠跟普通“职场新人”没啥两样,还没有学会沉默的艺术。不过,不用担心,左宗棠有几个好“老师”,他本人又聪明伶俐,一点就通。
左宗棠抵达襄阳以后,本想去见胡林翼,但此时胡林翼正隐居家中,概不会客,左宗棠只好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给胡林翼,说明来意。
胡林翼得知左宗棠要进京为自己辩白,震惊不已,恨不得马上赶去襄阳,建一道“防火墙”,把左宗棠给拦截下来。还不等胡林翼动身,陶夫人就横空出现了,她对胡林翼说:“季高(即左宗棠)性子偏激,人所共知,此刻正遭横祸,如果你直接出面,只会让人怀疑你袒护他,到时候恐怕会惹出更多事端来!”胡林翼一想,觉得很有道理,就写了一封密函给毛鸿宾,让他转交给左宗棠。
信中大意就是官文费尽心机陷害左宗棠,现在京都正因此闹得满城风雨,虽然左宗棠离开了湘幕,但奸人不会就此罢手,正在四处布置网罗,实在不能不防,所以,这时候,如果左宗棠贸然进京,无异于自投罗网,最好能够暂时容忍,静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胡林翼的一番肺腑之言,犹如醍醐灌顶,让左宗棠幡然醒悟。没错!这时候他是众矢之的,而京都则是一个美丽却时时刻刻充满危机的地方,一旦踏入京都,即便他不惹祸,祸也会主动烧上身,实在不能不防!虽然左宗棠习惯了直言不讳,但此时静下心来细想,他也知道非常时期必须非常对待,适时保持沉默,才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与此同时,左宗棠的好友王柏心也来信劝他:“去岁闻贝锦之词,身为执事不平,然此不足以累执事也。功高为人所忌,铄金销骨,自古有之。谤书盈箧,乐羊所以流涕也。然策安三楚,勋赞一匡,有识者心服执事之算略,则固异口同词矣。度忿游词之相篾,必拂衣还山,绝口不谈世事,以自明其高蹈。但此乃浅之为丈夫,非所望于达节之士也。若柏心则愿执事行就胡、曾二公军中,为赞画兵谋,以成其灭贼之本怀。俟拔取建康,槛献元凶,然后角巾归里,长揖不收赏,使海内闻之,以为少伯、留侯复见于今,岂非英豪壮士志奇杰美谈乎?与夫悻悻去国者,不可同日语矣。”
王柏心没有直接劝左宗棠不要进京,而是劝他投靠胡林翼或曾国藩麾下,做出一番事业来,用实际行动击垮京都里的“高气压”。实际上,王柏心这也是在变相地劝他不要跟奸人们针锋相对,而要保持沉默,等待机会。
左宗棠听从了胡林翼和王柏心的劝告,随后来到曾国藩的湘军大营。他在《与郭意城书》中曾记述这件事:
三月三日始抵襄阳。比岁旱蝗。沿途见妇孺采野菜为食,而青青芥麦,叶多蔫萎,恐麦秋又将失望。宛、叶一带,捻匪出没。襄阳、随枣,民气难驯。廿余年磨牛重践,气象迥珠,良可喟也。抵襄阳后,毛寄耘观察出示润公密函,言含沙者意犹未慊,网罗四布,足为寒心。盖二百年来所仅见者。杞人之忧,曷其有极。侧身天地,四顾苍茫,不独蜀道险,马首靡托也已。帝乡既不可到,而悠悠我里,仍畏寻踪,不得已,由大别沿江而下,入涤老营,暂休羁羽。
这件事给左宗棠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此后,左宗棠的官职从巡抚到总督,继而成为军机大臣,封疆拜侯,虽然其狂傲脾性坚定不移,但这种命悬一线的危机状况却再也没有发生过。因为左宗棠已经完全懂得了“该沉默时就沉默”的道理。
有句谚语说:“雄辩如银,沉默是金。”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面对巨大压力,有时的确是沉默胜于雄辩。毕竟,停下脚步,吸收能量,恢复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被压垮了,相反,停下脚步是为了走得更快、更远。
这时候,沉默就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想清楚前面的路要如何走才更合适,从而顶住压力,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左宗棠身受陷害,命悬一线,此时如果他执着地顶风而上,恐怕只会死无葬身之地,而沉默下来,不做无谓的争论,对方就无法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更无法进一步抓他的“小辫子”,这样一来,左宗棠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趁机寻找机会,以图再起!
在这一点上,左宗棠和韩剧《大长今》中的长今有些相像。在一般人看来,长今总是有着无敌好运,每次在生死关头,总有贵人相助,从而逢凶化吉。
但如果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长今的好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长今应对危机的策略——“三缄其口”。长今深谙沉默是金这一制胜法宝的强大。就拿长今学医后重返皇宫那段来说,她正赶上皇后小产后身体转差,可是治疗了一段时间,仍然毫无效果,内医院的医官和医女都一筹莫展。长今怀疑是第一医女阿烈的诊断错误,可是没有查明真正病因之前,她始终保持沉默,不对医女的医术横加批评,直到她确诊皇后腹中有死胎,才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