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16

第16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3)

固山书院原名平虏书院。雍正二年(1724)卫守备白焕枢、教授张怀琦扩修,次年平虏书院更名为固山书院。雍正五年(1727)知县王杜奉命建县学,在教授王霷的协助下两次筹款重修和扩建书院。光绪十二年(1886)知县范基钺筹资再次修葺,但地瘠民贫,经费难筹,从未延请山长,虽经各前任知县劝捐修葺,亦因捐资不足,未能完固,仅存数间屋宇。固山书院实际为官办县学,每年收童生三四十人。

怀仁县

锦屏书院院址在县城学宫之前,文昌宫之西,清咸丰六年(1856)知县赵德漳创建。以县境西北有锦屏山而名之。因怀仁地瘠民贫,讲堂简陋,经费无出,无法延师,于是自捐俸训课生徒,励以奖赏,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实。适逢有河渠案罚金若干缗,遂动工建堂斋5间,厨房1间,筑围墙,中设1门,门额上题曰“锦屏书院”,延请有名望者为山长,朔望训课生徒。

有《新建锦屏书院碑记》,张映璧撰写。

应县(原应州)

龙首书院原址在州治西南,因境内有龙首山而名之。辽翰林学士邢抱朴,在应州城文庙办龙首书院讲学,当在公元994—996年间,时当辽圣宗之际,即宋太宗之时。书院东为一经楼,曾是抱朴母陈夫人教子读书处。书院不知废自何时。后为儒学基址。

金城书院在州治东街。康熙六十年(1721)知州章弘将察院东隙地改建为书院,以“金城”从唐至元均为应州州治而得名。计正厅3间,东偏南向房2间,西偏南向房2间,西偏东向房2间,厨房1间,大门1间。知州吴炳每岁捐资约200两作为师生膏火束脩之费。咸丰六年(1856)重修金城书院,有讲堂3间,东西配房各3间,东西号舍各4间。同治十三年(1865)学正李树人会同州牧设法募捐制钱10000余吊,重修书院,并添置东西号舍各1间。书院设山长1名,学官、门斗各1名及伙夫等。经费主要靠30顷学田收入,不足部分由州牧和学正向士绅募捐。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为两等小学堂。

4、忻州市

忻府区

秀容书院位于忻州市忻府区旧城西南,九龙岗上文昌祠西,清乾隆四十年(1775)知州鲁潢劝捐创建,名秀容书院(北魏置秀容县,洪武年并入忻州,以此得名)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书院地形西高东低,三个院落依坡地而建,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了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的规模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3米,亭高约9米。六角亭旧称寥无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天之衢,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登上寥天阁,飞黄腾达。除建书院外,余金发交典行生息,聘进士崔嶫为山长。嘉庆二十五年(1820)知州福敬又劝捐重修,添建屋宇牌楼。咸丰二年(1852)知州华典因经费不敷,自行捐廉发商生息,谕令绅士续捐,并酌定章程。同治八年(1869)知州戈济荣因应课生童无多,复令续捐增加奖赏外,添诗赋一课以示鼓励。乾隆四十年(1775)起至同治十二年(1873)止,绅民陆续捐钱16949千文发当商,岁生息钱1700千文,山长讲师的束脩,生童的膏火奖赏皆由生息项下开支。每年二月官定日开课,评定等第。知州戈济荣改定章程,膏火奖赏以每次甲乙为断,另添课试赋一次,每年除正月、十二月不课外,每月初一日、十一日、二十一日斋课,十六日官课,十七日诗赋课,永为定例。设学正、训导各一人,住院肄业者亦无定数。历任山长有崔頫(忻州人,进士)薛河东(忻州人,举人)赵宗先(忻州人,举人)董宇炜(忻州人,进士)郝椿龄(忻州人,举人)米毓瑞(忻州人,进士)光绪二十八年(1902)秀容书院改称中学堂,民国元年(1912)又改称忻县中学。

有《新建秀容书院碑记》,鲁潢撰写。

原平市(原崞县)

石桥书院在原崞县城(今原平崞阳镇)定远门崇圣寺旁,明尚书梁璟于弘治年间(1488—1505)建。梁璟,天顺八年(1464)进士,成化初都给事中,弘治七年(1494)为吏部右侍郎,久之进户部尚书,弘治十三年(1500)致仕归,在此期间建石桥书院。后废。

