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5600000006

第6章 文韬篇(5)

群邪比周:与坏人结党营私、互互勾结。比周,结党营私。

蔽贤:遮蔽贤才。

举人:推荐、选拔人才。

督:监督、考察。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选用贤能,却得不到贤才辅佐之效,社会越来越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回答说:“选举贤才却不能放心任用,这只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之实质。”

文王又问:“造成这种过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太公说:“造成这种过失的原因在于人君喜欢任用世俗称赞的人,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才。”

文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人君常常把世俗所称赞的人当作贤才,而将被世俗所诋毁的人当作不肖。因此,能多结党朋的人就被选用,而少结党朋的人就被黜退。若是这样,奸邪的人就会结党营私而排斥贤才;忠臣即使无罪,也被谗毁置于死地;奸臣虽然无德,却因虚假的声誉而取得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不免陷于危亡了。”

文王又问:“怎样举用贤才呢?”

太公说:“将相分工负责,根据各级官吏应该具备的条件选拔贤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考核他们的才学与贤能,必须名副其实,使其才德与官位相称。这样就可以收到举用贤才的实效了。”

【心得】

官场中历来一直有这种现象,举贤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收到用贤的实效。姜太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的要害。

奸佞之徒常会结党营私、互相吹捧;而对真正的贤才,则恶意中伤,肆意排挤,甚至横加迫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如果君王不察,很容易就误用了这种小人,他们一旦得势,便会更加嚣张,结成党羽,扰乱朝政,而真正的贤才却被障蔽、被罢黜,甚至遭到被杀害的命运。

南宋时期,秦桧得到宋高宗的信任,官至宰相。1140年,秦桧怂恿宋高宗解除主战将领的军权,并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促成了绍兴和议。秦桧任相期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奖励歌颂和议的诗文。他还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苦农民家破人亡。这实际上是以举贤之名,用奸之实的闹剧,世风怎能不越来越混乱,国家怎能不越来越濒临危亡呢!

所以,姜太公主张举贤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用“按名督实”的标准来杜绝一切官场的虚伪狡诈,使一切奸佞之徒失去进身的机会和钻营的缝隙,而给真正的贤才开辟出一个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十一赏罚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注释】

所以:用来。

劝:鼓励、劝勉。

示惩:表示惩罚的道理。

凡用赏者贵信:凡用奖赏的手段,最重要的是要兑现。信,信用。

用罚者贵必:凡用惩罚的手段,就要坚决执行。必,坚决实行。

莫不阴化:没有不替移默化的。阴化、暗中感化。

畅:感动。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奖赏是为了鼓励好人好事,惩罚是为了警戒坏人坏事。我希望奖赏一人来鼓励一百个人,惩罚一人来警戒一百个人,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太公回答说:“凡是奖赏,贵在守信;凡是惩罚,贵在坚决实行。如果能对你所见所闻的事都做到赏必信、罚必果,那么你所未看到未听到的人,没有不潜移默化了。真诚,畅达于天地、上达于神明,何况对于人呢?”

【心得】

周文王深知,赏罚的目的,如果仅仅在于针对当事人本身,就失去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就是说赏罚应当具有赏一劝百,罚一警众的作用,应当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文王并不十分明白。姜太公对此作了深透扼要的阐述。他认为,关键在于施行赏罚的君主是否具有“赏信罚必”的“诚心”。所谓诚心,就是出以公心而毫无偏私。不管谁做了好事,都不要埋没,都要论功行赏,给予鼓励;不管谁做了坏事,都不要袒护,都要量刑惩处,以为后戒。这样一来,想做好事的人,就会更加踊跃;想做坏事的人,就会望而生畏,而整个社会人心向善的风气就会因此而形成了。

姜太公之后,《孙子兵书》开篇就在“五事”、“七计”中提出“赏罚孰明”的问题,可见孙武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晋文公问狐偃说,给予士卒和百姓很多好处,如缓刑罚、补不足等,不知能不能使军队勇于作战。对此,狐偃明确地说:“不足为战”。晋文公又问:“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偃回答说:“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即该赏者一定要赏,该罚者一定要罚。

