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3200000009

第9章 祭祀的仪式(3)

可见明清盛时,龙舟上都装扮台阁,主要是神话和戏文人物造型,扬州和苏州都提到龙舟上有“龙头太子”,《扬州画舫录》认为“或曰屈大夫,楚之同姓,故曰‘太子’”,其实竞渡在江南,关于祭吊屈原的说法,已经很是淡化了。何契《江上观竞渡记》更详细描写了龙舟上的台阁:“舟首演玄坛神,傅黑面,骑虎者。束发金冠,披红战服,束金带,执戟,演吕温侯者。乌纱巾,黑袍,持剑,演锺馗者。一金甲胄,演大将状者。一龙袍玉带,演吴王夫差。采莲、划舟人皆演内官状者。一又演南极老人,乘鹿挥玉麈者。”故凡“传奇中荒诞不经故事,更番迭演”。即使在僻远的桂林,龙舟上也有台阁,《粤西丛载》卷十八引邝露《赤雅》说:“桂林竞渡,舟长十馀丈,左右衣白数人,右麾白旗,左麾长袖,为郎当舞,中扮古今名将,各执利兵,傍置弓弩,遇仇敌不返,兵胜则枭而悬之,铙歌合舞。十年一大会,五年一小会,遇甲、戌年为之,有司毫不敢诘。”“古今名将”错立舟上,两两相较,或也有“关公战秦琼”的故事,那更是与屈原无涉了。

《陶庵梦忆》说的“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战敠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扬州画舫录》说的“尾高丈许,牵彩绳,令小儿水嬉”,则是台阁中特别惊险的一种。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晚霞》如此写道:“五月五日,吴越间有斗龙之戏,刳木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锦绣;舟末为龙尾,高丈馀,以布索引木板下垂,有童坐板上,颠倒滚跌,作诸巧剧。下临江水,险危欲堕。故其购是童也,先以金啗其父母,预调训之,堕水而死,勿悔也。”当观者兴高采烈,满心欢喜的时候,想不到也有令人心酸的事儿。

2、角黍

先秦楚人,就有以楝实投享獬豸的仪式。獬豸是传说中的独角神兽,能分辨曲直,充当神判兽,又能决犹豫,定吉凶。潘自牧《记纂渊海》卷四称其“春夏处水泽,秋冬处松柏”,故春夏时就与蛟龙共处,楚人奉享以楝实,楝实既为獬豸所喜,又为蛟龙所惧。罗愿《尔雅翼》卷九就说:“宗懔引《风俗通》,以为獬豸食楝,原将以信其志也。然则凤凰、獬豸皆食楝,而蛟龙特畏之,是亦异矣。”因此“自今见祭,宜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所以俗并事之”。由楝实而为角黍,正有一脉相承之处。

关于角黍的起源,流传着不同的故事。

一说起源于祭祀伯夷、叔齐。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九引王肃《丧服要记》说:“昔鲁哀公祖载其父,孔子问曰:‘宁设五谷乎?’哀公曰:‘五谷囊者,起伯夷、叔齐,让国不食周粟,而饿首阳之山,恐魂之饥,故作五谷囊。吾父食味舍哺而死,何以此为。’”顾名思义,五谷囊也是包裹类祭祀食品,但不用于水祭,丧家将它置于棺柩,称之为粮罂。

二说起源于祭祀周昭王及两侍女。王嘉《拾遗记》卷二说:“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二名延娱,使二人更揺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及昭王沦于汉水,二女与王乘舟,夹拥王身,同溺于水。故江汉之人,到今思之,立祀于江湄。数十年间,人于江汉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之日,褉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以沉于水。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沉水中,以惊蛟龙水虫,使畏之不侵此食也。其水傍号曰招只之祠。”

三说起源于祭祀屈原。以吴均《续齐谐记》所记为最早,以后沿袭敷衍其说,北宋无名氏作《释常谈》说屈原“遂投汨罗而死,楚人以原五月五日死,以竹筒贮米,投水中祭之。后人有逢之于长沙,自称是三闾大夫,每蒙楚人简粽见祭,常为蛟龙所夺,但以五色丝缚之,蛟龙所畏,无能夺也”。

