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08

第8章 山西书院制度(4)

(2)山长的聘用一般来讲,名气愈大的书院,对山长的要求愈高,非大儒或名宿莫任。宋代时,多由不愿出仕或弃官归田学者建院自任,后期则由吏部任命,遂为学官。故宋末多由州府学教授兼任山长。元代前期多为入元不仕的宋遗民担任,至元二十八年(1291)以后,根据朝廷的规定,每所书院设山长一员,由各行省所属州县宣慰司任命,从而使山长成为学官的一种,后期一些书院则以下第举人权充。但是,有元一代充任山长的仍有不少布衣因受荐举而被授以书院山长的,也有以州学正兼任书院山长的。明代时山长和元代不同的是,山长不是学官,而是由地方官延聘,或士绅公举,实行聘任制的一种职务。对其人选,明代多以品望为主,少有地域限制。一般来讲,各书院首先强调的是学问和品行。如明代虞乡王官书院,“其必选敦行孝弟、博习经史、务本崇实之人延请为师,以立院主,使之开设科条,以待四方俊秀,徐以劝导乡里”。清朝书院的主持人有山长、院长、掌院、掌教、主讲等称谓。书院的主持人一般也不是学官,但在主持人的聘任方面,政府的权力却大大强化了。雍正十一年(1733)前,书院的主持人既有地方官延聘的,也有并非地方官延聘的;而在雍正十一年(1733)后,书院主持人则均为地方官所延聘,将书院主持人的聘任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山西境内书院主持人的聘任,不但强调品行、学问,对地域也有规定。大多数书院都制定了相关的章程。如清徐县梗阳书院规定:“山长由绅士公议,于年前择定品学兼优堪以掌教者,禀明县主,由县主备关聘请,现奉大宪面谕。不得因上宪及地方官徇情推荐,以致虚糜脩膳,亦不得以本学绅士掌教,以致年久弊生,如清源延请徐沟,徐沟延请清源,凡非本学绅士亦均无不可。”特别是清后期,鸦片成为公害,人们对吸食者极为痛恨,山长若有此种行为,必不能保其位置。以河津文清书院为例,规定“至延请山长,不拘何项出身,总以品端学粹,不染习气,禁绝洋烟,教法森严者主讲,由绅士延访定议禀商邑令送关。现在经理书院绅士任占鼇、柴逢年、孙肇基、郝永芳、齐懋勋、柴广载、周骏声,凡七人”。其次是注重出身资格。县级书院山长的资格,一般要求是贡生、举人以上,例如文清书院“津邑自同治二年(1863)敦请荣河县进士出身王麟祥主讲,品学兼优,师表人伦而又循循善诱,不特本邑生童从游者众,即韩城、吉州、稷山、荣河诸生亦负笈而来。甲子科本邑登贤书者六人,尤近科所罕有,此山长得人之效也”。平遥县道光年间创建超山书院后,学董公议“山长由绅士询访进士之有品学者,禀县尊送关敦请,上游亦不札荐”。因而历任山长都有进士功名,而且多有宦海经历,学识渊博,社会阅历丰富。比如梁学海,汾阳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梁述孔,定襄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贵州即用知县;王鼎彝,介休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贵州仁怀县知县;吴信臣,灵石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广东南海县知县;赵昌业,宁乡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徐继畬,五台人,道光六年(1826)进士,曾任福建巡抚,太仆寺卿;王丕显,五台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浙江即用知县;何莱福,灵石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翰林院编修;宋志濂,崞县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陕西凤县知县;庞玺,代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翰林院编修;武达材,文水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即用知县;王舒萼,灵石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户部主事福建司行走。以上为平遥超山书院历任山长,共12人,全为进士。其中徐继畬在平遥超山书院任教最长,达8年之久。

(3)山长的待遇山长的待遇无定例,院各有差。例如,文清书院:进士出身每年束脩银140两,举人出身每年束脩银120两,副榜出身每年束脩银100两,火食青蚨80千文,节敬银4两。

