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我在中央民族学院民语三系壮语言文学专业武鸣大专班91级新生中进行了一次农村文化水平的调查,这些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对本村寨的文化状况了解比较清楚,提供了较有价值的材料,对我们研究壮族农村文化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调查的村寨有上凡屯(大化)、苏桥屯(上林)、塘王屯(田东)、长林村(马山)、土碑村(来宾)、香岩屯(柳江)、宁寿村(马山)、通挽乡(武宣)、各旦村(环江)、旦上屯(环江)、德乐村(田阳)、架田村(武宣)、里村(宜州)、那羊村(武鸣)、在良屯(河池)、大安屯(田东)、新村(鹿寨)、局扒屯(平果)、那白村(扶绥)、那莪村(来宾)、张中村(钦州)、木山村五屯(上林)、凤凰村(巴马)、坡里于村(东兰)、龙喉屯(龙胜)、吞榜村(都安)、南棋屯(马山)、德新村(河池)、周村(宾阳)、兴旺街’(德保)、长洞屯(荔浦)、马巷屯(田阳)、头塘屯(田阳)、江板屯(河池)、祷午村(’田东)、坡旧屯(平果)、那布屯(平果)、古篓村(来宾)、东龙镇闭村(贵港)、下汶村(武宣)、应村(武宣)、几7塘贤屯(上林)、江洞屯(柳城)、上社屯(柳城)、仰村(来宾),弄念屯(大新)、葛阳19队(武鸣)、度立屯(田阳)、汪榜屯(上思)、坡老二队(河池)、大湾村(钦州)、平旺村红星组(防城)、塘平屯(环江)、磨练村8队(横县)、周钦屯(宁明)、那坛屯(武鸣)、茅塞屯(龙胜)、王一屯(马山)、煌里村(贵港)、绿博屯(武鸣)、陇岗屯(田阳)、那亭屯(田阳)、灵等屯(马山)、冲蒙屯(马山)、谷平屯(隆安)、巴店屯大房(隆安)、那岜屯(邕宁)、高龙村(贵港)、伏柳村(武宣)、晚山村(贵港)、拉岜屯(河池)、化板村(河池)、定力村(武鸣)、百肯村(上思)等。上述村庄总人口64600多人,平均每屯800多人。大学生526人,占0.81%;中专生1053人,占1.6%;高中生1468人,占2.24%;初中生4552人,占7.1%,小学生15330人,占22.8%。初中到大专文化层次共7539人,约占11.66%。根据壮族地区居住连片、壮话在乡间成为壮、汉、瑶各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这一特点,壮族小学生毕业回乡基本复盲,初中生也部分复盲或变半文盲。因此,壮族的小学生实际属于文盲半文盲之内,初中生中的复盲数暂计于文盲之外,则壮族的这74个村寨尚有88.34%的人是文盲半文盲,除去儿童和老人,文盲半文盲仍在70%左右。实际上,壮族地区的初中生其水平比汉族地区总体水平差,还达不到用汉文来吸收现代科学乃至农村一般科学种养知识的水平。因此,这74寨70%的文盲水分不大。即使把22.8%都算在脱盲范围之内,也只达到34.5%,仍有65.5%,除去儿童和老人,也仍有50%的文盲,接壮族人口,仍有750万人,这些人又都在50多个壮族分布县市的乡村生产第一线。上面统计的74村寨,总起来说有如下特点:(1)环境大多较好,交通比较方便,绝大多数离公路不大远。(2)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壮族中属于中上,桂西边远各县如百色地区的靖西、那坡、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等县都没有在内。(3)在这些壮话占优势的村寨,一般来说,懂得汉文才懂得汉话,不懂汉文而懂汉话的很少,只个别村(如贵港高龙村汉壮同居一村,壮人全会客家话)懂汉话的人较多一些。(4)-般村寨有部分壮人(主要是青年)懂些汉话,主要是客家话或广东话或柳州话,但仅能作一般的交谈,或在其经营范围(如小摊)懂些业务用语,离真正懂得汉语的还差得远,多问几句就答不上来了。以此可知,这74村寨的情况还不能代表整个壮族,整个民族的汉语文水平当稍逊于74村寨。这说明,所谓壮人都懂汉语文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由于以上情况,目前广大壮族乡村存在着广泛的文字真空地带。据我调查,在壮族地区,汉文在下列领域占有优势:(1.)初中以上正规汉文教育系统。(2)科研部门。(3)县及县以上国家机关。(4)县及县城以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5)大城市商业活动(地区以上。县城交往壮话仍占重要地位,或与汉话平分秋色,或壮话占优势)。(6)县以上宣传系统,文化系统,文学艺术。(7)县级医院以上的医疗活动。但汉文在广大乡村不占优势,难以沉底,造成广大壮族乡村文字的真空:(1)广大乡村科学种养。(2)与种养有关的农民技术夜校。(3)为农副业生产服务的部门(如种子站)。(4)基层宣传广播。(5)基层卫生防治和医疗保健。(6)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记录、创作,面对乡村的现代文学和影视文学。(7)乡村商业活动。(8)基层的法制宣传和公检法洁动。(9)乡、村、寨三级乡镇企业。(10)壮人的日常生活。(11)基层的政策贯彻和政治活动。以上领域或者根本无文字(即壮文或汉文)。或有汉文但群众无法吸收这种信号系统,等于真空。对于上述真空的填补,壮文是有其功能的,但目前不少干部缺乏这方面科学知识。有的人脱离群众,他们懂了汉文,就不顾群众的实际需要,因而对于填补这些真空地带,兴趣不大,致使壮文工作滑坡。这些真空地带恰好是汉文难以发挥效用而壮文却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在这些真空填充以前,壮族地区不可能根本改观,认识这一点越早,则壮族越幸运,对四化就越有利。否则,其经济难以走出徘徊于后几名的怪圈。须知四化大业是全民的事业,光少数人懂得文字,掌握知识,多数人(特别是民族的主体)在文盲状态中混沌度日,则壮乡是难以旧貌换新颜的!
同类推荐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