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72600000022

第22章 最失误的政治遗嘱——明太祖遗嘱(1)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

——《明史·太祖本纪》

朱元璋早在登基后的第二十三年就开始了后事安排,这个时候的后事安排就是血洗功臣,大封同姓王。这位农民皇帝在后事安排上似乎是个矛盾体,一方面,他挑选的接班人都仁义孝悌,并为接班人清除各种障碍;而另一方面,他却为接班人树立了一个最大的劲敌——燕王。临死前,他大概确实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遗嘱中讲明,不许亲王们进京吊丧。但,这最终成了也只能是一时之计。

1、李淑妃之死

洪武三十年(1397年)十二月,朱元璋突然就病倒了。这一年他已经七十岁,按照古代中国人的说法,七十岁是个坎儿,如果能顺利过关,就可一路畅通地活到七十七,但很少有老人能过了这个坎儿。朱元璋躺在床上,想着还有什么没有料理。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李淑妃。

李淑妃是已过世的太子朱标的母亲,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去世后,就让李淑妃代摄六宫事。其为人明敏,遇事有断,可谓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为谋帝位,曾经拉拢引诱李淑妃。李淑妃却委婉谢绝道:“我不过是一嫔妃,所能做的不过是为皇帝处理好后宫之事,至于储位大事,非我本份事。”

朱棣碰了一鼻子灰,李淑妃的美名却因此事被朝廷上下所知。朱元璋在这个时候想到了她,并不是想到了这件事,而是想到了唐高宗的老婆武后。

武则天窃取大唐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年幼,朱元璋不想让武后之事重演,对于他来讲,经过十六年的开创建立大明,又经过三十年的整顿,才让朱家天下根基稳固,绝对不能让这辛苦而得的成果落入他人之手。

就在觉得要死掉时,他找来李淑妃的两个哥哥,请二人吃饭。两人诚惶诚恐,因为此时朝廷内外都知道皇帝得了很严重的病,很可能就要挂了。在这个时候请他们兄弟吃饭,肯定不是什么好宴。

两人来到便殿,一眼就见到了椅子上精神萎靡的老皇上,旁边站着自己的妹妹李淑妃。朱元璋看到两人到来,赐座,很小声地问李淑妃:“你跟我有十多年了吧?”

李淑妃点头。

朱元璋也慢慢地点了点头,说:“这十多年真是难为你了,现在,你就去见见二位哥哥,尽尽骨肉同胞的情谊吧。”

李淑妃明白了,老皇上是准备要她以死殉葬了。她跪下,哭泣道:“妾知道了,死就死吧,何必见兄长呢。”

说完,就回到自己房间,关上门,上吊了。

当她的尸体被人抬到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抚尸大哭,对她的两个哥哥解释道:“朕不是不知道你们的妹妹贤明,只是担心她日后会演出武后之祸,所以才痛苦地做出此决定,你俩千万不要以为朕是个寡恩薄德的人。”

两人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说这个冷血君王是寡恩薄德的人。不但不敢说,还叩头谢恩,呼喊皇上英明。

朱元璋真的英明吗?从人性角度来讲,他的所为的确让人不耻;但从大明王朝的角度来看,他这样的冷血做派的确可圈可点。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四个字在奋斗:朱家江山。只要能保住这四个字,他不惜任何代价。在杀李淑妃之前,他已经为这四个字做了很多事情。他就像个敏感的在逃犯,不放过任何对自己不利的人和事。

不必是在他临死前所做的事让人大为感叹,就是在平时,他对“朱家江山”这四个字也是重视得超过了自己的命。在他初登基时,听说浦江有一曾被元朝郡守赐了“天下第一家”的旺族。其家族和睦,十代同堂,名传道还,当地人都称他家是“义门”。

他就派人把这家的主人郑谦请到了京城,问他家中人口共有多少。郑谦回答:“一千有余。”他大为赞叹:“一千多人同居共食,同心合力,世所罕有,确实是天下第一家啊!”于是赐给了他丰厚的礼品让他回去。

但马皇后听说这件事后,就对他说:“陛下当初一人举事,尚得天下;郑谦家千余人,倘若举事,不是太容易了吗!”

他脑袋嗡的一下,准备杀掉郑谦,于是,又把他找来问道:“你把家族治理得这么好,有什么诀窍吗?”

