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0900000028

第28章 小故事中的大智慧(3)

石匠回家以后,夜里梦见栎树对他说:“你要拿什么东西和我相比呢?把我和文木相比吗?那梨、橘、柚等结果子的草木之类,果实熟了就遭到剥落,剥落就受伤;大枝被断,小枝被拉下来。这都是由于它们的‘才能’害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不能享尽天赋的寿命,中途就夭折了。这都是由于自己显露有用而招来世俗的打击,一切东西没有不是这样的。我把自己显现无处可用的样子,已经很久了,然而有好几次我还是几乎被砍死,到现在我才保全到自己,‘无处可用’对我正是大用。假使我有用,我还能长得这么大吗?”(《人间世》)

3.不受世俗所容的人,对于他们自己本身却有很大的益处,尤其是不被统治阶层所役用的人,对于自身是件幸事。

世俗对于能者的排挤打击,实在是无所不为。庄子唤醒才智人士,要能看得深远,不必急于显露自己,更不可恃才妄作,否则若不招人之嫉,也会被人役用而成牺牲品。

自我的显现或炫耀,都将导致自我的毁灭。正如“山上的树木被做成斧柄来砍伐自己,油膏引燃了火反转来煎熬自己。桂树可以吃,所以遭人砍伐;漆树可以用,所以遭人割取。”(《人间世》)这种“虎豹因为身上有纹彩,所以招引来猎取”(《应帝王》)的道理是一样的。无怪乎庄子喟然感叹地说:“世人只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人间世》)

庄子强调“无用”,并不是为一切“废物”辩护,也不是表现颓废的心境。乃在于提醒才智之士不可急功近利而为治者所役用,否则后患便无穷了。譬如李斯,在他做秦朝宰相时,真是集富贵功名于一身,可是最后终于在政治斗争中垮下来。当他被拘下狱时,不禁仰天而叹说:“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所感叹的,庄子早指出了,多少人贵幸名富显于当世,然而卒不免为阶下囚:“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从淮阴被诛、萧何系狱的事例,可以体会庄子倡言“无用”的警世之意。他深深地觉察到智士多因怀才不遇,因之往往陷于悲观或悲愤,于是乃发挥“无用之用”的旨意,以拯救知识分子的危机。在这一点上,庄子对于后代读书人的抗议精神有深远的影响。

庄子生当乱世,深深地觉察到在乱世里,“无用”于治者实有“有”于己——不被官僚集团所役用对自己实有很大的益处。敏锐的庄子一眼便看穿那些官僚集团不为诸侯;更巧取仁义,将自己塑为圣人。庄子一方面机警地避开他们,不与为伍,另一方面又灵妙地揭开了他们假仁假义的面具。

不辩之辩

战国初期的庄子,正值百家争鸣以及坚白异同之辩最热闹的时候。敏锐的他,把各家争辩的情形都看在眼底,他描述当时的境况是:

大知广博,小知精细;大言气焰凌人,小言则言辩不休。他们睡觉的时候精神错乱,醒来的时候则形体不宁。一旦接触到外界的事物便好恶丛生,整天钩心斗角,有的出语迟缓,有的发言设下圈套,有的用词机巧严密。他们总是恐怕被别人驳倒,于是内心惶然,小的恐惧是提心吊胆;大的恐惧是惊魂失魄,他们专心窥司别人的是是非非。一旦发现别人的漏洞,便发言攻击,其出语之快有若飞箭一般;他们不发言的时候,就心藏主见,如固守城堡一样,默默不语,以等待制胜的机会。他们工于心计,天真的本性就日渐消失,如同秋冬的肃杀之气;他们沉溺在所作所为之中,一往而不可复返。他们固步自封,被无厌的欲求所蔽塞。于是心地麻木,没有办法使他们恢复活泼的生气了。他们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悲哀,时而快乐;时而忧虑,时而嗟叹;时而反复,时而惊惧;时而浮躁放纵,时而张狂作态。(《齐物论》)

庄子把当时各家争论时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文化论战,大家辩争得鼓睛暴眼的样子,也确实显得不够冷静。庄子这一描绘,倒是击中了各家的要害。

各家为什么会这样“纷然淆乱”地争辩呢?在庄子看来,就是由于“成心”,即成见。这是由于一时一地的自我主观因素所形成的,形成之后,人人就拘执己见,偏于一隅。最后浮词相向,便演成口辩。在这里,庄子找出儒墨两家作为代表,以“不谴是非”的态度,而行谴责之实:

道是怎样被隐蔽而有真伪呢?言论是怎样被隐蔽而有是非呢?“道”是无往而不存的,言论是超出是非的,“道”是被小的成就隐蔽了,言论是被浮华言词所隐蔽了。所以才有儒家墨家的是非争辩,双方都自以为是,以对方为非。对方所以为“是”的,就说成“非”;对方所认为“非”的,就说成“是”。(《齐物论》)

