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8500000009

第9章 《诗经》汇通三题(《关雎》《葛覃》《卷耳》)(5)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莫莫。

是刈(yì)是濩(huò),

为絺(chī)为绤(xì),

服之无斁(yì)。

葛藤是如此细长啊,

蔓延在山间的谷中,

成熟的叶子繁茂葱葱。

镰割锅煮费一番苦辛,

细布和粗布终于织成,

穿着它真是其乐无穷。

[异字]刈,本亦作艾。斁,本亦作(攴改为犬)。无斁,《礼记·缁衣》及《尔雅》注等皆作“无射”。

[韵读]莫、濩、綌、斁,铎部。

【莫莫】叶子茂密的样子。

按:旧众说各异:一,《毛传》曰:“莫莫,成就之貌。”持此说者还有《郑笺》、《孔疏》。二,《朱传》曰:“莫莫,茂密貌。”持此说者还有朱彬《经传考证》、王引之《经义述闻》等。三,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卷五曰:“莫本古文暮字,今曰莫莫者,盖取稠密阴暗之义。”四,牟庭《诗切》云:莫、莽古音相通。《吕氏春秋·知节篇》注:“莽莽,长大貌也。”又说:“莽莽,均长貌。”“莫莫”即“莽莽”,言葛之长也。五,罗典《凝园读诗管见》云:莫通幕,葛叶笼络中谷如帷幕,故云莫莫。六,日本山本章夫《诗经新注》云:“莫,漠。莫莫,其叶茂密,窥其中漠漠然也。”七,胡文英《诗经逢原》云:“莫莫,葛老而叶疏貌。”八,日本皆川愿云:“莫者,物之止止乎深之谓,盖谓其铺叶之间甚广也。”九,申濩元《读毛诗日记》曰:“窃谓‘莫莫’犹‘莽莽’也。《说文》莫,篆作,莽篆作茻。莫之本谊为日在艸中,从茻得声,莫、茻乃双声字,文小异而谊同。茻为艸之众,莫亦为艸之盛也。《广雅》莫莫、萋萋、茻茻均言茂,则莫莫犹萋萋,莫莫、萋萋犹茻茻。毛于上章萋萋既训茂盛,则此章莫莫当亦知茂盛。必两释之,不嫌文重乎?故但以成就完足其谊,不复状其形。《传》意简括,耐人探索。郑知其然,故《笺》亦只申成《传》说,不别为训诂也。”其实各家之说并不矛盾,《毛传》所谓“成就之貌”,乃是指夏日葛叶深绿成熟时呈现出的状态,那种茂密盛浓的样子与春天之“萋萋”、秋天之萧瑟是不同的,故以“成就”形容之。《郑笺》云:“成就者,其可采用之时。”即言其生长已成熟,可以收割。何楷所谓“稠密阴暗”,罗典云如帷幕,申濩元所谓“‘莫莫’犹‘莽莽’”,所言皆是成熟之状。莫、莽双声,《楚辞·抽思》云:“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是莽莽为夏天草木之状。与“维叶莫莫”所描写的季节正同。

【是】乃,于是。

按:《诗经》中此类用法甚多,如“是则是俲”、“是究是图”、“是剥是菹”、“是烝是享”、“是类是祃”、“是致是附”、“是伐是肆”、“是绝是忽”、“是获是亩”、“是任是负”、“是顾是复”、“是享是宜”、“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是断是迁”等等,皆可以训释为乃。或以为“是”是前置宾语。

【刈】割取。

按:刈本为割草用的工具,如徐鸿钧《读毛诗日记》考证所说:“《说文》云:‘乂,芟草也,或从刀作刈。’然则刈为芟草之器,故《齐语》云:‘挟其枪刈耨鎛。’韦昭注曰:‘刈,镰也。’《方言》曰:‘刈,钩。’《说文》钩作,云:

‘镰也。’”这里则是名词动用,犹言用镰刀收割,故《韩诗》说:“刈,取也。”下濩字用法也相同。

【濩】煮。此句是说把葛藤用镰刀割下,再煮在锅里进行处理。

按:《毛传》、《尔雅》皆曰“濩煮之也”。然于“濩煮之也”四字,后儒解说却截然不同:一曰“濩”为“镬”,认为“濩煮之也”四字连读,意即“以镬煮之也”。如《孔疏》引孙炎曰:“煮葛以为绤,以煮之于镬,故曰濩煮,非训濩为煮。”再如臧琳《经义杂记》曰:“《尔雅》释之云‘镬煮之也’,四字为句。……濩即镬之假借。”另一说“濩”为“煮”,认为“濩煮之也”四字应断为“濩,煮之也”。如吴夌云《吴氏遗著》曰:“《葛覃》‘是刈是濩’,蒦有商度之意。凡煮物,候有生熟,味有酸咸,当商度之,使适宜。字故从蒦从水,濩正训煮。”而钱人龙《读毛诗日记》所言又使上述两说融为一说,钱氏曰:“《说文·金部》:‘镬,鑴也。’段玉裁注:‘《少牢馈食礼》有羊镬,有豕镬,镬所以煮也。’是镬之本义为鑴,引申之有煮义。”又:《韩诗》云:“濩,瀹也。”《诗经世本古义》:“按:瀹者治也,盖以水治之也。”张次仲《待轩诗记》曰:“濩,以水煮之。”李黼平《毛诗紬义》说:“濩为浸渍淋漓之貌……毛意盖为浸渍而煮。”其实各家说并无大殊,皆认为与煮有关,但以孙炎、臧琳之说更为圆通。濩即鑊的假借字,镬是无足鼎,即《淮南子·说山训》注所云:“有足曰鼎,无足曰镬。”这里是名词动用,即用镬煮之之意。葛收割后,皮要经水煮,才能变柔,纺织成丝。日本皆川愿《诗经绎解》读濩为获,云:“濩读为获,刈而收之之谓。”不可取。

【为絺为绤】细葛布叫絺,粗葛布叫绤。此句指将葛治成细布与粗布。

按:《毛传》:“精曰,粗曰绤。”《说文》:“絺,细葛也。”“绤,粗葛也。”段玉裁注说:“葛者,絺绤之草也,其缉绩之一如麻枲,其所成之丰,细者曰,粗者曰绤。盖草有不同,如今之葛布有黄草葛,其粗者也。”考葛布乃是古代制衣服的主要原料,其细者自然贵重,故《禹贡》言四方贡物中有,《吕氏春秋》言孟夏“天子始”,《史记·五帝本纪》言尧赐舜衣。皆可证之贵重。

【服】服衣,即穿衣服。一说整治、处理。

按:关于“服”约有二解,而皆出自郑玄。郑玄注《礼记》时,以服为穿衣服。如《礼记·缁衣》引《诗》“服之无射”,郑玄注说:“射,厌也。言己愿采葛以为君子之衣,令君子服之无厌。”而后注《诗》时,则改前说,云:“服,整也。女在父母之家,未知将所适,故习之以絺绤烦辱之事,乃能整治之无厌倦。”此两说皆可通。服解释为服衣,这是常训。依此解,此句是说用葛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没有厌倦时。表示了对葛布的喜爱。但郑玄改易前说,也是有道理的。服可借为,《说文》:“治也。”又:服亦有习意。《礼记·孔子闲居》:“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郑玄注:“服,犹习也。”《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王逸注:“服,习也。”《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世主必从而礼之。”依此解,此句是说:女子嫁前学习治葛这一项基本的劳动本领而没有丝毫厌倦之意。即如孔颖达译郑说云:“葛既成就,已可采用。故后妃于是刈取之,于是濩煮之。煮治已讫,后妃乃缉绩之。‘为为绤’,言后妃整治此葛,以为絺绤之时,志无厌倦,是后妃之性贞专也。”两说俱可通。而前说似稍好些。

