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4600000030

第30章 汉朝(9)

当时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他倚仗匈奴横行霸道,攻破疏勒,杀其王,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永平十七年,班超到达疏勒。住在离兜题所居的盘橐城九十里地处。班超先派从官田虑先去招降,并告诉田虑说,兜题本非疏勒人,疏勒人肯定不太支持他,他若不降,即可杀之。田虑到后,兜题见田人少力弱,无降意。田虑趁其不备,上前将他捆绑起来,兜题左右皆惊恐逃散。于是田虑迅速派人报知班超,班超赴之,召疏勒将领,列龟兹无道之状,并立故王侄子忠为王,疏勒国上下大悦。国王忠及宫属都想杀兜题,班超反而放逐了兜题,此后疏勒便归附汉朝。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焉耆国以汉朝大丧,便攻破都护陈睦。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次发兵攻疏勒,班超守疏勒盘橐城岁余。肃王即位后想召班超回,疏勒举国犹恐,其都尉黎弇自刎。班超还至于阗,众人皆抢班超马腿不能前行,超只好反回疏勒,疏勒已复降龟兹,班超捕斩反者,疏勒复安。建初三年(78年),班超率领疏勒、于阗、康居等一万人攻破姑墨国石城(今温宿西北)。建初五年,班超上疏请兵,肃宗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干愿奋身佐班超,于是便以徐干为假司马,率千人去找超。班超与徐干合力击败反汉的疏勒都番辰。元和三年河车已降龟兹,班超与汉朝庭复遣司马和恭河车乌即城,并杀疏勒前国王忠,南道才得以疏通。永元二年(90年),月氏兵越葱岭进攻班超,为班超所败。月氏大震,岁奉贡献。次年龟兹、姑墨、温宿皆降。复置西域都护骑都尉,戊己标准校尉,以班超为都护,徐干为长史。至此西域除了焉耆、尉犁(今库尔勒一带)以前没有都护府,其余悉定。

永元六年(94年)班超率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70000人及吏士1400余人讨伐焉耆。焉耆国有苇桥之险。王广便绝断其桥,不让汉军入国。班超绕道进入焉耆国,距城20里,扎营在沼泽中,王广大恐。班超欲约诸国王见面,并扬言重加赏赐,于是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等30人相率见班超。班超借机杀广、泛等于陈睦故城,更立元孟为焉耆王。至此西域诸国全部附汉,西域通。

班超在西域共31年,东汉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征还洛阳,数月即死,享年71岁。

党锢之祸

后汉党锢之祸,原本起于势利小人依附权势,互相攻讦抨击而致。东汉桓帝、灵帝年间,皇帝荒淫奢侈,不理朝政,而把朝廷大权委以宦官,宦官肆虐,士子羞与为伍,因此天下匹夫激愤,处士横议,遂就激扬名声,互相讥评,品评公卿,裁量执政,狠直之风,自是而始。但矫正枉曲,却不能得中,反致太过,比如范滂、张俭之辈,本清心疾恶如仇,最终却陷于党祸,也正是这个道理。

开始,汉桓帝为蠡吾侯时,曾受学于甘陵(今河北清河县)的周福,汉桓帝即位后,即任周福为尚书。这时同郡河南尹房植当朝临政非常有名,于是乡人就编出歌谣说:“天下制定大改方针的是房伯武(房植),而因做过皇帝老师而获尚书印的是周仲进(周福)。”二家宾客,遂互相讥讽揣测,各树朋徒,嫌隙渐生,因此甘陵就有南部北部之分,而党人之议也就从此开始。不过这时大多为好事之徒为之,对于大局没有多大的干扰。后来汝南太守宗资任范滂为功曹,南阳太守成瑨也委任岑晊为功曹,问以政事,于是二郡又流传着:“汝南太守范孟博(范滂),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孝(岑晊)弘农成瑨但坐啸。”(这二句话的意思是宗资、成瑨任用贤人而自己为官清闲,没事可干。)这些流言传入太学,太学诸生三万多人,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太学中有传语说:“天下楷模李元礼(膺),不畏强御陈仲法(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畅)。”还有渤海的公族进阶,抉风魏齐卿,都不怕危难而直言深论,不避强暴、豪绅。因此自公卿以下,没有不怕他们贬论的,于是争相与其结交。这种意气之争与权力之争相混杂,居首善之区,而承之以好结交之贵游,务虚名清淡之游士,致牵一而至百,影响扩大。