后来,晋文公依狐偃之言,执法严明,在战场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信,即言而有信。赏信罚必,是古今兵家极端重视的统御谋略之一。“若法令不行,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吴子兵书·治兵第三》)吴子也把“信赏必罚”看作对敌作战、欲求制胜的首要条件之一:“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军能达此,胜之主也。”(《吴子兵书·治兵第三》)以上种种即是在强调:该赏的坚决赏,该罚的必须罚。

已经制定并公布了的军法军令,该执行的就必须贯彻执行,绝不能法而不信,令而不行。如果有一次不严行赏罚,失信于全军,则一切军法军令都难于继续执行。

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失败后,不仅挥泪处斩了失守街亭的马谡,重赏有功的王平,而且还引咎自责,上疏刘禅自贬三等,这是“信赏必罚”的典型例证,也是蜀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得好,诸葛亮对“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所以,诸葛亮死后,连曾受过他惩治的人也都为之悲痛涕零。

十二兵道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注释】

武王:文王之子,姓姬,名发。他继承父志,起兵伐纣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凡用兵之道,没有比集中统一更为重要的了。一,统一。

独往独来:不受牵制,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此指无敌。

黄帝:传说中中国古代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号轩辕氏。他曾得到各部落的拥戴,败炎帝、杀蚩尤,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一者,阶于道:统一的原则,贯通于自然规律。阶,一切事物凡渐而成其事者都叫做阶,此作动词,接近、进入之意。

几于神:差不多算是异乎寻常。几,接近,差不多。神,非凡,奇异莫测。

用之在于机:统一原则的运用在于机变。机,机变、计谋。

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加以运用。

商王: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在牧野战败纣军,纣王自焚而死。

各设固备:敌我双方都设置了牢固的防守工事。固备,坚固的守备工事。

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外面假装混乱,内部要完整;表面显示粮食缺乏,而实际供应充足,士卒本为精锐之师,而故意表现出笨拙的样子。内整,内部完整。

阴其谋,密其机:隐藏自己的企图,深藏自己的计谋。

兵胜之术:战争取胜的方法。术,方法。

【译文】

武王向太公问道:“用兵的规则是什么呢?”

太公回答说:“用兵的规则,没有比统一意志更重要的了。统一意志,就能做到自由灵活、纵横驰骋。黄帝曾说:‘军队意志统一,就符合用兵的规则,几乎可达用兵如神的境界了。’这个规律的运用,在于掌握战机,造成有利的形势,而成功与否则在于君主运筹帷幄之中。所以古代圣王常称兵为凶器,非到迫不得已时才用它。”太公继续说:“现在商纣王只知道国家还存在,却不知道它已经濒临危亡;只知道纵情享乐,却不知道自己祸殃在即。国家目前还存在,并不意味着永远存在,是否永远存在,应看他能否做到居安思危,使其不亡;自己眼前的快乐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快乐,是否永远快乐,亦在于看他是否能做到乐不忘忧,使其无殃。现在你已经考虑到存亡的根本大事,还担心什么枝节的问题呢!”

武王又问:“两军相遇,敌人不来攻打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敌人,双方各设置坚固的守备,谁也不敢率先发动攻击。如果我想偷袭敌方,又没有有利的时机,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要使我军外面假装混乱,而内部组织却十分严整;表面假装粮草短缺,而实际上粮草供应充足。表面看来军队笨拙而迟钝,实际则皆是精锐之师。命令部队忽离忽合,士卒忽众忽散,仿佛号令不整、军纪不严。隐匿计谋、隐蔽企图,高筑工事、埋伏精兵,保持寂静无声,使敌人不知道我军的配备和意图,以便声东击西。”

武王说:“倘若敌人已经知道我军的实情,了解我方的计谋,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用兵制胜之术,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方的军情,抓住有利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心得】

此篇阐述用兵的根本规律和出奇制胜的战术。

太公认为,用兵的根本规律,是统一意志、集中力量。只有意志统一、力量集中,才能充分发挥君主的统帅作用,使全军的行动自由灵活、纵横驰骋,符合战争的规律,达到用兵如神的境界。所以在姜太公看来,战争既是杀人的凶器,又是智慧的艺术。