文江(汇)书院在原崞县定远门外,明万历间(1573—1619)中宪大夫贺愈创建。贺愈,隆庆五年进士,官至陕西临洮知府,后以亲老终养告归,卒于家。后亦废。

崞阳书院院址在原崞县城(今原平崞阳镇)育贤坊东。清乾隆四十年(1775)知县乔应发于县城明察院故址,即崇圣寺庙基重建崞阳书院,有大门3楹,牌坊门3楹,东西房各3间,砖门楼1座,正中讲堂3楹,东西房各5间,藏修门1楹,正厅5楹,前抱厦1楹,东西两耳门、东西房各5间,讲堂东偏建文昌祠3楹。同治三年(1864)崞县书院移至龙王庙街,并建考房,为崞阳考院。考院建有正厅、仪门、牌楼、操场、花园、贞观楼等多处设施。崞阳考院重建后广延生徒,到光绪十八年(1892)诸生赴考,先后取得功名者数十人。经费主要为田租及发当商利息。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再改为崞阳书院。有地488亩,每年纳银72两,不足经费由每年田赋附加银项下开支;旧有发商膏火本钱3100吊,每年一分生息,应得息钱310吊,起自乾隆四十年(1776)是前知县乔应发捐款;光绪二年(1876)知县云某添筹经费,续捐钱4000吊发当布两行,按年一分生息,每年计得息钱400吊。光绪三十年(1904)在崞阳书院原址上创建崞阳高等小学堂。

有《崞阳书院碑记》,乔应发撰写。

代县(原代州)

斗山书院院址旧在石灰市,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名斗山书院,以境内有句注山,山有七峰似斗,当地人称其为北斗山而得名。不久,书院因经费拮据而废。乾隆四十八年(1783)知州王秉韬即明振武卫废署改建为书院,仍名“斗山”书院。“门庑庭榭、垣墉涂暨之规,咸有条不紊,其讲艺有堂,其退息有舍”。经费:旧有铺产11处房60余间,岁收房租钱173缗;城内外官地及城壕地共1顷56亩8分,岁收田租83缗;发商生息本银630两,生息本钱1810缗;同治十三年(1874)邑人刘墉捐钱4000缗、贾秉衡捐钱2000缗、周应聘捐钱400缗;光绪六年(1880)知州俞廉三筹款300缗,合并发当商一分生息,岁收利银75两6钱,利钱1133缗,以绅士六人司其事,三年则别举六人以代替。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为学堂,将斗山书院旧有年收地租银80两,旧存本银6650两归入学堂经费。

繁峙县

北灵书院原址设在西顺街(今西城街)北端,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李凤集捐资创办。有正厅5间,东西房6间,礼门1座,讲堂5间,东西房10间,大门1座,名北灵书院,以繁峙北齐时为北灵州而得名。书院有地200多亩,租课为山长脩金之资。生息钱300千文,以一分五厘起息,以作生童膏火之资。知县伍佛保尝增捐膏火。但书院日久倾圮,仅存讲堂数间,院中肄业者寥落如晨星,书院仅余空名。嘉庆三年(1798)杨元兴重建书院于承宣街(今北城街)建有讲堂5间,学舍24间。道光十六年(1836)知县吴其均扩建书院,讲堂后设置正厅5间,西伙房1间,东西配房8间。房屋虽不及当时之多,而整齐坚固则过之。书院旧存发当本钱共有4900余千文,生息为书院经费。光绪三十一年(1905)北灵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新建北灵书院记》,李凤集撰写。

《书院捐赀碑记》,伍佛保撰写。

《重修书院碑记》,杨元兴撰写。

静乐县

岑山书院原址在县城寺坡下儒林街(今静乐二中校址)创建于明代,初称义学、义院,清乾隆初年定名为“岑山书院”,书院分东斋、西斋。乾隆十六年(1751)迁书院于寺坡上。年久失修倾圮。同治四年(1865)于旧址改建。因地瘠民贫,经费难筹,月课奖赏由官捐给。光绪十三年(1887)知县将充公山地归入书院,民间租种,年约收入钱50余千文,书院旧有生息钱900千文,按月八厘生息,作为书院经费。书院设山长一人,教师一人。明清时期进士石文绣、王希曾、姚士林、李銮宣、李锡书都曾在岑山书院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岑山书院改为静乐高等小学堂,由神池县马林任堂长。