这时河内有个张成,善于看风水、卜卦,他算出会有大赦,遂教儿子杀人。李膺为河内尹,督促把凶犯逮捕,果然逢宥赦而获免。这使李膺更加义愤填膺,竟置赦令而不顾杀了凶手。张成报复李膺,先使用占卜伎俩沟通宦官,汉桓帝对其占卜行为也颇为斥责。宦官让张成的弟子牢修上书,告李膺等豢养太学游士,与诸郡生徒结交,相互驱驰,共为朋党,诽谤、讥讽朝廷,惑乱人心,风俗。为此天子震怒,颁布诏令到各郡县,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天下人对党人共同疾愤,李膺遂被逮捕,并牵连到陈寔等二百多人,有的逃跑在外,都被悬赏捉拿。逮捕党人的捕吏四出,相望于道。到第二年,尚书霍諝、城门校尉窦武连名上书为请,桓帝才稍解其意,把这些党人全部赦免回归田里,但禁锢终身。朝廷仍然留有党人的姓名。

从此以后正直之气被贬斥,奸邪之枉炽结,海内望风之流,遂互相标旁吹捧,指天下之名士作为自己的称号。最上为“三君”,次为“八俊”,依次为“八顾”、“八及”、“八厨”,就像古时的“八元”、“八凯”之类的一样。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为世人所宗仰。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俊者即有才能有名望的人,并敢于反对宦官。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即德行较高的人且能以德教人。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即能引导人又受人敬仰的人。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廚。廚者即能用财救人的人。

开始,山阳太守翟超,请张俭为东产督邮,这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今山东金乡县西南),残暴百姓,为非作歹。张俭举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求把他们处以死刑,于是张俭与侯览结下了怨仇。侯览有个同乡叫朱并,此人平素邪佞奸诈,张俭对他非常鄙视,因而也对张俭怀恨在心,遂承侯览之意上书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各自有自己的称号,共为朋党,图谋推翻朝廷政权。张俭、檀彬、褚风、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朱楷、田槃、疏耽、薛敦、宋希、唐龙、赢咨、宣褒为八及,刻石立坛盟誓,结为朋党,以张俭为魁首。汉灵帝下诏直接逮捕张俭等人。大长秋曹节因此讥讽有司奏捕前党。所以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大尉范滂等百余人,皆死于狱中。其他的已经死的则不论,逃跑没被抓获的就得以幸免。自此各个之间更加相为嫌隙,相互陷害、打击、报复而滥入党中。州郡又承御旨,甚至有的人与此事毫无瓜葛,也遭到祸害。牵连致死,徙(犯者妻子徙边)、废、禁者达六七百人。这一年是建宁二年(169年)。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辩解,言激意切。灵帝阅奏后大怒,即刻诏司隶、益州、逮捕曹鸾,用槛车押送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斩首。随又诏各州郡,更加严密地监查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有官职的免官禁锢,株连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光和二年(179年),上禄(今甘肃成县西南)长和海,上书灵帝,对株连五服提出异议,他说:“依礼,从祖兄弟,既不同居,又不同财,恩义已轻,五服中已属于最远的服亲。而现在党人之祸,连及五服,这既悖于典训,也不符合常法。”灵帝阅览上书而翻然醒悟,于是下诏凡因党锢自从祖以下都可以不受牵连,牵连的范围缩小。

