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28

第28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15)

弦歌书院在城西北隅,即勉庸书院故址。清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言如泗因亳城书院屋止数楹,不足容多士,因此廓勉庸书院旧址,创建弦歌书院。建有讲堂3楹,东西房各8楹,过厅3楹,大门1楹。又将原亳城书院并入,悬挂“弦歌书院”匾额。“额曰弦歌书院,志祖德也,或曰武城,所教以礼乐”。乾隆二十五年(1760)有佛云寺地一块,经知县拨入书院管理,年收地租银70两,为书院经费。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汤登泗于讲堂后增建北房3楹,东西房各3楹,又于讲堂西南增建北房3楹,聘国学生张卜公为书院山长。道光五年(1825)知县毛凤仪增建正本堂5楹,堂前东西房各8楹,二门3楹,大门东增3楹,西增2楹,规模较前宏阔。光绪三年(1877)征收地丁银1270两5钱;光绪五年(1879)知县由藩库领回此银归入书院,发商一分生息,年收利息银127两5分,为书院膏火经费。光绪二十八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弦歌书院记》,言如泗撰文。

闻喜县

董泽书院院址在阜底村。宋相赵鼎世居董泽,元至顺四年(1333)其六世孙进士赵筼翁仕元,为国子监博士,归乡后请作书院,名“董泽书院”。县志载,董泽在县东40里,即舜时董父豢养龙之所,一名豢龙池,宜植莲稻,董父庙、裴晋公湖园、赵筼翁董泽书院皆滨此。董泽书院时断时续,后废为赵忠简公祠堂。明隆庆五年(1571)知县王象乾曾重建董泽书院。阜底村小学现存一匾,上书“董泽书院”,为清道光四年(1824)悬。

有《董泽书院记》,元·虞集(1272—1348)撰文。

涑水书院院址在县城西关红鹤楼湾。清康熙元年(1662)邑人翟凤翥建。自记曰:“……此涑水书院所繇兴也。社初立于大觉寺,改于邑城隍庙。今于涑水西湾建书院,即以涑水名,法司马也。中堂塑至圣先师孔子像,左配子夏,以卜子设教西河,今河津有墓在焉。右配汉寿亭侯关公,以公解人,好读《左氏春秋》,圣贤也;次以乡贤郭有道、王文中十公从祀,曰圣坛;左右厂廓各五间,以课诸生;前为泮池,再前为星门,坛后为洞林内章学堂,堂后为太极阁,延名儒主之,周列洞号以居学者,左讲堂,右射圃,统名之曰‘涑水书院’。”书院在乾隆时废。

有《涑水书院序》,翟凤翥撰文。

义仓书院院址在县城北街旧布政司东。清康熙九年(1670)知县沈光瑀建。有“讲堂三间,立朱子神位于中,旁刻抚军乘时积贮及仿古义仓书社原谕一道,复设两庑各三间,延有德艺者为之师,俾阖邑子弟得擔簦而就业焉。颜之曰‘义学’。后又辟堂三间,其广与深之数与义学等,左右分廒房二间,即以所现输粟暨将来所续捐粟于内,颜之曰‘义仓’,岁丰则于刈获时出陈易新,勿致红朽;岁歉则上饥授粥,中饥授粟,咸于是乎取之,庶不至岁或不登而坐嗟无策也。此仓与学并建,亦犹教养兼资之遗意与?总颜其名于大门,谓之‘义仓书院’”。乾隆年间废。

