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17

第17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4)

鹤鸣书院原宁武府属书院,院址在宁武府西南凤凰街,乾隆四年(1739)知府魏元枢创建,宁武府所辖五县生员肄业其中。通院四进,厢房列其左右,共有32楹,书院名为“鹤鸣”是仿白鹿鹅湖之义。《国朝施作楫鹤鸣书院记》云:“考宁武郡治,翼以左右郛,古名凤城,鹤与凤为同侣,昔唐凤阁侍郎杜景佺文章知识,时好鹤鸣鸡树,易之中孚,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与尔糜之’,公心之,所期于士者,意在斯与?”由魏元枢题写于书院门上。又题其堂曰“修道士居”,企望“凡我四属之士,慎勿以边隅固陋,自安于于,而来入是门,登是堂,藏修游息于其舍,敬业乐群,尊师取友,将见道明德立,处则为经明行修之彦,出则为通方致远之材,克副我郡宪广厦求贤乐育苦心”。延请进士许师贤为书院山长。道光间知府戈瑶重修,捐置东关店房一所,岁收租钱100千文。同治年间知府文梁置八远窊山厂一处,岁收租钱五六千不等,并捐集钱4700余千发商,岁生息钱550余千,以作经费及义学宾兴之用。同治九年(1870)鹤鸣书院每年入款不敷开支,遂将斗捐复又展办,其所收之钱,随时按照时估易银,陆续发商,按年一分生息,均归鹤鸣书院作为经费,扣至光绪元年(1875)停收,共发本银4225两。光绪二十年(1894)鹤鸣书院讲堂斋舍多有倾圮,若不及时修补,将来需款愈巨,遂将宁武县原领豆价银1500两仍在该县当商营运;神池原领银2042两5钱5分9厘,以1042两5钱5分9厘仍存神池生息,以1000两转发五寨当商领运,均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月起按年一分生息,所得息银,每季由各县解府,转作鹤鸣书院经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鹤鸣书院为中学堂。由赵戴文负责并兼总教习,讲授数理知识、“五经”、“四书”、《古文观止》等,学生约20余人,成为同盟会宣传革命的重要场所。

有《国朝施作楫鹤鸣书院记》,宁武县令撰写。

广源书院光绪十四年(1888)宁武府知府吴某于西乡创设广源书院,凡驮运木货,每驴一驮抽钱一文,作为常年经费。其在创设广源书院时捐集银1168两发商,按年一分生息,岁得息银116两8钱,亦作为常年经费,均由绅士经理。后因书院设在西乡,距城太远,士子就学诸多不便,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高等小学堂移在城内,书院原址改设西乡初等小学校,此款留充西乡初等小学堂常年经费,仍归绅士经理。

养源书院又名汾源书院。院址在东寨,是由清代拔贡东寨人孙致昌(号克斋)个人所办的义学。孙致昌曾在广源书院任教多年,回到东寨后慷慨解囊,一掷千金,创办了养源书院。挑选本县优秀学子免费上学,本人亲自授课,全身心投入其中。学生虽然招收不多,但却保证了个个出类拔萃。其事迹和精神一直受到当地人们的崇拜和传颂。

神池县

觐华书院院址在县城北隅,清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周文权主持兴建,计有碑厅院1所,山长正宅5间,东西配房各3间,讲堂3间,东西厢房各3间,大门1座,东西偏房各2间。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修,添建义路、仪门及房屋10间。光绪十五年(1889)改名觐华书院。时入学秀才仅一二十人,由山长负责讲经,每日一次,每月月课一次,主要学八股文。书院存书甚少,仅有《周易折中》等十二部。旧有地165亩半,岁收租粟以作经费,后又劝捐经费,以补不足,共存息本银3700两发商,年息一分。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劝捐书院经费启》。

五寨县

清涟书院又称管涔书院。在五寨县城东门内大街文昌祠中,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秦雄褒在县城东隅文昌行宫建义学,乾隆十五年(1750)将旧屋重修,扩展改建为清涟书院。每月初三、十六日知县亲自讲学,生员先后肄业者50余人。后又改为义学。

芦秀书院乾隆五十七年(1792)将旧清涟书院扩建改办为芦秀书院。嘉庆十二年(1807)知县朱青选扩建。乾隆道光年间官绅捐购地亩共520垧,岁收租粟以作经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七年(1918)知事王堉昌又恢复芦秀书院名,购书数千本供人们阅读,抗战初期关闭。

岢岚县(原岢岚州)

芦阳书院(原鸡鸣书院、岢岚文场)

鸡鸣书院为州属书院。旧在察院东,明嘉靖年间兵备副使王学谟建,取“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之意。

