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9800000040

第40章 什么样的妈妈才是好老师 (2)

对于孩子来说,怎样的团体才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一个自由的、平等的、没有大人介入的团体才是真实的社会。比如在大人聚会的时候,各自带上自己的孩子。大人玩大人的,孩子玩孩子的,大人不介入到孩子当中,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打打闹闹、玩耍嬉戏,哭的哭、笑的笑。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

我就在我家周围努力地给周周营造一个这样的小社会,我和身边一些熟悉的、开明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把我的教育观“灌输”给他们,让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我保持一致。一有机会就“召集”三四个甚至更多孩子在一起玩,而家长们除非必要,否则不介入到孩子当中。

人是“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交往。一个不够主动的人,就难以获得和别人交流的机会,难以架起发展人际关系的桥梁。家长们要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真实的“社会”,尽量少介入孩子,鼓励孩子主动和他人交往。

重点提示:

主动交往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一个团体中,要想迅速适应这个团体,就必须和团体中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成为团体中一个被忽略的对象。很多孩子都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

很多小孩在人际交往中缺少一种主动性,看到别的小孩玩到了一起,他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心里会很失落。其实孩子很想参与进去,但是鼓不起勇气,他等着别人来找他。但是小孩们正玩得开心,根本无暇也没有能力顾及其他小朋友。

父母应该在培养孩子主动交往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机会就“召集”三四个甚至更多孩子在一起玩,给孩子一个自由、平等、没有大人介入的“孩子的社会”,鼓励孩子主动和他人交往。

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是带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到人间的,我们把孩子称作天才一点都不为过。我们来看看周周的想象和创意。

晚上,周周和我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突然,周周指着窗外大喊:“那里有眨眼睛的飞机!”我循着她的角度望去,天空中果然有一架飞机飞过,飞机上的灯一闪一闪的,不正像在眨眼睛吗?

秋千荡得很高的时候,眼看就要碰到最近的大樟树的树叶,周周说:“我好像要摘到树叶了。”接着来了一句更惊人的,“我好像要摘到星星了!”这句不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周周画了一幅画,画的中间有一个小孩,小孩头顶是一个大大的太阳,太阳的鼻子、嘴巴、眼睛俱全,笑眯眯的,太阳的光芒(圆圈旁的一根根细线)紧紧贴着小孩的手。周周是这么描述她的画的: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他迷路了,他去找太阳公公帮忙。太阳公公说:“牵着我的手,我带你去找警察叔叔。”太阳公公牵着小朋友的手,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

周周有时候会把小伞撑开,搬一把小板凳坐在撑开的伞下,口中发出呜呜的声音,说是开飞船。

中秋节,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幽蓝的夜空中,月亮在树梢上挂着,又圆又亮。此情此景引得周周“诗兴”大发,出口成章,那时周周刚满3岁。

月亮

月亮升起来了

小树和她做朋友

房子也和她做朋友

一不小心

月亮掉到池塘里了

月亮大声喊

救命啊,救命啊

小树救起了月亮

——月亮弄得脏兮兮的了!

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您家的孩子肯定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画家、发明家,他们有着数不尽的奇思妙想,很多想法让我们成人瞠目结舌却又堪称绝妙!

与孩子的创新能力相反的是,成人的创新能力低下。周周爸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有一次谈到创新时大发感慨,说身边的同事包括他自己要设计个什么方案的话,必须找样本来参考,不参考就想不出来。我们这一代受应试教育长大的人大概都有同样的感受吧。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也是有天赋的,也有非凡的创造力,是什么扼杀了我们的天赋呢?

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不难找到答案,是不当的教育。我们从小到大都被这样灌输:要听话,不淘气,好好读书,考出好成绩。学校、家长、社会评判我们的标准是:成绩好+听话=好孩子。他们全然不顾我们有什么兴趣爱好,也不允许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独立见解。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悟到的“因材施教”基本没有被现行的教育采纳,千篇一律地学语文、数学、物理、政治、化学等,丝毫不管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我发现我真正用到的知识很少是在学校学到的,而各方面能力也不是在学校培养的。相反,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学校,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了与各种人相处以及解决各种问题。

学校和幼儿园喜欢搞一刀切。现在,幼儿园的教学大多是集体形式,把全班几十个孩子组织起来,排排坐,老师在前面“上课”。我曾经在和不少幼儿园老师交流时戏称,现在孩子上幼儿园是被“赶鸭子”:老师赶着一群孩子,在同一个时间做同一件事情,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对于教学活动,孩子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所以,孩子学习就变成了“赶鸭子上架”。