“小成”的人,拘泥于片面的认识。于是双方相互指责,每个人都自以为是,排斥异己,因此卷入纷争之中,其争愈久,其纷愈不可解。

在争论之中,各家都劳动心思去求其齐,而不知道他们所争的东西根本都是一样的。这就好像《齐物论》中养猴子的老人,分栗子给猴子吃:“早晨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猴子听了都发起怒来,狙公又说:“那么,早晨给你四升,晚上给你三升吧。”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名和实都没有变,只是利用猴子的喜怒情绪,顺着它们的所好而已。

这些争辩不休的学者,就像争着“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的猴子一样,其实“名”和“实”并没有因争论而改变,大家只是各持主见来作为认识的标准而已。因此在庄子看来,这些争辩,胜者未必就是对的,败者亦未必就是错的。这样的争辩从何判定是非呢?所以他说:

假使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果然对吗?我果然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然对吗?你果然错吗?是我们两人有一人对一人错呢?还是我们两人都对或者都错呢?我和你都不知道,凡人都有偏见,我们请谁来评判是非?假使请意见和你相同的人来评判,他已经和你相同了,怎么能够评判呢?假使请意见和你我都不同的人来评判,他已经跟你和我相异了,怎么能够评判呢?假使请意见和你我相同的人评判,他已经跟你和我相同了,怎么能评判呢?那么,我和你及其他的人都不能评定谁是谁非了。(《齐物论》)

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段很精彩的“辩无胜”的说辞,任何人谈问题时都不免掺有主观的意见,主观的意见都不能作为客观的真理。当时学术界这种情形,庄子看得很透彻,各家都在是是非非的漩涡里争吵不休;而这些是非都是在争论中产生的,都是虚幻的。那么,在这里留下一个问题:从哪里建立客观的标准呢?

庄子的回答是:在于“道”。

蝶梦

《齐物论》的结尾,有一篇是庄周的蝴蝶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借蝴蝶的梦觉,以引发其思想。从这短短的寓言中,可导出四个重要的涵意:

1.庄周蝶化的含意;

2.蝴蝶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3.人生如梦的说法;

4.物化的观念。

1.庄周的蝶化,乃象征着人与外物的契合交感。

人与外界是否能融和交感?其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存在着?这是哲学上的一个老问题。如以认知的态度来研究,这认识论上,西洋历代有不少哲学家都持着相反的见解。然而,这一见解如果掉到不可知论的范畴时,人与外界的割离便无法克服。

这问题到了庄子手上,便转了方向,他不从认知的立场去追问,却以美感的态度去观赏。在观赏时,发出深远的同情,将自我的情意投射进去,以与外物相互会通交感,而入于凝神的境界之中,物我的界限会消解而融和,然后浑然成一体。这全是以美学的感受来体会,决不能以科学的分析来理解。庄子透过“美感的经验”,借蝶化的寓言来破除自我执迷、泯除物我的割离,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融为一大和谐的存在体。

2.庄子将自我、个人变形而为蝴蝶,以喻人性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反观现代人,饱受重重的约束。这种情形,在现代文学卡夫卡(FKafka)的寓言《变形记》中表露无遗。寓言说:有一天,格里弋从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为一只大甲虫,躺在床上。格里弋是个推销员,他每天要在清晨四时起床,赶搭五时的火车,到公司去听命往各处推销棉布。上司的面孔和呆板的工作使他非常厌恶这份差事,但是为了替父亲偿还债务,不得不忍受下去。这天,格里弋在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不是原来的人形,竟变成一只硕大的甲虫。他想爬出卧室赶早班车,但却感到自己行动吃力,言词含糊……

这寓言之所以受人重视,因为它隐含的意义很多:卡夫卡以格里弋的遭遇,代表了现代人所承受的时间压缩感、空间囚禁感、与外界的疏离感以及现实生活的逼迫感……

如果我们把眼光移至现在,我们立刻就会感到现代人发明了庞大的机械,又使自己成为机械的奴隶,这种作茧自缚的情况,正如卡夫卡在《洞穴》中所描述的:“个人显然变成某种动物,在洞穴中,掘建一个出口又一个出口,以保护自己,但却永远不能走出洞穴。”这是现代人最深沉的悲哀。从这里,我们可以更深一层地体会庄子蝴蝶所象征的意义。庄子和卡夫卡一样,也将人转化而为动物(蝴蝶),但是他却借蝴蝶来比喻人类“自适其志”,蝴蝶翩翩飞舞,翱翔各处,不受空间的限制;它优游自在,不受时间的催促;飘然而飞,没有陈规的制约,也无戒律的重压。同时,蝶儿逍遥自适于阳光、空气、花朵、果园之中——这象征着人生如蝶儿般活跃于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并且在和暖的阳光、新年空气、美丽的花朵以及芳芬的果园之间,可任意地自我吸取、自我选择——这意味着人类意志的自由可羡。