有《创建义仓书院记》,沈光瑀撰文。

香山书院院址在县城西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李遵唐捐俸首倡,共得银5000两有余,创建书院。计大门3楹,二门1楹,讲堂3楹,后堂5楹,左右生徒肄业房各数十楹,又东西建文昌阁,构亭筑台为游息之地,其他寝室庖湢之所具备。以县境东南魁伟耸立的香山命名,颜之曰“香山书院”。“香山为邑东南文明地,前列三塔,形如文笔,以是钟灵毓秀,代产伟人,如裴文忠公、赵忠简公,俱起家进士,学术勋业,彪炳千古,而修身立名之士,往往接迹而生,诸生徒仰止前型,瓣香有在,所为尊,所闻行,所知者,岂惟是章句之末已耶……”有杨来青、乔柄南、张捷清、费玉凤等任山长。香山书院有地1顷90亩6厘,每年征收租银54两4钱3分,由租户送交清徭局绅士经理,转发书院山长为束脩应用。有本银550两,钱1600千文,发商生息,每年应得息银160两,由当商送交清徭局绅士经理,转发书院生童膏火应用。又香山书院向由清徭局每年由差徭项下提钱500千文,按时估易银津贴书院生童月课膏火之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新建香山书院记》,邑令李遵唐撰。

芮城县

文学书院原名子夏书院,又称卜子书院。原址在县东北8里冯村南(今南铠乡书院村)前临大河,后负条山。相传芮城为魏国祖庭,故建卜子书院以为祀。后人名之子夏书院,又称卜子书院。遗址仅存,为居民侵耕。明万历十年(1582)知县李选始捐俸赎地筹建书院。万历四十年(1612)知县赵庭琰于故址建祠堂3间,中祀子夏,左右以田子方、段干木配享;前为讲堂3楹,名致道堂;东西为斋房各3楹;外缭以崇垣,中为大门1楹,而匾之曰“文学书院”。“盖以子夏在圣门居文学之科”,又称卜子书院。后书院栋宇倾圮,渐就荒芜。清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毕盛讃、乾隆三十八年(1773)知县王用明、乾隆五十六年(1791)庠生董建泰相继重修,使书院得以延续。书院共有祭田若干亩,收租银为经费。书院废时不详。其书斋场圃遗址今为县良种场占用。

有《重修卜子文学书院序》,毕盛讃(康熙八年任知县)撰。

《文学书院碑记》,任光统撰。

《重修文学书院记》,王用明撰。

西河书院在县署东南邵公祠(祀知县邵璇)旧址,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州言如泗同知县莫溥移祀邵公于义学,于故址创建西河书院,其名亦出于“卜子夏于西河设教”之说。书院为三进院,一进大门1楹,转西为致道堂4楹,东西厢房各2楹;二进为仪门,东为切问斋,西为近思斋各3楹,中为传经堂3楹,东西夹室各1楹,还有东厨房、西茶房;三进为内屏门,门东西为博学斋、笃志斋各3楹,中寝室3楹,东西夹室各1楹,后门1楹。聘请进士韩性善为山长,解元张定基、马安邦、王瀚曾等主讲。咸丰八年(1858)斋长薛于瑛将书院迁建新址,薛逝后于此处建薛公祠。书院经费来源:乾隆二十八年(1763)奉省批准,从县东清凉寺旧有地2000余亩内留地10顷供本寺香火,余地10顷67亩5分归入书院,又垦无粮官地数十亩;乾隆六十年(1795)知县李承恺重修书院,并庭断争讼之无粮滩地1700亩入官;道光二十三年知县符壮图劝捐银3000余两当生息,置地3顷40亩,每年定租70余石;咸丰四年买城内市房1座,又典城内西街市房1座;同治九年知县郑逢辛劝令行户德升合等14四家共捐银400两,贡生任寿捐银200两;光绪元年因案断令姚月恒捐地34亩,每年定租3石,以上共计地15顷13亩4分5厘,共收夏秋租小麦93石2斗8升,大麦1斗5升,谷17石6斗4升5合,银98两9钱8分1厘,生息银3600两,共完正粮61两7钱5分4厘,俱作为书院经费。光绪二十七年(1901)四月,知县彭履德改西河书院为第一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西河书院改为第一高等小学校。