对于如何主动出击敌人、攻坚取胜,太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兵不厌诈,以种种假象迷惑敌方,造成敌方的错觉,使其作出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决策、错误的行动,这一系列错误的连锁反应,必定会将敌军引向错误的深渊,我军若能乘机出击,必定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造成敌人的错误,并不等于敌人就自动败退了,最终打败敌人还得靠自己亲自动手。所以,打败敌人的前提不能建立在敌人犯错误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自身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基础上。所以太公认为,如果我方的伪诈被敌人识破了,也可以打败敌人,那就是周密地明察敌情,抓住有利的时机,给予出其不意的打击。

《孙子兵书·计篇》云:“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显然,这里所论述的与姜太公所言“兵不厌诈”的谋略思想是一致的。运用此一谋略,关键在于用兵作战变化莫测;抓住敌军的思维空隙,如果行动全在敌军意料之中,也就无法做到出其不意了。出敌不意之法,多出于常规、常法、常识之外。

李愬雪夜袭蔡州,乃是正确选择了敌军不易察觉的时候。

韩信暗渡陈仓,乃是正确选择了敌军想不到的路线。

《孙子兵书·势篇》又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杜佑注:“正者当敌,奇者从傍击不备;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也。《百战奇法·奇战》也云:“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膑兵书·奇正篇》云:“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又云:“发而为正,其未发者为奇也。”“正”是指一般的、正常的;“奇”则是指特殊的、变化的。

与姜太公“击其不意”的谋略思想相似,孙武也认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相生”、“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孙武认为一个高明的将领,当随情况变化而变换奇正战法,犹如天地一样变化无穷,江河一样奔流不竭,应善出奇兵,打败敌人。他强调“示形”、“动敌”,认为这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奇正”战术的运用,大体包含以下内容:在作战部署上,担任守备任务者为正,集中机动者为奇;担任牵制者为正,担任突袭者为奇。在战术运用上,正面攻击者为正,迂回侧击者为奇;明攻为正,暗袭为奇。在作战方式上,一般战法为正,特殊战法为奇;常法为正,变法为奇……战争史上,“击其不意”、“出奇制胜”这个谋略被广泛采用,精采战例更是数不胜数。

公元前718年,郑国进攻卫国,燕国出兵救援,与郑国的军队交战于北制(今河南荥阳县境)。郑国以三军部署在燕军正面,另派遣一部分兵力偷袭燕军侧后,燕军只注意了正面防备,不料背后却遭到了郑军的突然袭击,结果大败。

此外,姜太公所谓的“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的论述,是讲军队和战争的政治意义,与国家存亡密切相关。在姜太公看来,一方面“兵为凶器”,是杀人的工具;一方面又“兵者利器”,是保卫国家的支柱。他特别提到“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这种思想是极为深刻的,对我们当今民族、国家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同类推荐
  • 网游之龙战在野

    网游之龙战在野

    屌丝的叶飞扬,在遇到世界大战这个游戏后,发出一声怒吼,“我要霸占全世界!”
  • 枪神:荣耀之战

    枪神:荣耀之战

    “我想喝家里的井水,却吞下生死的滋味。”这是一场生死的战争,没有谁不是踏着别人的头骨浴血而来,处处潜藏着的危机总是一触而发,荣耀的战役总是一打即响。更没有谁能守住你一辈子!已卷入了这场乱世纷争的你唯有举起手中的刀枪保护自己,捍卫尊严与荣耀。既然无法拒绝,既然不允许退缩,那便好好享受这场华美的盛宴吧!这是枪的新纪元,这是科技的混战。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乱世出枭雄!终有一天,有着枪神的至高荣耀的你将使整个大陆因你而沐浴在圣光之下!
  •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本书主要讲述了1945——1949年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的一部分国军将领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怪事。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国民党将领不夸大不掩饰不污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揭开面纱,还原出他们的真实面容,让枯燥乏味的历史有趣起来,同时让大家有兴趣去了解那段炮火纷飞的年代,去了解革命先辈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本文毫不避讳地提及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作战失利的数次战役,诸如绥远战役、两次四平战役、陇东战役、两次榆林攻坚战、二打运城战役、西府战役、两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青树坪战役、金门战役等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这些失利战役,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 我的战争之路

