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7400000017

第17章 施展抱负(4)

卫青下令班师回朝,而胜利的消息早就像风一样传到了汉武帝那里。等卫青一行到了边塞的时候,早已有很多的军民站在那里等候了,而汉武帝派出的使者也在其中。使者手捧大印,对卫青说:“皇上派我带着大将军印在这里等你,从现在起你就是大将军了,全军都要听你的调遣。”卫青接过大将军印,接受皇上的封号,而这时候的卫青也真正具备了一个大将军的风范。

这次封赏之后某天,汉武帝越想越觉得卫青了不起,毕竟他完成了一件给大汉朝争面子的事儿,觉得自己之前的封赏有些小抠,想再给卫青嘉奖。于是再封卫青多食八千七百户,加上之前的三千多户,卫青可谓名副其实的万户侯了。同时,卫青的三个幼子也被封侯。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青的飞黄腾达连自己年幼的孩子也跟着沾光。然而,为人低调的卫青却拒绝了汉武帝的厚礼。卫青给出的理由是:自己这次出征完全是在皇上的英明领导和各位同仁积极默契的配合下才取得的成功,皇上增加我的食邑,我已经受宠若惊,现在要封三个还在吃奶的孩子为侯,实在是让我担当不起啊。

其实这句话还有话外之音,就是说:我的兄弟们跟着我一起奋战,我能吃肉,他们最起码也要喝上汤啊。好在汉武帝也是个聪明人,就说我不会忘了你的兄弟的。听皇上这么一说,卫青的心里就踏实了。卫青确实是在惦记着自己的兄弟们,特别是那个曾经舍命救他的生死兄弟公孙敖。所以在这次出征的时候,卫青特意给了他一个不错的职位——护军校尉。

之后不久,汉武帝就履行自己的诺言了,给跟随卫青冲锋陷阵的将士们一一封侯,几乎是见者有份,达到了按劳分配、人人满意的效果。公孙敖当然也在封侯名单中,不管食邑有多少,重要的是他已经将以前输掉的面子啊、荣誉啊、尊严啊什么的都赢回来了,不过这并不是说他公孙敖以后就能一顺百顺了,当然,这是后话。

正当卫青和汉武帝等人举手相庆的时候,匈奴统治者可是恼火得很,自己的家族出道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的事情,这不是丢老祖宗的脸吗?居然被人打得落花流水,这传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牛羊都被人家夺走了,天啊,简直是太丢脸了!有了这样想法的匈奴人,怎么可能甘心看着汉武帝等人大庆胜利而无动于衷呢?于是在公元前124年的夏天,匈奴派出了万余骑兵的强大阵容袭击代郡,杀死都尉,俘虏了千余人后走了。

这个消息传来,汉武帝居然理也没理,日子还是照样过。而卫青呢,也是一样。其实,汉武帝怎么会对自己国家的安危无动于衷呢,他只是在暗中谋划一切,他命卫青悄悄地整合部队。这次准备,汉朝花了五个月的时间,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是因为他们想搞一次大的行动,目标不再是右贤王那样的小角色,而是直捣黄龙——单于总部!

战神横空出世

公元前123年,春天。

卫青的部队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休整后出发了。对于这次出征,汉朝安排的出征人员称得上是绝对的明星阵容:中将军,合骑侯公孙敖;左将军,太仆公孙贺;前将军,翕侯赵信;右将军,卫尉苏建;后将军,郎中令李广;强弩将军,左内史李沮。

这六大将军都是久经沙场、能征善战之人,现在集结在更厉害的卫青手下,可谓是强强联合,同时由外交家张骞充当首席向导,总共十余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对汉朝来说,反击匈奴的日子已经到来了,这一战正是为了自己国家的荣誉而战,为了百姓生活安康而战!

在这豪华版的阵容里,还出现了一张新面孔,这个人目光紧锁,面容坚毅,注定是不平凡的人。

公元前123年2月,漠南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卫青先是率领六军从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定襄出发。行军数百里后,就遇到了单于,两方展开了一场激战,汉军歼灭了匈奴数千人。看着匈奴人丢盔弃甲的狼狈样,众将士都跃跃欲试,想要乘胜追击,但卫青却摆摆手,说:“算了,放他们走。我们就地休息!”

