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5700000014

第14章 文风之变:从魏晋文学看《庄子》的阅读(3)

在《大人先生传》中,阮籍还将隐士与真人作了比较,意亦取《庄子·刻意》篇开头对几种所谓的“士”与圣人所作的比较。笔者将在下一章详论之。

总而言之,阮籍的诗文深深地刻着庄子精神的烙印,他将庄子的游世哲学溶入其为人处世之中,虽然他的《咏怀诗》始终流露出哀怨的神情,但这种哀怨也如同庄子,是一种智者的忧伤,一种生命本来的无常。钱穆先生对阮籍在《庄子》传播史上的评价甚高,他称:“两汉治黄老学,魏晋以后始转重老庄,阮籍开其端。阮书有《达庄论》、《大人先生传》,发挥《庄子》旨趣,较之后起向、郭,遥为深远。”

除嵇康和阮籍之外,“竹林七贤”中山涛、向秀等其余五人,其诗文存者较少。向秀的《庄子注》已在前面讨论过,山涛不算真正的《庄子》倾慕者,刘伶不屑于为文,唯寄情于酒,吕安的《髑髅赋》相比于曹植等逊色许多。此五人的风流器度主要见于言行,因此将置于下章“士风之变”中予以讨论。

西晋文学与金谷宴集

西晋文学的繁盛主要集中在晋武帝太康时期(280—290),钟嵘在《诗品序》中称其代表作家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即张载、张协、张亢,“二陆”为陆机、陆云,“两潘”为潘岳、潘尼,“一左”为左思。虽然钟嵘称这些文学家为文章之中兴,然而与曹操父子和嵇康、阮籍相比,其风力已颓。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西晋文学家基本上依附于政治集团,生活中缺少苦闷与冲突,因此由曹丕开始的文的自觉此时反而转弱,文学流于形式。尽管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所作诗文不少,但绝大多数为模拟之作,雕琢的痕迹明显,只有少数作品发自真情实感。

“三张”的诗文中绝少玄言,即使在诗歌方面造诣颇高的张协(255—310),也唯有《七命》一篇文章涉及玄言,但是和曹植的《七启》一样,不过最后仍归于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七”作为一种文体,从枚乘的《七发》开始,即以道家的寂寞无为释世俗之病累,到了曹植的《七启》,则仅有其形式,如人物的名字和对话方式等,但主旨最后从道家转向了儒家。如张协在《七命》的末尾,当循华先生以耳目之娱诱惑无效后,乃言晋国国政之美,冲漠公子于是蹶然而兴,叹自己固陋而守狂狷之志,然后愿意步其后尘而出焉。

除了“三张”,西晋文人基本上都属于“二十四友”的圈子,例如石崇、欧阳建、潘岳、陆机、陆云、左思、刘琨、挚虞等。关于“二十四友”,《晋书·刘琨传》称:

“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士无不倾心。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曰‘二十四友’。”

西晋元康六年(296年),征西大将军王诩前往长安,石崇与潘岳、陆机等三十人在石崇的别墅金谷园设宴相送。据石崇在事后写下的《金谷诗序》,我们可知,这些时贤昼夜于金谷园游宴,或登山临水,或饮酒作乐,最后石崇有感于性命难常,便提议大家各自赋诗言怀,不能者罚酒三斗。这次雅集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东晋著名的兰亭集就是此次聚会的流风遗韵,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无处不有石崇《金谷诗序》的影子。金谷宴集之后,金谷园便成为石崇、潘岳等文艺青年聚会的固定场所。他们于此谈论文学、吟诗作赋,后来渐渐形成稳定的小群体,即“二十四友”。

作为金谷园的主人,石崇当然是“二十四友”的核心人物。与其他文友相比,石崇(249—300)的诗文更多表现出出世的色彩。他在《思归叹序》(《文选》作“思归引”,《全晋文》作“思归叹”。)中说自己少有大志、夸迈流俗,弱冠登朝,五十岁时去官,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于是隐遁于河阳别业。“河阳别业”就是石崇的别墅金谷园。对于石崇在金谷园中的生活,他在《思归叹序》中如此描述:“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又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傲然有凌云之操。”然而这样逍遥的日子没过多久,石崇便不得不再次出任,他于是感到困于人间烦牍,常思归而咏叹,因此作《思归引》。在《思归叹》中,他接着表达类似的感受:

“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草盈。玄泉流兮萦丘阜,阁馆萧寥兮阴丛柳。吹长笛兮弹五弦,高歌凌云兮乐馀年。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绂兮希彭聃。超逍遥兮绝尘埃,福亦不至兮祸不来。”

虽然仕途颇为亨通,但和曹丕一样,石崇在骨子里的性情属于道家的艺术与自由。他在《答曹嘉诗》中曰:“世事非所务,周公不足梦。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冲。”他在内心并不认可儒家的人生价值观,而是仰慕道家的修身养性和出尘不羁。在《许巢论》一文中,他借对许由和巢父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功成身退无为化世的思想。然而,石崇并没有真正达到老、庄的超脱。尽管他五十岁之后,屡屡兴起思归之志,但在行动上依然牵于政事,以致最后为孙秀所杀。

在金谷雅集中,还有一位座上宾,就是贾谧(?—300)。和石崇一样,贾谧虽然身为政治权贵,却也对文艺颇为爱好,而金谷园作为西晋文人最大的聚点,他当然时常参与其中。当时“二十四友”文人集团因为有了这位权贵的参与而盛极一时,岂知日后祸起亦由于他。就在石崇写完《思归引》后,很快贾谧与其姑姑贾南风杀害太子司马遹,而赵王司马伦又借为太子报仇的机会杀死了贾南风和贾谧,西晋历史上致命的“八王之乱”(291—306)至此更加激烈。贾谧死后,赵王伦为了铲除贾谧旧党,开始磨刀霍霍朝向“二十四友”。结果石崇还未及动身归田,便死于赵王伦亲信孙秀的手下。

“二十四友”中,与石崇一起遇害的主要人物还有潘岳和左思。潘岳的诗歌以写哀伤之情著称,他的《悼亡诗》辞采华艳,烂若披锦,乃至成为后世追悼亡友尤其是亡妻的典范。在辞采之外,与西晋诗坛一样,潘岳的诗歌很少言及老、庄。他对《庄子》的阅读仅从他的《秋兴赋》可以得知,在此赋中他写道:

“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闻至入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

“齐天地于一指”,“侧足以及泉”,以及最后一句“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均引自《庄子》,意在表明自己深知荣华不足恃,将返己之性情,养生全真,以无用之用为大用也。然而,和石崇一样,潘岳的这种愿望仅停留在纸上,尚未来得及实施,便也死在孙秀的屠刀之下。石崇和潘岳死后,“二十四友”成员大多数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星散。

“二十四友”文人集团中又一位死于“八王之乱”的要人,即陆机(261—303)。陆机出身吴国贵族,其父陆抗乃东吴大司马。晋武帝平吴之后,张华将陆机、陆云二人带到洛阳,并很得意地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陆机的诗作皆承古诗和乐府的传统,历来文论如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等皆对之评价甚高。但是今天我们读他的拟乐府诗等,除了辞采可佳之外,似乎不像前贤所叹美的那样,而是模拟痕迹十分明显,且已经有《十九首》在前了。无论陆机作得如何好,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又陆机的乐府诗比起曹操父子,又略逊色了一些,因为曹操父子都是以乐府古题自作诗,完全是心灵的歌唱,而陆机却仍在因袭旧题、敷衍成篇。陆机诗歌的这些特点以及在词藻和对偶上的追求,都是西晋文学的普遍现象,即流于形式主义。而他之所以被誉为“太康之英”,在于他入洛后所写的一些思乡和怀人诗,这些诗歌饱含他的人生感慨,因此真正地有价值。另外也在于他以自己的高才造就了西晋形式主义的新文风。

陆机的诗歌中几乎看不到玄言的影子,但是在他的鼎鼎大作《文赋》中,却显然受到了庄子“言意关系”和审美理想的影响。笔者将在第六章中详细论及。

在“二十四友”的主要人物中,只有左思和刘琨逃过了“八王之乱”这场长达十六年的政变。左思出身寒族,后来因为其妹妹左芬入宫而在朝廷任职,以故得以成为“二十四友”的成员之一。左思自幼好学不倦,加入“二十四友”集团之后,他曾为贾谧讲《汉书》。在贾谧被诛后,他便退居田园,专心读书,后来一直不肯再仕。左思虽然家世儒业,却深明老、庄的止足之分,在《咏史诗》中,他引用《庄子·逍遥游》曰:“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巢林棲一枝,可为达士模。”在“二十四友”中,左思很早就急流勇退,他在洛阳生活了30年,然而自291年八王之乱伊始之时,他便决意离开洛阳,退隐田园。左思在另一首《咏史诗》中直接表达了他的淡泊胸怀与归隐之志: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為数來遊?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自非攀龙客,何为数来游?”左思的胸怀本趣不在仕途,而在于追步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则大有庄子“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境界。