中平元年(184年),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爆发。中常侍吕强又上书灵帝说:“党锢之祸时积已久,人情多有怨愤。如果久不赦宥,轻者与张角(黄巾军的领袖)合谋,为害之大,悔之无救。”灵帝对有如此恶果也深感恐惧,就大赦党人,当事人有被杀而牵连家属判徙者,全部让归原籍。案牵及被拘押的党人,品类并不完全相同,有通经之士(如刘淑);有游侠之徒,(如何颙);有挺身徇节者(如李膺、巴肃、范滂);亦有逃跑躲避而牵连他人的(张俭,又如成瑨、张牧、杀张泛及其宗族宾客二百多人,成瑨被惩下狱致死,岑瑨张牧自顾逃奔他乡,隐姓埋名);也有本来无意和所谓的党人交结,但却因偶尔邂逅相遇仍不能幸免的(如夏馥平素不与时宦结交,却特以声名为中官新惮,遂与范滂、张俭等同等被诬陷,实属无辜);也有本来是党人魁首,但因为处世圆滑,巧言善辩反而得以脱然无累者(如郭林宗,传言其虽善人伦,但不去说危言而致陷困境,所以宦官擅政却不能伤及。及党事起,知名人士,大多被害,惟有郭林宗及汝南袁闳得以幸免);更有与党事毫无关系的人,只是想依附名贵以为荣者却依然牵连在案的(如皇甫规,传说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很多被牵逮捕。皇甫规虽为名将,但素来名声不高。虽自己以西州豪杰自居,依然很不得志。于是就上书皇帝:“臣曾推荐前大司农张奂,是附党。还有过去臣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为臣辩护,所以臣也是附党之一,臣请愿被治罪”)。诸如此类,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这些人激于意气,所做所为难免过当,任之以官亦不足以为治。况且又互相标榜、吹捧,本属恶习。而当时之士,之所以趋之若骛,一是为了立名扬声;再者因为汉代选举,崇尚声华,而合党连群,实可终南之捷径。但党锢之祸主要是因为桓、灵帝信任宦官,杀戮士子,累及无辜,前后经历了二十多年,也更是桓、灵自为虐政的恶果。之后,黄巾起义迅及蔓延、勃蓬发展,而东汉朝廷纲纪败坏,法制废弛,濒临灭亡。

陈蕃窦武诛宦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人,自幼有清世之志而为人斫奇。汉桓帝年间,陈蕃步入仕途,先拜为尚书令,迁大鸿胪,因白马令李云抗疏谏争,惹怒桓帝,李云下狱,陈蕃为救李云而上书皇帝,结果被免归田里。后桓帝又起用陈蕃,初拜义郎,数日迁光禄勋。陈蕃为官期间,多次上书皇帝,指出宦官专权对朝政的危害,而陈蕃也因此时有得罪宦官而被免,尔后又被起用。汉桓帝死后,窦太后摄政,因感于陈蕃对窦氏成为皇后立有大功,而重用陈蕃,拜为太傅,又封为高阳乡侯,与大将军窦武同心协力对付宦官。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安丰戴侯窦融之玄孙。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窦武的长女被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窦武为郎中。同年冬,汉桓帝想立田贵人为皇后。陈蕃认为田氏出身卑微,而窦氏则名门望族,所以坚决反对立田氏为皇后,桓帝不得已,就立窦氏为皇后,窦武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食禄五千户。延熹九年(166年)冬,窦武又被拜为城门校尉。窦武为官,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偶得两宫赏赐,也全部散发给太学诸生。桓帝之时,国政多失,宦官专横,窦武忧虑而上书谏帝,应多所作为,扼制宦权。桓帝驾崩,无嗣,而立解渎亭侯宏为帝,即汉灵帝。灵帝拜窦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灵帝即位以后,不论定策功,更封窦武为闻喜侯。窦武既已辅助朝政,因武常有诛翦宦官之意,而太傅陈蕃正好也素有此谋,二人遂合谋而诛宦官。

窦太后临朝之初,因陈蕃有功,政事无论大小,皆委托陈蕃。陈蕃与窦武同心协力,调理朝政,征召天下名贤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皆列于朝廷,与其共参政事。于是天下之士,没有不延颈向往太平盛世的。而这时汉灵帝的乳母赵娆及诸女宫,旦夕在太后左右,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共结朋党,阿谀奉承太后,逐渐取得太后的信任,于是太后数次发出诏命,对曹节、王甫等有所封拜。陈蕃、窦武对此非常疾恶。因而陈、窦共会朝堂,陈蕃私下对窦武说:“曹节、王甫等,在先帝时就操弄国权,把持朝政,而使海内浊乱,如不诛杀他们,以后必难有所图。”窦武以此深有感而同意陈蕃的意见。陈蕃大喜,就以手推席而起。窦武于是召引同志尚书令尹勋等共定计策。

