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27

第27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14)

文清书院原名南书院,因其址在河津之老城南街,与贡院相别而名。初为薛宣(文清公)故宅,明正统十二年(1443)薛宣因得罪权宦,罢官回乡,以其宅第作为讲学之所,设教7年。后因薛宣应诏回京停办。天顺元年(1457)薛宣辞职还乡,重新设教,四方追从者越来越多。6年后薛宣去世。明弘治初(1488)薛宣的弟子王盛,时任河东道参政,巡行至河津,捐资修葺薛宣设教之故宅,取其师谥号并亲书“文清书院”匾额。隆庆间,知县张汝乾奉上司命,追寻薛文清公之遗迹,在文清书院周围买地扩大书院。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县钱元台重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黄鹤龄再修增扩,买书院之南土地若干亩,又买公输子庙址,以龙门书院基易之,与文清祠相通,创建讲堂学舍共70余间,曲折深邃,园亭俱备。大门东向临大街,额曰“文清书院”。道光五年(1825)知县汪桂葆重修,监生柴文理倡捐银2000两,各绅士亦量力捐助,堂斋房屋门墙,俱饬整完固,焕然维新。书院经费来源:自道光五年(1825)捐修工竣,尚有赢余经费,在本城内置店房两座,又馀银3310两,由知县发交各商,每年以八厘生息。嗣因经费不敷,同治二年(1863)绅士柴逢年首倡捐银200两,各绅士共捐银1000两,亦由知县发交各当,每年亦以八厘生息,经费尚可敷用。院外有地数亩,收租为院夫工食之需,悉由绅士经理。延请书院山长,进士出身者每年束脩银140两,举人出身者每年束脩银120两,副榜出身者每年束脩银100两。主讲不拘何项出身,总以品端学粹,不染习气,禁绝洋烟,教法森严者任之。猗氏进士乔及鵷等曾任主讲,同治二年(1863)聘荣河县王麟祥任主讲。不仅河津童生来院求学,而且吉县、稷山、荣河及陕西韩城等学子纷纷负笈而来。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文清书院记》,王盛撰文。

《邑侯黄公重建文清书院记》,王居正撰文。

龙门书院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知县杨玉复于县治东南另建龙门书院,康熙五十九年(1718)知县钱元台增修该书院,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黄鹤龄扩建文清书院时买地与龙门书院易之,遂将其并入文清书院。

临猗县

桑泉书院原临晋县属书院,院址在县学宫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临晋知县傅克钦捐俸500两,集资1000余两,创建书院,河东道沈栻颜其额曰“桑泉书院”,以猗氏县曾一度称桑泉县而名。有坐北向南大门高楼3楹,上祀魁星,门内为照墙,左右各有旁门,名“功崇”、“业广”;从照墙向北前为牌坊,题曰“中和”;升阶为讲堂5楹;堂之左右壁间,刊列朱子《白鹿洞教条》及程、董二先生《学则》以示诸生,颜曰“喻义堂”;堂阶东为峨嵋山7间,讲堂后东西泮池、左右平房各1带;中为景贤堂,供设帝君圣像,东西厢房各5间;东偏隙地构堂3楹,颜其额曰“雨化”,诸生学舍20间,厨房3间,其他经营虽未全备,而规模粗就,已觉可观。又置地征租,延请牛问仁为山长,勉励诸生务遵学规学则,躬行实践。至道光十年(1830)旧址多就倾圮,而束脩膏火依然阙如。知县廉九经重修书院,创建点名厅5间,正厅5间,考棚30间。余银2000两,发当生息,以为书院山长脩膳之资。咸丰四年(1854)邑绅又以修文庙余银建卷棚5间,造长号板一百二页,砌以砖坐。咸丰间,知县鲁鸿畴捐俸及同人资助共得银500两发商生息。同治八年(1869)知县钱官俊捐廉俸100两并邑人捐助,共得银1200两发商生息。有地1顷50亩,招佃收租。光绪四年(1878)知县方戊昌又以团练余银拨给书院300两,均助士子肄业膏火。光绪二十一年(1895)大水,考棚并景贤堂前东西斋舍悉倾圮,知县郑景福筹款修筑复旧。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桑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有《桑泉书院碑记》王先第撰文。

《重修书院新建考棚碑记》廉九经撰文。

城东书院原猗氏县属书院,在县城东门外,创建年代不详,约在明万历年间张居正大毁书院之时遭摧毁,后渐废为民田。

郇阳书院(原名涑水书院)

涑水书院原猗氏县属书院。院址在县城北隅。清乾隆二十二年(1747)猗氏知县李合至庄武王庙之左曰:“此文庙来龙也,冠冕宜堂皇。”于是改建老君殿3楹为讲堂,添建前后房门楹22间,学使题其额曰“涑水书院”,因猗氏县为涑水故道而名。置地1顷10余亩作为费用。涑水书院后被郇阳书院取代,旧址改为文昌宫。