众将士都懵了,不知道大帅为什么会作出这么让人意外的决定,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地兀自莫名其妙着。但大帅既然已经决定,肯定是有他的道理,于是六军全部回撤,分别驻扎在定襄、云中、雁门等三郡。细心的人却发现,那个站在大帅身边面容坚毅的年轻人不见了。

此时此刻,这个年轻人正在数百里之外追逐着猎物。随卫青出征的这个年轻人,正是让汉朝人觉得无比骄傲,让无数后人想起来就热血沸腾的英才——霍去病。

关于霍去病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在后面讲到,这里就不再多说。我们要说的是这个年轻人非常厉害,跟卫青相似的一点是,战场就是他们发挥自己能量最好的舞台,他们生来就是属于战场的,也就注定他们要在这个战场上光彩夺目。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年仅二十四岁就去世了。

霍去病出征的这年只有十八岁,不要觉得他年纪小,小宇宙要是爆发起来,威力同样无敌啊。

现在他带着八百人的特种部队继续在大漠深处寻找着匈奴人的身影,而幸运的是,匈奴人的老巢真的就被他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给找到了。

就在霍去病准备悄悄地进攻的时候,匈奴人完全没有察觉到汉军的到来。他们逃跑的时候看到卫青没派人追击,也就因此放松了警惕,却怎么也没料到会有这么一小股力量居然跟在自己身后!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真理。既然匈奴人没料到自己会被跟踪,也只能愿赌服输,被人家霍去病一锅端了。

话说霍去病领着自己手下的八百人离开大营,北进数百里寻击匈奴,一路北进却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后来到了晚上的时候,他们接近了一座小山,见山谷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很多帐篷。当时霍去病就乐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匈奴的大营。于是偷偷从山脚下绕过匈奴毫无防备的哨兵,转到了匈奴兵营的北面。彼时月黑风高,霍去病趁匈奴人没有防备就集中兵力进攻了其中最大的一间帐篷。霍去病带人冲进去的时候,匈奴人正在喝酒聊天,一见汉军冲进来,全傻了。有两个企图反抗的人,正是单于的叔父,一个被霍去病砍了,另外一个被活捉了。这时候正在安心睡觉的匈奴兵全被叫喊声惊醒了,以为汉军大部队已经赶到了,就只想带着自己的金银细软逃命了。霍去病带人一阵乱砍乱杀,两千多匈奴兵就去了西天极乐世界,剩下的逃得无影无踪。霍去病担心敌众我寡,继续追击下去会吃亏,就带着自己的特种部队回到了大营。

八百人换来两千二多人的成果,十八岁的霍去病一上场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不凡实力。

出叛徒了!

老巢被端,这下子单于火了。他想着自己已经死了和被活捉的叔父,握了一下拳头:卫青,咱们走着瞧!

卫青等的就是这句话!卫青在休战两个月后,再次率领六军出动,直扑匈奴。

卫青凭什么突然出兵,当然是情报!情报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情况下,谁第一个掌握了情报,谁也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然而这一次,卫青的情报却失算了,因此也就遭遇了以前从未遭遇过的情况。

开始的时候卫青先是派出几路大军的首领去侦察情况,以便对匈奴进行合击。但是到了天黑的时候,其他四路将军都回来了,唯独赵信和苏建两路人马没有露面,卫青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过了一天一夜,终于听到外面警卫员来报,说苏建将军回来了!

随后,苏建浑身是血地扑了进来。卫青一看,事情果然被自己料中了。

原来,赵信和苏建出去的时候将两个人的队伍合在了一起,按着自己熟悉的路线一路前行,但事有凑巧,居然遇到了单于的大部队,狼多肉少的情况下,他们两个人就决定撤退。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匈奴怎么允许汉军全身而退?于是就不由分说地打了起来。

说起来单于并不可怕,毕竟他也是个凡人。但可怕的是汉军人太少,而单于的人太多。苏建和赵信两个人的队伍加起来也就三千人,而匈奴的主力骑兵就有数万,三千人和数万人的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还是那句话,赵信和苏建的兵又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也就不会发生类似八百胜几万的奇迹,所以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但苏建和赵信两个人也不是见了敌人人多就腿软的人,他们决定拼了!不过结局在开始的时候就写好了,所以即使拼了也不能改变什么。他们二人与匈奴拼杀了一天多,眼看着这拨匈奴人越战越勇,他们彻底绝望了。就在这时候,戏剧的事情就发生了:赵信反了。

准确点说,赵信不能叫反了,而应该叫跑了。为什么呢?因为赵信本来就是匈奴人,他先是叛变了自己原来的队伍,投降了汉朝,被鼓励投降的汉武帝封了侯。但凡投降的人就不怎么可靠,因为可靠的人是不会投降的。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单于也懂。就在匈奴与赵信和苏建拼杀的时候,单于就临时设计了这么个降低成本的计策——诱降。

