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二人又都与贾宝玉存在情感、姻缘方面的纠葛,因此,关于“钗黛优劣”的红学公案早已存在。那么——林黛玉和薛宝钗分得出优劣吗?
如果把《红楼梦》里的人物排座次的话,那么贾宝玉肯定是一号,二号、三号则只能是林黛玉、薛宝钗。对林、薛二人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著名红学专家俞平伯在《红楼梦辨》里曾说过一句十分中肯的话:“且书中(宝)钗黛(玉)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自有《红楼梦》以来,由于人们的欣赏水平不同,因而有欣赏林黛玉者,亦有欣赏薛宝钗者,甚至围绕钗黛二人孰优孰劣的问题,形成了“尊林抑薛”派和“尊薛抑林”派。据记载,早在清末,就有因对钗黛看法相左而“几挥老拳”之事。
客观而言,《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一个典型的“尊林抑薛”派;在贾宝玉、林黛玉的身上,作者流露出了太多的同情以及叛逆精神。他在钗黛二人的描写上,并非没有褒贬爱憎。只是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手段高明,写得隐晦,含而不露,塑造的人物不是平面的、简单的、浅薄的、虚假的、脸谱化的,而是立体的、复杂的、深刻的、真实的、丰满的、栩栩如生的。正是因为这种描写,从而使“拥钗派”和“拥黛派”都似乎可以从《红楼梦》书中找到立论的依据。
刘梦溪先生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对宝钗、黛玉孰优孰劣的问题有一段极其精妙的分析:宝钗圆融,黛玉孤傲;宝钗宽平,黛玉尖刻;宝钗随分从时,黛玉目无下尘;宝钗藏,黛玉露;宝钗曲,黛玉直;宝钗冷,黛玉热;这些性格上的分野,固然因读者个人喜好的不同各有所爱;在容貌举止方面,宝钗丰满,黛玉削瘦;宝钗健壮,黛玉赢弱;宝钗稳重,黛玉婀娜,也足以使不同的读者难免情有所偏;更不要说在人际关系上,上上下下对宝钗的称赞众口一词,对黛玉则口中不言,骨子里多有保留,这在很多读者看来,也是决定弃取的重要依凭,因为中国人看人,向来有“打听印象”的痼习,何况深一层看,又不仅此。黛玉尖刻是其表,心地却是忠厚的,甚至带几分傻气;宝钗的宽平后面,则藏着险刁。要说口角有锋芒,黛玉固然,宝钗又岂是肯让人的?里面还穿插着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贾母赞宝钗,或许也有人情上的考虑,因为在宗法家庭里,姑表亲比两姨亲要近,老祖宗也许不便于当众夸黛玉。加上作者笔如火舌,左右逢源,故意把钗、黛写得难解难分,对宝钗褒中有贬,对黛玉抑中有扬,使你分不清优劣高下。论才能,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黛玉居第二,但李纨评论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似乎也难分轩轾。而第三十八回接着又写“林潇湘魁夺菊花诗”,黛玉分明又在宝钗之上。可是同回又有薛宝钗“讽和螃蟹咏”,被众人推为“食螃蟹绝唱”,两人又一次平分秋色。论容貌,自然黛玉长得好看,《红楼梦》里的人物,《红楼梦》的读者,一般都这么看,可是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偏说宝钗“艳冠群芳”。这也就难怪《红楼梦》的读者、研究者莫不感到衡钗评黛之难了。
其实,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二人,既有其共同的地方,才貌出众,旗鼓相当,在更多方面,二人却截然相反。
林黛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她母亲死后,贾母定要把这个外孙女儿接到贾府。随后她的父亲又死了,她就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女,“寄人篱下”的日子也就茫然不知尽头了。她既看不惯贾府主子之间那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关系,又不肯趋势逢迎以讨别人欢心,“红消香断”落花无主的遭际和“风刀霜剑”流水寡情的环境养成了她孤傲,冷僻、多愁善感的性格,而她的猜疑、小性儿则是一种出于本能的自卫心理。她的可贵之处是虽然生于那个社会的贵族家庭,却睥睨污浊的封建社会,敢于把最高统治者斥骂为“臭男人”;她鄙视封建阶级的功名利禄,从来也没说过“立身扬名”之类的“混账话”。当她偷偷地读到被封建统治阶级查禁的《西厢记》、《牡丹亭》时,“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并为之“心动神摇”,“如醉如痴”。凡此种种,无不令与她有共同叛逆思想的贾宝玉肃然起敬。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封建淑女的典型。她的性格中有不少陈腐的东西,也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在思想上,她有一套牢固的封建思想意识,特别是关于妇女的道德观念;处世态度方面,她端庄稳重,优雅大度,装愚装拙,随分从人,很会做人;从道德品质讲,她既有世故圆滑的一面,也有关心人、体贴人的一面;在文化教养上,她知识广博,才华出众。正是由于她时时处处用封建礼教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以虚伪的作风和笼络的手段博得了贾府上下主子奴才们的欢心,使自己在众人心目中成了“百里挑一”的、“最妥”的“宝二奶奶”的人选。
比较起来,林黛玉清高孤傲、多疑任性、口齿尖利、悲观感伤、不通世事;薛宝钗温厚贤淑、端庄稳重、罕言寡语、德言工貌、善于处事。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林黛玉是一个具有一定反封建性的少女,是一个封建的叛逆者;薛宝钗则是本阶级的忠实女儿,是一个封建的卫道士。林黛玉接近于名士派,坚守高尚情操,不愿屈从流俗,单纯天真;薛宝钗更像正统派,信奉封建礼法,努力适应贵族官僚的家庭环境,更多冷静理智,圆滑世故。
著名红学专家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林黛玉的恋爱悲剧》说过一段关于钗黛优劣的话:
黛玉和她的情敌宝钗的性格完全是背驰的。宝钗在做人,黛玉在做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情;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家庭妇女的理智,黛玉代表写时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感情。于是环境容纳了迎合时代的宝钗,而扼杀了违反现实的黛玉,看来,对宝钗、黛玉的评价,不仅是对她们二人的性格容貌仁智互见,难分轩轾,就是对宝钗在待人接物方面,特别是在和林黛玉的关系上是否藏奸,人们也是议论纷纷的。不只是由于评论者所持的道德规范不同,而看法相异,即便是运用同一种标尺,也是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的。
正是由于黛玉、宝钗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所以,关于钗黛的优劣问题,自有《红楼梦》以来,人们难以区分。自然就会出现“拥林”和“拥薛”两大派,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不可能有调和余地的。只要还有《红楼梦》的读者,相信这个问题就会继续聚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