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25

第25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12)

桥山书院旧址在县城南安吉村北。清康熙八年(1669)邑人贾汉复慨然将自建的雨翠庄献出,知县李士淳建为桥山书院,取义《尚书·榇材》:“伯禽与康叔,朝于成王,见乎周公,三见而答之,乃问于裔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桥,南山之阴有木名榇。桥木高而仰,榇木晋而俯。桥者父之道,榇者子之道也。”宋·许月卿《次韵黄玉如大章携先集来访二首》之二:“桥榇风流满腹经,桂花香里识魁名”。贾汉复亦勒石记之于书院:“……余戊子岁得城南隙地构成小庄,颜曰雨翠,已二十余载,颇称爽垲。然余不敢私也,窃念有会馆不可无书院,今以此庄改为乔山书院,俾邑之荐绅士夫皆得托足于斯,肄业于斯,请于后人约我子孙不得视为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势力攘夺……”清末,书院迁入贡院(现曲沃中学)之东。原址虽然湮没,但地名仍沿袭至今。

有《曲沃桥山书院碑记》。

学古书院即古文昌阁,有房屋15间,可容50余人,创建年代及其他不详。实为义学)

翼城县

绍文书院院址在旧县衙东、潞公轩西南(今翼城中学附近)即明代布政司行署故址。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县林世炳改建为书院。有讲堂数间,学舍尚未建成,生童居旧官廨之所。由知县聘请山长,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课士、阅卷,评定甲乙,优给膏火,以资鼓励。于学宫隙地造店数十间,岁收租以助应举之资。不久林世炳以内艰离任,书院亦称林公讲堂。

许公书院位于潞公轩后、林公讲堂右侧。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县许崇楷捐俸于旧院之东路公祠后,林公讲堂之右侧建房舍10余间,供生童居住。并创设几席延师讲学其中。公务之余,亲临考课,优给课膳,士子皆敬业乐群,此书院亦称许公书院。道光二十五年(1845)知县邓爱涛捐集银7000两发当商,以息银560两作为经费。光绪十五年(1889)知县泽宣因膏火太少,不足以励寒儒,遂增加生息银,捐廉以资鼓励。聘张恒春、江苏举人申赞皇、山东诸生许俨为山长,光绪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高祚昌晚年在本院讲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绍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书院碑记》。

翔山书院在城内同颍坊东北隅,因境内东南有翔山而名。明崇祯四年(1631)知县李士淳捐俸130两建,政务余暇,亲为诸生耳提面命,谈经讲艺,而尤自为文以课士,每课必遴其佳者付之剞劂,鼓舞多士,刻有“翔山社课”。至崇祯癸酉、丙子两科,翼城士子中举人者20余人,其中有6人登进士。翼城士绅为李建生祠——李夫子祠。书院经费及士子膏火由历任官绅筹捐基金,以所生利息作抵捐款。明末由于战事,书院被毁及中庭,后虽多次修复,但几经战乱,已焚毁无遗。民国时仅存北房3间,内有孔子塑像。民国十七年(1928)由公款局筹助动工经费重修。

有《翔山书院记》。

绵山书院原址在城东午寄村普润寺东,近临深沟,遥对绵山,故名。明嘉靖十二年(1533)本县廪生李詷创建。“内设有讲堂一座,堂外悬‘讲堂’二字匾,为知县顾玉书题;堂内有匾一悬,题曰‘绛帐春风’,为内阁中书侯续缵题并跋;堂北有容膝之亭,形势翼然,其外有小匾一悬,题曰‘停云亭’;北山墙上横石一块,载李詷建书院缘起;亭后有小门,经十数武有小石牌楼,上题曰‘天桥’;由桥北行即院之正门,门额题曰‘绵山书院’;院内讲堂南有书斋六间;有船式屋三楹,紧依沟崖中有匾一,悬题‘一房山’三大字;出入船屋由北山墙小门行走,门额有匾一悬,上题‘浮槎日月边’五字;由船屋小门外西行,又与普润寺通径,布局与城内潞公轩相似”。

扶风书院在城西门外,康熙年间知县马文镛建。书院规模及废时具体情况不详。

丽泽书院在县治北。创建年代、建筑规模及废时不详。

吉县(原吉州)

