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7000000007

第7章 身正方为范(3)

巴黎有一个水平不高的小提琴演奏家准备开独奏会,为了出名,他想了一个主意,请乔治·艾涅斯库为他伴奏。

乔治·艾涅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钢琴家--被人们誉为"音乐大师"。大师经不住他的哀求,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且还请了一位著名钢琴家临时帮忙在台上翻谱。小提琴演奏会如期在音乐厅举行。

可是,第二天巴黎有家报纸用了地道的法兰西式的俏皮口气写道:"昨天晚上进行了一场十分有趣的音乐会,那个应该拉小提琴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在弹钢琴;那个应该弹钢琴的人却在翻谱子;那个顶多只能翻谱子的人,却在拉小提琴!"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世人,一味追求名声的人,想让人家看到他的长处,结果人家却偏偏看到了他的短处。

德国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叔本华说:"凡是为野心所驱使,不顾自身的兴趣与快乐而拼命苦干的人,多半不会留下不朽的遗物。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与美善,避开邪想,公然向公意挑战并且蔑视它的错误之人,往往得以不朽。"

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了飞机并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后,名扬全球。一次,有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兄弟两人,要给他们拍照,弟弟奥维尔·莱特谢绝了记者的请求,他说:"为什么要让那么多的人知道我俩的相貌呢?"

当记者要求哥哥威尔伯·莱特发表讲话时,威尔伯回答道:"先生,你可知道,鹦鹉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不能飞得很高很高。"就这样,兄弟俩视荣誉如粪土,不写自传,从不接待新闻记者,更不喜欢抛头露面显示自己。有一次,奥维尔从口袋里取手帕时,带出来一条红丝带,姐姐见了问他是什么东西,他毫不在意地说:"哦,我忘记告诉你了,这是法国政府今天下午发给我的荣誉奖章。"

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著名科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又是怎样对待名声和荣誉的呢?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友来她家作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便大吃一惊,忙问:"玛丽亚,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谚语云:"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避它的人。"这是为什么?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回答得很好,"这只因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能够大胆反抗的缘故。"

就名声本身而言,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还有不好不坏的名声。喜欢好名声,鄙视坏名声,这是人之常情。有人称名声为人生的第二生命,有人认为,名声的丧失,有如生命的死亡。蒙古族还有一句谚语:宁可折断骨头,也不损坏名声。这些话都是为了维护好名声,其涵义是做人就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干那些偷鸡摸狗坏名声之事。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把追求名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处处卖弄自己,显示自己,就会超出限度和理智。人一旦超出限度,超出理智时,常常会迷失自我,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名声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去干什么。

为人师者,务必三思。

"弃德"者必遭唾弃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播放过一则骇人听闻的故事: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何卫,在2005年10月20日下午上第二节数学课时,因课堂纪律问题,受到任课教师潘光礼的惩罚。何卫先后三次被吓得跪在地上不停求饶。当时,潘当众对何提出了接受惩罚的四个离奇选项:一是让全班同学挨个打屁股100棍,二是老师亲自动手打100棍,三是吃下10只活苍蝇,四是吃树上的绿虫。几番艰难的抉择之后,何卫选择了第一项。

于是,潘叫几名男生分别摁住何卫的手脚,骑上脊背,用抹布捂住嘴,再叫另一名女生上来开打。这名女生边打边哭。一直打到五十多棍时,实在难以忍受剧痛的何卫无奈中途改变主意,表示愿意吃苍蝇。几名男生立刻积极响应,跑到教室外面捉来十只苍蝇。在潘的逼视下,何卫首先哭着抓起七只苍蝇送进嘴里,吞下两只后,便由于恶心呕吐,将余下的五只也喷了出来。潘勃然大怒,坚决不依,要其重新吃进,何卫又是一番苦苦哀求,方才得以作罢。

这个真实的故事应该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悲剧,它深切地反映了学校生活中的"弃德"现象。自古以来的教育就有"经师"和"人师"之分。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竞争的空前激烈,教育更是只有"教"而缺乏"育",越来越演化为知识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校长衡量教师称职与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非他的师德修养。过多的压力与严格的管理制度又无形中加剧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达到深度沟通的境界。教师为眼前的生计觉得应该教给学生点什么,学生为将来的生计觉得应该学会点什么。师生之间的接触,往往局限于课堂公开场合的职业性知识灌输,我们看不到生成德性的情感体验,更看不到心灵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无从谈起。