郇阳书院原涑水书院,乾隆三十年(1765)猗氏知县史湛以“书院利于巽方,今乃在坎,宜移置之。讲堂应居中,今乃建于后,宜改正之。肄业之地须宽广,今乃俭于制,宜阔大之”。于是筹集资金3780余两,将涑水书院移建城内东南角高地,并更名为郇阳书院(因猗氏为郇国之地,猗氏附近有郇伯故城)前建仪门1间,大门并耳房3间,中构讲堂3间,后建养正轩3楹,两翼各3楹,东西学舍各12楹。复建厨房3间,大门之南浚池,仿学宫泮池之制。“郇阳书院之设昉于前任史公,虽曰移置,实创始也”。书院外有旧存地90余亩,又置地2顷30余亩,所得租息供每岁师生脩脯之需。养正轩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毁于火,知县曹镇重建,并捐集银3000两发当商生息。后房垣倾颓。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县傅猷著重修,于仪门内创建奎星楼1座,后舍添设内厨房3楹,外厨房东西各2楹,大门扩充为3楹。拨入发当生息银3000两,立规条数则,山长由绅士延请,生息银两官绅互为稽查,不得私自挪用。咸丰十一年(1861)知县李浚提生息本银800两并历年书院余银买地共2顷20余亩,岁收租息俱作经费。至光绪末年书院本银共有5000余两,每年应得息银500两。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郇阳学堂。

有《重建养正轩碑记》,曹镇撰文。

《改建郇阳书院碑记》,史湛撰文。

《重修郇阳书院并添置膏火记》,傅猷著撰文。

观生书院原猗氏县私立书院。约创建于明崇祯间,为王村举人王岩祯(王岩祯,字惟肖,进士王国瑚子)创办。王氏一门名望甚高,书院蜚声晋、陕、豫,学子多达数百人。后曾短期衰落。至康熙中期,岩桢子进士王含真重整父业,书院复振。

敬交社在猗氏城内兴教坊。清康熙四十年(1701)解元郭九会辞官后在该坊所立,讲教课士其中,成就人才颇多。其弟进士郭九同告归后继兄故业。敬交社虽无书院之名,却有书院之实。

新绛县(原绛州)

崇理书院为明藩王府书院,在绛州治灵邱王府东。弘治间(1488—1505)敕建,因灵邱王俊格善属文,聚书万卷,摹古篆籀六十余种勒石,名崇理帖。明亡而废。

启光书院在原绛州城内龙兴塔东,旧名启光楼。明嘉靖九年(1530)建,宗人肄业之处,后废。清顺治间旧址卖与闻喜乡宦翟凤翥,康熙间翟凤翥建为书院,名启光书院,施与绛州官署,令绛州士子肄业其中。后亦废。

河汾书院创建年代不详。明崇祯初(1628)知州笪继良临行前,将所佩银带赠给该院,作为修复之费。州人理学家辛全执教于院,其弟子甚众,李生光、党成、文养蒙等人都是他的弟子,形成绛阳学派。

文式书院清顺治年间,州人大理寺寺副段炳然亲老,乞终养归,创建文式书院,延请进士阎调鼎主讲,成就尤众。

敦复斋清初绛州人李毓秀创办并讲课其中。因其精研《大学》、《中庸》,来听课的人很多。李毓秀为人忠诚,治学严谨,教育学生独有精辟见解,一字一句明析含义,举证释疑。例如他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一句中,“毒”是“度”的讹传。句义是:没有宽宏大量的人,就不配做君子和丈夫。无度的“度”和量小的“量”,合并起来便是“度量”一词,应解释为:心胸狭窄、缺乏度量的人不配做君子和丈夫;具有远见卓识,有魄力,敢作为的人,才可称为君子或大丈夫。弟子著名者有姚吉士、阎廷玠等。敦复斋虽不称书院,但人们仍然认为其是一所著名的书院。

东雍书院原绛州州属书院,院址在城内正平坊,故明王府基址。清初西洋人据为天主堂,雍正二年(1724)知州万国宣逐回,改建为东雍书院。书院规制为:门楼祀魁星,大殿祀先师,后殿为三贤祠,大殿西为薛文清公祠,前后房舍共69间,为士子肄业处。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童绂延请进士阎廷玠为主讲,将书院旧存房地每年租银35两,作为膏火费。乾隆十四年(1749)知州李高移三贤祠于大殿西庑,改为先贤祠,增祀冯白石、梁广庵、王始旦、王子郁、陶肇尧、李子潜六先生,东庑为名宦祠,万国宣去后郡人感其德,设禄位于后殿祀之。仍聘阎廷玠为主讲。咸丰十年(1860)西夷和议既成,谓绛州书院为法人教堂故址,遂檄令将书院还给天主教会。州人愤然争之,但无济于事。

