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29

第29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16)

傅岩书院在县治东门外。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州言如泗买民地及邑人杜汝愚捐地,倡合邑绅士捐银,在荷花公馆旧基上,创建书院。知县韩夔典、李友洙、王怡先后督理其事,书院“颜曰傅岩,志地也”。“平,古虞国,有商傅相版筑之迹……傅岩之名因版筑而志地也。夫筑以成基,于学亦犹是耳”。傅岩在县东25里圣人涧上,传说商贤相傅说隐居此处。唐大历间建有傅岩祠。书院前为大门3楹,东西耳房各1楹,中为讲堂3楹,后藏书楼3楹。楼左右翼以寝室各1楹,东西学舍前6楹,后10楹。又“于楼西别分一区,建傅相祠3楹,照厅3楹。祠前为亭,圆其顶以象文笔;又前甃一方池,引水以象文波;池南则客厅3楹,游息谈宴处也”。书院内凉亭、鱼池、燕室、庖舍备具,书院外清泉环绕,林木葱郁,负山面河,实据一邑胜地。道光二年(1822)知县李树生、咸丰二年(1852)知县余正酉相继重修补葺。共有书院地17顷57亩9分3厘,收租84石7斗4升,租银171两4钱4分,为书院膏火脩膳之资。后因大祲,各乡租田佃户逃亡,多半无着。大祲后知县刘鸿逵力为清查,查出熟地14顷87亩6分8厘,荒地12顷81亩9分7厘,租银348两4钱3分6厘,租钱46千350文,麦租51石7斗6合,谷租51石7斗6合,仍作书院脩膳膏火费。光绪三年(1877)大祲以后地多荒芜,所收租仅敷修葺之用,月课奖赏由官捐给。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平陆第一高等小学堂。

有《创建傅岩书院记》,杜若拙撰。

史塾书院在平陆县部官乡太臣村,光绪末年建,创办人不详。

万荣县

清风书院原万泉县属书院。在万泉县治东南古城村。康熙三十四年(1695)万泉知县瞿亮邦,善政善教,以万泉虽属山僻小邑,地瘠民贫,但耕读者不乏其人而无力延师者比比皆是,曾于县中设义学五所以课士,他规定:所延师儒,不拘生意,首重品行,次及文学。每年束脩均自行捐资,不得摊派里民。公务之余,亲自课试。康熙三十六年(1697)瞿将离去,人怀之,即所设在城义学改称为书院,以识其德。

有《邑侯瞿公清风书院》,董宏彪撰。

方山书院在惠民池北。乾隆三十年(1765)万泉知县谷琠因清风书院有名无实,延师课士前只暂寄学宫,遂捐廉为倡,择地于铁佛寺西,创建方山书院。“计建大门、重门各3楹,中有牌楼,为前后衢道。大堂左右9楹,二堂如之,一为讲堂,一为课文地。后楼5楹,山长憩息其间。上建文昌阁,星辉云烂,与照墙外惠民池波纹遥映。自内远外,各有东西厢房,俱容诸生栖止。傍有余房十数间,为庖湢之所,规模具备,储精毓秀,诚风云聚会地也……工既竣,商所以名书院者,或曰,县志旧载清风之名第有名无实,且于地境之义无所取,惟邑南五里许,有孤山耸翠,四面停匀,一名方山。因名之曰‘方山书院’。庶学于斯者皆智圆而行方,不致毁方而瓦合也……”嘉庆十五年(1810)知县曾守一、道光三年(1823)黄宪臣递修之,此后倾圮废坠六十余年,讲席既无,膏火亦缺。同治五年(1866)知县魏象乾于官署课士,自出膏火,并劝捐复集银至4800余两,发商生息,如此者十二年。光绪十年(1884)知县鹿学典捐廉倡之得捐金2600两,兴工修建,悉复旧观,并延师课士。余金800两发商生息,凡山长脩脯、生童膏火及费用,皆限以定制,通详立案,无论有何要需,不准提用。并捐生姓名、商额领银数,逐一镌石,以备徵考。光绪三十年(1904)改书院为高等小学堂。

有《创建方山书院碑》,谷琠撰文。

《重修方山书院碑》,黄宪臣撰文。

《重修方山书院碑》,鹿学典撰文。

《改书院为学堂碑》,方山书院山长李毓芸撰文。

三凤书院原荣河县属书院。原址在后土祠东。明弘治五年(1492)荣河知县高腾建。唐朝初年薛稷镇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以文武双全,博学多才,闻名于世被称为“河东三凤”。知县高腾为怀念“三风”而建书院,以培养人才。久废。遗址于清光绪初被黄河淹没。