    我的战争之路

    一个意外的世界...面对着残酷的战争...面对着死亡的威胁...古林选择勇往直前...但脚下的路布满了锋利的棘刺,刺的他血肉模糊......周围一片黑暗,远方的灯塔是那样的光明而现实的残酷像一条条黑色的枷锁......
  • 犬魂

    犬魂

    民国初年的中原大地,军阀割据,各方势力为了占地盘,你争我夺连年混战。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肩负神秘使命,身怀绝技的侍卫队长乔装改扮进入东北那山高林密的野狼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使命,并且带出来一条影响了他一生命运的神犬----白毛烈风。(故事纯属虚构。)
热门推荐
  • 诛神屠魔

    诛神屠魔

    千古仇恨血染红尘,遇神诛神见魔必屠。剑指苍天谁是英雄。万年前,神魔之战中,风之子陨落.........万年后,穿越至现代,看他如何走上逆天之路...
  • 龙族代理人

    龙族代理人

    一个奸诈的推销员,重生在奥琴大陆,他无法修炼斗力魔法,成为传说中的“全职废人”。他无意中闯入黄金骑士团斗杀龙族的战局中,因为能解读龙族语言和人类语言,成为备受尊崇的龙族代理人。他废品室内找到一本《皇书宝典》,修炼杀气、杀意、杀心、杀四层功法,帮助龙族到城里开从未有人做过的拍卖会,并登陆大陆势力无法达的白布罗死角,展开与精灵族的对决,扩展他在奥琴大陆的势力……
  • 六界之校园王者

    六界之校园王者

    王者?社会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范翔翼感觉到自己被逐渐的埋没,直到有一天,六界闯入了他的生活...考试,作业什么的都是浮云,考个第一吓死你!美女,兄弟身边一大排,有多少是真的?战争,斗智谁能笑到最后?努力,承受,那才是王道!细致入微的格斗描写,场面华丽的六界技能,惊心动魄的校园斗智,场面宏大的万人战争,各种特色的极品美女...谁是强者?谁是王者?敬请期待《六界之校园王者》
  • 超能武帝

    超能武帝

    主角穿越到一个冷兵器时代,从小白到一代强者,最拿手的不是武技,而是装逼,泡妞。最后还成立一个宗门,只收美女当弟子,每一天都是那么养眼的……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没有爱都不要慌未来很长

    有没有爱都不要慌未来很长

    假若在最宝贵的青春时期遇到一群很有趣的家伙,这人生也当真可谓是一场戏!有一母同胞却性格迥异的姐妹花,一直身居国外却突然回国的兄弟三人组,以及皇甫家族知书达理的独生女,东方家族的呆萌小千金等等,一场爱情追逐便从此拉开序幕,当尘埃落定之日遥想曾经,原来上一辈的恩怨情仇是他们爱情故事的一个转折。
  •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温总理推崇备至的两本书:《沉思录》:给您浮躁的心灵带去宁静的思考的伟大著作;《道德情操论》:全面系统地剖析人类情感的传世佳作。在市场经济变革大潮中的今天,这两本书能给人们浮躁的心灵带来宁静和思考,本书将这两本书合而为一,一本在握,即可以领略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
  • 柳下阴

    柳下阴

    小时候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木,我妈就逼我认了一棵树做干爹,于是我每天早上路过那棵树都要跟他说声:干爹,我去上学了!柳下借阴,阴魂不散!!!
  • 万妖大帝

    万妖大帝

    神魔大战,妖王孙悟空带领妖族对抗天庭,落得个惨败的下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跟随大和尚取经,做了佛门忠诚的狗……真相!是这样吗?呵呵,当然不是!一千年后,大唐已立国五百年。十六岁的少年江莫尘跟随师父来到两界山旁的落阳关已经三年,因为一次抢亲而躲祸两界山中。与此同时,天降五色补天石于两界山,引来天庭和佛门的明争暗斗。少年卷入其中,逐而揭开了自己惊天的身世之谜,从此开启了一个逆天帝王的崛起征程!(已有完本作品,人品保证!)PS:好心的书友帮忙建了群,群号:309918115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请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