有《开设书院详文》,童绂撰文。

城内东雍书院因东雍书院还给西人,州人大惧圣道之为异端所挤也,咸丰十一年(1861)知州李廷樟禀明巡抚,邀集绅耆,议定用修文庙余金购地于城内卢家巷,鸠工庀材,建正殿3楹,恭移圣像供奉于此,大成殿祀先师、先贤、先儒,东庑祀名宦,西庑祀乡贤,南为功德祠,祀州牧有功于书院者。永济人任永兴捐银1000两,增廓地址,续购南院共80余间房舍为讲舍。官绅捐脩膳银2600两,发当商生息;又有水地8亩4分,岁收租银以为膏火费;同治二年(1863)绅士张其籍等捐集银3400两发商,岁生息银408两;又有三林镇地亩若干,岁收租钱12千文;同治十一年(1872)知州沈钟以罚款800两拨给书院,仍发当商生息,以上均作经费。光绪三年(1877)大祲后房地减租,月课奖赏由官捐给。光绪三十二年(1904)改为第一高等小学校。

有《重建东雍书院碑》,裕彰撰文。

南关书院(或称南关东雍书院、汾南书院)院址在城南关,清咸丰十年(1860)西夷和议将书院还给天主教堂。同治元年(1862)南关副贡生刘国铨慨然发愤,愿捐其先人旧园70余间为育才地,于是肇基分建书院,遂有南北两东雍书院。共建讲堂斋房48间。共有捐地74亩,知州李廷樟又典入中社地63亩,共价银935两,钱33千文;同治九年(1870)知州沈钟拨入罚款800两发当商生息;光绪十三年(1887)知州捐廉银300两,劝集绅商捐银1800两;又光绪十七年拨入养正义塾罚款银300两,均发商生息,藉充脩膳膏奖等费。光绪三十四年(1906)改为高等小学校,民国元年(1912)改设为第二高等小学校。

有《补立南关东雍书院碑记》,李焕扬撰文。

《两书院碑记书后》,李焕扬撰文。

桂林书院在原绛州城内西南隅桂林坊,清乾隆十年(1745)建,创建人无考。有房屋7间,窑3孔。后废。此名为书院,实为社学。

稷山县

思文书院院址在县治古塔东南,为府馆旧址。清康熙二十年(1681)知县朱文爵就府馆改建为义学,堂宇迫隘,日久废圮。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韦之瑗捐资倡建书院,将义学旧址规划改建而成书院。计有讲堂3楹,正厅3楹,前后学舍20楹,大门3楹,二门1楹,花亭、牌坊各1座,隅建文昌阁,书院名曰“思文书院”。取《诗经》“思文后稷,克配彼天”之语。因无经费,不能延师课士。历年既久,渐就倾圮,道光二十八年(1848)知县以修考院余资为经费修葺书院,捐廉以为膏火,使书院得以维持。咸丰六年(1856)遭火灾,书院益废不可居。咸丰八年(1858)知县沈凤翔筹设经费大加修葺,使书院焕然一新,复延师课士。书院前此因无经费,不能延师,知县只能自行课试。光绪五年(1879)钦差稽查赈务工部侍郎阎敬铭、王南因案筹捐银2100两发商生息,作为山长脩膳、士子膏火之用,并饬立章程,勒石院中。知县王希濂捐廉银100两;光绪七年(1881)知县马家鼎又筹捐银265两,钱262千文,拨地30亩;光绪九年(1883)知县马鉴又拨银526两,均发当商生息,并所收地租以充经费。书院山长由绅士择定,禀明该县聘请,不由各衙门推荐。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设为高等小学堂。

有《思文书院碑记》,韦之瑗撰文。

《重修思文书院记》,沈凤翔撰文。

《思文书院经费札文》,阎敬铭撰文。

《思文书院续捐膏火碑记》,马鉴撰文。

杜陵书院(原名致极书院)院址在稷山县稷峰镇小杜村,小杜村旧有庙,相传唐杜甫(子美)读书处,元大定间改为寺,清雍正六年(1728)里人阎鹏起等改为义学,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梁长淳改建为“致极书院”。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张应辰重修,易名为“杜陵书院”。并著有《重修杜工部读书台记》:“……村东皋畔翼然有亭,传为少陵先生读书台……构而新之,题为杜陵书院,所以述先贤召来学也,并志之以诗:胜迹村名杜,文星旧暂栖,亭高锦里宅,树压浣花溪……”道光二十一年(1841)光绪三十三年(1907)均有修葺。书院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现存山门、藏书楼及东西耳殿。山门面宽一间,进深二椽,单檐悬山顶。灰筒瓦覆盖,檐下无斗拱装饰,中辟大门。藏书楼一层为砖券窑洞三孔,中辟小板,其顶部为二层孔圣堂的月台。窑洞两侧有石砌台阶可登二层。孔圣堂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顶。三架梁前带插廊,无斗拱装饰,廊柱四根,柱头均有砍斜。明间柱础为双层,下层圆雕六位力士,上层为素面鼓石。孔圣堂两侧各跨耳殿一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东耳殿檐下走马板,阴刻楷书“敬业”两字,通雀替高浮雕牡丹、莲花图案;西耳殿檐下走马板,阴刻楷书“乐群”两字,通雀替高浮雕二龙戏珠纹饰。书院后为小杜村学校校址。