从教书院:掌教先生每年束脩120金,每月10金,月底馈送;膳仪每年60金,每月5金。月初馈送;贽仪端阳、中秋、年节、寿仪各4金。

霍山书院:山长脩金通年160两,聘礼银4两,三节共银12两。

梗阳书院:山长脩金120两,膳金80两,聘金8两,节敬共银8两。

上党书院:山长脩金260两,聘金、贽敬各4两。

陵川书院:脩金100两,膳金60两,聘贽节礼等仪12两。

宗程书院:院长脩金120两,膳金60两……

超山书院:山长束脩火食银300两……

(4)山长的影响书院山长是书院的组织者和学术带头人,更是书院的灵魂性人物,对书院的学术研究、学术传承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对书院影响是巨大的,对山西文化教育也起着重大深远的影响。盂县人王珻,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在晋阳书院处于颓废衰败之时,受聘为晋阳书院山长。从他执教开始,就为晋阳书院确立了“引掖自学,先行而后文艺”的宗旨,倡导和实施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勤奋修业的教学方法。在他的教诲下,山西一时“人文”蔚起,科第联翩,十余年间,乡试、会试,登举人进士者百余人。雍正十三年(1735)王珻病归故里,晋阳书院学子为了怀念他的教育功绩,立《教泽碑》于三圣阁,镌刻他的教育规条。是年,山西提督学正以其“品端学邃,训进有方”向乾隆皇帝写了奏章。后来者都谨从他的教育思想,使书院数十年教泽不衰。晋溪书院创办的几百年间,很多有名望的学者前来讲学,如明末的国学大师阎若璩、文学大师傅山、思想家顾炎武以及后来经学大师出身的山西巡抚张之洞、“戊戌六君子”中的杨深秀以及杨锐等等都曾做客晋溪书院,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直接担任过晋溪书院的山长,亲自主持教务,为山西培养了不少人才。沁州吴正(吴琠的孙子)雍正十年(1732)进士,主持晋阳书院,“经史百家,无不淹贯”,“一时名士多出其门”。乾隆三十四年(1769)著名考据学大师戴震,偕同他的弟子、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来山西,戴震应聘到汾州府纂修《汾州府志》,段玉裁则应聘主讲寿阳受川书院。第二年,戴震还应邀到书院指导。临汾彭作邦,嘉庆甲戌科进士,历典贵州、四川乡试,居京师供职20余年,惟以著述为事,回到山西后,主讲晋阳书院,“令生徒兼习经史,日与讲论。一时以实学相勉,学风为变”。盂县人田雨公,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历充河南、江西主考官,咸丰年间辞官归里,先后执教于平定冠山书院、榆次凤鸣书院、省城晋阳书院讲席20年,“治经有法,承其指授者,后皆知名”。朴学家王轩,洪洞人,于同治、光绪年间先后主讲弘运书院、晋阳书院、令德书院18年,三晋学子,多受其教。清末著名方志学家杨笃,乡宁人,光绪年间担任《山西通志》纂修的同时,兼职令德书院分校,主讲《仪礼》、《说文》等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于光绪初年亦曾担任崇修书院讲席、令德书院协讲等职。书院聘请名师硕儒是书院名质提升,英才云集的关键,使大儒与书院相得益彰。

2.其他的职事类别

明代以降,随着书院的发展,还设立了一些职事,主要有:

监院,主要负责对书院进行监察。他是地方政府派驻书院的代表,负责与学政、县长、巡抚、总督联系,以监督山长、主讲等人的工作。

主讲,主要为生童教授课程,解疑答惑。绝大部分书院的山长同时兼任主讲。

协讲,主要是协助主讲进行教学活动。例如批阅生童每日的学习心得,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甚至与他们面对面地交谈以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协讲也选择品学兼优的儒士充当,且受到政府的监督。

襄校,负责教学工作,主要监督生童每日的学习进度,并对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考核。

斋长,负责监督诸生童对书院学规制度的遵守情况。

司课(值年学长)掌管课卷,并分给膏火银两以及稽查院中家具什物一切琐碎事务。司课要由山长和肄业诸生共同选举产生。司课本人必须身家殷实,人品端正方直,以免他们舞弊作假。

董事绅士,主要掌管经费,催当商息银及给发膏火、笔资等事。须由众绅士公举。

以上书院职事,不是每个书院都必设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设置章程,因而在职事设置上是不规范的。如晋阳书院设有院长1人,斋长2人;令德书院设有主讲1人(由晋阳书院院长兼任)襄校1人,监院1人;崇修书院设主讲1人,监院2人,斋长2人。至于州县书院,一般只设院长1人,监院1人,有的书院设院长1人,斋长1人。

书院还设有院夫、门子(门斗)斋夫(斋役)等职事,负责管理书院的一应杂务后勤,属于书院组织机构的下层成员。这类职事,以勤谨可靠为基本条件,一般由首事公择,不称职者随时可以撤换。由于工作需要,大多常年住院,所领工资,叫做“工食钱”、“工食银”。