童话大王郑渊洁对于教育有一个这样的观点,大意是他的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是动物园饲养野兽,喂什么吃什么;他的教育是放养野兽,野兽自己想吃什么自己捕食。他主张要“放养野兽”般教育孩子。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而不是由老师或者家长来喂他吃。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他就有兴趣,有主动性,学习就是“美食”,他“吃”起来是一种享受;由成人喂,孩子很被动,没兴趣,学习就是“难吃的东西”,他可能吃得想吐。

下面这两位“差生”的转变,就是因为最后由他们自己选择“吃什么”。

《东方早报》2006年9月份报道过一位叫王楠子的少年,在国内他被教成水泥脑袋,到美国后他被育成年轻天才。报道称,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后来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

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也曾报道过一位叫牛培行的少年,年仅16岁已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从12岁第一项发明至今,已有多项发明获得省市、国家发明创新比赛大奖,并被国内企业及美国投资公司看中,签订购买和投产意向书。而牛培行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小学三年级以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校几百名学生中的最后一名。贪玩、不听讲、不记笔记,更不完成作业。“那时,我经常被老师罚站,叫家长也是常有的事。”牛培行说。因为学习差,牛培行在小学就转了3次学,父亲甚至把他送到远在呼和浩特的一所自治区重点小学。

王楠子在国内因为开玩笑、爱接茬、迷恋运动被认为是问题孩子,而这些在美国老师眼里都不成为被批评的理由。一次,他像过去在国内一样插嘴,当堂纠正了美国中学老师的一个错误,没想到,老师当场就说:“你真是个天才。”“太受鼓励了。”王楠子感叹。正是那些记忆犹新的鼓励促使他真正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奋斗,使他开始彻底摆脱了原来差生的自卑心理。

而牛培行呢,不爱上课,就喜欢在马路上或者自行车修理铺捡些废零件,捡回来就开始琢磨,制作一些小玩意儿。看到儿子玩性不改,父母开始送他到培训班学习。让他学电子琴,琴没弹几下,他却在一边不停地鼓捣电源插座;让他学国际象棋,他却闹着要上制作班,后来只好答应两门课一起学。结果国际象棋学了个一塌糊涂,连基本步法都不会走,而小制作却大有进展。从此,他的房间变成了加工厂,床上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零件。进入初中,牛培行的学习成绩有所长进,发明创造也进入了高峰。

可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每个孩子的兴趣点都不一样。不是孩子不好好学习,而是“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当你羡慕别人的孩子画画好或钢琴弹得好的时候,你要仔细地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有什么特质?不要盲目地去和别人攀比。

2009年,华裔科学家曹锟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8位华人,但都不是中国国籍。为何中国无人获诺贝尔奖?这个问题很多人在思考。有些人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苗子在小学阶段就被扼杀了。但我觉得,诺贝尔奖的苗子在学龄前就被扼杀了!应试教育的触角早已伸向了学龄前,幼儿园小学化已成普遍现象,而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词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误导了多少家长,祸害了多少孩子),教孩子识字、算术、读经等,有的忙着给孩子报钢琴、舞蹈、美术等各种培训班,家长和老师们乐于让孩子掌握知识性、技能性的东西,似乎这样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鲜有家长想过,孩子喜欢吗?孩子所学的是否适合他?获诺贝尔奖是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而在儿童早期给孩子灌输知识性、技能性的东西会大大地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育就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写作……千篇一律地教孩子就会抹杀孩子的天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干涉他,教育就这么简单。

重点提示:

每个孩子都有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创新能力就开始下降。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也是有天赋的,大了天赋却被扼杀了呢?主要还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导致。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因材施教,在儿童早期给孩子灌输知识性、技能性的东西会大大地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注意,要仔细观察孩子,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千万不要强迫他去跳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干涉他。

同类推荐
  • 左脑右脑开发全案0-3岁

    左脑右脑开发全案0-3岁

    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80后的新手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给予宝宝最科学、最权威的智力开发训练,这样对于宝宝今后的智力发育可谓是事半功倍。只有科学均衡地开发宝宝的左右脑,才能使宝宝的智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相信您的宝宝在精心的培育下一定可以更加健康聪慧。
  • 哈佛家训(钻石版)