郑谦还不知道大祸已临头,只是老实地回答道:“没什么决窍,只是不听妻子的话罢了。”朱元璋一听,哈哈一笑,把他放回家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朱元璋对马皇后是很重视的。也正如他后来非常重视李淑妃一样,但要死时,他仍然对李淑妃不放心。即使李淑妃不是那种喜欢干预朝政的人,如果马皇后这个时候还在,朱元璋肯定也会像对李淑妃那样对待这位结发妻子。

因为,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历史走到了明朝,太多的历史经验教训了。朱元璋秉承着的是“小心驶得万年船”,毕竟,他的接班人的确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容不得他出现半点差错。

2、接班人:朱允炆

朱元璋所挑选接班人的方式很奇怪,他绕开了儿子,直接挑选了一个孙子。当然,他的精神很正常,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来,跟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一直被他寄于厚望的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哭成了泪人,险些就死过去。他一直苦心“改造”的接班人突然就没有了,他朱家江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已经65岁的他,在经历了无数次战阵后,身体已经明显不行。他和以前朝代的皇帝不一样,认为丹药可以长生不老。他很现实,人总有一死,并且似乎就要不远了。

同年,他跟大臣们商量准备再寻找一位帝国接班人,有人建议皇四子燕王朱棣是最合适的人选。朱元璋也考虑过此人,但是,他对这个长期在北方守卫边疆的儿子了解得不太透。只知道这个儿子跟自己很像,当机立断,冷血无情,骨子里流的的确是他的血液。

他对朱棣让明帝国走出更远并没有多大信心,父子二人缺少交流,朱元璋又是敏感多疑的人,所以大臣们对朱棣的良好评价并不能使他动心。但,他的确找不出另外一个儿子让他放心的去死。

当他把欲立朱棣为太子的事情试探性地抛给大臣们时,翰林学士刘三吾立即提出,此事万万不可。刘三吾考虑的是,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当刘三吾把理由讲完,朱元璋点了点头,同时陷入了沉思。这个时候,他忽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洪武九年,一个叫叶伯巨的官员上书指责朱元璋执政的三个问题:第一,分封王太多;第二,用刑太繁;第三,求治太速。那时,他还不会料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竟然成了整个洪武时期的政治基调。朱元璋的刚猛治国曾被太子朱标否定过,朱标说,有桀纣之君,必有桀纣之民。那个时候,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居然找来朱标,让他把一根布满了荆棘的棒子握在手里,并且说,我所做的一切是让你握好这个棒子,所以,棒子上的刺必须要清除。朱标到死也没有领悟到父亲的苦心,可晚年的朱元璋却有了一点领悟。帝国经过他对内外的刚猛治理,此时已基本巩固。他已经将亘古未有的极端皇权主义贯彻得彻彻底底。那么,他需要的是一位新上任的皇帝应该以“仁义”为旗帜抓基础建设,而不能像自己那样治理国家。可朱棣太像自己了,不可能让这样的一个人继承帝位,把江山搞得血雨腥风。

正是这两方面的考虑,朱元璋绕开了儿子,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该年九月,朱元璋就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大概是朱家的一个异数,和他父亲朱标一样,本性仁慈,仁明孝友。从他以后,明朝朱家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象人的人。据说,朱允炆14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身上长了个大肉瘤,痛苦不堪。朱允炆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父亲去世后,朱允炆将三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可谓孝悌两全。就是后来朱元璋生病时,他也是亲自服侍,常常整夜不睡,但从无一句怨言。

大概也正因为这样的在朱元璋看来是“柔弱”性格的朱允炆,朱元璋始终放不下心来。和当初培养朱标一样,朱元璋也拿了棒子,告诉朱允炆,上面的刺必须要清除,否则,握不住。

于是,就如同朱标是接班人时有胡惟庸案一样,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有了蓝玉案。这一年,明帝国最后一员能征善战骄横跋扈的大将蓝玉被锦衣卫官员告发要谋反,谋反的依据是:据小道消息,蓝玉将要在皇上出行时行刺,朱元璋下令将蓝玉处死,夷三族,坐党论死者一万五千人。

朱元璋大杀功臣,历史上有各种说法。但就在蓝玉事件后,他高兴地对朱允炆说,这下好了,内部没有人敢动你,外面有你的叔叔们为你守卫边疆,你就安心坐你的江山吧。

朱允炆却回道:万一叔叔们谋反呢?朱元璋一愣。想不到几年后,朱允炆的话真的就变成了事实。而更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就在他死后不久,这个他所选定的接班人就开始了改变他当政时冷酷的政治氛围。朱元璋不是没有想过,接班人会否定自己,但实在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3、朱元璋之死