四说起源于屈原姊女媭所作,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引《异苑》说:“粽,屈原姊所作。”《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十一说:“女媭,屈原姊也。楚人谓女曰媭,前汉有吕媭。袁山松云,屈原有贤姊,闻屈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姊归。故《离骚》有云:‘女媭之娟娟兮,申申其詈予。’”《离骚》原文是“女媭之婵媛兮”,王逸注曰:“女媭,屈原姊也;婵媛,犹牵引也。”女媭作粽的说法,乃由祭祀屈原附会而来。

五说起源于屈原妻所作,《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引《襄阳风俗记》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毎投食于水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如此说法,亦由祭祀屈原附会而来。

除伯夷、叔齐说之外,其他四个故事都发生在楚地。水祭周昭王及两侍女是在三月上巳,水祭屈原五月五日。前者“采兰杜包褁”或“五色纱囊盛食”,并用金铁之器沉之于水,“以惊蛟龙水虫,使畏之不侵此食也”。后者或以竹为之,塞以楝叶,缠以彩丝,此数物为“蛟龙所惮”。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说:“今五月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按此盖楚俗,旧有此说,故祭眧王、屈原并用其法耳。区曲之言,或后人故神其说。”楚人的这一水祭仪式,当在周昭王之前,而角黍的历史自然也是久远的了。周邦彦《齐天乐·端午》词曰:“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赵翼《连日竞渡再赋》诗曰:“竞渡传从楚岁时,为投角黍吊湘累。”在前人眼里,角黍之制乃是楚风。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说:“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粘米栗枣,以灰汁煮,令熟。节日又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麻蓼,名曰俎龟粘米,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龟甲表肉里,阳外阴内之形,所以赞时也。”可见迟在晋初,角黍已成为节令食品,其“阴阳包裹之象”,也符合五月夏至的“阴阳争,死生分”。

角黍的做法,古人是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呈尖角状,如棕榈叶心之形,故称为粽,称为角黍。近古以来多用糯米,包裹材料更有箬叶、练叶、荷叶、竹叶、竹箨、冬叶等,以箬叶裹者最多,也有用菰叶的,称为茭粽。角黍可裹成各种形状,最有名的,自然是南宋临安的店家,《西湖老人繁胜录》说:“角黍,天下惟有都城将粽揍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各为巧粽。”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卷三也说:“巧粽之品不一,至结为楼台舫辂。”这是店家的端午广告,就一般人家来说,裹粽的常见形状,有三角粽(也称菱角粽)一角粽(也称秤锤粽、锥粽或小脚粽)角条粽、菱粽、方粽,团粽、猪爪粽等式。唐宋时的百索粽、九子粽,应该是联束成串的小粽,百索取端午朱索之意,九子即多子也,这往往为儿童所喜欢。

另外,还有杨梅粽、益智粽、黄甘粽,则各有其典故。关于杨梅粽,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说:“东坡为翰苑,元佑三年供端午帖子有云:‘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苞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每疑‘粽里杨梅’之句,《玉台新咏》徐君蒨《共内人夜坐守岁》诗:‘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今人未见以杨梅为粽,徐公乃守岁诗,杨梅夏熟,岁暮安有此果,岂昔人以干实为之耶?东坡以角黍为午日之馔,故借言之耳。”其实欧阳修早有杨梅粽之咏了,其《端午帖子》曰:“彩索盘中结,杨梅粽里红。宫闱九重乐,风俗万方同。”关于益智粽,陈景沂《全芳备祖集后集》卷三十记了两件事,一是“汉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张津,尝以益智子粽饷曹操”;一是“卢循为广州刺史,遗刘裕益智粽,裕答以续命汤”,益智子为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李自珍《本草纲目》卷十四称其“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续命汤,则专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张机《金匮要略论注》卷五)这两个故事都以益智粽馈饷,后者更以续命汤酬答,含有嘲笑讽刺的意思。黄甘粽则记范云故事,《南史·范云传》记其“永明十年使魏,魏使李彪宣命,至云所,甚见称美。彪为设甘蔗、黄甘粽,随尽复益。彪笑谓曰:‘范散骑小复俭之,一尽不可复得。’”

