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2000000027

第27章 大明王朝全面解读(4)

永乐十八年(1420),成祖朱棣下令诏告天下,以北京为京师,将京城从南京正式迁到北京。成祖为何要迁都,目的何在?

永乐十四年(1416),六部都察院给成祖上的一道奏疏中,清楚地道出了迁都北京的两个原因:一是“龙兴之地”,二是“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成祖早年以燕王封藩于北平,又从北平起兵夺得帝位,即位后改北平为北京,并在北京设立行在六部(以朝廷建制,在北京建立五府六部等官署,称为“行在”)。永乐四年(1406),诏建北京宫殿。永乐七年以后,成祖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监国南京,天下奏章都要送往北京行在所,北京已经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十四年,成祖又下令营建北京宫殿。十八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成祖下令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

成祖迁都北京,最重要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是为了“君主华夷”,“控四夷,制天下”。北京即元朝首都大都。大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使漠北与中原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治中心之下,历史上中原政权为北方少数民族困扰的局面在元朝不复存在,元朝建立的是一个真正的华裔一体、四海浑一的国家。早在太祖洪武年间,朱元璋就看到了这一点,有将国都北迁之意,曾派太子朱标巡视河洛和关中。但朱标返回后不久病死,而朱元璋也已年老,迁都之事暂时搁置。成祖迁都北京,肯定了北京作为全国统治中心的地位。再从明朝初期北方蒙古贵族不断南下骚扰的政治军事形势来看,为了有效地抵御蒙古贵族的进犯,将北京作为国都也比南京更为适宜。

成祖的迁都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也就是他的“英雄之略”。这一措施,对当时及后来巩固北方的边防和加强全国的管理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明成祖为什么要五次远征漠北

成祖继承太祖的政策,对元朝的残余势力采取怀柔与武力兼施的方针。一方面以优厚的待遇对待归顺的蒙古军民,在交往中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另一方面又以武力镇压那些企图叛乱的势力,为此,他曾五次远征漠北。

成祖永乐初年,元朝的残余势力相互混战,分为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部。名义上的可汗本雅失里和鞑靼太师阿鲁台野心甚大,想统一全蒙古并与明朝抗衡。成祖永乐七年(1409)二月,成祖派使者到鞑靼,提议两国“相互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不料使者被杀,成祖大怒,当年七月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十万征讨鞑靼。由于对鞑靼实力估计不足,再加上指挥失当,十万人马全军覆没。八年二月,成祖率五十万大军亲征鞑靼,深入漠北,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军。又追击向东逃的阿鲁台,尔后经两次大战,明军斩杀无数,胜利还师。阿鲁台投降,接受了明朝和宁王的封号。

鞑靼部虽已降服,但瓦剌部的势力又强大起来,不仅阻遏明政府与西北间的通道,而且企图控制鞑靼部。成祖不能坐视在漠北出现强大势力,于永乐十二年(1414),他率五十万大军再度出塞,远征瓦剌。这一次,明军以五十万之众对付约三万人的瓦剌军,却打得异常艰苦,明军虽胜,但双方死伤相当。第二年,瓦剌部遣使向明朝谢罪,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关系。

鞑靼阿鲁台部自降服后,经多年的休养生息,势力复振,不断骚扰明朝边塞重镇。成祖因此又分别于永乐二十年(1422)、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三次率军出征漠北,但所获甚微。在最后一次亲征途中,病死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终年六十五岁。

成祖的五次亲征虽使元朝的残余势力受到打击,但除阿鲁台等几人接受了明朝封号之外,其他元宗室始终没有对明朝表示臣服。

朱高煦之叛是怎么回事

朱高煦(?~1426)是成祖的第二个儿子,既凶狠剽悍,又英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随成祖征战南北,屡立战功。成祖屡次濒临危险而转败为胜,他的功劳最多。所以,成祖认为他很像自己,他也以此自负,骄横恣肆,多做不法之事。