杀掉李淑妃后,朱元璋在医生的救治下,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第二年的春天正月,朱元璋跑到南郊大祭天地。他的身体似乎出奇的好,对政事的处理明显的比从前更加勤奋起来。正月末,他派使者到山东、河南都督耕作。二月份,倭寇侵犯宁海,他下令指挥史陶铎坚决打击。四月份,有大臣鉴于朝鲜屡次跟帝国发生冲突,建议讨伐。朱元璋不允。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前一年末的症状。终于在五月初八,病倒了。

开始时,他还勉强撑着病体,处理国事。他本以为和上次一样,只要大量吃药就可以好转,但事未如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重了。

此时,他离去世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开始怕死起来,每天都焚香祷告,乞求皇天保佑,说:“寿年久近,国祚短长,子孙贤否,惟简在帝心,为生民福。”

这段时间,他的脾气坏到了极至。在他身边侍奉的人朝在暮死,只有朱允炆敢在他身边,时刻恭敬地伺候着他。他至少还没有完全老糊涂,不敢把这个辛苦培养起来的接班人杀掉。

闰五月初十日(阳历6月24日),七十一岁的老皇帝朱元璋在西宫的卧榻上永远的停止了呼吸,离开了被他搞的血雨腥风的大明朝。临终前,他命令所有妃子为他殉葬,只留下张美人抚养她四岁的女儿宝庆公主。同时,立下遗诏:

我受天命三十一年,忧虑戒备积在心头,每天勤勉不怠,务求有益于民。无奈出身贫寒微贱,没有古人那样广博的知识,喜爱美善,憎恨丑恶,我不及他们太远了。如今我的死符合万物有生必有死这一自然的道理,所以,并不悲哀。皇太孙朱允炆仁爱明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天下人心归向,应该登帝位。朝廷内外文武群臣百官要同心辅佐朝政,以使我的百姓安定。祭丧所用于礼仪的器物,不要用金玉的。孝陵山川随顺它原来的样子,不要改作。全国臣民,哭临三天后,就可解去丧服,不要妨碍嫁娶。众王在封国中哭临,不要来京城。封国所在文武衙门军士,一律听朝廷节制。

为了让接班人朱允炆顺利继承皇位,他在遗嘱中规定了两条。第一,不允许众封王进京吊丧,以免他们趁势闹事;第二,封国的官员都归朝廷直接控制。

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他临终前最为担心的事终于在几个月后发生,并最终毁掉了他安排的一切。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斩杀了皇帝朱允炆派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并以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向京城南京进发。三年后,朱棣攻进南京城,登基称帝。

事实上,朱棣能成功,简直是上辈子踩了狗屎运。如果不是他最后改变策略直奔京城,如果不是他的对手朱允炆心慈手软,朱棣早进阎王殿了。

而这一切都该归功于朱元璋,如果不是他大封同姓王,也就没有朱棣起兵造反。那么,他当时为什么要封同姓王呢?

4、一切为了江山

如果我们把下面的事情看作是假象,从盖棺定论的角度来看,未尝不可。朱元璋称帝的第三年对群臣论功行赏,封十人为公爵,二十八人为候爵,丹书铁券,誓言历历。众人总以为“河带山砺,爱及苗裔”,但只过了几年,朱元璋就开始诛戮功臣。

同类推荐
  • 农学:农学科技成就

    农学:农学科技成就

    本书分为作物种植、耕作技术、农具发明、农业工程等四个方面,内容包括:《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稻》、《小麦的种植与田间管理》、《最早的土壤改良技术》、《古代肥料积制与施用》、《古代农具发展与演变》等。
  • 大明金刀捕快

    大明金刀捕快

    横刀捅破不平事,铁锁锁尽众屑小,明成化年间,顺天府小捕快丁四以“不放过一个坏人,不错抓一个好人”为念,凭一腔热血,误打误撞,最终帮助太子平叛了处心积虑的宫变,使朱祐樘顺利登基,丁四也被朱祐樘封为金刀捕快。从此,他斗倭寇,玩朝堂,缉盗追凶,打抱不平,最终帮助朱祐樘励精图治,名扬天下。另,起点改版后,第一卷与第二卷弄反了,编辑一直没改过来,大家见谅。第一卷长河落日第二卷猛龙过江第三卷小楼听雨
  • 大唐俊杰

