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被充分肯定的男性人物中,除了贾宝玉之外。就是柳湘莲了。他们二人都不守礼法规范,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可却不知——柳湘莲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柳湘莲虽然与贾宝玉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并且都不守礼法规范,但是,由于二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又表现出不同的个人特征。
素来爽侠,最喜串戏,与贾宝玉、秦钟等交厚的柳湘莲,是大观园外面的城市平民;虽然他原为世家子弟,却“一贫如洗”,浪迹江湖,在风尘中到处奔波。阅历深了,社会经验丰富了,对封建贵族的腐朽情况也就洞察得一清二楚。《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在贾宝玉面前公开声言:“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对豪门贵族是多么尖 锐、无情地揭露和讽刺。
柳湘莲是市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在封建时代,商品 经济发展后,市民和贵族阶级必然对立,这决定了他具有烈的反抗性。所以,柳湘莲对于贾府中的一群荒淫无耻的少爷们敢于横眉冷对,近似无情,甚至对横行霸道的薛蟠挥以老拳,严惩痛打。第六十六回写有贾琏对柳湘莲的评价:“柳老二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他都无情无义!”其实,柳湘莲的“冷”,正是反抗封建势力的表现,是经历沧桑后蔑视权贵的一种人生态度。
《红楼梦》中的柳湘莲,是作为贾宝玉的陪衬人物而出现的。在《红楼梦》中,作者以浓重的笔墨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婚姻悲剧,而柳湘莲和尤三姐的婚姻悲剧则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衬托和对照。
尤三姐是大观园外试图突破封建礼教的新女性的代表,她要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什么金钱权势,功名富贵,在她的眼里都视同粪土,她宁可爱上虽则贫穷但有才情的柳湘莲,而绝不希罕贾府中的酒囊饭袋。第六十五回写她大胆主动地披露自己的恋爱观:“必得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这绝不是官僚贵族的千金小姐能说得出来的,而只有新兴的市民意识的体现者尤三姐才能有这样的口吻。可惜这种新思想的火花终于在封建社会黑暗的压制中被扑灭了。
本来,尤三姐说出心中思念之人便是五年前见过的串小生戏的柳湘莲,由贾琏做媒,柳湘莲同意并以鸳鸯宝剑为定。可是,后来柳湘莲得知尤三姐乃宁国府小姨,误认为虽是绝色,必无品行,断然前去索还定礼鸳鸯宝剑。尤三姐见其反悔,料是嫌弃自己淫荡无耻,愤激之下,用剑自刎,以明心迹。柳湘莲得知真实情况,悔恨不已。
柳湘莲对生活,包括爱情,本就抱有一种怀疑、不在乎的态度,对尤三姐也是因为怀疑才提出退婚的。当尤三姐毅然以一死来洗刷那邪恶社会带给她的尴尬处境后,因爱而殉情带给柳湘莲的是强烈的震撼。《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他“扶尸大哭一场”,“又俯棺大哭一场”,“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被一跛脚道士点化,不知往哪里去了。
可是,从《红楼梦》中对柳湘莲归宿的具体描写来看,他是如何归宿的,是大有疑问的。《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写道:
……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跛脚道士捕虱。……(柳相莲)
不觉冷然如寒冷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哪里去了。
柳湘莲是跟随跛脚道士而去的,照理说,道士收的徒弟应是小道士才是;可是,跛脚道士度柳湘莲出家的方式,却是“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这又完全是和尚的方式。因为按照佛家、道家的不同规定,做道士无须落发,只有做和尚才需落发,即剃成光头,将头发这种“烦恼丝”除去。那么,柳湘莲最后到底是当了和尚还是道士,从《红楼梦》的这段文字中是看不出来的,真所谓“僧不僧,道不道”。当然,作为《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而言,这样的结局,是值得读者探讨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