这时发生了日食之变,陈蕃对窦武说:“过去萧望之困一石显,何况现在相当于石显的数十倍之势呢!陈蕃以八十岁之年龄,欲为将军除害,今可借日食之变斥罢宦官,以塞天变。”窦武就禀告太后说:“依汉家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宫廷内部门户,主要掌管近署财物;而现在让他们参与政事,并任予重权,控制朝廷,专为贪纵横暴。天下匈匈,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应该对他们全部或诛或废,以清朝廷。”太后说:“汉初以来,依其故事,世代都有宦官,但当诛其有罪者,怎么能把所有的宦官全部废弃呢!”这时中常侍管霸,颇有才略,但专制禁中,窦武先拘收管霸及中常侍苏茂等,皆处以死刑。窦武又数次禀诛曹节等,太后犹豫不定,于心不忍,故事久不废。陈蕃又上疏说:“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都说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尚书结党谋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忏逆者中伤,一朝群臣如河中之木,漂浮东西,因怕危及爵禄而敢怒不敢言,更不敢有所为。陛下今不急诛此曹等人,必生变乱,倾危国家政权,其恶果难以估量。臣原出示证章以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奸知臣之疾恶。”太后没有采纳陈蕃之言。

建宁元年(168年)八月,太白犯房四星中之上将(房四星为明堂,是天子布政之宫,也有四辅,第一星上将,第二星次将,第三星次相,最后之星即上相),入太微。侍中刘瑜平素善观天文,观此恶迹,遂上书皇太后说:“依此天象,查对占书,载曰‘宫门当闭,将相不利,奸人在主傍’,希望尽快预防之。”刘瑜又写信给陈蕃、窦武,认为星辰错缪,不利大臣,应该速断大计。于是陈蕃、窦武以朱寓为司隶校尉,刘柘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窦武奏免黄门令魏彪,而以自己的亲信小黄门山冰代替魏彪,派山冰奏收长乐尚书郑飒,押送北寺监狱。陈蕃对窦武说:“应该把郑飒立即杀掉,何需再进行审核!”窦武不以为然,不从,令山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瑨共同审讯郑飒,而案连及曹节、王甫。水冰、尹勋郡奏逮捕曹节等人,派刘瑜内奏皇太后。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 听黄仁宇讲中国大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出版的《万历十五年》等著作畅销海内外,在国内拥有极大的追随者,其独特的“大历史观”思想为许多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启发了无数读者。黄仁宇先生的书并非生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也并不是胡编乱造的野史集成,而是而是写给大多数中国人看的,其观点角度独特,时代感强,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因为他的著作大多是外文写作,而后翻译成中文,难免有些段落和句子略显生涩。
  • 回到明朝当进士

    回到明朝当进士

    莫名其妙回到明朝万历年间,韩旭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高中进士,然后当一只悠闲度日的士大夫。于是……有秦淮名妓倾慕他:“韩公子,人生若只如初见,奴家要为你生猴子……”有江南富商膜拜他:“韩财神,远洋船队的贸易,要带上我们一起啊……”有百姓敬爱他:“韩青天,我们全县百姓都给您送万民伞了,祝您平步青云,公侯万代……”有清流崇敬他:“韩大人,您品行高洁,实乃治世之能臣!”……简单来说,这就是韩旭在大明朝的一部奋斗史。
  •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厨唐