有《建立西河书院碑记》,莫溥撰。

《重修西河书院碑记》,李承垲撰。

《书院兴修碑记》,符壮图撰。

《西河书院续置房地碑记》,丁树勋撰。

申义书院院址在陌南镇东后土庙,创建年代不详。后以时值麦秋,农事方殷,偶一次官课,课卷无多,某知县遂废申义书院,将其改为义塾。芮城限于河山东西袤延,县城偏处西隅,陌南镇为东路巨镇,自此书院撤毁之后,沟东学者皆裹足兴叹,以致废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邑绅景耀月留学日本假归,禀请知事彭履德,就书院旧址创办公立初等小学校,参以日本学制,令本镇学生一律归入学堂,不得建立私塾,以牵制其乡儒士人必经官方考验授与文凭,方准在本镇为师。后又改为高、初两等小学校,民国九年(1920)改为第二高等小学校。

考盘书院清光绪十四年(1888)田上村(今属风陵渡镇)例授修职郎常秀文创建于田上涧。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曾赐书院银牌一块(现藏侯马寺博物馆内)书院废于清末。

跃龙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晓理镇文武秀才牛彦林建于本镇西山庙(又称西山书院)民国六年(1917)改为第四模范小学。民国十八年(1929)因灾荒停办。

弦歌书院院址在今大王镇张村玉皇庙,创建年代及书院情况不详。1935年高崖头村义士张荣昌于弘歌书院旧址重建昌立义务两级小学,如收平民子弟200多名免费就读,办学12年,就读人数达2000多。

蒲阳书院(永乐书院)院址在永乐镇文庙,建于明代,毁于嘉靖中。清乾隆七年(1742)重建。嘉庆间又毁。道光元年(1821)蒲州府永乐同知陈世昌倡捐银3900余两,在原址上兴工复建,共费银1900余两,存2000两发典生息,作为薪膳之资,立石以记。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蒲阳初等小学堂,三十四年(1908)改为两等小学堂,民国年间改为蒲阳高等小学堂,后又改为永乐第二高等小学堂。

乐善书院中条山之北面历山上有虞帝祠,“庙踞雷首之巅,古柏森阴,条山自东而北蜿蜒迤逦而来,崭然欲尽,隆然盘一巨邱,四望辽阔而黄河自西赴南,蓬勃排荡而去,乃山水雄胜之境,据一邑之壮观。”同治十二年(1873)六官村(今属中瑶乡)生员姚廷辅读书其间,虞帝庙首事者与之议定,以两廊创作学舍。五村联合重新修葺,祠中两廊廊坊20余间作为学舍,由薛于瑛题名“乐善书院”。“盖因帝庙而示人以仰止其善与人同之量也”。并募集制钱10万余枚作经费,选董事8人经理。至光绪三年(1877)遭灾废学。

有《乐善书院记》,薛于瑛撰。

归儒书院清同治八年(1869)上阳村(今属中瑶乡)人秦魁炎(醒清)少壮业商而喜读小学,曾于村东购麻谷废寺创立书院,名“归儒”。“顾院号归儒,必儒之所为远胜于佛而后可。夫读书而专为干禄计与假学佛法以求供养者相去几何”。“以归儒名书院有幸之之意焉,有闵之之意焉,有勉之之意焉,有戒之之意焉,有传圣道之意焉,有充王道之意焉,有信天道之意焉。衣钵之区转为弦诵之场……”聘芮城进士薛于瑛及弟子主讲,一时请业者踵至。平定人李用清为之记。观察升泰题书院额,并与山西学使麐伯谢为作楹联,马丕瑶书“学近知非”门额以奖之。光绪三年(1877)大祲,书院即废。

有《归儒书院碑记》,李用清撰。

《归儒书院记》,薛于瑛撰。

平陆县

虞城书院院址在县东城内,为察院旧址,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梁迪与绅士筹划改建,名“虞城书院”,因“平陆,古虞城地”而名。有后堂3楹,堂之左右为廊房各5楹,东西相向;前堂3楹,门3楹,皆南向;大门、仪门各建置若干楹。其旁余地,仍留以待增建。又清厘更名田,为延师养士膏火资。书院规模粗就,知县调任屯留。乾隆二十八年(1763)书院废,改为粮仓。