结果,赵信就在这条计策的引诱下回到了匈奴的怀抱,并且带走了八百骑兵。

这样一来,汉军就只剩下苏建孤军奋战了,好在他是条汉子,继续跟匈奴拼杀着。但毕竟敌众我寡,最终汉军全军覆没,只剩下他一个人逃了出来。

苏建伤痕累累地带回了这样的消息,使得卫青大吃一惊。在开战以来,自己几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一回合比起来,卫青输得比较惨,前军和右军全打了水漂。但卫青没有乱阵脚,也没有在生气的时候全面反攻,而是在定襄休整自己的队伍,在一个月之后,全面进攻匈奴,击溃匈奴一万九千余人,算是又扳回了一局。

这一回合之后,卫青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对这两次战争来一个总结,进行一下战略调整,并且就苏建问题召开小组会议,商量一下具体怎样操作。

如果按照人头来算,汉军得到的肯定要比失去的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他率领八百人的特种部队,一举拿下了匈奴人的两千余颗人头,这其中还有匈奴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不管怎么说,汉朝都是不亏本的。

但是,这事放到汉武帝那儿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汉军在这两次战斗中,不光跑了赵信,苏建还受伤了,将近三千个士兵也全军覆没了,所以只能是功过相抵。卫青无功,其他所有人都无功。当然,两个人例外。

第一个就是霍去病。汉武帝给霍去病的评价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了最佳的战绩。捉活的也好,砍死的也罢,都称得上是第一。所以,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

另外一个就是外交家、冒险家张骞。这次出征,正是因为张骞熟悉地形,引导得当,才没有缺草断水,因此被封为博望侯。

纵观这两次战斗,汉军之所以在第一回合的时候出现失误,是因为这次战役是继河南之战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战略反击战,汉军的进攻已经成了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匈奴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吸取自己以前的教训,加强侦察,在战前就已经严阵以待,埋伏好了,在汉军进攻的时候给他们以重创。赵信和苏建会遭遇匈奴军就是因为人家已经做好了防备。

做好了这次战争的总结,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要处理,那就是苏建究竟应该怎么办。

开始的时候卫青发挥自己一贯的谦卑有礼的作风,跟自己的参谋们交换了意见。这些参谋大概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杀了苏建,因为自从卫青做了将军后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失误,这次苏建兵败,正好可以杀鸡儆猴,树立军威。这也称得上是一举两得的妙计。但另外一派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苏建不应该杀。首先,以自己的小兵力对抗大军团,本来就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即使是神仙也没辙,更何况苏建这个凡人。其次,苏建与匈奴血拼了一天多,总算是撑到了最后,虽然只剩下他一个人活着,但总比叛国投敌的赵信强吧。这次如果杀了苏建,那以后将军们要是打了败仗,哪还敢回来啊,还不都跑匈奴那边去了?

两派人揣着自己的观点,争执不下,最后不得已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卫青,请他定夺。卫青说:“我不赞同第一派的意见。如果说杀将军是为了树立军威,那我这个外戚还有这个必要吗?同时,虽然我现在已经是将军了,有权处理军中的事物,但是生杀予夺的权力我没有,所以这次对于苏建我觉得应该将他暂时关押起来,送往长安,让皇上亲自处置。”

高,实在是高!

卫青本来就是一个很厚道的人,这样一来,更是为天下人树立了一个不敢专横的人臣的榜样,同时留住了苏建的性命。随后苏建就被带回了长安,汉武帝最终给他的处置结果是:按罪,苏建应当被处死,但如果能拿钱来赎人,则可以回家。这是汉武帝念苏建一片忠心,额外开的绿灯,所以苏建一家交钱提人,总算保住了苏建的命。不过,苏建最终被贬为庶民。

苏建这边的买卖几乎全赔了,而曾跟他并肩作战的赵信却赚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寻”,更何况赵信又是熟知汉情的大将?所以单于用计谋将赵信招降过来后,就决定用好待遇留住他,好让他为自己效命,于是封赵信为自次王,权力之大,仅次于伊稚斜单于。同时,为了拉拢赵信,单于还有更惊人的举动,那就是将自己的姐姐嫁给了这个先是背叛了匈奴又背叛了汉朝的大将。所以说赵信是赚大了,名利双收,人财两得,既得到了官职,又抱得美人归。一时之间,感动得赵信鼻涕都快流出来了。但是别着急,单于给赵信这样的待遇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让赵信给自己献计,怎样才能更好地对付汉朝。