岢岚文场明天启元年(1621)知州朱希龙将鸡鸣书院改建为岢岚文场。“计大堂5楹,燕寝掾舍、庖湢号屋如制。”从此,书院文场为一处,遇岁试则为考院。清雍正十一年(1733)因文场湫隘,庐舍颓圮,改保德、河曲、偏头、老营四学附宁武棚岁试,岢岚、岚县、兴县三学附太原棚分考,文场遂废。乾隆八年(1743)知州阎士绮禀请学宪,准其在岢岚岁试,于是岢、岚、兴三县捐资增修正厅3楹,东西厨房各2间,东西耳房各1间,号舍若干间,考棚复为振新。清道光四年(1824)知州陈亦震禀请学宪(督学使者)贺长龄,详请各县捐赀筹款,延聘山长。书院有发商生息生童膏火共银480两,遇闰加40两,每岁于州领取。道光十一年(1831)五县绅民捐资重修,建公堂5楹,东西文场各10间,卷棚川堂各3楹,东西耳房各3楹,仪门大门各3楹。

芦阳书院咸丰六年(1856)知州王德嘉改名芦阳书院。遇岁试仍为考院。宣统年间易名芦阳学堂。民国二年(1913)县知事薛连成将芦阳学堂更名为岢岚第一高等小学堂,又更名为国民两级小学校,再更名为芦阳小学,最后又改名为高等小学校。

偏关县

儋林书院院址在现偏关城内文昌庙街,明弘治二年(1489)兵备使王璇在关所南街创建。因偏关古为林胡地,赵武灵王取其地,置儋林郡而得名。书院年久废圮。

凤山书院原有儋林书院久废,乾隆八年(1743)知县陆刚重建,改名凤山书院。乾隆年间知县吴士淐率同绅士捐资修葺,复捐置房地,岁收租粟40余石,房租钱40余千文,以为经费。道光十四年(1834)邑绅李永年捐助书院经费银540两,发商生息。光绪二十六年(1900)知县以地方市面萧条,设立兴文转当,将此项存款作为典本,按年生息,以备书院肄业士子膏火之用。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

关西书院在关城西郊巩西楼。明嘉靖(1522—1566)年间建。清道光时所修县志载:巩西桥在城西1里许,俗呼西沟桥。明嘉靖初守备崔堂(正德十三年至嘉靖二年任)建,上有飞楼,登楼环眺,山河如画,为关西胜景。桥南为关西书院,关城人士相率讲诵于此,今与桥并废。

武校(房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江南当涂人孙吴任老营副总兵时,利用建军之暇在老营建立房子,投戈讲艺。

河曲县

河阴书院原址在旧县城的大四庙内,书院久废,基址无存。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刘日暄徙县治于河保营(今河曲县城)后,在南门外建书院,仍名河阴,前为文昌庙,后建讲堂数楹,招廪生、增生各20名。后因经费等原因书院又废。道光十年(1830)改为义学,以省费用,将文昌祠房租拨入书院钱30千文;道光十八年(1838)保德州知州莫兆文将归官荒田30顷作为经费;同治五年(1866)知县许鉴按年提河口船筏布施钱120千文,俱为山长脩脯生童膏火之资,酌议条规,书之于版;同治十一年(1872)知县金福增重修房舍,并添买西北隅民地三分,增建西正屋4间,小屋1间,新旧屋合计20间,恢复河阴书院,有本银640两发商,按年一分生息,作为书院经费。书院设有院董事会,由院董会推选山长,由山长再延请当地学行素著者任教。清末民初河阴书院校址在娘娘庙内。民国七年(1918)河阴书院改为河曲县第一高等学堂。民国十八年(1929)更名为第一高等小学校。

有《河阴书院碑记》,同治十一年八月金福增撰文。

《重修河曲县学宫圜桥泮池名宦乡贤祠暨河阴书院碑记》。

宿文书院乾隆二十二年(1757)创建,具体不详。县志不载。

保德县(原保德州)

见龙书院明万历四十年(1612)知州胡柟于按察司旧址创建书院,计有文昌祠3间,后书房10间,前书房4间,为诸生雷起蛟讲学之处,不久废。中门1间,前门1间,俱入关帝庙。

白楣精舍明万历四十年(1612)知州胡柟建于关帝庙后,前后两院,共有房9间,为诸生马上觐讲学而建。不久废。房屋归关帝庙。

莲峰书院院址在保德州城东南隅,道光十七年(1837)知州莫兆文建,因州城南1里有莲花山而得名。莫兆文亲自制订学规聘请山长招收生员。书院经费: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捐集钱4500千文;咸丰三年(1853)河防紧急挪用钱2800千文;嗣经各庙船筏陆续布施,于同治六年(1867)凑足原数;积至光绪十一年(1885)凑成本钱5000千文发商,生息钱420千文,又提各庙船筏布施钱60千文以作经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莲峰书院改为保德州中学堂。