教育惩罚历来是教育及师德养成中的一个最为敏感的话题。因为对"度"的难以把握等原因,惩罚一度陷入了令教师们"左右为难"的境地。要么是过度或不当惩罚,如大家熟悉的种种教师的"师德劣迹"--给偷拿别人东西的孩子脸上刻字,把上课说话违反纪律的孩子嘴上贴透明胶布,让迟到几分钟的孩子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下课等。公允地说:这些老师的举动或许存在社会学意义上的"权欲型过错"(即对权力的不当理解和滥用),但其出发点本身并无太多值得非议的地方,无非是通过某种手段使学生铭记不再重犯类似错误。因为所有惩罚的共同特征是:引起受罚人某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自动产生对此类行为的抑制或退缩反应。

然而如何合理使用惩罚却不仅是一个道德意义上的戒律,确切地说是一个践行的智慧问题。比如惩罚学生不好好学习,老师往往是成倍地增加学习任务(如罚不写作业的学生写几十或上百遍以求改正或加深印象)。这类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但不能矫正学生态度问题,反而在学习和痛苦之间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导致学生更加痛恨学习。由于矫枉不当,相当一部分老师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另外一个误区或困境(比如该罚却不敢轻易去罚)。以至于今天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谈罚色变",不敢轻易指责或矫正学生的错误,惟恐被扣上"失德"的大帽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成了许多老师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管理准则"。不当的舆论倾向推波助澜,为营造所谓"支持性成长环境"还出现过极端的例子(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称之为"很好!即将接近真理";而对有偷窃行为的学生,老师称之为"手脚灵活")。惩罚和体罚之间模糊不清的边界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使众多教师在师德养成中左右为难。

事实上,按照教育伦理学的观点,缺乏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适度教育惩罚恰恰是教育公正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在如何把握惩罚的原则(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真正做到当奖则奖、当罚则罚)、惩罚的量(避免累积惩罚,经常深挖过去的历史错误引起学生的强烈逆反心理)以及惩罚的方式(把惩罚和尊重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伤害人格和尊严)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努力。而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如何把握惩罚的"度"的问题。相当多的教师在教育惩罚的认识和执行上存在一时间难以解决的误区:如"严格的要求"常被误解为"严厉的态度"。所以学校里屡见不鲜的是"训斥",却缺乏对原因的解释,多的是禁止或要求,少的是建议和引导;多的是教师施之于学生的"罚",少见的是学生自己承担后果的"自然惩罚"。如某学生因不服别人出的黑板报,借做值日的机会趁机擦掉。(而下午就要检查评比)着急之下,老师狠狠斥责了学生,自己牺牲了午休时间将板报补上。其实如果让学生来做或承担无法参加评比的后果,是否更能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在上述案例中,真正的受害者从表面上看是何卫,因为他受到了近似虐待的惩罚,然而如果深入思考,则不仅如此,事实上,伤害最大的恰恰是那些见证和参与伤害何卫的学生。他们等于接受了另外一种"德育"(不道德的道德教育)。按照广义教育学的理解,只要教育活动发生了,参与活动的主体内在道德品质就必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并且这一活动也必然要给参与活动的教育主体以道德的影响。"弃德"的教育活动发生了,影响和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案例中真正令人痛心之处也就出现了:第一个女孩子去打何卫或许出于不敢反抗老师的威严,而随后的几个男生却主动积极配合去捉苍蝇逼迫何卫吃下去,这恐怕就不仅仅是畏惧或好奇心理所致。教师在惯常的教育生活中,由于缺乏对学生生命主体尊严的尊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以践踏人格尊严作为乐趣,这样的学生,即使每天在课堂上学的都是善良仁义之学说,我们还敢相信他们会有爱心吗?

这则故事中的数学老师潘光礼所缺乏的恐怕不仅仅是"育人"的意识和能力问题,而是尊重和善待生命这一基本的价值观。学生在他的眼里并非是活生生的、可爱的生命,而是可以任意对待的物品和工具,可以依据自己的标准或喜好随心所欲地处理或惩罚。这样的人从事其他的职业都可能让人心存恐惧,更何况是为人师表?一个希望自己成为教师或正在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首先应该使自己努力成为热爱人、理解人、善于研究人的人;热爱生活并对人类社会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为使人类与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教育事业,在贡献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时,使自己也变得更美好。

古代的希腊人一直致力于探讨两个基本问题--"美德如何教"以及"美德教什么"。而这里无法回避的核心就是"谁来教"。换言之,教授学生做人的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美德?他又将通过何种"教"的方式来影响学生?