赵信得了这么多的好处,自然是不遗余力,不过他提出的建议却让单于目瞪口呆,赵信的回答简洁明了:跑。

单于一下子懵了,自己花了这么大的代价,难道就是为了等这句话?果真如此的解释,就太匪夷所思了;但等单于听完了赵信的话,却又不得不佩服赵信的高瞻远瞩。

赵信说:“匈奴想跟汉朝打持久战,那是根本就不可能胜利的。首先对于打仗这点,汉武帝从来就不怕花钱,大方得很。匈奴要奉陪到底,也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财力。其次就是汉朝有很多的牛人,不怕死的不可怕,可怕的是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打到你老家了,还能迷途知返,这才是克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打不起躲得起。”赵信让伊稚斜单于将兵力全部转移到大荒漠以北的地方,避开汉军的主力,只留下左贤王及河西走廊将军驻守,前后照应;而汉军急于跟匈奴主力作战,必然要派兵长途跋涉荒凉贫瘠的大荒漠地区和一些沼泽地带。在汉军长途跋涉的时候,匈奴军则正在荒漠以北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这样等汉军远程而来,粮草不济,士兵疲惫的时候,正好可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到时候胜利自然就是我们的。

赵信主张不迁左贤王庭,不仅是战略问题,更是战术问题。交战就好比钓鱼,要想钓得大鱼,就得放长线。汉军要想拿下单于,就必须深入漠北。到时,汉军因为远道而来,疲劳不堪,匈奴军正好可以趁机收拾汉军。

同类推荐
  • 焦裕禄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焦裕禄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沈从文:湘西之蛊

    沈从文:湘西之蛊

    本书作者陶方宣追寻着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以细腻浪漫的文笔描绘湘西的奇异风情:神秘的赶尸与罡仙、痴情的苗女与水手、多情的却又杀人如麻的土匪——奇情异事与妩媚山水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沈从文曲折而又动荡的一生。
  •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讨论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再续前世情缘

    穿越之再续前世情缘

    她是来自22世纪的青春美女,他是凌国的冷酷王爷她和他会发生怎样让人羡慕的爱情故事呢...请看......
  • 月光城

    月光城

    瑰丽的幽蓝色光芒神秘地照耀着这片一望无际的海洋。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的宁静。短短数秒之后的雷鸣声惊醒了一只正在海上漂流的枯木上休息的乌鸦,乌鸦受惊地拍打了几下翅膀,之后又合上了翅膀闭目休息。枯木随着海风的吹动缓慢地摆动着。
  • 上古圣歌

    上古圣歌

    历史是一架精密至极的仪器,任何零件的细微变动都会令它改变即行的轨迹。而命运便是其间的一颗颗齿轮,它们彼此咬合,摩擦,互相依靠,却又互相伤害。所以,很多年后,圣歌英雄卢修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就是使命的不断延续,以及命运的一再循环。”那么,该怎样来吟唱属于这块大陆的这么一首悲歌呢?就让我们从那一天,诺伊女神像脚下盛开的那朵无名之花开始说起吧。
  • 独断轮回

    独断轮回

    一个世界,一片星空,无尽的轮回,谁来终止?
  • 三言二拍精编(2册)

    三言二拍精编(2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变异食人虫

    变异食人虫

    老刑警队长被食人虫吃掉,引来现任刑警队长破案。随着案情不断展开,发现食人虫不但吃掉多人,还吃掉牛羊和猪等大型动物。在几番捕获食人虫过程中,忠诚于主人的藏獒为救主人被吃掉,竭力为父报仇的老刑警队长女儿被伤害,最终在仿生机器人的帮助下,捕获食人虫,成为生命与基因科学家梅教授的研究活体。食人虫,原来是一只因工业污染基因变异的巨型蝼蛄。这是一篇揭露工业污染呼吁环保的悬疑、惊悚,并带有科学幻想元素的短篇作品。全文18000字,分为6个章节,每章节3000字,适合报刊连载。也可拓展至6万字,达到单行本出版的要求。
  • 侯门联姻:嫡女不得宠

    侯门联姻:嫡女不得宠

    侯门深深,她虽是长家嫡女,也难逃命运纠缠。姨娘陷害,姐妹勾心,她都不惧!就怕那个恶魔死缠烂打。打着联姻旗子,竟然就想娶她过门,她虽平日低调,但也绝不屈服!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让他们好好见识一下神马才叫七窍玲珑心!
  • 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妃逃不可

    妃逃不可

    刚穿越过来就被人吃干抹净!本姑娘可不是吃亏的主!装满首饰,收拾金银,本小姐开溜!看你炸毛王爷还不干瞪眼!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小丫头看你往哪跑!你追我赶之间,两个冤家要聚头!
  • 荣华锦绣

    荣华锦绣

    文锦绣一出生就有臭道士说她是富贵命。生在世代经商富得流油的文家,文锦绣暗想:你这不是废话?可文锦绣万万没想到的一向疼爱她的祖父居然把她嫁给了这样一户人家。做妾又怎么样?拿着大把的银子,文锦绣不信自己谋求不出个地位、荣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