    哈佛家训(钻石版)

    本书以哈佛人生哲学为主线,讲述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寓能力培养干思维拓展之中,通过对孩子自信、诚信、爱心等品质的培养,引导孩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卓越人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婴幼儿辅食添加宝典

    婴幼儿辅食添加宝典

    本书内容包括:新妈妈要从基础学习辅食添加的常识、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断奶后的营养餐、为生病的婴儿准备的营养餐等。
  • 怪兽家长3:学校不是斗兽场

    怪兽家长3:学校不是斗兽场

    畸形的教育导致学校成为学生攀比、斗争的场所,也将孩子培养成没有思想的牵线玩偶,灵感被扼杀,只剩下“零感”。屈颖妍没有大道理也不说专家之言,她只透过真实的故事、幽默的文笔,除了为家长打气、替教师出气、帮孩子舒口气,还告诉大家:“前面仍有路,只看你敢不敢走!让我当个先行者,只要走的人多了,就会成为正途,就能战胜歪路”。
  • 怀孕分娩全知道

    怀孕分娩全知道

    《怀孕分娩全知道》不但能给孕妈妈最及时的指导,使其了解孕育的全过程,解答孕期遇到的疑难问题,还能够让孕妈妈体会到孕育的快乐。《怀孕分娩全知道》是所有准备或已经怀孕的妈妈科学孕育健康宝宝、顺利分娩的首选指南!
热门推荐
  • 反派女配上位记

    反派女配上位记

    "不想当boss的女配不是好女配!重活一世不再当炮灰,打压女主,拉拢女配,分裂男主势力,搜刮古董宝藏,出任反派女boss,从此走上人生巅峰,顺便看看那女人怎么上演宫心计!某男微微挑眉,轻笑道,你,咋不上天呢?这只祸害只那蹦出来的?哼,姐才不上天呢?姐要逆天~怎么才能弄死这只祸害?不弄死弄走也成啊!急!在线等!!!"
  • 问鼎巅峰传

    问鼎巅峰传

    神秘星辰带来的意外穿越,让他走上了一条传奇之路。身怀绝世剑诀,问鼎剑道之巅。
  • 某龙裔的旅行日记

    某龙裔的旅行日记

    所谓龙裔,乃是杀死巨龙,通过吞噬龙气而强大起来的妖怪,非人之身。而今,一只没有节操的龙裔穿越时空,开始了他带着可口暴力小萝莉在世界各地瞎晃悠寻找龙王的旅途。好吧,这仅仅是一本——无节操龙裔蛋疼而写下来的旅行日记。PS:——主角是个变态,极有可能给各位读者造成视觉污染,看书前请带好墨镜。
  • 加州的群山

    加州的群山

    本书是作者在成年以后多次穿越加利福尼亚的高山峻岭的随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的俊美、冰河湖泊的恬静、岩洞的幽深曲折等。
  • 妃你不可:王爷太磨人

    妃你不可:王爷太磨人

    意外穿越,当天就嫁给一个傻王爷,然而,发现事实并非除非,一场阴谋把她卷入其中。“娘子,夫君想要!”夏紫薇:“滚,一边喝奶去!”
  • 法华宗要

    法华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走向万族征途的枪武神

    走向万族征途的枪武神

    天才习枪后裔,傲然崛起!魔枪一出,千军阵奈我何,万鬼团弹指间!就是要这世间醒悟,位面纵横,万族林立,谁与争锋,定不敌我一枪一人!叱咤风云的强者们,莫斯少年孤军奋战无所依,看今朝,独吾枪武神为主宰!
  • 亡灵异界

    亡灵异界

    兵,打算24小时宅到家,写写小说,玩玩游戏,好的话取个老婆混日子,却没想到因为一个游戏,改变了这一切,快看兵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如何存活……
  •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后末日时代

    后末日时代

    2112年,行尸走肉、变异物种占据荒野一个世纪。2112年,一份全球总统、大亨都想得到的绝密配方神秘失踪!同年,平民林末的一生因配方而发生了逆袭。他小心、贪婪、以牙还牙且瑕疵必报;一份配方,将天下势力、枭雄、大亨玩弄于鼓掌之中。绝密配方下,100%纯度幽兰可使人体机能短时间提高六倍,杀人灭尸、打怪壮阳常备一份;在此免费赠送各位幸存者,请点‘收藏本书’内详,或有巨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