大宁书院原荣河县属书院。原址在县城东北白马庙前。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荣河知县侯祁建,集师儒亲自课士其中。明万历五年(1577)改为按察司行署,书院逐废。

汾阴书院原荣河县属书院。院址在城东门外先农坛东。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荣河知县熊耳源创建。因荣河在唐武德之前称汾阴县而名之。书院“自门而坊而堂而庑而台既轮既奂……观其踞高岗负朝阳,允为多士徵其羽,爰榜其楣曰‘汾阴’,盖不让薛氏专美于前,而汾阴之士皆可为凤之飞矣”。后墙宇颓圮。道光三年(1823)知县郑赐图重修,大门外建牌坊一座,上书“造士之门”。筑内外院墙,聘举人杨如兰为主讲。道光十七年(1837)绅民捐置地13顷出租收息,作为膏火之资及院中一切杂费。继又立学规、定章程,讲求益臻完善,故其时鼓箧来学者济济。自光绪三年(1877)大祲后租价过贱,经费入不敷出。光绪九年(1883)知县董余三将清徭局应缴县署公费款内,每年提出钱300余千文归入书院,又捐集银1000两发商生息,以充经费。光绪二十七年(1901)汾阴书院改设汾阴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为高等小学校,民国十二年(1923)因县内添设第二、第三高小,改为第一高小,民国十八年(1929)第一高小迁移新城后内设二年制师范,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为县立第四两级小学校。

有《陈长春创建汾阴书院记》;

《熊耳源书院题名碑文》;

《国朝郑赐图捐修汾阴书院并置膏火序》;

《重修汾阴书院碑记序》。

绛县

涑阳书院院址旧在县西20里横水镇。金大定年间邑人吕士俊创建,置经籍于书院,来学者廪食之。乡里子弟从者甚众,金末废。元宋克笃《涑阳书院》诗写道:“诸处寥寥厥序庠,喜闻于北诵琅琅,爰停皂荩绛山下,莘睹青衿涑水阳,道祖仲尼文郁郁,乡邻君宾事彰彰,牙签架插余三万,子让家书寓所藏。”

涑阳书院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徐以泰以南门内义学屋舍建书院,名涑阳书院,取“涑水之阳”名。每岁延请掌教,选取生童,肄业于内。乾隆三十四年(1769)书院倾颓不堪,知县李继峤改建于龙王庙。

教山书院(原名华灵书院)

华灵书院在县治东南,即旧察院地。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李继峤及县绅贾凝端捐助兴建,大门3楹,外厅5楹,中堂3楹,颜曰“振德”;院长宅3楹,东北室3楹,西北经舍3楹,东学舍15楹,西学舍15楹,东南庖厨3楹,西南学舍3楹,东北隅学舍3楹;大门外东建室3楹,祀创建书院者。道光七年(1827)知县李兴重修。书院所筹经费:知县李继峤收废地316亩,增平地91亩,周云翥置水地14亩,平地136亩,有又山地5所,岁入租银为院长脩膳、生童膏火之用。光绪三年(1877)大祲,书院倾圮,地多迷失。

教山书院即华灵书院废址,光绪二十一年(1795)知县胡延修复东华灵书院,规制如旧,更名教山书院,“即《金史地理志》所谓教山绛水者”。事未遂离任,后任知县相继赞助,使书院竣工。光绪二十三年(1897)知县蔡光岳创斗捐以资膏火经费,不日去职。是年,知县章同继任,清出原有旧地千亩,岁得租钱300千文,经费遂以充然。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涑阳讲舍合并为第一高等小学堂。

涑阳讲舍(原名西华灵书院)

西华灵书院在县治西南,与东华灵书院相向。清道光七年(1827)知县李兴重修原华灵书院,与县绅贾宗洛等在华灵书院之西重建书院,名西华灵书院。原华灵书院称东华灵书院。西华灵书院规模小于东华灵书院,有敬业堂3楹,讲堂5楹,院长宅3楹,东北室1楹,西北经舍1楹,东西学舍各3楹,大门内北厅3楹,东马棚5楹,西马棚3楹。收复废寺地并捐地1191亩,岁入租银供院长修脯、生童膏火之用。光绪三年(1877)大祲,书院废。