文昌书院(《清一统志》称文城书院)原址在吉州城南锦屏山巅。明正德九年(1514)本县进士丁汝谦倡议,由知州史纪筹款创建,不知废自何时。

吉昌书院原址在州城西门外开元寺旁。清咸丰五年(1855)知州张舒翘筹资创建,称吉昌书院。同治元年(1862)移至城外东南背崖村。知州姚官澄捐集钱1000千文,龙王庙六股头岁捐钱360千文。同治六年(1867)遭兵燹。光绪三、四年(1877、1878)复遭大祲,旧款散失。嗣经教谕郭世选查出旧存钱600千文,又龙王庙六股头捐钱180千文,共计岁得生息钱200余千文。光绪十二年(1886)知州赵德熙又捐集钱800千文发商,岁生息钱100余千文,俱作经费。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设为吉昌学堂。

乡宁县

鄂山书院或称云邱书院(《山西通志》称为云台书院,在南山文昌祠右)原址在县城东南50里之五龙宫,因五龙宫在云邱山南而得名,万历年间知县焦守己创建。邑人杨陶(杨笃的祖父)曾教读其中。后坍毁无存,亦无碑记。据杨笃记载,文昌祠建自明中叶,为邑先达会文处,迤西有亭,觞咏之所集也。亭之南有书院,讲习之所居也。其后院徙为墟。据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知县崔光笏记载:“其在城南面山,险阻僻远,艰于登降,且堂庑倾圮,无力修葺,仅存基址。中有官田,获租不及数金,颓废既久,修举为难。”

鄂水书院院址在县南门内。清道光十二年(1832)知县崔光笏因鄂山书院险阻偏远,颓废既久,修举为难。倡议并主持创建鄂水书院,共得集资捐钱3000余缗,于县城南门内之东侧购地,建讲堂5楹,东西两厢各为一院,规模与中对称,缭以群房,共30余间,师生讲席之地、寝食之所具备,名曰鄂水书院。次年即延师主讲其中,余钱发商生息,并置房产以为脩膳膏火之用。同治中,邑人阎时康遵父遗命捐钱1000千文,王建极遵父遗命捐钱500千文,均发商生息,岁生息钱340千文以作乡试宾兴之费。光绪二年(1876)知县许贞元捐廉银200两,光绪十二年(1886)知县唐安仁又捐集钱1000千文,均发商生息,以益脩脯之不足。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为高等小学校。

有《鄂水书院记》,罗绕典撰文。

《创建鄂水书院记》,崔光笏撰文。

隰县(原隰州)

紫川书院院址在安国寺东。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知州钱以恺以久废公所创建书院,取名紫川。因紫川水发源于县,以“西流之水主文主贵,故洙泗之水皆向西,紫川西入于河,灵秀之所钟必有时而发。余于隰之士有厚望哉”而名。书院建制“前为讲堂,曰‘笃志’,师子夏也;讲堂后建卜子祠,祀卜子,明文教所自也;其左建述圣祠。”并捐俸置书院田,开桑园地5亩植树,收租为卜子、述圣二祠春秋祭祀费,余钱作修理之费。又捐集钱1000千文发商,岁生息钱120千文以作经费,不敷系随时筹款办理。乾隆十八年(1753)知州博文增建考棚10楹,南北廊庑各5楹,延名师课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州穆丹置膏火田400余亩,乾隆五十二年(1787)知州韩汤衡集州人士捐膏火8900千文生息,以资课费。后一切废弛,四顾倾圮,课费资本只剩下700千文。道光年间,知州张焕光重修,又增750千文,讲堂前枯柏易钱50千文,合前凑足1500千文之数,以增加膏火等费用。同治五年(1866)光绪二十年(1894)知州相继修理书院考棚。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紫川书院新栽松柏》。

《紫川书院新成志喜》。

《紫川书院新设考场碑记》,张鹏程撰文。

《紫川书院碑记》,李兆奎于道光二十八年四月立。

《重修书院考棚记》。

大宁县

图南书院院址在县治南仅数百步的翠微山(县南屏山之岨)清康熙二十年(1681)知县王维藩创建,率生童读书其中,因无力延师,公务之余亲自讲学,但为时不过一年,书院随王维藩病逝而废。