定襄县

晋昌书院院址在定襄县城内,乾隆十六年(1751)知县钟一诚即就察院旧址创建。院凡四进,并牌坊为五道。一进奉孔子神像,左右配文昌、魁星;二进为掌教厅,旁连斋室2间,额题“立品读书”;第三进为讲堂,堂名“蛾术”,有小引院墀,中建牌坊,坊内标“云蒸霞蔚”,外标“奎璧联辉”,东西便门内标“龙蟠凤逸”,外标“迎昕送昃”;四进门楼颜题“晋昌书院”,因定襄西北有晋昌故城而名。两边翼室6间,为守院人与庖湢处所,生徒肄业之所则列东西两庑,计36间;周围绕以墙,墙高9尺,外砌石基。道光七年(1827)知县袁楷以书院庭庑渐就剥落劝捐,重新修理书院。惟是生童膏火未能按月给发,即山长脩脯亦迟至岁暮方能收足。首任山长兼主讲刘嗣汉为进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主讲贺锡冕为举人。经费: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徐攀桂以书院脩脯为数无多,将存案房地租课逐一查勘,酌量加增,合计每年得钱137千文,又捐修文庙剩钱756千文交当行按月一分行息,每岁得息钱90千700文,连房地租课共得钱227千800文,作为书院经费,掌院束脩每岁100千文,诸生头等膏火15名,每名每月制钱500文;次等膏火15名,每名每月制钱300文;斋长每月700文;守门人役每月400文。嘉庆九年(1804)当行息本被署中挪用。嘉庆十年(1805)知县费绍忠莅政,欲修理书院,并捐膏火,适有牛氏昆弟因公捐银数百两,又于嘉庆十一年(1806)正月奉文碾米运赴平阳,各乡士民愿代运省城交卸,将给发脚价,归入书院,除修葺房屋、备办器皿外,余银1500两,作钱1220千文交各当商,按月一分二厘生息,连旧有房地等租,每年约得钱110千文,二宗每年约得钱285千文,以为延师、膏火、奖赏之资。嘉庆十八年(1813)知县林浚源勘丈争控地亩1顷38亩,添给书院膏火。从此,延师有资,膏火奖赏俱有所出。光绪二十九年(1903)晋昌书院改为晋昌学堂,学制四年。宣统二年(1910)晋昌学堂改为定襄高等小学堂。民国四年(1915)就晋昌书院院址创设定襄中学校。1938年定襄中学校被日本侵略军烧毁。

有《新建晋昌书院记》,钟一诚撰写。

《晋昌书院题壁偶纪》,钟一诚撰写。

《晋昌书院落成》,钟一诚撰写。

《劝捐书院膏火记》,徐攀桂撰写。

《重修书院并捐膏火记》,费绍忠撰写。

五台县

崇实书院五台旧无书院,乾隆三十年(1765)知县王家正就明伦堂为书院,捐俸延师,脩脯膏火出于自捐,势不能久。乾隆四十二年(1883)知县王秉韬在县城文庙街明伦堂前创建书院,以“事有基则易集也,颜其额曰‘崇实书院’,欲其顾名思义也”。徐润第题门柱:“学以明人伦也,若为功名富贵而来,发足便已错了;道在求放心耳,徒工语言文字之末,到头成个什么。”王秉韬别创同善会以筹集经费,得银4000两发商生息,取其半作为书院膏火脩膳。聘定襄名儒刘嗣汉为师,文风顿起。同治年间绅士田丕绪等查清旧捐钱6000千文发商,岁生息钱720千文以作经费。规定山长从外地聘请,通年脩金240千文。书院课程按月安排,山长每逢初八、二十八讲授诗文,十八讲赋论及个体诗。知县初三给生童讲诗文,惟有五、八两月初三讲赋论及各体诗。一年举行两次考试,由知县主持,叫甄别。二月初三、七月初二考贡监生员,二月初四、七月初四考童生。县里甄别选定的生徒,书院每季发给膏火钱,按成绩次第多少不等。

有《明伦堂建崇实书院记》,王秉韬撰写。

宁武县(原宁武府)

宁文书院原址在宁武城西宁文堡内。明正德九年(1514)右都御史文登丛奉命总制边务,驻于宁武关,为了加强宁武关的固守功能,命三关兵备张凤翥修筑了宁文堡(位于现朔黄铁路宁武西站东南角)宁文堡建成后,文登丛又倡议设立书院。正德十年(1515)由兵备张凤翥在宁文堡内设立了宁文书院。书院有正堂、东西配房各3间,又建师生屋若干,军士屋若干。建院所需木石均取自于山,不增加朝廷和民间负担,工匠来自守军官兵,经费靠堡内平时积蓄。书院建成后,为了纪念文登丛“施教之志”,取其姓氏“文”,命名为宁文书院。书院聘请知名学者为山长,学生多来自优秀的官、军子弟。平时根据学习成绩优劣分别奖惩。宁文书院建成后,结束了宁武地区“数百年不教之民”的荒芜状态。《三关志》在叙述这一创举时写道:“学校不设,教化不明者,何居夫爱亲敬兄之伦,尊君敬长之义,皆云之良知良能。学校立,则教化明;风俗成,则政治美,岂可轻乎哉?君寓修文于武士之中,盖上以人伦为教,下以人伦自修,上下相顾,恩义相恤,如子弟之卫父兄,手足之捍头目。战则胜,守则固,文教武卫,本不可歧二也。兴学垂芳,移风易俗,育才图治之美,固非常人所能居。”宁文书院败落于嘉靖十六年(1537)嘉靖十七年(1538)万历七年(1579)天启五年(1625)大规模的禁毁活动中。万历四十二年(1614)宁文书院改建于城北火神庙东,随着明代社稷的灭亡,宁文书院走向了没落。

