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3400000022

第22章 政治衣钵:只因生在帝王家(5)

昭宗复位以后,鉴于刘季述之乱,迫不及待地想要尽除宦官,便命崔胤和陆宸分掌左右神策军,尽夺宦官兵权。但神策军将领都是宦官心腹,大力反对,昭宗的诏令不能施行,只得任宦官韩全诲为神策军中尉。

一朝一宦,让崔胤急得乱投了医,竟然想利用被朝廷一度征讨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来制宦官。于是,崔胤暗中邀请他遣兵三千进驻长安,以为援助。谁知韩全诲做过凤翔监军,与李茂贞私交极好,二人早有勾结。凤翔兵进驻长安,反而助长了宦官的气势。

无奈下,崔胤只得又一次求救于朱温,催其速到长安,从宦官手中夺取昭宗。这正中朱温下怀,他立即带兵出发,到河东时,先上书请昭宗去东都洛阳。

宦官韩全诲等人闻讯后大惊,决定干脆先下手为强,劫持昭宗及其家属到凤翔投靠了李茂贞。朱温率兵入关中后,首先打败华州节度使韩建,取得华州,随后进入长安城。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朱温带兵围困凤翔,与凤翔李茂贞为争夺昭宗展开了激战。凤翔孤立无援,城中粮食断绝,又遇严寒大雪,城中军民死伤过半。昭宗也不得不在行宫自磨粮食,每天磨豆麦喝粥,以求生存。凤翔的百姓更惨,竟出现了吃人的现象:“人肉每斤值百钱,犬肉值五百钱;每日进奉御膳,就把此肉充当”。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凤翔肯定是守不住了,李茂贞只得接受朱温的条件,同意主动送出昭宗、韩全诲等人。

昭宗等人出凤翔后,朱温就地诛杀韩全诲等宦官数百人,将昭宗像战利品一样带回了长安。在朱温从凤翔迎昭宗回长安时,昭宗假装鞋带脱落,对朱温说:“全忠(朱温)为吾系鞋。”朱温不得已,只得跪下为昭宗系结,汗流浃背。当时昭宗身边还有卫兵,昭宗故意如此,是让左右擒朱温而杀之,但左右竟然没有一个敢动手的。

回兵长安后,朱温尽诛宫中宦官800余人,只留下黄衣(品级最低的宦官)幼弱30人,供宫中打扫。同时,朱温还下令各地藩镇将担任监军的宦官一律杀死。唐朝持续100多年的宦官势力,至此被彻底铲除。谁也没有想到,中唐之后持续100多年的宦官乱朝的问题,最终竟被朱温解决了。朱温因诛杀宦官有功被封梁王,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中央政权。

有了权力,再加上本就有巨大的野心,朱温的眼中便容不下半粒沙子。而重新成为德王后的皇帝李裕此时便成为了朱温政治仕途中最大的“眼中钉”。可怜这位仅仅过了几个月皇帝瘾的傀儡摆设,最终也没能逃脱权臣给自己设置的厄运,被朱温缢死荒外。

千秋评说

李裕这位本来就缺少真才实学的一国之君,被人们很快淡忘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想搜集他相关材料的学者们,也很难从历史的海洋中将他完整地勾勒出来,他在大盈利唐的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李裕毕竟填补了那段跌宕起伏、风雨飘摇的大唐历史终期,成为宦官专政的政治代理人。虽然,他也曾经有过政治野心,但他继位也并非出自自己的本意。他深知,逼父让位,在那个封建帝王时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他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宦官势力的摆布。因为,当时情势的发展已不是他自己所能左右的了。客观地讲,李裕的继位完全是被宦官势力劫持的结果。尽管继位后,他也企图挽救大唐的颓废,但他所能掌控的权力毕竟有限,再加上缺少足够的政治谋略,自然也就回天乏术了。

当他的父皇在占据上风的另一势力的扶持下复辟皇位后,并没有对他采取过激的行为,而是将他重新还原到德王的位置,足见父子之间并无更深的芥蒂——实际上,他们父子只不过都是大唐各种势力博弈的两枚棋子。

遗憾的是,那位曾经受父皇器重的藩镇军阀朱温,不但是他李裕父子性命的克星,也是大唐历史的终结者。

5.朱高炽——在险象环生中继位的明仁宗

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也是明代第四位皇帝,庙号仁宗。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8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

在历史上,朱高炽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

继位内幕

尽管朱高炽从小就因仁爱和博学而深得皇爷爷朱元璋的喜爱,被立为燕王(即朱高炽的父亲朱棣)的世子,却一直不被嗜武的父亲朱棣看好。按说,在明前期这种政权相对稳定的时代,不被父亲看好的皇子是不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但是朱高炽偏偏打破了这一常规。那么,他有什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呢?

