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8500000009

第9章 《红楼梦》中有三个秦可卿吗?

秦可卿,小名可儿,又名兼美,为贾蓉之妻,乃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亦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同时,秦可卿又是《红楼梦》中疑案最多者,例如——《红楼梦》中有三个秦可卿吗?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第一个去世的,她直接出场的事并不很多,但是她在整个《红楼梦》故事的情节意义、结构意义和主题意义上都有重要作用。周思源先生在《看红楼》一书中认为:“秦可卿有三个,不过三个秦可卿有些重要区别。”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看看秦可卿在《红楼梦》中的有关情节:

《红楼梦》第五回,写宝玉在秦可卿房中歇中觉,惚惚睡去,犹似秦氏在前,引入太虚幻境。见“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的画面及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后又见《好事终》曲: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两首词、曲及判词配画,均说的是秦可卿。

《红楼梦》第十回,写张太医为秦可卿诊脉,谓其心性高强,思虑太过,忧伤致病。到第十三回,写秦可卿病殁,临终托梦给凤姐的重要情节,虑及家族盛衰荣辱,要凤姐于盛时筹划下败时的退步,多置祭祀产业;并预告不日将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然亦不过是瞬息的繁华。凤姐从梦中惊醒,恰闻东府报秦氏丧耗。第十三回至第十四回,写秦氏丧仪之铺排靡费,为丧礼风光,贾蓉捐得五品龙禁尉官爵。

以上即是秦可卿在现在流行版本《红楼梦》中的有关情节。秦可卿之死是《红楼梦》的一大疑案,除去小说本身描写有矛盾,删改有痕迹之外,对撰写《红楼梦》过程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脂批”透露有若干信息,如,“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以上均见第十三回回后总批。“靖本”批语还有“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等语。

从以上线索特别是小说本文的有关描写,诸如判词和“美人悬梁自缢”的画面,以及焦大关于“扒灰”的醉骂、秦氏的症状、丧礼的奢靡等等,均可推知原先确有贾珍与儿媳即秦可卿私通及秦氏羞辱自尽等情节。只是由于作者对原稿的删改,使《红楼梦》文本中对这些情节仅留下了蛛丝马迹,使得秦可卿之病、之死变得扑朔迷离。阅读《红楼梦》时需要对一些细节进行拼接、对照、回顾、猜测,推断,甚至读一点参考书,才能真正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和人物的实际心理,从看似不正常中发现其中的正常。

正是因为《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朦胧的、模糊的,所以,使秦可卿不仅是《红楼梦》中给人印象最深、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而且确实表现出了未能统一起来的三种形象,也就是三个秦可卿。

第一个秦可卿就是现在通行《红楼梦》版本中那个自缢身亡的少妇,她是“金陵十二钗”中第一个以悲剧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美貌女性。

第二个秦可卿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让他与之梦交的“乳名兼美字可卿”的那个少女。这个警幻之“妹”与小说中久病不愈最终自尽的秦可卿不能简单地等同为一个人,起码没有说她姓什么,但是她们显然存在着某种重要的艺术同一性。

第三个秦可卿是《红楼梦》原稿中的那位少妇。由于畸笏叟(即“脂批”者)的权威性干预,曹雪芹对与她有关的故事作了重大删减,例如,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一节,并对与之相关的情节作了技术处理,因此人物形象有了重要改变。但是这个秦可卿和第一个秦可卿之间仍然具有不少基本的继承关系,而这种改变又影响了第二个“乳名兼美字可卿”少女的出现。

这三个秦可卿,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少妇,只不过第三个在书稿的修改中消失了,只保留在“脂评”中,因而不为一般读者所知。而第二个是梦境中的虚幻形象,虽然“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却又是“乳名兼美字可卿者”的少女,将风流情种贾宝玉与之相联系甚至“梦交”,作者不是没有深意的。