垣曲县

勉庸书院原址在县城西北隅,明天启初(1621)徙建于学宫右,年久湮没,仅存遗址。创建人无考,废时不详。

亳城书院院址在垣曲县文昌祠西侧。旧名讲堂,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知县许谷建,延张笃文为书院长。书院年久倾圮。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秦振赢更名为“亳城书院”(亳城在治西10里,相传汤都遗址,亳城后并入垣曲)捐俸置地42亩5分,租钱为书院经费。乾隆十七年(1752)设弦歌书院时,将亳城书院并入弦歌书院。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总要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不对?所以想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想看世界的年轻人。它将缓缓向你描绘一个中国体系之外的世界。美国,离我们很近,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美国的新闻,但美国却实实在在离我们很远,能够亲自体验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的人在13亿中国人中,只有那么一小撮,而这么一小撮人中,更少有人能够提起笔,给中国人写写真实的美国。17岁时,逅逅曾去美国体验高中教育,并出了一本《体验美国中学教育》,19岁时她成功进入美国前十名的顶尖文理学院HaverfordCollege,现在她每天阅读将近两百页的书,品读中美两种体系在教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
  •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作为中国的国粹,对联因其具有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文采,始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其能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历来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
热门推荐
  • 鬼界冥王

    鬼界冥王

    他欲成佛,世人却渡他入魔!今世!佛挡杀佛!魔挡诛魔!
  • 四叶草们爱的少年

    四叶草们爱的少年

    本书是一本语录,献给TFBOYS的,如果你也有什么想要对他们说的,请加我QQ:2406654254我会把你想要对他们说的记录下来写于本书中,当然,黑粉勿入!让我们一起守护“十年之约”守护“TFBOYS”!
  • 浅思曾经丶希莫如金

    浅思曾经丶希莫如金

    第一次见面,莫浅浅很郁闷。她没想到会和辰允希撞个正着,顺便在人家的衣服上留了豆浆和自己的小爪印。第二次见面,莫浅浅很忧桑。她没想到自己的亲亲弟弟和辰允希竟然是好兄弟!第N次见面,莫浅浅很心塞。她没想到自己居然从楼上掉下去会被辰允希救了。什么,要去照顾他?不不不,这是送羊入虎口啊!第N+1次面前,莫浅浅很抓狂。她没想到自己会见面是在酒吧,还把辰允希强吻了?莫浅浅发誓,她再也不喝啤酒了!
  • 赵飞燕外传

    赵飞燕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隔壁有只桃花妖

    隔壁有只桃花妖

    桃花看上了隔壁山头的俊和尚,自此生活中只剩下三件事,追他,追他,追他。
  • 半妖修仙传

    半妖修仙传

    一个流落妖域的人族少年,因百滴白虎精血而成就半妖之躯,在满满都是套路的三界之中,为打破宿命的牵绊而不断突破自我,问鼎仙界巅峰……这是一部修仙爽文,杀伐果决,绝不拖泥带水!!!
  • EXO之用命去爱你

    EXO之用命去爱你

    原本是青梅竹马的我们,你却因为她打我,我会加倍还给她的。一年后,我回来了,你还好吗。我和泰妍成了好朋友。爱情开始了吗?好景不长。又来了一个尚琳。小熙‘记住藏好他;别惹我不开心,否则别怪我不客气’。A市。我遇到了你朴氏大少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尽请期待吧!
  • 武道枪神

    武道枪神

    当一个在现实中的大好青年无辜的穿越到一个仙侠的时代,正雄心勃勃的准备修真成仙,却发现自己无法去修行这个世界流行的仙术,在这个以实力为尊,以强者为尊是世界,看这个[平凡青年如何在这乱世挣扎生存.如果您想知道这小伙子以后的发展,那么就请您跟着我进入这个仙侠的时代吧
  • 雪庵从瑾禅师颂古

    雪庵从瑾禅师颂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拉雅麦尔之太古之棺

    拉雅麦尔之太古之棺

    离鲛人第一次入侵拉雅尼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之久,一蹶不振的鲛人一族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沉寂在西深海的幽暗领域之中,他们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远古年代的神器,并将其据为己有,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又在策划着一场惊天的阴谋,善良的拉雅尼克人不得不再次面对邪恶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