儿子聪明,老子借光当太子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其嫡妻徐氏所生的长子,从小便因身体肥胖而行动不便。在朱高炽的儿童时代,他一直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学会了箭术,但总体而言,他对武术所表现出的资质一直因“健康不佳”而平平无迹。相反,让老师们十分欣喜的是,朱高炽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儒雅博学之气渐渐形成。

朱高炽的祖父朱元璋亲自关心燕王(即朱高炽的父亲朱棣)的几个儿子,单单对这位性格温和而喜习政文的皇孙宠爱有加。一次,朱元璋有意派朱高炽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朱高炽回来报告之快令人吃惊。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餐以后。另一次,朱元璋要他审阅几份官员的奏章,他小小年纪便能有条不紊地把文武两类分开,并相应地作了报告。就这样,朱元璋不断被他这个皇太孙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打动,干脆立为燕王世子。

但是,他父亲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由于明成祖朱棣本人是一个受过锻炼的指挥将领,他自然更偏爱自己两个较为年幼且更好武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这样,朱高炽在早年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了儒术研究上,并接受他父亲挑选的学者的指导。其中就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人,他们都培植了与朱高炽之间的情谊,并在其登基后担任了重要的行政职务。

另一方面,朱高炽也逐渐直接介入了地方政治,并且在必要时不只是以一个“儒雅书生”之态咬文嚼字。比如“靖难之役”时的表现。

说起“靖难之役”,则要追溯到朱元璋当政的时期。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便立太子的次子朱允(长子早亡)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即帝位,是为建文帝。在做皇太孙时,朱允就对诸藩王不满,曾与他的伴读黄子澄商量削藩对策。即帝位后,便立即决定先削几个力量较弱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并令诸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至此,皇族内部的矛盾迅速激化。建文帝命令将臣监视朱棣,并趁机将其逮捕。朱棣提前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7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战”爆发后,一向被父亲认为毫无“武资”的朱高炽只得留守京城,朱棣则带领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开始征战。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从幕后走上了前台。朱高煦英俊高大、作战勇猛,与明成祖朱棣颇有几分相像,在武将中威信很高。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鼓励他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之战”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另一方面,守城的朱高炽表现也颇为突出。当时,他手下只有一万士兵,却巧妙地组织了城防,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京城。在此期间他表现出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判断力,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之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企图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接到书信之后的朱高炽看也没看,就原封未动地送到明成祖朱棣面前,使建文帝朱允的反间计失败。

靖难成功后,朱棣登上了皇位,然而却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犯了难。从情感上,朱棣自然想立高大威武且在靖难中立下大功的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况且自己也有过多次许诺。但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自己选定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这一点在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想到长子朱高炽,明成祖还想到了一个人,便是自己的孙子、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就像朱元璋很欣赏朱高炽这个孙子一样,朱棣也很欣赏朱瞻基这个孙子。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远征沙漠,把留守北京的重任托付给朱瞻基。第二年,就将他立为皇太孙。早在朱瞻基刚满月时,朱棣见到后就称赞他道:“这个孙儿长得英气溢面!”朱瞻基成了皇太孙后,朱棣经常向朱高炽称赞他道:“你这个儿子是以后的太平天子!”

就在为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时,朱棣向文渊阁侍读学士解缙征求意见。解缙认为:“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话音落后,朱棣却不作声。

解缙见状连连叩首,劝说道:“还有一个好圣孙!”意思是指朱瞻基是以后继承皇位的好人选。

此话一出,真可谓是说到朱棣心里去了。于是,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采纳了解缙的意见,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突降变故,朱高炽登基之路一波三折

在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后,立太子的风波并没有就此停息,而是暗流涌动。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并没有就此屈服,他迟迟不肯就藩,而是留在京城伺机行动。他先是进谗言使得立太子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继而惨遭杀害。同时,私养了许多武士,伺机图谋不轨。好在杨士奇、徐皇后说服了朱棣,最终剥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就藩乐安。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多久,朱高炽的三弟朱高燧便在成祖得病期间密谋杀死成祖,然后矫诏即位。幸好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明成祖总算没有再予追究。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7月,64岁的明成祖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随行的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决定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其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过,皇帝也再没有说过话,而军中其余事项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给朱高炽。得知消息后的朱高炽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十个月,朱高炽奠定“仁宗”名号

