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7000000007

第7章 身正方为范(3)

巴黎有一个水平不高的小提琴演奏家准备开独奏会,为了出名,他想了一个主意,请乔治·艾涅斯库为他伴奏。

乔治·艾涅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钢琴家--被人们誉为"音乐大师"。大师经不住他的哀求,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且还请了一位著名钢琴家临时帮忙在台上翻谱。小提琴演奏会如期在音乐厅举行。

可是,第二天巴黎有家报纸用了地道的法兰西式的俏皮口气写道:"昨天晚上进行了一场十分有趣的音乐会,那个应该拉小提琴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在弹钢琴;那个应该弹钢琴的人却在翻谱子;那个顶多只能翻谱子的人,却在拉小提琴!"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世人,一味追求名声的人,想让人家看到他的长处,结果人家却偏偏看到了他的短处。

德国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叔本华说:"凡是为野心所驱使,不顾自身的兴趣与快乐而拼命苦干的人,多半不会留下不朽的遗物。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与美善,避开邪想,公然向公意挑战并且蔑视它的错误之人,往往得以不朽。"

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了飞机并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后,名扬全球。一次,有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兄弟两人,要给他们拍照,弟弟奥维尔·莱特谢绝了记者的请求,他说:"为什么要让那么多的人知道我俩的相貌呢?"

当记者要求哥哥威尔伯·莱特发表讲话时,威尔伯回答道:"先生,你可知道,鹦鹉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不能飞得很高很高。"就这样,兄弟俩视荣誉如粪土,不写自传,从不接待新闻记者,更不喜欢抛头露面显示自己。有一次,奥维尔从口袋里取手帕时,带出来一条红丝带,姐姐见了问他是什么东西,他毫不在意地说:"哦,我忘记告诉你了,这是法国政府今天下午发给我的荣誉奖章。"

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著名科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又是怎样对待名声和荣誉的呢?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友来她家作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便大吃一惊,忙问:"玛丽亚,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谚语云:"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避它的人。"这是为什么?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回答得很好,"这只因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能够大胆反抗的缘故。"

就名声本身而言,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还有不好不坏的名声。喜欢好名声,鄙视坏名声,这是人之常情。有人称名声为人生的第二生命,有人认为,名声的丧失,有如生命的死亡。蒙古族还有一句谚语:宁可折断骨头,也不损坏名声。这些话都是为了维护好名声,其涵义是做人就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干那些偷鸡摸狗坏名声之事。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把追求名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处处卖弄自己,显示自己,就会超出限度和理智。人一旦超出限度,超出理智时,常常会迷失自我,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名声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去干什么。

为人师者,务必三思。

"弃德"者必遭唾弃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播放过一则骇人听闻的故事: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何卫,在2005年10月20日下午上第二节数学课时,因课堂纪律问题,受到任课教师潘光礼的惩罚。何卫先后三次被吓得跪在地上不停求饶。当时,潘当众对何提出了接受惩罚的四个离奇选项:一是让全班同学挨个打屁股100棍,二是老师亲自动手打100棍,三是吃下10只活苍蝇,四是吃树上的绿虫。几番艰难的抉择之后,何卫选择了第一项。

于是,潘叫几名男生分别摁住何卫的手脚,骑上脊背,用抹布捂住嘴,再叫另一名女生上来开打。这名女生边打边哭。一直打到五十多棍时,实在难以忍受剧痛的何卫无奈中途改变主意,表示愿意吃苍蝇。几名男生立刻积极响应,跑到教室外面捉来十只苍蝇。在潘的逼视下,何卫首先哭着抓起七只苍蝇送进嘴里,吞下两只后,便由于恶心呕吐,将余下的五只也喷了出来。潘勃然大怒,坚决不依,要其重新吃进,何卫又是一番苦苦哀求,方才得以作罢。

这个真实的故事应该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悲剧,它深切地反映了学校生活中的"弃德"现象。自古以来的教育就有"经师"和"人师"之分。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竞争的空前激烈,教育更是只有"教"而缺乏"育",越来越演化为知识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校长衡量教师称职与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非他的师德修养。过多的压力与严格的管理制度又无形中加剧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达到深度沟通的境界。教师为眼前的生计觉得应该教给学生点什么,学生为将来的生计觉得应该学会点什么。师生之间的接触,往往局限于课堂公开场合的职业性知识灌输,我们看不到生成德性的情感体验,更看不到心灵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无从谈起。