同类推荐
  •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的确如此。回顾历史,从人类文明的源头说起,那时候既没有路,也没有交通工具,古人茹毛饮血,为了觅食,为了生存,一步步地走出了路。道路为人类开阔了视野,提供多种生存的可能。而马、牛、车等作为运输工具,把人类的双脚解放出来,更方便了扩大生产、经营。没有道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不能通往强盛。该书展现了中国交通发展史,对相关史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还原出真实的历史原貌,让人在感慨的同时,领略鲜为人知的交通古文化.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中国居家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居家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在研究众多经典古籍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居家风水文化的主要特点,结合居家实践,从庭院、大门、玄关、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卫生间、窗户、阳台、楼梯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居家空间在选址、设计、装饰、规划、营造等方面的居家文化选择。
热门推荐
  • 盟者天下

    盟者天下

    时代在变,为了生存,为了获得更高的自由,少年空泽在神兽之力的帮助下决心变得更强,就此踏上王者之路。
  •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培训手册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培训手册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多种形式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中国农业银行的“返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破土”、村镇银行的出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转轨、国家开发银行的介入、外资银行的渗透,使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群雄并立”的态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 泱泱大隋

    泱泱大隋

    开皇末年,隋朝尚未显现衰败之象,太子杨勇生性好色,喜爱奢侈,饱受猜忌,晋王杨广坐镇扬州,作风简朴,励精图治。双龙夺嫡,二子相争。风云变幻之际,二十一世纪大学生范遥来到了这个世界。十数年后百姓揭竿而起近在眼前。是闲云野鹤避世独居?还是遵循历史跟随李家?抑或协助大隋扭转乾坤?或者……成为一方诸侯,问鼎中原?
  • 贪欣误

    贪欣误

    该书主旨在劝诫世人勿行不义,勿贪财恋色,并对仗义任侠者予以褒奖。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 逆战之原始力量

    逆战之原始力量

    2016年4月1日,全球突发巨变。世界第一的药品公司——姬氏集团,摇身一变成了世界第一恐怖组织,将灭绝人性的恐怖病毒以药品为媒介传播全球,把世界变成了丧尸横行的人间地狱。而姬氏组织犯下如此惨无人道的恶行的目的,似是为了那些在感染后存活下来,并获得超乎常人强大力量的人类,姬氏称他们为觉醒者。起初,暂时存活下来的人类并不了解觉醒二字的真正含义。而当他们明白的时候,才惊恐的发现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 美女的贴身管家

    美女的贴身管家

    他是被豪门世家驱除的世袭管家,他是身价上亿的美食老板;他是无事可做的街头浪人,他是被美女收留的贴身管家;身负血仇的他低调游走,步步为营;看他如何在如画江山里开始一次次的华丽逆袭!***********【求收藏!求推荐!】
  • 伏龙传奇

    伏龙传奇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实力日益强大,攻赵伐魏,剿灭东周,取得六国战争决定性胜利。周国太子无凌乔装逃往蜀中,他能否实现复国之梦?天帝昏庸,神龙赤焰把持天界,意图予取予求。司花之神魅兰和司月之神广寒命运殊途,她们将各自演绎怎样的爱恨情仇?人祸与天灾,让富庶的巴蜀失去了宁静,李冰被授命担任太守。李冰之子李南轩少年从军,赫赫战功为父扬名,独特的青铜面具令敌闻风丧胆。如今,他能否在天人混杂、妖魔横出的乱象中力挽狂澜?宝瓶飞沙,长缨在手。源远清流,万世福泽。天府之国从此诞生。本文献给天人合一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 王俊凯:那个她

    王俊凯:那个她

    身份特殊的林雪遇上国内当红偶像TFBOYS队长王俊凯,为了他违背自己必须完成的宿命,失去一切。亲情,友情,爱情全都都没有。
  • 可以钻的牛角尖

    可以钻的牛角尖

    内容紧贴当下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实际需要,特别富有创造性的启示,是老少皆宜的创造启蒙读物。书中介绍的创造知识有助于摆脱某些传统习惯的桎梏,有利于开发人们的创造力。《最贴近孩子的寓言读本:可以钻的牛角尖(精美彩绘版)》内容丰富多彩,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读者轻松阅读,在感悟中获得创造科学知识,提升创新时代必备的创新素质,十分有益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