这三个秦可卿,在书中是很有区别的,诚如周思源先生所言:“她们在《红楼梦》中各自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完成了不同的艺术使命,使秦可卿的艺术形象变得不同寻常起来,更加耐人寻味,不但大大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享受,也为小说家创作特别是修改自己的作品,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经验。”

同类推荐
  • 第七个是灵魂

    第七个是灵魂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温柔的挣扎

    温柔的挣扎

    每个人都处在某种生活状态中,这种状态既包含着物质的拥有,更显示着精神的姿势。因为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往往很难用一个词来描绘这种由诸多元素合成的状态。但旁人,或许因为与你存在着距离,反而能清晰地穿透你的言行,对你的生存状态作出一言以蔽之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极强的评价。“温柔的挣扎”这个语汇就出自我一位文友的描述,“温柔”与“挣扎”这两个情感指向迥然有别、行为姿态截然不同的词,居然能如此浪漫而又理性地、轻柔而又有力地统一于同一个话语环境中,不由让我怦然心动,我认同它作为我生存状态的语言形态了。
  •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煮海为盐、披沙拣金,本书遴选的20世纪近百位顶尖作家的100篇散文精品,每一篇都堪称令人神醉的美文。那“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炼字句于毫发之间”的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代表一个时代的水平。 为了编选出真正传代的美文,为了使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名实相副,我们坚持自己的操守和良知。不选违心之作,趋炎附势、诘屈聱牙、故弄玄虚、孤芳自赏、无病呻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绝见不到踪影。增删五次,反复推敲之后,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美、唯趣、唯真”的中华百年散文选本。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篇篇美文,段段经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润泽心田,激励人生。
热门推荐
  • 围城迷城

    围城迷城

    通过故事主人公木子雨的所遇所感描写了社会的一个小缩影
  • 飞扬跋扈的青春

    飞扬跋扈的青春

    我们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每个青春,都藏过啸傲山中的老虎。只因曾心有猛虎,却忘细嗅蔷薇。点一盏灯,等一个人,圆一个梦,讲一个故事——致飞扬跋扈的青春
  • 妄想者世界

    妄想者世界

    我原以为我是个精神分裂者,天天妄想。我不知道我所预知的未来,被预知着。
  • 甜蜜糖果之恋

    甜蜜糖果之恋

    我,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可我爸妈却把我送到贵族学校。而他,是女生中的男神,是学校董事长的儿子。我却惹上了他,我的一世英明就这样毁了吗?我该怎么办?怎么办?谁能告诉我怎么办?
  • 千语之缘

    千语之缘

    自编朝代小说,所以有些地方和现代差不多,请见谅
  •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金瓶梅》问世以来,围绕着它是不是“黄”书的争论,一直是个无法避免的论题。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这种现象虽有些改观,但仍然没有停止过。值得欣慰的是,这已经不是研究《金瓶梅》的主要问题了。大多数人越来越接受《金瓶梅》,关键是书中涉及,借古讽今、针砭时弊、世俗风情、人文地理以及人性、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众生百态的明朝社会风貌。研究《金瓶梅》不仅仅是研究它的文学性,关键是能够从书中找到明朝社会的缩影,这就赋予了它社会性。
  • 蜀山剑侠

    蜀山剑侠

    一个都市精英莫名穿越到了一个仙剑世界之中,他拜师蜀山,征战东海之滨,大战魅龙王,遭逢墨家机甲术,公输家之机关门,吞阵鬼之阵法玄奥,新奇的东西在等着他。且看他是如何在这般的仙侠世界,翻手覆云,笑傲天下。
  • 菡萏花

    菡萏花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悟道的人通天意,故不急。厚道的人重谦和,故不躁。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本书从心智、谋略、情绪、语言、行动五个方面阐释“沉得住气”的人生智慧;将委曲求全、低调行事的智慧延伸到人生的积累实力、厚积薄发、承受磨难、低调示人、和谐人际的五个领域;人只有抬得起头才能知大势、识取舍、了长短、晓得失、明进退,才成最终走向成功。全书语言生动、逻辑缜密,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深有体悟。
  •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