【无斁】不厌。

按:《毛传》:“斁,厌也。”字或作“射”。《尔雅·释诂》:“射,厌也。”厌是满足、厌倦之意,本字当,《说文》作,后多用“厌”代替。“厌”的本意是“笮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说:“者,饫本字,引申为足、恶之义。俗以厭为厌足、厭恶,别制餍为餍饫、餍足,又从厭加土为覆壓字。”“不厌”即不知厌倦。又,《说文》云:“斁,解也。从攴声。《诗》曰‘服之无斁’。斁,也。一曰终也。”承培元《说文引经证例》以为“斁,也”是后人据《毛传》所增,许慎释《诗》与毛不同。“解音古与懈同,亦通用字,‘无斁’犹言‘无懈’也。”丁惟汾以为“斁”古读如“苏”,为“厌恶”之合音。

章评:此章言治葛,暗伏一个“勤”字在内。末三句写出治葛过程,精练扼要。“服之无斁”句乃一篇要眼处,见出葛布之美。邓翔云:“两‘是’字急起相迎之词,两‘为’字并力合作之词。语若合璧,意若联珠,归重‘服之无斁’句。”陈仅云:“‘服之无斁’句是一篇之主,末章只是‘无斁’之一端耳。”竹添光鸿云:“此章历叙治葛之事,多少治葛之劳,只一‘是刈是濩’尽之;多少组织之劳,只一‘为絺为绤’尽之。归到‘服之无斁’,正如老农深知盘中之飱皆从辛苦来,而俭德可风,已悠然言外。”

言告师氏,

言告言归。

薄汙我私,

薄澣(huàn)我衣,

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

我认真请教尊敬的老师,

老师教给我为妇的技艺。

教我用汙水清除内衣的油腻,

教我用清水濯洗弄脏的外衣。

该洗的不洗的能打点清楚,

出嫁了就了却父母的心事。

[异文]害,日本藏应永本作曷。归宁父母,《说文》引作“以妟父母”。[韵读]归、衣,徽部;否、母,之部。

【言告师氏】我请教老师。言,我。一说为语助辞。告,请,请教。师氏,指女师,职责是教育贵族女子。

按:“言”旧注有两说:一说训“我”。如《毛传》曰:“言,我也。”胡文英《诗疑义释》云:“考言,即古俺字。今西北及山东人,土音多有称我为俺。”此说后人多不从。考其原因主要是“言”作“我”字用经传罕见,再则下文有两个“我”字。如竹添光鸿说:“言之训我,虽本《释诂》,经传罕觏。且此下明有两‘我’字,果即指我,何必变文曰言邪?”另一种意见认为是语辞。如《朱传》曰:“言,辞也。”“辞”即助词。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诗》学家们如毛、郑等都坚持此处之“言”当训为“我”,其必有因。仔细琢磨诗义,此句中的“言”字与“言告言归”的“言”字,字虽同而意义有别。此句“言”当作“我”解,是动作发出的主体。下句“言”字,则是因此句顺势而来,是助辞。陈奂《诗毛氏传疏》也以为言字前后义有别,他说:“诗叠用‘言’而义别。‘言归’之‘言’与‘言告’之‘言’不同义,‘言告’,我告也;‘言归’,曰归也。此篇及《黄鸟》、《我行其野》、《有》,皆作‘言归’,《齐·南山》、《东山》、《采薇》、皆作‘曰归’,《黍苗》作‘云归’。‘言’、‘曰’、‘云’三字同义,若皆训‘言’为‘我’,则辞累矣。全诗‘言’字,有在句首者为发声,若《汉广》之‘言刈其楚’之类是也;在句中者为语助,若《柏舟》‘静言思之’之类是也。‘言’皆不作‘我’解。唯此诗之‘言告’,《泉水》之‘言迈’……训‘言’为‘我’者,当是相传训诂如此。”其说可参。至于下文中两“我”字,并无大碍,古人此种用法甚多。如《离骚》前言“朕皇考曰伯庸”,下则说“惟庚寅吾以降”,接着又说“皇览揆余于初度”,朕、吾、余三字皆为第一人称。关于此句“言”字,胡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诗三百篇言字解》)、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皆以为当作“乃”解,吴世昌以为当作“以”字解(《罗音室学术论著》第一卷《诗三百篇言字解新》)。可备一说。