    大唐俊杰

    世上原本没有无根之草,所有的缘起,都有它的意义,所有的消失,往往都伴随着下一个悄然开始的宿命轮回。死了,活了。时光老头好像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小小的灵魂穿越一千多年,来到天可汗治下的大唐。那么多的名人,那么多的传说,又会跟他产生怎样的关系?看一小小家丁如何奋斗在唐朝,成一朝俊杰。
  • 战国称雄

    战国称雄

    日本战国是个很邪恶的地方,主角更是个很邪恶的人。这是场邪恶与邪恶的碰撞。主角:看来我玩太阁5是玩对了,这地方实在是太符合我的邪恶精神了。作者:本书没有最邪恶,只有更邪恶。~~~~~QQ群:18570702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入
  • 大诗圣

    大诗圣

    盛世王朝千秋世,李杜诗,柳苏词。琴棋书画,谁敢称第一?纵然风流也逍遥,遍知己,红颜倚。一心只愿做书生,上匪山,下官场。披盔为将,金戈铁马长。攘内除外帅旗杨,一世人,大诗圣!且看一个才子来到盛唐,成就一个传奇!
热门推荐
  • 我的进击女王

    我的进击女王

    巨人大陆,各族林立,强者无数。在这片大陆上,地下王宫的女王为了拯救族人,从异世界召唤来一位勇士,他的力量,可以战胜巨人大陆最强大的蚁族!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勇士啦!我是勇士?不会吧,这对于宅男来说压力很大的!
  • 医宠

    医宠

    一个注重健康的牙医和一个吃货的故事。叶微染一直不明白明明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怎么最后被扑倒了?
  • 尋仙大道

    尋仙大道

    无空山下少年林凡惨遭横祸,且看他如何一步一脚印,踏入修仙路,凭籍大机缘,获得一神界大能千虚上人遗宝,踏平修真界,破虚飞升,再闯仙界,终得神位,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
  •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任务密录之绝命档案

    任务密录之绝命档案

    我本一个社会渣男,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一个孤傲的怪老头,一个离奇,混乱的故事,一个受到诅咒,铁血,的噩梦。一人,一事,一梦,帮助我找回那一份,诅咒、铁血、信仰。揭开世间鲜为人知的事件,这个世间还有多少隐士高人。地狱来自何方,众生六道是何道。七界是否真的存在。
  • 冷酷总裁邪魅女

    冷酷总裁邪魅女

    苏氏集团董事长苏慕白的宝贝女儿,却淡泊名利,很少有人知道她大小姐的身份。现在任职陈氏集团在大陆的分公司,任秘书职务。上班以爱迟到出名,不想出名的她,阴差阳错之下,闹出了各种门的事件,二十五岁的苏小小在苏浩、陈家洛、萧山之间纠葛。
  •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本书通过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将对整个肢体的动作,面部的表情,眼神的传递,头部、手部和站姿、坐姿、步姿以及一些动作的细节含义,各种动作的组合,与对方交谈时所应保持的距离,应注重的礼仪等作一系统的介绍。对人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详细解码,为大家拨开肢体语言的层层迷雾,帮助大家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品读出虚伪表情下面对方真实的想法,洞察细节动作暴露出来的心理变化,使我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也让大家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全面与完善的魅力,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肢体语言的技巧,以便我们可以自如地在社交场合上拓展空间,改善人际关系,探查对方的心境,对各方面的沟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鸿蒙历史我来定

    鸿蒙历史我来定

    昆仑山深处的一个大家族,一个已经在中华大陆不多见的姓氏,司空家,第123代家主的两个嫡出子女,一个是修真天才司空萱,一个是废材司空见,却是个修理能手,为了能修真,修复了家族后山的强大灵气炉,与救他的妹妹一起掉入炉中,回到了鸿蒙前的虚无,吸收了天地间的虚无之气,成就果位。且看司空见去了开鸿蒙,点混沌,收盘古,带着三清做小弟。
  • 张作霖传

    张作霖传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这是张作霖的江湖格言。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土匪出身的军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智慧:他从一个由辽西的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流浪儿,到落草绿林成为一方马贼的首领,到主动接受招安成为大清王朝的巡防营管带,再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奉天督军,越折腾越大,直至入主北京成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凭借这些招牌,张作霖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本书以平实的心态追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曲折,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也有利于读者能够从前人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