    厨唐

    他先天患有味蕾萎缩症,但父母意外死亡的时候他却又不得不答应父亲继承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厨艺。然而,一次意外却将他送到了隋末唐初,于是,做不出美食的他意欲寻祖。不过人海茫茫要寻个把人却无异于大海捞针,他只能寄望于隋朝快些灭亡……从清水镇顾家到夔州,再到扬州,最后是郢州、太原……他却是遇到了一起又一起匪夷所思的事情,而寻祖的真相却也充满了戏曲性,出人意料!【(附)顾四语录:】——“人无性不立,我要立,所以我要泡妞……”——“妞,打个啵呗。啥?嘿咻嘿咻……这不好吧,我不是一个随便的男人……什么?必须要,那好吧,不过可先说好了,一晚上只能来七次,多一次我也不干的……”——“饮水思源,纵使千万银钱我也不会挖了井头……不过,多挖条水渠倒是可以滴……”
热门推荐
  • 衍帝歌

    衍帝歌

    风起云涌之时,她淡然微笑的面容,是我心底最深的寄托......
  • 步步为营:毒女倾城

    步步为营:毒女倾城

    【全文完,双强宠文+推理悬疑+古今交杂,文风多变,放心入坑】她是FBI最年轻的搜查官,一朝穿越,成将军府娘早逝的二小姐。一个惊心动魄的阴谋,让本该清廉的外公一家被告贪污。一枚可夺天下的令牌,搅起这场武林之争。密境,谜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才是最后赢家?神秘而妖孽的男人紧追不放:“你救我一命,我便以身相许如何?”她挑眉:“我们似乎不熟?”一颦一笑间,大陆风云起,天下谁主沉浮?且看穿越女如何谱写一场跨越时空的倾城之恋。
  • 流氓道路

    流氓道路

    MD一个衣着交警制服的美女,准确的说是大美女。双眼爆皮,胸口的两个“大榴莲”呼之欲出。瓜子脸那叫一个倾国倾城阿。括弧{作者不太会描写美女,大家就把他想成苍老师就好,可不是如花阿}。为什么说火星那,就是她拦住孟天的理由是超速,我擦阿超速就超速把,还tm的要机动车驾照。我r阿。“美女你要是看上了我就直接说好不好不要弄这些嘛。”孟天风骚的理了理自己那刚刚长出来的小短发下车支上他那“大二八”靠在那里,那个脸阿。没法看阿,要多欠揍就有多欠揍阿。
  • 侍君身侧:弃妃不二嫁

    侍君身侧:弃妃不二嫁

    一个丞相之女,嫁给一个生性多疑的冷王,她大婚当日,洞房夜被夫君打入冷宫。她却在冷宫中逍遥自在,落个快活,三番五次的去调戏冷王,却自取其辱。本以为和那妖孽冷王,井水不犯河水,却不想他爱上了她。突然对她宠爱有加,夜夜纠缠,怀身孕后却发现他的惊天阴谋!当她怀了他的骨肉时,她的身份却突然改变,和她的夫君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混沌天外天

    混沌天外天

    他对凡人施过法,他对神仙使过诈!都市里他只手遮天,黑势力统统臣服!修仙界他武动乾坤,各门派马首是瞻!他就是李天,一心只为修行路,探索诸天秘密无极限!漫天诸神,正、邪谁能阻之……
  • 不败邪神

    不败邪神

    通灵大陆,万道争锋!青焱城花坏色痞大少爷不甘亲人被辱,含恨立誓,涂地成魔。吸纳天地五行之气,吞食阴阳六道之力,铸就万古不朽魔体!诸天万界,谁主沉浮,纵横不败,吾为大主宰!
  • 我叫杨康

    我叫杨康

    我叫杨康,一梦八百年,世界早已不是我想像……本书保证◥◣单主角◢◤,开头的多角阶段,只要不是移魂附体,总是难免的。看书的那位◥◣砸票◢◤◥◣砸票◢◤◥◣再砸票◢◤。喜欢它就推荐它★★★请点击“推荐本书”★★★★暂时得了★暂时得了★暂时得了★暂时得了★封面设计——嫣蓝
  • 充满阳光的柠檬

    充满阳光的柠檬

    青春就是一场华丽的盛宴,在这场稍纵即逝的盛宴中,你的故事交织在别人的故事中错综复杂。在这本书中没有主角,但你会在里边的某一人物中看见自己的影子而成为这场盛宴的主角,这场青春的盛宴在场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