筒粽乃用竹节盛米蒸熟而成,宗懔《荆楚岁时记》就说:“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说:“今市俗置米于新竹筒中,蒸食之,谓之装筒,其遗事亦曰筒粽。”又称为饭筒,苏轼《和黄鲁直食笋次韵》有曰:“尚可饷三闾,饭筒缠五采。”《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有曰:“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孙觌《次韵王子钦端午》也有“饭筒菰黍趁流年,葵扇桃笙尚宛然”之咏。它还被称为糍筒,陆游《初夏》诗曰:“白白糍筒美,青青米果新。衰迟重时节,薄少遍乡邻。”自注:“蜀人名粽为糍筒,吴中名粔籹为米果。”可见筒粽之制起源甚古,至宋代仍很流行。

袋粽则用布袋装米,扎成圆柱状,蒸熟后食用。近人柴萼《梵天庐丛录》卷三十六说:“吾乡缝巾为长袋,中实糯米,蒸而熟之,则成圆筒形,去巾分食,谓之袋头粽,尚是饭筒、糍筒之遗,而知者鲜矣。”柴萼是浙江慈溪人,可知袋粽是浙东的风俗。袋粽与祭祀伯夷、叔齐的五谷囊十分相似,很有可能是它的遗制。

此外还有“不落夹”,也写作“不落荚”,乃是以苇叶包糯米或桐叶摊卷白面蒸煮而成的食品,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七称其“皆以糯米、粳米、黑糖、蜜、红枣为之”。四月初八日用以供佛,朝廷亦以赐百官。刘若愚《明宫史》火集记道:“初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包糯米,长可三四寸,阔一寸,味与粽同也。”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三记道:“明大内英华殿供西番佛像,殿前菩提树二,孝定皇后手植也。《光禄寺志》云:‘英华殿,四月八日供大不落夹四百对,小不落夹三百对。’叔祖季木考功诗云:‘慈宁宫里佛龛崇,瑶水珠灯照碧空。四月虔供不落夹,内官催办小油红。’盖纪此事也。”王棠《燕在阁知新录》则说:“四月八日,用白面调蔬品摊桐叶上,合叶蒸食,名不落荚。”有的地方将“不落夹”作为端午的节物,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记道:“镇江医官张天民在湖广荣王府,端午赐食不落荚,云即今之粽子。”

就粽子的味品而言,可分灰汁粽、白水粽、甜食粽、咸食粽四类。灰汁粽也称灰汤粽、碱水粽,乃是《风土记》的遗制,用少量碱水拌糯米后裹煮,粽中米粒均呈糊状而半透明,不甜不咸,以佐料伴食。白水粽,纯用糯火包裹,以沾蘸白糖而食者居多。甜食粽有赤豆、豆沙、红枣、枣泥、黄豆、蚕豆瓣、莲子诸品。咸食粽则有鲜肉、咸肉、火腿、咸蛋、虾米、鸡肉诸品。