告,请求,请教。《尔雅·释言》:“告,请也。”《国语·鲁语上》韦注:“告,请也。”郑玄释“告”为“教告”,即教诲,意此句指受教诲于老师。

师氏,《毛传》说:“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祖庙未毁,教于公宫三月。祖庙既毁,教于宗室。”《孔疏》曰:“女师者,教女之师,以妇人为之。《昏礼》云:‘姆纚笄绡衣在其右。’注云:‘姆,妇人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能以妇道教人者,若今时乳母矣。’”《白虎通·嫁娶篇》说:“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说文》说:“妿,女师也。从女加声。杜林说加教于女也,读若阿。”又说:“娒,女师也。从女每声,读若母。”读若阿、读若母,此当是傅母。陈奂以为女师与傅姆不同,虽同为女师,但女师为嫁前教于公宫宗室者,而傅母则是随女而往嫁者。此说有理。《白虎通·嫁娶篇》前言“妇人所以有师何”,后又说:“女必有傅姆何?尊之也。”明傅姆与师不同。闻一多《诗经通义》以师氏为保姆,相当于女奴,大背于师氏尊敬之职,不可从。或以为故无女师之说,师氏当指领导生产的官员,此诗主人公为男性。其实,古称“师”者不一,专门管理一事的人员皆可称师,如《孟子·告子上》中有场师,管理治理场圃;《楚辞·离骚》有雷师,《周礼·春官·大宗伯》有风师、雨师,指管理雷、风、雨的神;《吕氏春秋·季夏》有渔师,高诱注:“渔师,掌鱼官也。”《国语·周语上》有“师箴”,则是指乐师。故古掌管女性教育的女子自然也可以称“师”。《内则》记载教养贵族子弟有子师、慈母、保母三种职位。郑玄注说:“子师,教示以善道者;慈母,知其嗜欲者;保母,安其居处者。”贵族子弟有男有女,这里的师自然也包括了女师。而“氏”则可缀于尊者称谓之后。如《邶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大雅·韩奕》:“笾豆有且,侯氏燕胥。”《周礼》中又有所谓职方氏、土方氏、怀方氏者。

【言告言归】请女师教给自己为妇之道。归,出嫁,此处指嫁人之道。一说回家。

按:此句今人多作告假回家解。《毛传》则说:“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谷梁传》皆有同说。《说文》:“归,女嫁也。”《周易·泰卦》“帝乙归妹。”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归,嫁也。”《公羊传·隐公二年》“妇人谓嫁曰归”注:“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方言》:“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钱绎《方言笺疏》说:“《广雅·释诂一》:‘归,往也。’《滕文公篇》(下):‘往之女家。’往,即归也。归、嫁一声之转。今太仓人言归,音犹如嫁。”可知《毛传》是有根据的。《毛传》之所以会将此与出嫁联系起来,是因为此篇所写与女子出嫁前的教育有关。《礼记·昏义》也说:“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徳、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教成之后,即可出嫁。故将“归”释作了“嫁”。《郑笺》亦云:“我告师氏者,我见教告于女师也,教告我以适人之道。重言我者,尊重师教也。”苏辙《诗集传》也说:“言其告教于师氏也,则告之以适人之道矣。”依毛、郑意,此连上句是说,我受教诲于老师,老师教给了我为妇之道。