有《创建虞城书院记》,朱一凤撰。

《虞城书院记》,杜滨撰。

同类推荐
  •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一书囊括了宇宙、地理、自然、历史、人体、科技和动植物等领域,采用图文并茂的新颖体例,精编世界上最著名、最奇妙的未解之谜,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未知世界的情景,并对谜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给人们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揭开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谜题的谜底。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书中不但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奥秘的丰富与变幻,同时也让读者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探索,记录了浙江多年来走在前列的非遗保护历程和实践,是读者了解浙江非遗工作的一个窗口。全书主要分为四讲:第一讲为学法讲义,第二讲为论坛讲演,第三讲为会议讲话,第四讲为市县讲评。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破译孙子兵法

    破译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哪些实用性的内容,广涉领导文艺、处世之道和经商之技。
热门推荐
  • 人造人锦诺

    人造人锦诺

    和她分手之初真让人痛不欲生。洁提出分手的原因是我太关注自己了,言外之意是我太自私了。现在想想,自己的确真的不够关心洁。
  • 盘天经

    盘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绯红的枪姬

    绯红的枪姬

    末日的少年变成了少女,带着双枪灵能来到异世界……激荡的黄昏协奏曲,喷涌沸腾的是热血,冉冉升起的是燃烧的火焰。
  • 全职业贴身高手

    全职业贴身高手

    考古、炼金、锻造、挖矿,当这些游戏生活技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何斌身上时,彪悍的人生开始了。“会考古、破案、裁缝、做珠宝、还做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真想看看你这脑袋瓜子里还有什么。”美女们好奇的看着何斌。何斌嘿嘿一笑,好奇?小心哦,这是即将爱上我的标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群牛譬经

    佛说群牛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杨光成仙记

    杨光成仙记

    杨印耀和杨光百年不和。一天一小吵,七天一大吵,一个月打一架。但是他们不是情侣。不过杨印耀对杨光也是爱慕已久,杨光却不知,她一直以为杨印耀是情商最低的小白兔,却不料自己碰上了大灰狼。杨印耀笑道:“反正你最后归宿必须是我。也是,他们俩牵手、拥抱、接吻、约会,什么没干过啊。说他们俩不是情侣,谁信呢?
  • 腹黑王爷好妖娆

    腹黑王爷好妖娆

    初见时,他折扇轻摇,眉目轻展,却出言轻佻:“敢问姑娘芳名?”再见时,她已是他的妻,新婚之夜,红烛帐暖,他掀开她的喜帕,眼神深不见底:“你是我的妻,我自会好好待你,只要,你一直留在我身边。”权势、阴谋、红颜、知己……闲散不羁的外表之下,究竟藏着怎样一颗颠覆天下的心?而我,竟也甘愿就此沉沦,陷进你的温柔里,陷进你从不曾言说的爱情。
  • 逆天仙尊:缠上惊世小妖

    逆天仙尊:缠上惊世小妖

    她是妖皇身边的冷艳刺客,他是名扬三界的风流仙尊。她独来独往数千年,一朝遇上,就被他给缠住了。她要上天,他主动唤来坐骑,载她云海兜风。她要入地,他甩袍一脚,踹烂冥府大门,任她自由出入。他誓曰:“嫁给本尊,本尊有各种灵丹灵药,管饱。本尊还能宠着你横行六界,肆无忌惮,管爽!”她敛起冷眸,不太满意。他一把拉低衣领,露出寸肌寸玉的仙身:“本尊穿衣有形,脱衣有肉,保准你不后悔,如何?”貌似这个不错!她欣然笑纳了。
  • 荒山传

    荒山传

    从前有座山,名唤大荒山。山上有块石头,记载着天上地下所有的事情。忽然有一天,它被人带下了山,哎呀不得了不得了,三界六道、万族世界都被这块疯狂的石头闹翻了天,其剧情那是比《西游记》更疯魔,比《石头记》更浪漫,欲知详情,快进来看看吧!
  • 缘嫁腹黑总裁

    缘嫁腹黑总裁

    对前男友痴心六年却惨遭抛弃,转身却遇到了极为“温柔”的他,看他小样儿可口,速速闪婚,可是婚后才知道原来,他的温柔是装的,其实就是一只腹黑的大灰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