有《重修华灵书院碑记》,孙让撰文。

涑阳讲舍即华灵西院废址,光绪二十五年(1799)知县章同“……复就城内华灵西院废址重加修建,更名涑阳,复旧观也。既落成,择诸生中聪明秀杰者十人教之肄业,课以经世之学……院置经史子集及时务诸书,凡若干卷,课以实学,旁及诗、古文、词,而归其用于经世宰物。每岁仲春,由邑令甄别去取,月给膏奖,视教山加厚示优异也。院在县署之右,入门南向,为讲堂,颜曰‘仪哲堂’。后正室5楹,东西经舍称‘是循堂’。右转过月门,历睫园回栏曲赴南舍3楹,书籍悉藏于是。下有古泉,颜曰‘掬碧簃’,取净漱一掬碧诗意。循栏而下,度短花墙径愈曲,有花有竹有牡丹数本,百余年物也。其上为司马文正祠,右为问奇字斋,门厨庖湢悉备。院中经费悉取给教山项下,别有规条”。创建东西书院馀银1200两发商,按年一分五厘生息,年得息银180两,以作膏火脩膳之资。光绪三十一年(1905)教山和涑阳讲舍并为绛县第一高等小学堂。

有《涑阳讲舍碑记》。

三槐书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办,在县城北街真武庙,是清末岁贡生王阜讲学之所。王阜精于程朱理学,治学严谨,远近负笈来学弟子众多。教学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授课时间为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民国十五年(1926)王阜病故,书院停办。

夏县

温公书院原址在小晁村北峨嵋岭上,温公祠馀庆禅院的东侧,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在京都知谏院为官的司马光归乡省亲,归京后仍牵挂家乡,特派人送回一笔银子建起书院,供家乡子弟就读求知。元至治年间(1321—1323)邑令贴木儿不花改建于城东南隅,名温公书院,祀司马光,有“堂七楹,中设司马文正像,颜曰‘粹德堂’,左延宾,右延师,辟斋五,聚造士之俊选与幼学者分授焉。游息之所,讲肄之堂,庖廪井厩靡不俱备,复入田亩若干,岁入以赡,且以供祀事”。始设山长。明天顺二年(1458)重修,成化九年(1473)副使胡谧徙建于东四十步。岁久倾圮,弘治三年(1490)知县姜洪在遗址上重新修建温公书院,门外凿方池汇清泉,池上作一鉴亭、独秀亭,二亭相对。嘉靖三十四年(1555)因地震倾圮。

有《建温公书院记》。

涑水书院旧名温公书院,明万历九年(1581)知县杨益重建温公书院,更名涑水书院,岁久又圮。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陈佩重建涑水书院于温公祠旁,院中有讲堂3楹,东西厢房各3楹,寝室3楹,东西厨房各2楹,后房5楹,讲堂前东西肄业房各9楹,前为二门,两旁文昌、魁星楼各2楹,大门左右夹室各3楹,东西厢房各3楹,共计正房6座,学舍厢房10座,为屋50间,仍名涑水书院。自记云:“颜以涑水书院,盖涑水不专属夏境,而世传温公者并称涑水。今书院之地即隶祠宇,是以名之斯役也。”嘉庆十六年(1811)知县赵连城重修。同治十年(1871)知县孙近宸见舍宇朽坏,筹资倡修。后任知县成熙接修,光绪三年(1876)知县林本象最终告成。书院膏火银两自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陈佩倡捐后,官绅先后乐输,积成巨款,至光绪间计本银已足4700两有奇,发商生息,岁生息银492两;邑人先后捐地237亩,岁收租银4两4钱,租钱24千文,均作经费,不敷之处由官捐补。光绪二年(1876)知县林本象计岁入以为支销,酌议定章,会同教谕武九畴、训导郭经郛,刊石于讲堂左壁,以期垂久。清末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新建涑水书院碑记》,陈佩撰文。

养正书院院址在县南郭村观音寺内,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元年(1736)知县田成玉规范书院。原有官地108亩,准留30亩给寺僧,余地78亩,每年收租银70两2钱,完粮8两7钱4分,其中61两,拨入养正书院作为脩脯等费。书院规模不大,课徒不多,后废。

同类推荐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陇上灯谜六十年

    陇上灯谜六十年

    本书辑录了甘肃省自建国以来六十年间著名谜语专家创作的谜语,内容涉猎广泛,谜面用典丰富,文字典雅、工整、谜语或形象生动,或妙趣横生。适于谜语爱好者、收藏者及对此感兴趣者阅读、鉴赏。
  • 读故事学国学