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时时在成祖面前称颂朱高煦,劝说立他为太子。但成祖的长子朱高炽早就被立为燕世子,仁惠贤能,有很多人支持,因而在永乐二年(1404),成祖还是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地远在云南。朱高煦极为不满,说:“我有什么罪?斥逐于万里之外!”迟迟不肯前往封地,力请和自己的儿子回南京。成祖不得已,就答应了他。朱高煦自从到南京后,请求把天策卫的官兵作为自己的护卫队,以唐太宗自比,所作所为更加放纵,还和成祖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燧陷害太子。成祖很不满,于十三年五月把他改封到青州(今山东青州),但他仍然赖在南京不走,继续胡作非为。十五年三月,成祖又把他迁到乐安州(今山东广饶),限令当日出发。朱高煦到乐安后,怨恨更大,处心积虑地要夺取皇位。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病死,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朱高煦每天派人在暗中窥探京城,盼望有变乱发生。洪熙元年(1425)仁宗病死,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奔丧,朱高煦图谋伏兵拦击他,但没有成功。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宣宗宣德元年(1426)八月,朱高煦起兵发动叛乱。宣宗准备派遣阳武侯薛禄率兵前去征讨,大学士杨荣等人劝他亲征。宣宗同意了,亲率大军出征,很快便包围了乐安城。宣宗几次派人劝降朱高煦,写信给他说:“现在天子的六军压境,王如果交出倡导反叛之谋的人,朕即免除王的罪过,还像当初一样加恩礼待。不然的话,一旦开战被擒获,或有人视王为奇货而捉来进献,后悔便来不及了。”朱高煦都不答复。后来,城中的人多次想抓住他献给宣宗,这才害怕了,于是出城投降,父子都被废为平民,押送京城,禁锢在西华门内。因朱高煦之乱而受牵连被杀或充军的人多达两千。

郑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郑和(约1371~约1433),云南人,原姓马,小名三保,世称“三保太监”,也称作“三宝太监”。太祖洪武年间,他入宫成为宦官,开始是在燕王朱棣的府邸里侍奉,后来跟随燕王起兵,出入战阵,多建奇功,提拔为太监,深得信任。燕王登基后,赐姓“郑”。

成祖通过“靖难之役”夺得帝位之后,怀疑惠帝逃亡海外,想探知他的行踪,并且要炫耀大明王朝的威力于国外,便于永乐三年(1405)六月命郑和及宦官王景弘等人前往西洋为互通使臣。自永乐三年至宣宗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间,郑和先后七次率远洋船队,经过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等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航海史上的盛举。自郑和以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人,没有一个不盛赞郑和而向外国夸耀的。自宣宗以后,远方国家也常派使者来,但总不如永乐时代。

世间流传的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一件盛事。郑和死后,南洋各国百姓崇奉他为神,立庙祭祀,香火不衰。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详情如何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成祖永乐三年六月到五年九月。

永乐三年(1405)六月,郑和与宦官王景弘奉成祖之命出使西洋。他们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其中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就有六十二艘,载有将士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和大量的金帛财物。船队从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海,先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今闽江口长乐港)扬帆起航。首站到达占城,先后又到了爪哇、苏门答剌等国,宣布成祖的诏书,赏赐当地的君主酋长,如果不臣服,就兼用武力。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国,各国使臣随郑和前来朝见的很多。成祖很高兴,给他们加赐爵位俸禄不等。这次回来,郑和还献上了俘获的旧港(即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酋长陈祖义。陈祖义原是广东潮州(今广东潮州)人,因为犯了罪在太祖洪武年间合家逃到旧港,投渤林邦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为将。国王死后,就纠集一帮海盗,自封为酋长,称霸海上,劫掠过往的商人旅客,妨碍海路畅通。郑和派人招抚晓谕,他假装投降,暗里却在谋划抢劫。郑和看破了他的阴谋,打败这帮海盗,活捉陈祖义,押解带回,成祖下令在京城集市上斩首示众。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详情如何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是在成祖永乐六年(1408)九月至九年六月,路径与第一次大致相同。