7、书院的学生

书院的学生主要有生员、童生两大类,二者习惯上合称生童。生童还分内肄业生员、外肄业生员、内肄业童生和外肄业童生。

1.生童的录取

宋代书院接受生徒不分籍贯地域,四方之士皆可居学肄业。元代有些书院是专门教授乡里子弟的,但也有不少书院的生徒并不以籍贯为限,也有一些书院在选择士之俊造者入院的同时也招收幼学者入院,实行分教,如夏县涑水书院。明代书院既有不以籍贯为限的书院,也有只教授本乡、本宗族、本地区生徒的书院。不少书院也采用分斋制。清代书院对书院生童的控制显著加强了,书院的生童都要经过官方所主持的甄别(考试)方能录取。最初招生并无定额,后来根据书院经费和房舍等客观条件确定名额,所以生童的录取要受到限制。

(1)受范围的限制书院一般只招收本属区内的生童。如晋阳书院的肄业生员,由“各州县秉公选择”;河东书院规定“河东三十六属民籍生童,均准送院肄业”;崇修书院则为“府属生徒肄业之所”;个别情况也有例外,如河东书院还准许“陕豫商籍”生童入院就学。

(2)受数量的限制为了确定肄业诸生名额,甄别(考试)一般在每年正月下旬进行,确定名额,以定去取,并出榜晓谕。这种权力在清代已由官府掌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官学化的特点。如省属晋阳书院定额为生员120名,童生40名;令德书院“肄业高才生额五十名,以上由学院于各学内调取,如有空额,由监院官禀请冀宁道商调充补”,后来增至70名。州县书院一般为20~30人。有很多书院中的肄业生员定额是依据膏火费而定的。如望洛书院在“肄业生童宜有定额也”之条例中是这样规定的:“查造就人才之地,必视其人肯就学而加以讲习之功则学进,必因其才有可造而予以砥砺之益则业精,自当选择以定其名数。今拟内肄业生员以二十名为率,外肄业生员亦定以二十名,其所以分内外肄业者,恐诸生或有原系就馆于外,势不能舍彼归此,听其在已馆课读列为外肄业,惟遇课文讲书之期,必传令一体考校。至愿列内肄业之人,传餐设榻。总在学舍住宿童生肄业毋庸分别内外,有愿就内肄业者亦取定二十名一体肄业等因,卑府查得额多则滥,且膏火之需亦所不给,应斟酌膏火之多寡以定肄业之名数。今查该县交当银已有二千五百两,按年实收息四百五十两,除馆师脩膳外,可给二十五名膏火,应内肄业生童额数酌定以二十五名为准,更取外肄业生二十名,遇课文讲书一体考校等因,蒙此卑职遵照宪议办理,除现在考取内肄业生童二十五名为准给以膏火,外肄业生员二十名一体校课外,仍造具内肄业生童花名清册呈送,伏乞宪台查考备案。”宗程书院“自乾隆时陈润太诸人输银三千二百五十两于当商,岁以一五为之息,始定内课生童十人,月廪银九钱;外课十六人,月廪银四钱。道光时文庙工竣,赢钱二千缗复贳诸当商,岁论息以一分,增内课生三人,月廪钱一千二百,内课童三人,月廪钱六百,外课童二人,月廪钱四百。同治四年余复以廉俸银五百五十两蠲之当商,岁仍以一五为息,增生童内课五人,外课五人,月廪如初”。

(3)受甄别考试的限制一般来说,诸生要进入书院学习,除那些类乎蒙学的书院或家族所办书院外,其他书院均要遴选录取,叫做甄别和考试或荐调。

首先要看品德。清朝以前,并没有严格要求。乾隆元年(1736年)上谕规定:书院生徒,由地方官“择乡里秀异、沉潜学问者肄业其中。其恃才放诞、佻达不羁之士,不得滥入。”乾隆九年(1744年)礼部先后议复曰:“通行各省督抚公同学政,将现在书院生徒细加甄别,务使肄业者皆有学之人,不得莠良混杂,即令驻省道员,专司稽查。”

其次是看程度。生童虽同居一院肄业,其学问大小实际存在着差别,在招生和平时考试时,生童是分开录取,分别确定名次。生员,在唐宋时期是指通过州、县考试合格,进入州、县学学习的学生,在明清则是指通过郡试考试合格,取得秀才身分的学生。通过甄别考试,录入书院后,定为正附、内外随课等身份,肄业生员分正课、附课,正课又分内课、外课,内课是寄宿生,外课是走读生,附课是旁听生。童生是指那些还未考入地方府、州、县学的读书人,也分为童生正课、童生副(附)课。正附课生童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月课成绩而变动,正课生连续几次考试名次在后,则会降为附课;反之,附课生连续几次名列前茅则可升为正课。