【薄】发语词,无义,常用于动词之前。

按:“薄”字毛无传,芣苢,《传》则说:“薄,辞也。”朱熹说:“薄,犹少也。”季本《诗解颐》曰:“薄,不敢大肆之辞,犹言略也。”王夫之《诗经稗疏》以为犹劝勉。牟庭《诗切》以为薄、颇古声同,东汉人始用“颇”,古用“薄”。马瑞辰则说:“《芣苢》‘薄言采之’,传:‘薄,辞也。’《后汉书·李固传》‘薄言震之’,注引《韩诗》曰:‘薄,辞也。’今按:薄、言二字皆语词,单言薄者亦语词。薄、魄古声近,通用。《尔雅》:‘魄,间也。’谓间助之词。魄即薄字之假借。”马说近是。《经传释词》以为发声词,似乎更为确切。《诗经》有“薄送我畿”、“薄采其芹”、“薄采其藻”、“薄采其茆”等,或言“薄言”,如“薄言采之”、“薄言还归”、“薄言往愬”等,皆用于句首,表示发声。犹《楚辞》中之“羗”、“蹇”。《时迈笺》曰:“薄,犹甫也。甫,始也。”高本汉、苏雪林(《诗经杂俎》)据此以为“薄”通“甫”,训始。裴学海训“薄”为“乃”。其实虚词的解释弹性很大,应当根据语言环境而定。像此处的“薄”字,当是表示激动状态的发声词,相当于“啊”。

【汙】指用灰水、堿水之类污水清洗油渍汙垢。

按:旧释“汙”为清洗汙垢。《毛传》云:“汙,烦也。”《郑笺》云:“烦,烦撋之,用功深。”《经典释文》引阮孝绪《字略》云:“烦撋,犹捼莏也。”即指用双手揉搓。《类篇》有“汙,治也”之说,疑即据《毛传》立说的。陈鱣《简庄疏记》曰:“今人洗衣,以两手相切摩曰‘搓’,即捼莎之意。”徐鼒《读书杂释》曰:“《诗·葛覃》:‘薄汙我私。’王荆公曰:‘治汙曰汙。’按:《曲礼》‘为长者粪之礼’,亦除粪曰粪也。古人此种字法,不可枚举。”闻一多还列“汙”与“澣”相同的例子,认为“澣”也有“汙”的意思,以证“汙”有“澣”的意思。尽管各家言之甚辩,但古书中毕竟难找到以“汙”为清汙的佐证来。高本汉改释“汙”为“浸湿”,以为此句是说:“我要浸我的内衣。”与高本汉略同,高亨《诗经今注》释“汙”为“沤”即浸在水里。并云“汙与沤当是方言的不同,一音的转变。《说文》‘邘读若区’便是于字声系和区字声系彼此相转的例证。”此似可通。陈元胜《诗经辨读》据《左传》注,释“汙”为“烦劳”,以为指换洗内衣的烦劳之事。笔者前曾读“汙”为“呼”,训“私”为奴婢。虽于诗读能畅,而疑不合古意。于鬯《香草校书》云:“《葛覃》篇:‘薄污我私,薄澣我衣。’鬯案:二句盖似平而实侧,因‘薄污’故欲‘薄澣’,因‘污我私’,故欲‘澣我衣’耳。‘私’当即谓所污之垢。”此说似亦有理,然又与毛、郑古训相去甚远。毛、郑训“汙”为“烦”,必有所据。考诸家之说,当以罗典《凝园读诗管见》疏毛之说最为可取,其云:“澣以洁水,不治,故用汙,汙谓今灰水、堿水之属。”灰水、堿水是为去衣服油腻所用的污水。竹添光鸿亦云:“去汙而谓之汙者,犹今人渍灰为水使滑泽,则垢易落,盖是以汙之者洁之。仅用水浣,斯为烦矣。”四十多年前,农村中尚有用此法清洗油腻者。因油腻用灰水使劲揉搓,故郑玄说汙用功深。这是一种带有技术性的劳动,故要由师氏传授,这也是女子嫁前所习的“妇功”之一种。

【私】贴身内衣。

按:《毛传》曰:“私,燕服也。”《孔疏》云:“言‘私,燕服’,谓六服之外常著之服。”季本云:“私,衵服也;衣,常服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说:“私,近身衣。凡亲亵者皆谓之私。近身衣为私衣,犹言‘亵衣’矣。”高亨说:“私,疑借为,白茅的穗名,洁白柔滑,用它洗衣可以去油垢,与皂角的作用相同。”(《诗经今注》)亦可参。