郑和率船队到锡兰山的时候,国王亚烈苦柰儿拿出了许多礼物贡献给明朝皇帝。表示两国修好。但当他看见郑和船队装载了大量金银,起了贪心,就假意请郑和到他的宫殿。盛宴招待之后,他向郑和索取金币,并暗地里派兵去劫夺郑和的船队。郑和沉着冷静,了解到锡兰山的大部分兵力已被派去攻打船队,都城空虚,就率领部下两千多将士,出其不意地攻下了锡兰山的都城,活捉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领兵打劫船队的敌将听说明军攻打都城,赶忙下令撤兵回救。郑和率领明军乘胜杀了个回马枪,打得他们溃不成军,只得向明军投降。郑和当场释放了投降的将士卒,只把亚烈苦柰儿和几个重要官属扣留在船上,继续率船队访问其他地区。永乐九年(1411)六月,郑和返国,向朝廷献上俘虏。成祖赦免了亚烈苦柰儿等人,释放回国。那时候,交耻(今越南)已经被明军攻占,成为明朝的地方政府。西洋各国都非常震惊害怕,前来朝见进贡的越来越多。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详情如何

永乐十年(1412)十一月,成祖又一次命郑和等人率船队出使西洋,十三年七月返回。

这一次,郑和等人到达苏门答剌的时候,遇上了麻烦。原来,苏门答剌的西面有个那孤儿国,在明永乐六年(1408),那孤儿国和苏门答剌打了一仗,苏门答剌国王中箭身亡。那时,王子年龄尚小,不能替父王报仇。王后复仇心切,就向全国宣告:谁能领兵打败那孤儿国,替先王报仇,我就嫁给他,并请他当国王。一个渔夫自告奋勇,领兵打败了那孤儿国,杀死国王。于是,渔夫娶了王后,当上苏门答剌的国王。老国王的儿子长大后很不甘心,就培植了一批勇士,寻找机会杀死渔夫,登上王位。郑和到达苏门答剌后,给新国王赠送了许多礼品。渔夫有个儿子叫苏干剌,要替父亲报仇,带兵攻打苏门答剌,企图争夺王位,反被新国王打败了。他只得逃到一个叫邻山的地方,自立一寨。当他听说郑和给苏门答剌新国王赠送了许多礼物,却没有送礼给自己,又忌又恨,就带领几万兵众,袭击郑和的船队。郑和指挥将士还击,把苏干剌的兵众打得大败,乘胜追击到一个叫喃渤利的地方,活捉了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子。十三年,郑和返国,成祖下令斩杀了苏干剌。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详情如何

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个国家都派遣使臣前来朝贡,成祖都给了赏赐。各国使臣返国的时候,成祖派郑和等人率船队伴随他们一起走,并带着大量的礼物赏赐他们的君主。十七年七月,郑和返国。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情况如何

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春天,郑和奉命再次率船队出使西洋,第二年八月返国。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详情如何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是在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这年的正月,旧港(即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酋长施济的孙子向朝廷请求世袭宣慰使的职务,郑和奉命带着成祖的诏书和官印前往旧港。当年的七月,在成祖死后,郑和返回。仁宗洪熙元年(1425)二月,仁宗命郑和率领部下守备南京。南京设立守备一职,是从郑和开始的。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如何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宗宣德五年(1429)六月到八年七月。