粽子不但是端午的节物,而且在许多地方成为点心的大宗,一年四季都有,并随时令而变化品种,如湖州诸老大、嘉兴五芳斋的出品,就名闻遐迩。

唐鲁孙在《我家怎样过端午》里回忆:“北方有一部分人对于吃有时非常固执,就拿粽子来说吧,吃粽子一定是江米小枣,要不就是裹得紧、冰得透,清水江米白粽子,蘸二贡(白糖)或糖稀来吃。此外甜咸南北各式粽子,一律认为全是邪魔外道,绝不进口。我有一位相交四十多年的北平老乡,在台湾住了三十多年,直到现在,只认江米小枣,真是把他莫可奈何。粽子花色种类,以广式花式繁多,不但甜咸皆备,而且椰丝、莲蓉、蛋黄都从月饼转移到粽子上来了。另外广东有一种驼粽,包法特别,中间凸起来,馅子种类更多,一斤糯米规定包十八只粽子,驼粽之可大想而知。先乐初公旅粤多年,对于广式驼粽均有偏嗜,所以每逢端午,舍间总要几枚广式驼粽,给乐初公上供。先祖妣有一女佣,我们都叫她辛阿姊,她是昆明人,据说昆明金马牌坊下有一家专卖鸡粽的辛家小馆,就是她祖先留下来的。她对于包鸡粽自然颇有心得,先祖在世时文艺阁、梁星海都是舍下常客,两位不但好啖而且量宏,所以端午包几只鸡粽也成了惯例了。说实在的,其实粽子中以湖州粽子应列为上品,粽子式样像一只玲珑斧头,甜品中豆沙是洗沙,比北方带豆皮有豆沙,已经味高一筹。馅子不用网油网起来,而且糯米绝不夹生。咸品中鲜肉、咸肉、火腿,都是剔筋去腥,煮熟之后又渥得到家,所以濡而不腻、咸淡适中。舍下端午节所包湖式粽子不但上供自吃,而且还要分馈亲友。现在台北虽然湖州粽子到处有售,不用自己费事来包,可是严格批评起来,比自己家里包的粽子,色香味三者,似乎还有段距离呢!”

邓云乡在《端午小景》里说:“北京端午(也叫端五)节是大节,又是初夏风光最好的时候。清人《一岁货声》‘五月’有一条写道:‘供佛的哎桑葚来——大樱桃来,好蒲子,好艾子,江米儿的、小枣儿的、凉凉的——大粽子来,哎……神符。’(注:这种市声,音节抑扬,长短断续,很难标点。这一大串北京胡同里的五月端阳的叫卖声,既有音乐感又有节令感,直到今天,在我耳畔,似乎还馀音袅袅,绕梁不绝呢。端午节是古代的‘天中节’,南北各地都流行吃粽子,北京当然也不例外,但有一点不同,北京粽子只凉吃,不热吃;而江南粽子则多热吃,少凉吃。再者北京只包红枣粽子,从来不包肉粽、豆沙粽、豆瓣粽子的。这是与江南迥乎不相同的,所以《货声》中喊的是‘江米儿的、小枣儿的、凉凉的大粽子’。吃粽子重在‘凉凉的’,这在江南人或许无法理解,但对北地人却是别有风味的啊!这种风味就在于糯米凉糕。元人欧阳原功五月《渔家傲》词云:‘凉糕时节秋生榻。’可北京人吃凉的糯米食品是向有传统的。”

宝历初,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间虽然不长,却过了两个端午,离任后,对苏州的粽子颇为怀念,《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诗曰:“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苏州人认为,端午这天不吃粽子是“勿识头”的,故有俗语说:“勿吃端午粽,死仔呒人送。”故置办粽子是过端午的大事,或从店肆买来,或自家裹扎,亲友邻里间互相馈赠。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五记道:“吴门端五节,争以角黍为节物,巧制各种具备。又有枣子粽、火肉粽等新制,居人买以相馈贻,并以祀先。以束粽之草系手足而祝之,名曰健粽,云令人壮健也。”常熟的风习,《海虞风俗竹枝词》咏道:“今朝夏至莫相忘,麦粥熬成和白糖。酒入雄黄粽子裹,要尝滋味到端阳。”吴江盛泽的风习,则以茭白叶裹尖头小粽,称为茭秧,蚾叟《盛泽食品竹枝词》咏道:“记得端阳节又交,黄鱼白肉作家肴。分尝鱼泰相沿久,偏是茭秧细细包。”粽子不但端午才吃,也是平常点心,日间店肆食摊,大镬里热气腾腾,买者络绎不绝。每当夜深人静之际,卖粽子的挑着骆驼担,沿着长街僻巷悠悠叫卖,引诱着未眠者的食欲。苏州所卖的粽子,不但有白水粽、赤豆粽、枣子粽,还有火腿粽,据抗战前印的《旅苏必读》记载,火腿粽每只仅需三十文,生意十分兴隆,后来为鲜肉粽所取代,虽不及火腿粽之味美,但入口香肥、咸中带鲜,尚有火腿粽的遗制。另外还有两种特别的粽子,一种是灰汤粽,糯而烂,可蘸着玫瑰酱吃,特别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另一种是水晶猪油豆沙粽,裹成长方形,在当时属于高档吃食。