刘琨(271—318)诗歌的“清刚之气”在西晋诗坛比较特殊,但由于他的诗歌几乎不涉玄言,所以在此不予讨论。

东晋玄言诗与兰亭雅集

虽然西晋文学中涉及玄言较少,但玄学清谈之风却越来越盛。“二十四友”的诗文尽管内容空泛流于形式,但基本上仍属于吟咏性情的范畴。唐代诗人韦应物在《金谷园歌》一诗中曰:“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即当时晋惠帝如此不堪做皇帝,诸侯王之间已经开始动乱,而“二十四友”诸人仍然在金谷园中日日饮酒作乐,作那些浮华空虚的诗文,没有人真正忧心国家。渡江之后,东晋偏安于江南一隅,士大夫们仍然以玄谈为务,刘勰对此评价曰: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亡国之音哀以思,然而江左文风却是一片升平气象,因此刘勰慨叹:“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不再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而是变成了《老子》的说理之作;赋也不再是直书其事,直抒其怀,而成了《庄子》文义的说明。因此,钟嵘在《诗品序》中痛心而叹,称自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影响及于诗文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到了江左,流风所扇,结果在东晋的文坛,以孙绰、许询为代表的诗人,其作品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文变染乎世情,东晋文学的平典寡味,正是因为玄谈风气之盛,玄谈之盛又在于《老子》,尤其是《庄子》成为时人阅读和谈论的热点。整个东晋文学都深深地刻下了《庄子》的烙印,下面将以郭璞、孙绰和许询为例予以讨论。

1、郭璞的游仙诗

郭璞(276—324)在西晋惠怀年间避乱江左,他一生著述甚丰,为《尔雅》、《方言》、《山海经》、《水经注》等重要典籍作注,后来全部传世。郭璞的文学以《游仙诗》和一些赋著称,特别是他的游仙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颇高。文论普遍认为这些游仙诗使得西晋以来的诗风为之一振,而且让游仙诗从此成为固定的一种诗歌体裁而流传下去。

昭明太子编《文选》,便将游仙诗作为诗歌二十类之一类,唐人李善注《文选》时,对郭璞的游仙诗如此评价:

“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叙,虽志狭中区,而辞无俗累,见非前识,良有以哉。”

李善认为,郭璞的游仙诗并没有太多“仙趣”,而是更多自叙,即文不称题。他所说的“见非前识”,指的是钟嵘。在《诗品》中,钟嵘先称郭璞的游仙诗改变了永嘉平淡之体,但不甚符合游仙诗的题中应有之义,“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像“奈何虎豹姿”和“戢翼栖榛梗”这样的话分明是坎壈咏怀,而不是真正的游心于玄远。

郭璞可能以游仙之名表达自己胸中的不平,但他的诗文深受《庄子》影响却是十分肯定的。他在《答王门子诗》中说:“遗物任性,兀然自纵……非涉魏阙,非滞陋巷。永赖不才,逍遥无用。”遗物就是庄子的外物说,“魏阙”出自《庄子·让王》篇中山公子牟所说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取庄子的重生游世之意。末句的“不才”和“无用”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价值之一,以“不才”而逍遥一世终其天年,以无用而成其大用。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中,亦多用《庄子》之致,比如其一曰“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对庄子至高的人生境界极其仰慕。又其一曰:“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亦取《庄子·齐物论》的独化说,“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郭璞引用《庄子》最多的是《客傲》一文,相关引文如下:

“郭生粲然而笑曰:‘鹪鹩不可与论云翼,井蛙难与量海鳌。虽然,傣将祛子之惑,讯以未悟,其可乎?’”