5、晋中市

榆次区

源池书院院址在原榆次县源涡村,元皇庆元年(1312)徵士赵彬所建,以教里中子弟,四方闻而至者甚众。因源池在榆次县为大社而名源池书院。立夫子殿于书院中,塑圣像暨四配,绘十哲于两旁,续建东西两庑,绘七十二贤像,有棂星门、有书库,书院有书以读,有田以养。左丞吕思诚勒石记其事。后赵彬儿子大有,孙唐臣、舜臣重葺书院。但岁久荒芜。明嘉靖三年(1524)举人寇天瑞恢复旧址,重建先圣殿,左右翼以两庑,前为棂星门,后为讲舍,于大殿塑先师四配十哲像。清康熙年间,里人张治纬重修。乾隆年间知县钱之青捐资复修。道光年间里人募资数千两,将书院又拓而新之,重塑圣像,并增有子、朱子二像,扩充两庑,又于门外凿池,拓围墙,东面造屋10余间,为师生课读之所。书院于宣统元年(1909)废。

有《源池庙学记》,吕思诚撰文。

涂川书院在榆次县治西。本为城隍祠遗址,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知县梁琮改建为书院。榆次,古代亦名“魏榆”、“中都”、涂水(因境内有涂水而名)嘉靖末(1566)废。

魏榆书舍在榆次县北门街任家巷口东。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刘星创建,因榆次在春秋时称魏榆而得名。置学田40亩为延师及生童膏火资费。延请寇修已为书院山长,成就者50余人。后来邑人纪念刘星的创建之功祀刘星于书院内,书院一名“刘公祠”。

凤鸣书院院址在榆次县治东。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于两贤祠设义学,出脩脯延师课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史湛增建学舍,榜为“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咸宁年间(275—279)荀藐任榆次县令,卓有政绩,有“凤集于榆次”的传说故事。书院呈园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争辉,亭廊楼宇相间,开阔疏朗,林荫掩映,清静优雅,风景独具。中间的湖名为砚水湖,湖岸用北京石、五台石和本地石砌成,周围有曲廊及桥连接,东北角瀑布跌宕而下,又潺潺流转而前,穿过小桥,注入砚水,既具自然之纯朴,又有人工之精美。古建主体为两贤祠和讲堂,还有六角亭、四角亭、绿花轩、祭坛等。嘉庆二十四年(1819)知县路孟逵重修。道光十七年(1837)知县文光督士民捐资10000两,旋发当行,按月八厘生息,以为膏火资。咸丰元年(1851)于书院西旧名集凰山,置地基一所,起造屋宇,为经理人办公之所。道光二十年(1840)贾珍、王治泰,暨光绪初年绅民先后捐入书院地共30亩,岁收租银10两。同治元年(1862)因修志余资,除补修文庙外余银1000两,仍发当行按月八厘生息,合前共银11000两,每年得息银1056两,山长束脩、生童膏火皆取于此。光绪三十一年(1905)书院废,改设为两等小学堂。

明经书院在榆次县北赵村,清乾隆十九年(1754)创建。其余不详。

凤翔书舍在榆次县西长凝镇。清咸丰七年(1857)仓正田克智、范奇英、范子鸿等以社仓余息创立书院,延师课士。

石芸轩书院为中国民居中规模最大的书院。位于榆次县东阳镇车辋村,北常后街中端,是常氏家族所建。该院为园林式建筑,由东、西两院和正面主楼三大部分组成。虽分为三院,但私塾、小书房、大书院三者连为一体。大门两侧围墙上嵌刻的“学海”两字,是王羲之的手迹,字里行间更见其力透纸背的功力。“学海无涯苦作舟”,常氏将这两个大字赫然刻于书院大门两侧,其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而门楣上“贞而不谅”四个字出自《论语》,其意是真正儒家在坚持正道讲究原则的同时,要做到不固执,顺应历史潮流。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常家对儒学的基本态度,儒商风骨尽得展现。在前院的正中,是一池清可见底的碧水,方方正正的池形体现着儒学的思想。池上横架的拱桥,则营造出小桥流水的意韵。站在池边望鱼翔浅底,听鸟鸣绿树,十分惬意。前院由四亭三廊组成,这四亭分别以《论语》中的“邻有德”、“志于道”、“学而思”、“思无邪”命名,是常氏子弟的琴亭、棋亭、书亭和画亭。德有邻——书亭;志于道——画亭;学而思——琴亭;思无邪——棋亭。三廊为:东廊有“听雨楼法帖”,西廊有“常氏贵墨法帖”,正面廊有“石芸轩法帖”,皆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珍品。石芸轩法帖后有御笔亭,为四十四帝后帖,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文物价值。书院正面的主体建筑,为七开间两层听雨楼,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是当年常家子弟听风声雨声,读经史子集,吟诗作画,陶冶情操的地方。东边小院是常氏当年十七所私塾中的一所,外院的正厅和西厢房,均是授课之处,东房则为先生的厨房,书童、厨师也在此处休息。这是一所培养族中子第的书廊学府,常氏族中一批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成为令人瞩目的商界精英、学界名流,完成了商、儒转型。这也是其他晋商家族所难以比拟的。