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去世,其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他听从朝中一些大臣的意见,认为下西洋的花费过大,收效很小,宣布停止出使西洋的活动。不到一年,仁宗病死,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在郑和船队停航的五六年间,原先郑和出使西洋时访问过的亚非国家,大多已同明朝断了往来。宣宗觉得自己即位已有数年,而西洋各国还没有来朝见进贡,便于宣德五年(1429)六月再次派郑和出使西洋。郑和、王景弘率领船队,访问了忽鲁谟斯等十七个国家。由于这次访问的国家多,地域广,路程远,出使时间也就很长,直到宣德八年才启程返国。不幸的是,郑和在返航途中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个怎样的人

仁宗朱高炽是成祖的长子,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即位,年号洪熙,第二年五月病死,在位仅短短十个月。

仁宗早在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就被册封为燕国(封地在今北京一带)世子,他沉静好文,儒雅仁厚,深得太祖喜爱。太祖曾命他与秦国(封地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晋国(封地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周国(封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三国的世子分别检阅军士,这三位世子很快就检阅返回,只有他回来得最晚。太祖问起晚归的原因,他说:“早晨冷得很,士兵们还没有吃完饭,我让他们吃饱饭后才开始检阅,所以回来晚了”。他体态肥胖,行走不便,总要两个宦官搀扶着才能活动,因此不被好武的成祖喜欢。成祖夺取皇位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曾有长时间的犹豫,而仁宗最后还是被立为太子的原因是得益于他较仁厚而得到了群臣的支持。

仁宗较能体恤民情、处事宽和,即位后一反成祖所为,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为了削减财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出使西洋等劳民伤财之举。仁宗对百姓的疾苦也比较关心,有一次,听说山东及徐州一带遇灾,老百姓没有吃的,地方官却照常催征夏税,就命大学士杨士奇草拟诏书免去当年夏税及秋粮的一半。杨士奇提出先告知户部和工部,仁宗说:“救民之穷,就像救人于水火之中一样,不能迟疑。如先让户、工两部的官员商议,他们会顾虑国库不足,一定是议而不决。”说着,赶快让宦官拿来文房四宝,令杨士奇即席起草诏书,盖上玺印,付诸实行。仁宗还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牵连而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允许返回原处。又平反了许多冤案,如建文帝时的忠臣方孝儒冤案,永乐时解缙冤案都得到平反昭雪。

仁宗在位期间推行较为开明的政策,使百姓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生产发展,生活稳定,明朝进入一个较为安宁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为什么说明宣宗朱瞻基是“太平天子”

宣宗朱瞻基(1398~1435)是仁宗的长子,于洪熙元年(1425)即位为帝,年号宣德。他在位的十年是明朝初期统治秩序最稳定的时期,被称为“守成令主”(令,美好)、“太平天子”。

同类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的娇俏妻

    妃你莫属,王爷的娇俏妻

    倾城之貌,却被淹没,看那个异界之魂怎样拿回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谁初见,谁许誓言芸芸众生之间,或许早已注定。女;人人道我美,过分美丽难道是我的错?男;就算你是红颜祸水也只能祸害我一个。女;那我就勉强祸害祸害你吧。男;..女;你不愿意?男;哪能啊!那是高兴的不会说话了女;这还差不多。自此某王爷的妻管严生活正式开始。
  •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

    本书以历史大事件为轴线,通过还原历史细节,透过大唐帝国的沧桑和辉煌,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主要包括廓清漠北、打开西域大门、东方战争、帝国狙击者等章节。
  • “自杀时代”的来临?

    “自杀时代”的来临?

    本书力图通过对自杀现象以及环绕其周围的自杀话语的考察,解释20世纪上半期中国知识群体精神的结构,从而织构出一幅比较生动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演变图景。
  • 济水之南

    济水之南

    济南,这个我们长居于斯的城市,原来,我们并不真的熟悉。小桥流水的雅致民居,老残听书的湖畔戏楼;大明湖上的水上人家,趵突泉边的民俗风情;精工细做的燕喜堂,宾至如归的瑞蚨祥;紫气东来的老书院,市井风流的大观园,这一切都透着旧时代特有的优游、笃定、安详和温暖,这一切,却又随着旧时代的消逝而已经永远地消逝不见。本书让我们经由时间来领略济南的城市历史,感受济南这个城市的呼吸和脉搏,历史和变迁。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展示了那些已经逝去的和尚且保留的城市风景,包括商业的兴衰,建筑的变迁,文化的烙印,共同复原了这城市背后的城市,复原了一个古老的济南。
  • 大明权贵