2.生童的待遇

生童的待遇是有厚薄之分的,即每生膏火的标准视生员或童生、正课或附课、住院和不住院而有所区别。举例以说明之:

晋阳书院:“高才生五十名,每名月支膏火银三两,计十个月,共银一千五百两。住院者为内课,膏火全给;不住院者为外课,减半发给。”

宗程书院:“内课生三人,月廪钱一千二百;内课童三人,月廪钱六百;外课童二人,月廪钱四百。”

望洛书院:“正课生员十二名,每名每课给膏火银四钱。副课生员十六名,每名每课给膏火银二钱。正课童生八名,每名每课给膏火银二钱。副课童生十六名,每名每课给膏火银一钱。内肄业生童每月二课,加给膏火银数目旧无定额,现定为生童各十名,生银二钱,童银一钱五分。”

有的书院设有奖励机制。有的书院规定,官府考课优胜者可由副课升正课,落后者可由正课降为副课,根据考课成绩,生员分为超等、特等、一等;童生分为上、中、次等,其膏火也随之升降。例如:

梗阳书院:“书院生童膏火县主每月初旬内官课定夺名目,生卷超等捌名,首卷膏火银三两,二三名每名膏火银二两五钱,余五名每名膏火银二两;特等十名,每名膏火银一两五钱;一等童生卷上取六名,首卷膏火银二两,余五名每名膏火银一两五钱,中取八名,每名膏火银一两,次取无。”

同类推荐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和中国人

    本书集合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3种著作《中国和中国人》、《中国的文明》、《中国札记》合辑而成,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等等。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热门推荐
  • 都市狂少修仙录

    都市狂少修仙录

    暂停更新,恢复时间未定废柴少年遭遇女友抛弃,苍穹系统降临,女神萝莉云集,书写热血人生。纨绔?恶少?流氓?统统踩在脚下。仙人?妖魔?鬼怪?统统归我统帅。我不是神,我只是实力的搬运工。关注微信公众账号dsksxzl,各种剧情发展、人物分析都将在这里发布,甚至也可以跟作者互动,让剧情的走向由你做主!
  • 林夕侦探

    林夕侦探

    贵族公子哥和一个都市平凡者携手共进的侦探之路
  • 凤擒凰

    凤擒凰

    大越朝少将军傅华昔回京述职第一天,就干下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抢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婿,强迫人跟自己拜堂!可是,洞房之夜,傅华昔却发现,抢错人了,抢了个妖孽狐狸回来。退货吧,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抢来的人却按着傅华昔入洞房去了。稀里糊涂之下,威武霸气的少将军成了那人的亲亲小娘子。某人则表示,吃到嘴里的肉才放心,不用担心她跑了,无论少将军如何威逼利诱,那人就是甩不掉。而且,那人身份显贵,背靠皇上皇后两大靠山,自己也不能下狠手往死里整啊。于是,傅华昔泪流满面,默默扛着夫君这座大山帮夫君打江山。少将军表示:抢人的勾当要谨慎呐!
  • 改变决定人生

    改变决定人生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对普通人而言,工作是他们最普通的生存状态。人之为人,都应当乐意并有能力去工作。诚实劳动的人认为要生存就必须工作;其实,对于一切生存着的和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来说,同样如此。当别人辛勤劳动的时候,怎么会有人游手好闲呢?那他怎么能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荣誉并承担责任呢?工作是最好的老师,它迫使每个人和其他人以及现实的社会打交道。如果我们研究名人传记,就会发现:那些最伟大的人都是那些在工作中最勤奋刻苦的人;都是那些在科学研究中孜孜不倦的人;都是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的人。实际上,人类的知识、才干和社会的进步、文明,都源自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 明目至宝

    明目至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和谐社会视阈下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研究

    和谐社会视阈下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研究

    社区是社会的构成单元,社区的主体是居民,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社区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居民和大学生社区意识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和重要保障,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主要论述了和谐社会视域下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研究等问题。
  • 澎湖厅志

    澎湖厅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灵动天下

    网游之灵动天下

    雪暴公司重磅推出全球网游《灵动天下》;本着让有梦想的人在这里实现,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网络数字战,每个人在这里都从0开始!王召,他本是一位优秀的消防战士,一次意外他离开了连队;他待人义薄云天,身怀着一颗善良的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游戏;运气+努力!他在游戏里卷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数字战!
  • 传承之人

    传承之人

    原是豪门少爷的叶枫,却惨遭灭门从此沦为孤儿,遭人欺辱······父亲临死传戒,失意出城,却惨遭遇追杀,逼落悬崖,就在这时玉戒异变突生······
  •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秘诀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