同类推荐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墓俑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墓俑

    本书是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墓俑为主,结合其他地区墓俑及文献记载,对墓俑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热门推荐
  • 大神,要点脸成不?

    大神,要点脸成不?

    游戏部门大神时不时撩你是怎么回事?频繁给公司女狼们发送“他是她的人”的信息是几个意思?当游戏大神和部门领导合二为一时,该懵逼还是懵逼的接受?某商场卫生间,一部掉落的手机揭开“她”的身份,以致他在游戏和现实中连环夹攻,把她逼到自己的怀里……游戏里,带她游遍侠客江湖,陪她一起摆平乌龙;生活中,给她当免费保镖,当她“救命”男朋友;只要她需要,他都在。不知不觉中,她接受了他这个游戏情侣,又从游戏走向现实,最终……么么哒,啪啪哒,一齐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战之2025反恐年鉴

    逆战之2025反恐年鉴

    “此刻每一个参加游行的人都是胡安;每一个为保卫世界和平而正在奋斗的人都是胡安;此刻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是胡安。我们今天向黑便士以及全球所有泯灭人性的恐怖组织宣战。我们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天空中作战,我们将在陆地上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将在街头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这个世界的和平。我们绝不向恐怖主义低头。我们将一直战斗下去,直至黑便士被消灭,直至恐怖主义在地球上消失,直至取得完全的胜利!”------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在“我是胡安”反恐大游行中的讲话
  • 奇事幻夜

    奇事幻夜

    (周六更新哦~周六更新哦~周六更新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什么改不了简介为什么改不了简介为什么改不了简介!!!
  • 混沌武极天书

    混沌武极天书

    一场阴谋的刺杀,却让他意外得到一本无字天书。武道的巅峰又该如何攀登?荆棘密布?尸山血海?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不在乎!他只想解开重重谜团,但是诡异的事,怪异的人却开始出现在他的世界。
  • 无尽猎人

    无尽猎人

    异界或许并不是那么好混,尤其是我这种草根阶层出身的小猎人。还好,我有着一班坚决支持我的团员,虽然这群家伙某种意义上来讲都只不过是游戏npc。我永远都不是一个人!--高烈
  • 千娇无双

    千娇无双

    前世他拥有亿万财富,一场意外,他带着不甘来到异界,以逃犯的身份自南疆崛起,率领骑兵营和群雄逐鹿………韩信刘备是他的部将,青州霸主项羽是他的宿敌。江山社稷?都是我的!群雄逐鹿?唯我独尊!陆良身披盔甲带着骑兵营来到京城,和皇帝遥望!刘备:“陛下怎么办?”陆良:“皇帝不要!”韩信:“红莲公主呢?”陆良:“这还用我说吗?”
  • 魔王娇妻:娘亲快跑

    魔王娇妻:娘亲快跑

    谁说穿越后一定靠男人?她白苏苏自立自强!她乃21世纪的新兴女性,现代打劫犯法,她就在古代开个山寨,劫贪官,救百姓,顺便过过贼瘾……可是为啥一劫劫出个魔王?千年前的恩怨摆不脱宿世的纠葛,这场戏中到底谁在掌控,谁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 他的画

    他的画

    她独自在深山度过了童年,她是母亲最爱也是最恨的人。她与他的巧合的相遇,注定的相恋,却将她一步一步推向深渊。许多年后他端详她的画,一切的开始是那个万里无云的晴天。
  • 滥情公爵虐情妃

    滥情公爵虐情妃

    他是晟瀚集团总裁,他是英国皇室贵族菲尔德公爵,他更是烈焰门首领——晟泽尧,他风流成性,采花无数,然后遇到她,他的妻子。她为了爱,隐忍自己,迎合别人。最后她像火山一样爆发!然而,在这场爱恋拔河中,受伤的不只是她?
  • 唯有安然如故

    唯有安然如故

    一个以吃好,睡好,玩好为终生理想的普通小女人嫁给了一个可以实现她这个伟大宏愿的丈夫后的婚后生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