【澣】用水清洗污垢。

同类推荐
  •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接近天空:星辰的道路宽敞如梦。对于我们,英雄与箭簇,不只埋藏于深厚的尘土!
  •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韩国第一畅销书作家孔枝泳,写给读高三的女儿蔚宁的24封信,感动韩国千万年轻人,成为他们夜深人静时阅读的枕边书。这24封信中写满妈妈对女儿的期许和理解,无限关爱,浸透信纸。既让迷茫中的年轻人受到启示,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又让无数颗孤独的心灵得到有人在一旁加油的安慰。信中,孔枝泳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对女儿说着发自肺腑的话,文字亲切而贴心,字字可见一个母亲的深情。无条件支持,无止境付出,无限度理解,这是妈妈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珍惜这份此生不再的宠爱吧! 本书自出版以来,再版多次,屡创畅销奇迹,被誉为韩国版的《傅雷家书》。
  •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虚构(中篇)

    虚构(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我们希望这些作品可以拓宽读者的视野,丰富读者的知识,让读者更好的品味散文的风格和魅力,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热门推荐
  • 清穿之回眸嫣然

    清穿之回眸嫣然

    遭遇不测而魂穿的女主,来到了清朝,她小心翼翼地生存,命运的齿轮让她和几位阿哥有了千丝万缕的爱恨情仇……知晓历史轨迹的她,能否淡然地面对这一切的发展?
  • 祸国(上)

    祸国(上)

    以线为绣,可织岁月;以心为绣,可织江山。一座宫廷,怎能困住凤凰?唯方大地,燕璧宜程四分天下。璧国右相的小女沉鱼,贤淑温婉,倾慕四大世家姬氏的公子姬婴,两家预备联姻之际,却被君王昭尹横加破坏,一道圣旨,择伊入宫。姜沉鱼万般无奈,领旨进宫。但她不愿成为妃子,便自荐为昭尹的谋士……
  • 神奇宝贝之BOSS为王

    神奇宝贝之BOSS为王

    不一样的神奇宝贝,不一样的精灵世界!凤王?阿尔宙斯?都是垃圾,这都是用来打爆的!小遥?小光?这些都是用来征服的!掌控BOSS系统,即掌控天下!————灵风
  • 混在三国当军师

    混在三国当军师

    赵二一睁眼发现自己到了张飞家的桃园里,刘关张正在他面前结拜。穿越了?怎么办?我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很模糊啊……摸摸怀里,还好有本兵书可用。
  • 花与花名

    花与花名

    黎明时的丢弃,花开是的相遇,花凋落时的分离,新的人物,新的场景····不知何时可以在与你相遇······
  •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节约是企业实现效益倍速的利器,建立节约型文化是企业实现效益的长久之计。本书正是一本培养节约型员工的必备教材。
  •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大师:莱布尼茨的故事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大师:莱布尼茨的故事

    本书介绍莱布尼茨——这位“思想、成就受到了德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学术界高度重视”的学者,介绍其作为“计算机先驱”对于多个领域的贡献。
  • 王牌召唤师:逆天狂女

    王牌召唤师:逆天狂女

    她是21世纪谈笑间取人性命的王牌杀手。她是被家族公认的废物丑女,注定一辈子不能成为召唤师。一场意外,21世纪的她穿越成了她。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当废物变成全能召唤师,卡维斯大陆所有人都记住一个叫沐倾狂的女子!“王爷,王妃说要帮你纳妾。”“………”某男嘴角抽搐。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言行要低调细节要高调

    言行要低调细节要高调

    本书内容包括:说话低调是一种人生境界;把握低调原则,忍让也是一种智慧;不要在言行上贬低任何人;从细节入手,做最好的自己;把住细节关,铺平交际路;靠细节提高你的沟通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