朱高炽即位后,改元洪熙,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他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其次,朱高炽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3人(史称三杨)辅政。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了宝船下西洋为皇家采办珠宝。为政上,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修明纲纪,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予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也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由此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在短短不到一年的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还下令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

对于后宫之行,朱高炽也不恋女色,除皇后张氏之外,仅谭妃一人。张皇后非常贤惠,与朱高炽相敬相爱;谭妃也是一位贤内助。在朱高炽死后自缢殉节,谥号昭容恭禧顺妃。

除此之外,朱高炽对科举制度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只是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朱高炽规定了“南六十、北四十”的取中比例。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不曾想,仅仅执政10个月的朱高炽,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5月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谥号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千秋评说

明仁宗在位时间虽然不到一年,但他对明朝所作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一直是由明仁宗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也算得上经历了一些政治的历练,这为他后来推行自己的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由于明仁宗的过早死亡,却阻碍了他最终目标的达成。尽管如此,但他留下来的遗产却是厚重的。除了人道主义的社会活动外,他对儒家的政治理想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其统治时期,他十分信任翰林学士,把他们提升到负有很大责任和有很大权力的职位上。当然,他所建立起的内阁虽然还存有某些缺点,但在维持文官政府方面,其作用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明仁宗不失为一个让人称道的开明帝王。

6.朱由校——木匠皇帝明熹宗

朱由校出生于公元1605年,是明光宗朱常洛与嫔妃王才人所生的长子,史称“明熹宗”或“天启帝”。

同类推荐
  • 唐方

    唐方

    【一样的隋唐时代,不一样的隋唐英雄】王鹏这个中医药大学的屌丝男,跟同学去游泳馆潜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没再从水里爬出来。等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竟带着搜索引擎穿越到了隋朝末年。王鹏先是结识了程咬金和尤俊达、秦琼、单雄信、接着阴差阳错地摇身一变成了李世民,且看猪脚如何统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梅、魏征、李靖等名臣良相。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王鹏自认为是一个小郎中,也就给人看看病,谁知发明感冒退烧药就大卖,发明消炎药就脱销,摇身一变李世民,发明指南针、望远镜和枪炮,各地军阀全灭掉。建成夺位靠边站,篡取皇位众将赞,西域都护镇边关,打得突厥鸟兽散,参赞降服收吐蕃,开创贞观之治盛世新局面!!看医科男王鹏屌丝如何逆袭,踏上高富帅之路!开药方,治病救人;写良策,治国安邦,故曰《唐方》!!(另:本书与正史有出入,请勿拍砖)
  • 工业大国

    工业大国

    “哎!你们听说了吗?隔壁小李村的李瞎子今天娶了第七房小妾了。”“是吗,别看这李瞎子眼睛看不见,可这心不瞎,真是心善啊!”“李瞎子算什么,我们村的许瘸子,可是聚了十一房小妾!”“就是那个在县城乞讨的许瘸子?我大前年去县城赶集可碰到过他,还给过他一文钱那,这老头有小五十了吧!?听说这许瘸子早年间可是上过战场的狠人,他那条退就是丢在杀场的,和那李瞎子比起来,这许瘸子也真真是个好人!”“诶!这你们就孤陋寡闻了吧?知道寡妇村的张大善人了吗?人家张大善人一共取了三十七房小妾,你们不知道吧,那张大善人可不是什么瘸子瞎子,人家是个白白净净的读书人,也就二十郎当岁,那长的啊,俊俏着那!”
  • 九幽记

    九幽记

    大明武宗年间,宦官刘瑾专权,设内行厂。东厂头领、西厂头领与锦衣卫指挥皆与刘瑾互通声息,以致大明天下首次出现厂卫合势,特务遍布天下,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人们视宦官如虎狼,见锦衣卫如鹰犬。故事,要从当时一个市井少年身上说起。一个得罪了内行厂的平凡少年,即将因此而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南宋义理史学研究

    南宋义理史学研究

    两宋时期,不同风格的史家和史著大量涌现,造就了一个史学的繁荣时代。诚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言:“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同时,宋朝又是一个理学勃兴的时代。其在北宋庆历之际开始崛起,进入南宋,成为了主流学派。“理学的诞生及其衍变,是中国本土哲学继先秦之后发展的又一高峰,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理论思维所进入的一个新阶段,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长期以来,学者们都只关注于两个领域的专门研究,完全忽视了二者的相互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随着理学评价的“正常化”,才有学者开始探讨两宋理学和史学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 一品谋臣