教育惩罚历来是教育及师德养成中的一个最为敏感的话题。因为对"度"的难以把握等原因,惩罚一度陷入了令教师们"左右为难"的境地。要么是过度或不当惩罚,如大家熟悉的种种教师的"师德劣迹"--给偷拿别人东西的孩子脸上刻字,把上课说话违反纪律的孩子嘴上贴透明胶布,让迟到几分钟的孩子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下课等。公允地说:这些老师的举动或许存在社会学意义上的"权欲型过错"(即对权力的不当理解和滥用),但其出发点本身并无太多值得非议的地方,无非是通过某种手段使学生铭记不再重犯类似错误。因为所有惩罚的共同特征是:引起受罚人某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自动产生对此类行为的抑制或退缩反应。

然而如何合理使用惩罚却不仅是一个道德意义上的戒律,确切地说是一个践行的智慧问题。比如惩罚学生不好好学习,老师往往是成倍地增加学习任务(如罚不写作业的学生写几十或上百遍以求改正或加深印象)。这类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但不能矫正学生态度问题,反而在学习和痛苦之间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导致学生更加痛恨学习。由于矫枉不当,相当一部分老师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另外一个误区或困境(比如该罚却不敢轻易去罚)。以至于今天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谈罚色变",不敢轻易指责或矫正学生的错误,惟恐被扣上"失德"的大帽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成了许多老师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管理准则"。不当的舆论倾向推波助澜,为营造所谓"支持性成长环境"还出现过极端的例子(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称之为"很好!即将接近真理";而对有偷窃行为的学生,老师称之为"手脚灵活")。惩罚和体罚之间模糊不清的边界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使众多教师在师德养成中左右为难。

事实上,按照教育伦理学的观点,缺乏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适度教育惩罚恰恰是教育公正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在如何把握惩罚的原则(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真正做到当奖则奖、当罚则罚)、惩罚的量(避免累积惩罚,经常深挖过去的历史错误引起学生的强烈逆反心理)以及惩罚的方式(把惩罚和尊重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伤害人格和尊严)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努力。而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如何把握惩罚的"度"的问题。相当多的教师在教育惩罚的认识和执行上存在一时间难以解决的误区:如"严格的要求"常被误解为"严厉的态度"。所以学校里屡见不鲜的是"训斥",却缺乏对原因的解释,多的是禁止或要求,少的是建议和引导;多的是教师施之于学生的"罚",少见的是学生自己承担后果的"自然惩罚"。如某学生因不服别人出的黑板报,借做值日的机会趁机擦掉。(而下午就要检查评比)着急之下,老师狠狠斥责了学生,自己牺牲了午休时间将板报补上。其实如果让学生来做或承担无法参加评比的后果,是否更能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在上述案例中,真正的受害者从表面上看是何卫,因为他受到了近似虐待的惩罚,然而如果深入思考,则不仅如此,事实上,伤害最大的恰恰是那些见证和参与伤害何卫的学生。他们等于接受了另外一种"德育"(不道德的道德教育)。按照广义教育学的理解,只要教育活动发生了,参与活动的主体内在道德品质就必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并且这一活动也必然要给参与活动的教育主体以道德的影响。"弃德"的教育活动发生了,影响和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案例中真正令人痛心之处也就出现了:第一个女孩子去打何卫或许出于不敢反抗老师的威严,而随后的几个男生却主动积极配合去捉苍蝇逼迫何卫吃下去,这恐怕就不仅仅是畏惧或好奇心理所致。教师在惯常的教育生活中,由于缺乏对学生生命主体尊严的尊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以践踏人格尊严作为乐趣,这样的学生,即使每天在课堂上学的都是善良仁义之学说,我们还敢相信他们会有爱心吗?

这则故事中的数学老师潘光礼所缺乏的恐怕不仅仅是"育人"的意识和能力问题,而是尊重和善待生命这一基本的价值观。学生在他的眼里并非是活生生的、可爱的生命,而是可以任意对待的物品和工具,可以依据自己的标准或喜好随心所欲地处理或惩罚。这样的人从事其他的职业都可能让人心存恐惧,更何况是为人师表?一个希望自己成为教师或正在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首先应该使自己努力成为热爱人、理解人、善于研究人的人;热爱生活并对人类社会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为使人类与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教育事业,在贡献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时,使自己也变得更美好。

古代的希腊人一直致力于探讨两个基本问题--"美德如何教"以及"美德教什么"。而这里无法回避的核心就是"谁来教"。换言之,教授学生做人的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美德?他又将通过何种"教"的方式来影响学生?