振文书院创建时间无考,院址在县治东关。旧有地亩自大祲后尽荒,无款可作经费。荒地后经民人先后开垦成熟地,共136亩4分,除完粮外,中稔之年约收地租钱63千630文,为书院经费。光绪三十年(1904)改设为两等小学堂。

北寨书院明隆庆六年(1572)知县邵蕙曾主持重筑北寨,建高览楼增西关城门,并在北寨建书院一座,不久即废。

文昌阁道光六年(1826)知县兰瑛以文昌阁为课士处,公余讲学,六年不辍,虽无书院之名,而实有书院之惠。

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在县城西北角依傍水门设有一所私立书院,有学生10余人,束脩全由学生负担,不久因北寨山崩,书院被压毁而停办。

蒲县

崇文书院院址原在县西门外。清乾隆九年(1744)知县徐常捐资购民地开始创建,规模虽具,而未尝延师讲习其中,旋以病离任。十二年(1747)知县许绍熙卒其工。建有讲堂5楹,东西两厢各3间,为肄业之所;讲堂前筑一台,台南为登龙桥,左右各凿一池,象征龙门,外缭以墙垣。工竣余银90两,复劝捐银200两发典商,岁得息钱30两,以作资金,敦请名宿讲学其中。乾隆三十年(1765)易名南麓书院,本县人进士王居正受知县臣陈效聘请,在书院掌教。道光二十二年(1842)书院被洪水冲毁,于是购县城南门内民居为讲学之所。后购置王枟芳院落,重建崇文书院于城内。置地3顷,岁收租银,除完粮外余银数十两以为修膳之资。同治年间,曹和钧任山长,光绪五年(1879)县人曹肇绪、常昆山、席尚珍、冀万选等名士,受聘在书院执教。光绪三十四年(1908)崇文书院改设为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改为蒲县两等小学堂。

有《创建崇文书院碑记》,许绍熙撰文。

永和县

楼山书院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知县王士仪创建。因县境内有南北楼山相对而名。院址在城内莲花池。因此也有称其“莲池书院”,知县王士仪以永和偏僻,民生不见外事,以至孤聘寡闻,科第寥落,于是捐资创建书院,并课士其中。但该县地瘠民贫经费难筹,书院难以维继,久废。

有《楼山书院禁约序》。

《莲池书院供奉纯阳帝君神位序》。

11、运城市

盐湖区

解梁书院原解州属书院,原址旧在解州治北即旧广慈寺,明嘉靖初(1522)解州知州林元叙及州判明正德三年(1508)状元吕枏改为书院,聚众讲学,四方学人闻其盛名,接踵而至。但书院年久颓废,遗址鞠为茂草。乾隆十七年(1752)知州韩桐倡率阖州士绅捐款,购置城内张氏旧园另建书院。自为记:“园之西相其形势,南建讲堂5楹,中置过庭,北窑仍旧为掌教燕息之所;东西肄业房各16楹,两旁分列;此外厨房厩蔬园无不具备。其东院屋宇尚存,饰而新之,惟上下庭相去稍远,中间建宜亭以通其气。又东为半舫居,叠山修池以增其胜。转角庭后增东北房5间,又创文昌、奎星二阁,主曜文运,合计两院90余间,东西遥峙门楼上下3楹,仍颜其额曰‘解梁书院’。”收远近六县学子就读。筹膏火生息银1500两,乡民雷潜捐地40余亩,年收租银40余两。二十八年(1763)知州言如泗找还原主张鳞趾地价60余两,永作书院业产。嘉庆十二年(1807)知州吴邦治因书院公项银亏缺无存,每年捐俸银400两,至十六年,合计捐俸2000两,重修院舍。又每年按400两捐俸数载,以为膏火。二十年(1815)地震,书院坍塌。道光五年(1825)知州张秀芝劝捐经费,富绅王之翰以千金首倡,共得捐银6000余两,大修书院。王之翰又以700两倡捐膏火,共捐银2000两,连修建余银并交绅士经理发商营运。同治间知州朱煐程豫增课额,前后捐俸千余两,又详请河东道王溥议准,每年从脚价津贴内拨银300百补膏火不足,永为例。十一年(1831)知州每年从大庙房租内拨银200归书院,又额外于乡会两试提用庙租,应乡试者各给银4两,应会试者各给银20两,光绪四年(1878)郡人乔南金施地900余亩,五年主讲(前工部侍郎)阎敬铭捐银1000两交当生息,以奖励士子。知州马丕瑶筹款重修,书院焕然一新,计有大门、二门、中院、东院、西院、上院等,有大成殿、转角亭、日新堂、梅花屋,东西套房,西院有文昌阁、东院东南有魁星阁,以及南庭、厢房、过房、厨房、园房等数十间,还有宜亭,亭北为养鱼池;纯阳阁下系窑房,上系明楼。规模俨然宏敞,体势肃然整齐。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为中学堂,民国时州易为县,又改为第一高等小学校。