    一品谋臣

    有些人,注定难以平凡。秦泽,曾经靠着心狠手辣而站在了人生顶峰的商业巨子,无意间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个被逐出家门的落魄少爷,本想安于天命,做个安逸书生,却在命运的驱使下,辗转进了宿命的轨迹之中。男儿问天,天不应,横刀立马,向天行。披荆斩棘,百战死,怒魂依旧,啸苍穹。小九起点第一本书,喜欢的大爷们,多多支持啊。\(^o^)/
热门推荐
  • 帝屋

    帝屋

    抢最好的宝贝,泡最美的妞,学最逆天的招式,神魔玩于我掌,鬼怪踩在我脚,横行妖魔乱舞的龙州谁敢拦他?可他却偏偏有一位同样受黄帝青睐却走上霸道的兄弟,誓与他逐鹿天下,王道,霸道,天下谁主?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学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学故事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河边,让青年人跳下去。河水很深,淹没了青年人。为了活命,青年人奋力挣扎,才将头伸出了水面,爬上河岸。
  • 世界上最励志的故事

    世界上最励志的故事

    在这里,你能自由地飞向遥远的星空、潜入深邃的海洋,饱览世界上最奇妙的景观;在这里,你注定要与高贵的灵魂、不朽的人物相逢,领略他们的睿智、豁达与优雅;在这里,你可以拒绝命运的安排,为生命画一条优美的抛物线,抵达梦想的极地;在这里,你渐渐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你的心灵花园蓬勃葱茏、气象万千,勇气与力量在激越跳动,想象与激情在奔腾汹涌;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惊人的奇迹,世界上最有趣的现象,世界上最重大的发现,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世界上最成功的名人,世界上最不朽的名著……
  • 我的皇妃是特种兵

    我的皇妃是特种兵

    她遭到国家与亲人的背叛,被以为自己一心灰意冷,命运的齿轮不断转动,她终于遇到……那个他。
  • 末世培育师

    末世培育师

    在世界末日,一杆枪、一个人、一株变异的植物、一条狗、一座坚实的房子,构成了一段故事......
  • 寸草心

    寸草心

    小说通过这样一位“文革”期间头戴“叛徒、特务、走资派”三大帽子的“坏人”,进行调查、甄别,反映了一位红色知识分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对黑暗与光明的抉择,五十年代参加国家建设与苏联“老大哥”的合作经历,六十年代“文革”期间被“打倒”,在监狱对信仰的坚守,七十年代在农村和工厂的劳动改造与家庭的磨难,八十年代落实政策与世事人非的经历。反映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对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史,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两袖清风史,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无怨无悔史。这是一个大写的人,这是一曲弘扬正能量的赞歌。
  • 盛唐红颜:长孙无垢传

    盛唐红颜:长孙无垢传

    现代女子林微微高中毕业之后的某天,在家中一朝穿越成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五岁多的宝贝女儿长孙无垢;将军爹爹的宠爱让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当爹爹战死之后,却因着她的缘故娘亲和嫡亲哥哥都被同父异母的大哥赶出府门,却意外遇见了长得与隔壁班校草酷似的灰衣书生;她亲历了历史著名的玄武门之战,并且这场兄弟之间的夺嫡居然是为了她;她从古灵精怪,到贤良淑德俱佳,成了满朝文武,世间众人敬服的贤德表率的传奇故事。盛唐红颜长孙无垢,贤德冠三宫,恩宠覆六殿;一身宠,满门荣,名留青史,一代文德顺圣贤后长孙氏。
  • 六字咒王经

    六字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跟老中医学减肥

    跟老中医学减肥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减肥的记载。中医千百年来,更是积累了很多减肥、瘦身的经验。中医对肥胖病的认识,以及中医对肥胖病的防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目前,美容市场流行的针灸减肥、穴位埋线减肥、耳穴减肥、气功减肥等,都是效果比较好的减肥方法。不过,这里需要提醒读者的是,书中的一些词语可能略有枯燥,甚至有点专业,但如果认真读完,对中医减肥的思路和认识必将有一大提高。
  • 魂破仙途

    魂破仙途

    一名中国特种兵在外星球修仙的旅程~一段可歌可泣的不断地扁人与被人扁的过程~一段勾搭仙女与被魔女勾搭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