    大明权贵

    一次偶然的考古活动中,卫辰穿越到了明朝!此时正值正德十六年,也就是正德帝和嘉靖帝交替的时候!主角会把握住这个时机吗?。。。。。。。。
热门推荐
  • 雷罚剑主

    雷罚剑主

    我有三千剑意,我有三千意境,我有三千雷霆……诸神被埋没,古剑在腐朽。莫泪殇一路高歌,酣畅淋漓的撕开这绚烂的世界,重建一个辉煌的剑道大世。踏着白骨皑皑,饮着猩红鲜血,莫泪殇常言道,我之剑杀伐天下,我之剑惩罚众生。
  • 天降

    天降

    原本打算碌碌无为过这一生的郑旭旭,在一次绑架事件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份,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家乡,从而开始了艰难的历练之路。裴哥、谢凡、梦夏,神秘组织以及背后的先进科技,阴谋不断暗藏杀机。刘奕、黄建、冯生,水春派弟子斗争不断忠义何以两全?殿前三僧,玉姐,五竹,打造史上最强组合,却没有能够摆脱世俗的纠缠……不一样的世界观,不一样的人生观,不一样的价值观,一切的一切,尽在《天降》。
  • 摸摸我下巴

    摸摸我下巴

    副总裁、有妇之夫人义为躲避老婆及其牌友们的吵闹,偷偷买下一套房子,新房响起的匿名电话令他心惊肉跳。金屋原本要藏自己,带来的却是更大的烦恼。他与出差认识的少妇石荫难舍难分。他陪她买苦丁茶,认识了她妹妹佟月,从此陷进了一个极富心计的爱情阴谋……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幻月传说之二

    幻月传说之二

    孤独、寂寞成为了他的一切,为了爱情征服了整个世界,对他而言中没有所谓的强大,没有任何不可能的事情,没有巧合的偶遇,有的只是纯洁的爱不论是魔、神、人,都充满了梦幻般的爱情。夜晚正是他回到属于他自己的那片世界,静静的等待着他,就是这个世界的君主……
  • 天地纵横之邪神

    天地纵横之邪神

    当现代异能碰上古武修真,当神魔遇上华夏传统武术,将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 DNF之无双剑神

    DNF之无双剑神

    一名猝死的初中生莫凡,在不知道自己已死的情况下,被阎王骗入死对头的世界,阿拉德大陆,他是颓废一生?还是不甘命运的着弄奋起反抗?
  • 小明与许萌的故事

    小明与许萌的故事

    你是夏日凉风,是冬日阳光。(注:真人真事改编,青春校园风。
  • 神兵小将之天心

    神兵小将之天心

    大地慈爱的神兽之王——女娲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创造了各种能变化成神兵(拥有神奇力量的兵器)的神兵兽。借着各种神兵的不同能力,使获得帮助的世人日子过得更愉快,比如神农尺能帮人类治百病,十方明亮帮人类指示方向,神舞能为人类带来欢乐乐章等,人类与神兽是互相依赖,和平共处的。
  • 武乱乾坤

    武乱乾坤

    奈何桥上被人一指头弹出了地狱,就这样莫名其妙成了孤魂野鬼,唐羽别提多郁闷。新世界太疯狂,猴子扛着大刀满街跑,野猪带着小崽儿逛金店。在这人可飞天遁地,鱼可化翅为鹏的时代,唐羽苦思冥想,似乎只有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只是……这武侠里的功夫,能让老子上九天揽月,下五海捉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