    读故事学国学

    本书涉及国学知识:“哲学星空”、“史书巨著”、“医学经典”、“书画长廊”、“戏曲文化”、“文学殿堂”六个方面,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经典读本。
热门推荐
  • 女配:白莲花你给我死开

    女配:白莲花你给我死开

    剔骨,炼魂,蚀身。华舒唯一错的,就是太过自信,自以为他们五千年的情谊,在他心里是最重要的。可是他弃厌她恨她,他不信她。
  • 心之所愿

    心之所愿

    你追寻着所谓的太阳,将我独自一人留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我不甘心却招来你的厌恶,于是在一片血红中,什么都成了泡沫......
  • 倾世穿越:废物五小姐

    倾世穿越:废物五小姐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学生,安诗芸很有当学生的自觉。每天听听讲,做做题,日子过的还算惬意。但是,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姐不就是摸了一下那种子嘛!怎么就成了穿越大军中的一员了?喂!种子,你有没有搞错啊!姐不是特工也不是杀手,姐一个普通学生碍着你什么事儿了?把姐弄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好玩吗?!姐的完美人生啊!!穿越就算了,种子啊种子,人家穿越哪个不是绝代天骄,你怎么让姐穿成了个永世不得翻身的废柴啊?!没天理啊!!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我安诗芸可是大家佩服的三好学生,众人心目中的偶像啊!姐是废物?瞎了你的狗眼!姐分分钟就能把你比成个渣。得得得,既然来了,废柴姐也让她变天才!
  • 东京食尸鬼

    东京食尸鬼

    在人山人海的深处,也存在着非人类的因素,那就是——“喰种”本作者第一次写,有不好的地方请读者点评本作品是以东京喰种漫画结尾继续想象创作。
  • 狐妃别闹了:王爷,你配不上我

    狐妃别闹了:王爷,你配不上我

    她被他打成孤魂野鬼,立誓成魔。转世为妖,废材一个,被誉为白痴的她招惹了妖界不可得罪的王者。偷他内丹逼他纳妃,她过河拆桥一脚把他踹下悬崖,他邪魅的笑容煞气毕露:“我的王妃,你TM活腻了。”他是权倾妖界的王者,忍辱娶她,她却在新婚之夜与人私奔。他脸上的阴霾铺天盖地:找,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把那该死的女人找出来!
  • 哑巴王爷俏王妃

    哑巴王爷俏王妃

    出生于中书侍郎府的温璃儿,从小巾帼不让须眉,饱读诗书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嫁个好人家。但却不想,一道圣旨竟从天而降,“什么,要我嫁给齐王!”“齐王是谁?哑巴!天哪!”温璃儿难道就此认命?非也!夫妻十条,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隆重出炉!
  • 揭穿假闺蜜

    揭穿假闺蜜

    世上有什么,比假闺蜜更可恨,他们披着闺蜜的皮,欺骗你的友谊,掠夺你的爱情,从今天开始,斩裂虚假的友谊。我珍惜你,并不是你伤害我的理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杀神成神

    杀神成神

    方亦回答道,有些好奇的盯着关少心,看着他把花瓶换了新水,小心的把花插进瓶里,看来寝室里天天摆着的鲜花都是这小子的手笔,只是为什么这小子开始关心起自己来了,方亦不理解
  • 至死不休

    至死不休

    这是一个隐藏于未知时空中的所在,没有历史,没有由来。有的仅仅是不断穿梭于各个神话世界与传说之中的冒险与不断死亡又不断加入轮回的历练者。胜者生,在追逐霸者之路上变得更加强大;败者死,于无人问津之中化为一杯黄土,被遗忘在某个世界的某个无名角落。这便是此间之规则,如此简单,如此暴力。
  • 极道边缘人

    极道边缘人

    女主角:闾丘蔚男主角:魁麒之当一见钟情发生在一个狂霸的男人身上,那到底是福还是祸?对他也许是福,对被他看上的人也许是祸也说不定.一个在极道边缘轻松游走的奇女子,一个许多大帮派首领奉为上宾的奇女子,虽然有着显赫的身世,却总是任性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从不相信爱情的男人,却爱上了一个希望有着独一无二,享受独宠的美好爱情似的女人,那将是何种情况?一个习惯了一手遮天的男人,爱上了一个我行我素惯了的女人.当一个只会用命令方式说话的男人变成绕指柔,那又将是何种的奇观?爱情就像是风暴,对他,对她,对所有人也许都是这样.以前有看过这文的朋友,如果有兴趣不妨再看看!这次是完全按照我以前真正的构思写的~希望能让大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