这是每一个为人师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优秀"还是"普通"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类推荐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精选了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优秀作品,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本书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迅速提高成绩的有力法宝。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更是最佳的选择。
  • 小荷尖尖

    小荷尖尖

    本书收录了六篇论文,研究主题分别涉及文化人类学的仪式和家族研究、经济人类学、法人类学、旅游人类学以及族群研究等人类学学科中不同的研究话题。选题可谓具有代表性,有很大的学术意义,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研究方向。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虫儿虫儿飞

    虫儿虫儿飞

    萤火虫,只有在夏天才会被人发觉,在夜空中绽放着它们这一生最耀眼的光芒,然而燃尽后却悄然陨灭,短暂却美丽......你们不是萤火虫,不懂得它的蜕变,我不是你的萤火虫,不值得为你消逝......萤火虫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哪里有温暖,哪里有绿光,就是它的归宿。
  • 凤凰栖老碧梧枝

    凤凰栖老碧梧枝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几十万年他的神迹消失无踪。天地初定,四海皆分。上古神祗,羽化平患。神兽灵骑,仙魔人鬼,各占天下。历劫历来的情缘是真是假,守护自己的神兽到底是何居心。沉睡之后的世界与之前有何两样。我将死而又死,以明生之无穷。
  • 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本书浓缩了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法律小知识。涵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姻家庭、劳动就业、投资创业、经济生活、人身权益等领域。
  • 蘼芜纯爱

    蘼芜纯爱

    四季之花,各色芳华。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纯爱。一年,365天,365朵花的故事。它们伤感、励志、唯美又或者欢脱。它们,是人的情感。当我轻轻的推开门,看见繁花似锦。我希望,美梦从这里开始。
  • 漫漫仙途养成记

    漫漫仙途养成记

    作为现代好姑娘一不留神就穿越了,好吧,怎么着也是二次生命,我会好好珍惜的。什么?不是宫斗宅斗!而是危险系数爆表的修真界!好吧,我忍了,那个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的技能想想就激动,要是学会了,嘿嘿嘿嘿嘿~什么?为毛穿成男!人!我、我我也忍了。修真多美女,看看也是极养眼的。可是为什么给我弄一堆小团子?怒摔!老天咱们出来聊聊人生、谈谈理想,我保证不打脸。老天:何事?某女:我要美男老天:你就是啊!某女:你妹啊~信不信我打你老天:好吧!给你一堆小美男某女:......且看现代宅女如何在血腥的修真界一步步爬上巅峰!阿勒?等等,先告诉我怎么才能变成女人!
  • 棺上加棺

    棺上加棺

    这里有汉王神秘的宝藏,有让无数盗墓者有进无出的神秘墓穴,还有……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有无数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的宝藏,而我们的主角的职责就是让这些宝藏中的一部分重见天日。在最后的结局中,主角将会给大家一个极大的惊喜,不过这是后话了。现在,就请大家关注这本棺上加棺吧。。
  • 穿越前世笔录

    穿越前世笔录

    我是穿越时空者,受人委托穿越他们的前世化解前因后果,而报酬仅是一根头发。形形色色的委托人,各式各样的任务,不同时空的际遇…………我的前世,可曾与你相见……
  • 惊世纨绔小美妃

    惊世纨绔小美妃

    被逆天大神系统连哄带骗,一时失蹄,不慎穿越。想她一代杀手尊主,竟穿到娘胎里?!以强为尊?修炼法则?从娘胎开始!什么?有人给她娘亲下毒想让她胎死腹中?!卧槽,有人故意撞她娘亲,害她不幸早产?没关系,逆天大神系统君轻松搞定!Oh!不幸!众多漂亮庶姐想要害她?恶毒姨娘想要杀她?靠!不许碰我天仙娘亲,不然一巴掌打残你!天才?你小时候被猪亲过么?看到我之后你还好意思自诩天才?才女?你脑袋被猪拱了么?我才华横溢样样碾压完爆你!家世显赫,身份尊贵,容貌虽还没长开,但却不难看出将来是怎样的倾世之颜,修炼天赋嘛……啧啧。What!把她许给当朝太子?!哇哦!少年你肿么辣么美?!看着眼前绝美的小正太······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分别是: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重构等。
  •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一本描写民国才女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了解民国女子、学习民国才女优雅和提升个人魅力的书。时光总是无情的,却被这十四个或权倾一时,或明艳倾国,或才德震世的女子轻柔的化去其中的冷酷,留给世人和煦动人的春光。潘玉良、凌淑华、庐隐、吕碧城、萧红、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石评梅、张爱玲……她们在女子本就低微的时代,却用独立自强将时光雕琢的如此曼妙可人,愉悦了自己,滋润了他人;她们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乱世里,却守得住内心一份真情,用一番旷世痴恋为风华岁月浇筑了一座令后世敬仰的丰碑。即便狂浪呼啸,自有这十四个永锢于时光中的女子,用美到极致的馨德,为迷茫的你拨开生活的迷雾,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