火腿粽的做法,袁枚记在《随园食单》里,《扬州洪府粽子》一则说:“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柴薪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或云,即用火腿肥者斩碎,散置米中。”而真正的火腿粽应该是“好火腿一大块”。

同类推荐
  •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中国,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比较,无论对文化产业实践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精心搜罗国内外多方面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并加以深入解析,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书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验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演变轨迹、《龙图公案》成书内容简介、《龙图公案》展现的市井乡村风貌、《龙图公案》中的破案技巧、《龙图公案》的艺术特色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青龙系统

    青龙系统

    穿越大宋末年,姜易龙欲哭无泪,外有辽、金、西夏、吐蕃、回鹘、大理等国步步紧逼,内有山贼、水寇、响马、豪侠杀人越货,天下大乱,妖魔渐行,带着青龙系统的他,誓要攀登那至高的王座,傲视群雄,潇洒一生!
  • 唐圣武帝

    唐圣武帝

    穿越成为唐中宗第三子李显第三子、李重俊被安乐公主视为眼中钉、之后发动神龙政变被杀、一个宅男穿越在他身上会改变他的命运吗
  • 名动天下之美人倾国

    名动天下之美人倾国

    女主是一个女扮男装,在街上坑蒙偷骗插科打诨富有同情心的小混混;还是一个武艺高超,扶弱济贫,被百姓尊称为盗圣的“天神”;更是一个拥有倾城绝世容貌却鬼马精灵冰雪聪明的少女。她智斗众富,扮鬼吓人,看似玩世不恭圆滑邪气却心底善良自主独立。无数人被她的所惑,无数人想把她占为己有,但咱们的女主属于超级无厘头的新女性,在男尊女卑的世界依旧可以唯我独尊,傲视众家美男。
  • 沐爱之下

    沐爱之下

    十年前,夏季,在蝉的知了的声音中,在大榕树树的树荫下,在点点淡黄色的光斑下。莫若沐和时暮安的心在那一刻走在一起。五年前,莫若沐懦弱了,在不留一丝音讯下,带着一颗受伤的心走了。现在,还是在一大片树荫下,还是炽热的夏季,重新相逢的他们,隔着千山万水,他们有何去何从。
  • 东南亚概论

    东南亚概论

    本书内容包括:东南亚概述、东南亚历史发展、东南亚国家、东盟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云南等。
  • 帝尊强归

    帝尊强归

    一个未知的世界一场踏骨的杀戮一段淹没的记忆异世的奇遇,体内的热血,嗜血的双手,所有事情发生在重复的梦境后,这其中有什么关联?是梦中人在指引?可是为什么我看不清他的脸,听不见他的声,待君觉醒归来,揭开迷惑
  • 惊魂六记之罗刹女

    惊魂六记之罗刹女

    那个人握手的剑此时正搁在萧七的右肩上。冰冷的右手。萧七的右肩,立时感觉到那股冰冷。人的手怎会这样?‘吱’的那一声也不像剑削入人体的声音!萧七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噤,不由自主的回头望一望!一望之下,毛骨悚然!从他后面扑来的竟然不是一个人!是鬼!一个青面獠牙的罗剎鬼女!
  • 疑案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疑案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中国的赏石文化,有着极为深邃的文化传承。观赏石缺少了文化内涵,将失去收藏价值;赏石收藏的精致理念,也是收藏价值的保证。《观赏石鉴赏与收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赏石文化的渊源、传承与内涵,中国古今名石图谱、观赏石的意韵与鉴赏、观赏石的命题与配座、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与投资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将以收藏鉴赏家的丰富经验、文化学者的深厚修养,带你踏上访石的旅途,体验惊鸿的心悸,获取文化的滋养和享受收获的喜悦。
  • 二战史·地狱决斗

    二战史·地狱决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