有《新建解梁书院纪事》,韩桐撰文。

《重修解梁书院并修建所属书院记》,言如泗撰文。

《重修解梁书院碑记》,吴邦治撰文。

裕斋书院私立书院,在解州西北四十三里张村,元人歧裕斋,以学行鸣,隐居不仕,于所居前建宣圣堂,岁时修祠事,习礼乐,举乡饮于其中。又建颜、曾燕居堂及学舍,诵读课士其中,人称裕斋书院,乡人世守之。明万历初废,惟宣圣堂尚存。

见山精舍在原解州西分司东,明正德中运判杨士魁建,名五经馆,久废。

正学书院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巡盐御史余光视鹾河东时为加意培养人才所建,内有养蒙精舍,“中有游息亭者,即观德所也;亭后有堂六楹,曰养正,择师居之,所以教也;左右四斋,曰孝弟,曰谨信,曰恭敬,曰艺文,各六楹;弟子居之,所以学也”。凡朔望余光亲自施教。正学书院在创办44年后,正赶上张居正毁天下书院,它就被毁废了。

河东书院在运城北五里,今大渠乡,明正德九年(1514)巡盐御史张士隆创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向北,前有先门3楹、仪门3楹、讲经堂5楹,堂前台阶上建有卷棚,台下栽松槐,东侧崇义斋5楹,西侧远利斋5楹。讲经堂北为退思堂5楹,堂东偏南是左曲房,其后隶人房,堂西偏南是右曲房,其后胥人房。东面有碑亭2座,东号门、西号门各3楹,有厨2楹;退思堂北为四教亭,两旁有西蜂房,东蜂房;四教亭之北筑阇构藏书楼,题曰“书林”,中间为祭祀三晋名贤的神堂,两旁是藏典籍的房间;藏书楼四周环以池水,名环池,池内种莲,可泛舟而行,曰“天光云影”。环池北为乱石滩,滩北为山九峰,中峰曰“仰止亭”,东曰“杏坛”,西曰“桃源”;山旁有甃井,曰“源头”,山下有四洞,曲折通往后山,洞名“游仙”;山上怪石嶙峋,树木繁茂,左山名“豹变”,右山名“风鸣”;环池东为石榴园,亭曰“日心”,西为葡萄园,亭曰“月种”;山北西面亭曰“悠然”,其后牡丹园,亭曰“丽景”,又其后纫兰园,亭曰“余珮”,山北东面亭曰“绿漪”,其后荼蘼园,亭曰“微风”;又其后藉草园,亭曰“一般”;仰止山北为游息亭,又北为百果园,山北东西麓甃井槐亭,翻车上水,潜山翼流。

同类推荐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本书是一本有关阿拉伯历史文化方面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包括阿拉伯人的起源、个个民族部落的历史传说、民族分合演变、宗教信仰、王朝兴替、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以历史时间为先后顺序,选择了阿拉伯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独立成篇,且配以适当图片,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择吉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择吉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尤其是中国人,遇事讲究讨吉利,比如过年时,摔碎了酒杯要说“岁岁平安”;家家户户也要张贴门神、财神、春联及年画,以保佑全家吉祥平安或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这就是求吉的一种表现。求吉心理的存在,使人们在婚丧嫁娶、修房动土、出行赴任等重要活动中,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进行。这种择吉风俗前后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过去尤其盛行。
热门推荐
  • 怎样读一幅画