这是每一个为人师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优秀"还是"普通"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类推荐
  • 会展成长的逻辑

    会展成长的逻辑

    本书分析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小会展企业品牌建设中文化创意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会展文化创意的预警进行分析,阐述会展中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是有效克服风险的有力保证等。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

    本书从立身、礼仪、防骗、商务、法律、理财、休闲、汽车,房产、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都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人生是所大学,社会是个课堂。对于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而言,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乐观的心境和用不完的热情,阻碍他们成功的不是理念的缺乏,而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知识和技巧。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热门推荐
  • 魔皇封天

    魔皇封天

    仙魔?我本善良,无限成魔。本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上天却让他拥有一双惊世魔瞳。她本是一普通的有点漂亮的女孩,却有着一双万中无一的仙瞳,被师傅带到了那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古老仙界。当他和她再次相遇时会碰出什么样的精彩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
  • 怀孕生活参照书

    怀孕生活参照书

    只有健康怀孕才能生育健康宝宝,因此,在怀孕时要保证没有遗传疾病和先天疾病,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孕期的保健,特别是饮食保健和医疗预防等知识,还必须了解有关妊娠知识和胎儿发育规律,并很好地进行胎教,这样的健康怀孕,才能生育身心非常健康的小宝宝。
  • 混沌碎虚

    混沌碎虚

    虚空封锁,元能匮乏,这是一个武道没落的世界;一夜成魔,疑云顿生,这是一名被人误解的少年;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人,魔殊途,他又将何去何从……
  • 终生为奴

    终生为奴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这是一篇回忆录。没有来源的开始没有结束的结束。这是短篇大概三天发完。
  • 都市那些事儿

    都市那些事儿

    一千九百八十年间的华夏某个小山村发生的一件怪事,造就了一个悲剧,也造就了一段传奇故事,且看悲剧人物在现代都市里的闯荡经验!
  • 众神花园

    众神花园

    没有了人类的信仰,诸神也会失去力量。灾难来临之际,十二位被选中的勇士,唯有唤醒众神的花园中神秘的力量,才可唤醒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位主神。在这众神的争斗中,半神,女巫,预言家......这十二位勇士将何去何从?
  •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本书精选尼采经典话语,这些“咒语”体现了尼采的深邃思想或精彩见解,反映了尼采的风格和个性,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人生与心灵的诸多问题。翻开《每天1句尼采的咒语》,每一句尼采“咒语”都能让你有所顿悟。
  • 神不守色

    神不守色

    和高冷的天才型大神订亲是什么感觉?叶羞觉得这个真说不好。她只能说,她一点都没有享受到傍大神的幸福感。因为她家的那位大神,极其不喜欢吃软饭的……而且还有一个诡异的爱好,就是爱给她放高利贷(#‵′)凸。最终欠了一屁股债的叶羞泪流满面地表示:看来,只能用我的身体来抵债了!大神(冷冷地):不,还钱。叶羞:……大神内心os:你本来就是我的d(╯﹏╰)b。
  • 邪魔夫君捡回家

    邪魔夫君捡回家

    我是落魄的神族,无意中捡了个漂亮盒子回来,等到发现这盒子的妙用时,才知道我特么压根是捡了个男人回来!我一路逃,他一路追,就在我无路可逃时,欲哭无泪的看着他,爷,你放过小女子行不行?奈何某人慵懒的说:“今生今世,生生世世,我都不会放开你......”
  • 红死魔的面具

    红死魔的面具

    这篇短篇小说以红死病大规模爆发的某国为背景,贯穿作品的整个基调是阴森恐怖,神秘诡异的,最终将故事推向那预定的可伯的结局,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舒适的的恐怖和激动”。亲王本该可以采取行动,本该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同红死魔抗争,帮助他的人民,但王爷和他的侍臣们抛弃了他领土的臣民,封死了铁门,没有人能从外面进来,统治者对人民的不管不问,从而注定要灭亡。亲王的傲慢与他对其不幸地陷入团境的国民的忽视与淡漠结合在一起,尽管他拥有的财富可以帮助需要的人,但他把自己的财富用于保护自己和堕落的纵欲,他举办的假面舞会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笼中的因兽,无法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