同类推荐
  • 庄子讲故事

    庄子讲故事

    本丛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丛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插图亦是一流,实是同类书的样板!庄子本是讲故事的高手,本书作者又通过庄子讲故事,这故事中的故事,不知是蝴蝶化庄周?还是庄周化蝴蝶?本书是《老子说人生》姊妹篇,通过采撷《庄子》原书故事进行哲理发挥,寓含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写自我修炼的法门。本书就是用亦真亦幻的庄子笔法写成的,不足为大人先生赏,倒不失为一部佐君清谈的闲书。熟书本书,可以在人前夸耀:我懂庄子了!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热门推荐
  • 穿入聊斋世界

    穿入聊斋世界

    才子、佳人、侠客行……鬼魅,妖狐,崂山门!仙子落凡尘,鬼狐话聊斋。画皮、促织、红玉、青凤、婴宁……带进你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精彩缤纷的世界……---------------其实,这是苏越行走在聊斋的故事,一个坚持自己本心,仗剑天涯,挽红颜,醉知己,努力寻找属于自己‘道’的悠闲生活。一样的聊斋,不一样的故事。PS:向经典致敬。
  • 穿越三国之张绣之子

    穿越三国之张绣之子

    春雨蒙蒙中,一闪而逝的雷光卷携着一个生灵,惨白的月光照在饱经创伤的凄楚大地上,谁又能在三国大地上纵横,尽快拯救劳苦的百姓?孙策被击杀,孙权说:把孙尚香嫁过去吧。刘表在被气死前说道:开门投降吧。刘禅被释放时说道:我再也不反抗了。曹操说:论奸诈,我孟德不及也。袁绍说:原来我只是鹬蚌相争中的蚌。在新野转来转去寻不到人才的刘备说:我怎么觉得少了些什么呢?
  • 校园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这本书整理了许多的校园鬼故事,本书所有鬼故事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剧情跌宕起伏,一个好的长篇鬼故事,就是一次刺激的心灵旅行。
  • 90后叛逆的日子里

    90后叛逆的日子里

    白条小学本是一名好学生,可是上到初中后,开始有了别的想法。抽烟,喝酒,打架,甚至于以后的混社会。认识了一群人,一帮好兄弟,开始了自己的未来之路,我享受的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让我永远难忘的过程。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 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 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 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 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 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 佛说安宅陀罗尼咒经

    佛说安宅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娇王爷:百变王妃萌萌哒

    傲娇王爷:百变王妃萌萌哒

    她,是二十二世纪的一代煞星、杀神,却因为一道天雷,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这苍穹大陆。这就算了,还是穿到一个四岁就异常纨绔的陌家“小少爷”身上,贼老天,你到底想干嘛!不过,有个宠自己的爹爹似乎蛮不错的......某一天,某男:娘子,看了为夫可满意?某女:你不怕你这样说会被别人认为你有龙阳之好?某男:如果为了娘子被别人说成龙阳之好,为夫也愿意~某女:......
  • 盛世眷宠:闪婚之霸道老公

    盛世眷宠:闪婚之霸道老公

    当她被男友欺骗被继父出卖,那人就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但她万万没想到会跟一个只见过两次的人结婚,是巧合?还是注定?他曾经以为再也不会遇到那个放在心底的人儿,一次偶然却让命运把她再次带到了他的身旁,但是似乎她不认得他了。不过没关系,这次他会让她再也无法离开他的视线,用一辈子的眷宠来让她无法逃离…【片段一】:“你是做什么的?”“开了一家小公司。”后来她们才知道所谓的小公司到底是指什么。“你对我们家央央有什么企图?”“拐她结婚了算吗?”因为大致能猜到面前人在夏未央心中的身份,他耐心的回答道。“你承认有企图心了?”“男人对自己的老婆有企图心很正常吧,否则老婆会伤心的。”【片段二】:“老婆,对不起我错了!”男人低着头在她面前乖乖认错。“说说吧,错在哪了?”她好以整暇地看着他。“我不该没经老婆同意就私自替你拒绝别人的邀请。”“还有呢?”她挑了挑眉。“还有不该骗你。”“没有下次听到没有?”“绝对不会有下次的!”男人保证道,下次?他会直接让那家伙消失在她面前,敢勾引他老婆,哼…本文为一对一温馨宠文,某些剧情可能有些狗血,可是这算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梦吧,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收藏哦!
  • 翡翠之剑

    翡翠之剑

    在那黑夜的尽头,在那遥远的山岗翡翠之剑焕出熠辉……
  • 管人细节:经营人心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管人细节:经营人心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本书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出发,结合大量的企业用人实例,分别从7个方面详细论述企业领导和员工和谐相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