    怎样读一幅画

    该书以西方名画为切入点,作者通过一百幅名画,给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数百年来的精品画作。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西方著名美术作品,还可以看到该书作者引申开的个人思维。全书贯穿作者所思所感,既有对画作的鉴赏,又有对画家的品评,还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术旨趣。文字洗练朴实,清顺流畅,而又不失力度。
  • 美女董事长的神级夫婿

    美女董事长的神级夫婿

    天地集团董事长黎浩阁临去世前,将整个天地集团交给女儿黎丹妃。他对黎丹妃唯一的要求就是嫁给屌丝一枚的任毅。而她这位夫婿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坐在热闹的街道栏杆上,猥琐的看着来往的美女,甚至一次在她眼皮底下被人家的男友追打了几条街。真是丢人啊!就在美丽性感的董事长和她这位神级夫婿打闹中,一场针对天地集团的阴谋却在秘密进行……
  • 网游之神临梦幻

    网游之神临梦幻

    方游,一个只想在梦幻中赚钱孝顺姐姐的孤儿,在命运的推波助澜下,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看他如何在梦幻世界中傲笑众神,俯瞰众生!梦幻,开创时代的虚拟游戏。梦幻一个真实的世界,神与神,神与人,人与人,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 血脉武神

    血脉武神

    右眼为阳,左眼为阴。右眼造化,左眼毁灭!真武大陆,血脉流传,武力为尊!叶羽,叶家嫡子,废物之身,是如何觉醒进化血脉,吞噬万千血脉之力,成就无敌武神,血脉至尊。
  •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是由国内知名的优胜教育集团,携手年度大戏《虎妈猫爸》制作组、数位北京市重点中小学校长,以及国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资深教育媒体人,通力打造的一部旨在引起父母共鸣与反思的教育类图书,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用心倾听,用爱关怀”。书中用13个真实的案例还原家庭教育现场,涵盖隔代教育的利与弊、中西方教育理念冲突、孩子上学择校择师等现实教育问题、现代儿童易发的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爱孩子和如何教孩子去爱等,并为家长们提供自身的经验分享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本书内容扎实,案例鲜活,文笔生动,方法高效,实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经典之作。
  • 成为卡牌大师

    成为卡牌大师

    一位把卡牌大师当作偶像的魔术师,被神选中,拥有了卡牌大师的能力,来到异界的故事。异界的赌徒们,你们的国王来了!【内有系统,不喜误入】
  • 渡世劫录

    渡世劫录

    莫名来历的婴儿,一个武艺超群的和尚,不着调的道士,他们之间的关系,千百年轮回,奇异的术法,天道的轮回,谁人又能避免。
  • 我的极品女老板

    我的极品女老板

    娶了一个颠覆众生容貌和身材的妻子,却碰都不能碰,还给他戴了一抹绿色。离婚后,他遇到了美女老板,过上了富足的小日子。
  • 无泪焚神

    无泪焚神

    QQ群:217945987这是一个废材变成烂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姬小狐!姬小狐的母亲是永恒帝国的,据说永恒帝国的人都是流着蓝色的眼泪。姬小狐也遗传了这种基因,但是他母亲却抛下他们父子一走了之。具体原因不详!姬小狐的父亲是一方霸主,据说和姬小狐母亲很是恩爱,后家族传言,因为姬小狐的母亲险些让这家族覆灭。其悲痛之余发誓不再娶妻的父亲却因为和秦老头的五年之约,娶了秦老头的女儿为二房。具体原因不详!然而,真正的故事却是从姬小狐二年没见的青梅竹马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呃......对,准确的说,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
  • 中国,少了一味药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命悬一线,23天惊险卧底,只留遗书一封,孤身暗访混沌传销界,那里只有残酷无情的生存法则,只有暗无天日的权色统治、只有烈性的洗脑毒药和触目惊心的噩梦。传销黑手深藏于重重帷幕之后,正在制造着罪恶与咒怨。“无间道”真实再现,没有剧本,没有重来,惊天骗局摧残无数人生。揭露黑暗传销的无知与疯狂!且看笔者如何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