3.“人生如梦”这句说旧了的话,却创始于庄子。可是时至今日,这句话的含意,已经和庄子的原意完全变了质。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人生实在是短暂而飘忽,多少欢乐事,到头来终成泡影。这时,我们总习惯于用“梦”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触。所以当我们说人生如梦时,不免充满悲凉之意,但在庄子心中,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庄子以艺术的心态,将人类的存在及其存在的境域,予以无限的美化。因此,宇宙如一个大花园,人生就在这片美景中尽情享受——如蝶儿飞舞于花丛间。因此,在庄子心中所浮现的,便是个美梦。

4.“物化”是庄子对于死生看法的一个基本观念。

对于死后的漆黑,无人会不感到困惑恐惧。但在庄子看来,死生完全是一种相对的幻灭现象。看通了,也没有什么可悲,只不过是你从大地上来,又回到泥土里去而已。人的初始,本来就是没有形体的,而形体的形成,以至于复归消解,这个变化过程实在是不足悲的。死后能化为蝴蝶,像物化后的庄子那样,栩栩然而飞,该是快乐!快乐得忘了形时,还不知道自己是庄子呢!

可见庄子是借“物化”的观念,将死生的对立融于和谐之中。

抨击仁义

在庄子的世界中,那种自得其得、自适其适的心境,那份广大宽闲、悠然意远的气派,都是别家所无的。因而,在他的天地里,凡是一切束缚人性的规范,他都会举笔抨击。

在此篇中,庄子对于仁义的弊端,有力地点了两笔:

仁义的论点,是非的途径,纷然错乱。(《齐物论》)

用仁义给人行墨刑,纷然错乱。(《大宗师》)

庄子并不反对道德本身,他所反对的是“违失性命之情”的宗法礼制、桎梏人心的礼教规范(“礼教”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徐无鬼》)。庄子说:“大仁不仁”、“至仁无亲”,“大仁”、“至仁”是有真情实感而无偏私的德行。

庄子为文,幽渺之至。当他要否定一件东西的时候,往往从旁设喻,令你无法正面卫护;或偶尔一笔代过,笔力却友邻劲不可当。他绝不怒形于色,更不作怒骂的姿态。所以外篇及杂篇,有许多对于仁义大肆“抨击”的言辞,看来不像庄子本人的语调及风格,可能是庄子后学的笔法。也许到了庄子晚年,仁义已变成统治阶层贼人类的工具,祸害甚深。所以庄子学派笔尖直接指那些“道德君子”和“窃国诸侯”,猛力抨击。

庄子后学抨击仁义,不外乎两个重要原因:

1.仁义已成为强制人心的规范。

仁义已像“胶漆缠索”般囚锁着人心,结果弄得“残生伤性”。

庄子后学甚而激烈地抨击:若从残害生命伤人性的观点来看,为仁义而牺牲的人,世俗上却称之为“君子”。这些好名之徒同实上的“小人”又有多大的分别呢!

对仁义的“撄人心”(《在宥》)庄子在《天运》中做了有趣讥讽:

孔子见老聃谈起仁义,老聃说:“蚊子叮人皮肤,就会弄得整晚不得安眠。仁义搅扰人心,没有比这更大的祸乱了。”

仁义对人性的纷扰,道家人物的感受可说最为敏锐。

2.仁义已成为“圣人”们的假面具,“大盗”们的护身符。

仁义这东西,行之既久,便成为空口号而失去原有的意义了。更糟的是,它已经为作恶者的口头禅了。

庄子学派菲薄仁义,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为它被“大盗”窃去,成为王权的赃品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中隐含着两个意义:

1.圣人“蹩躠为仁,踶崎为义”,汲汲于用仁义绳人,遂激起人的反感,而祸乱滋生。因此,只要“圣人”存在一天,大盗便永无终止之日。

2.“圣人”和“大盗”乃名异而实同。他们假借“仁义”的美名,以粉饰谎言,掩藏丑行。所以说:“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是一项沉痛的透视。同时,也确切勾画出当时社会背景的真情实况。

不道之道

老子将“道”提升到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庄子更以诗人的笔法形容它可以“终古不忒”,能够“不生不死”,使得后代无数读书人一碰上它,思考就模糊起来,像遗失进一片混沌之中。

否定神造说:“道”是中国文化的特产,一如“上帝”为西洋文化的特产,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当那些思想家遇上任何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都一股脑儿往里推。然而“道”和“上帝”这两者在性质上却有很大的分别,“道”没有了“上帝”那种宗教或神话意味。

西洋宗教或神话解释宇宙,是在现象之上去寻找原因。庄子则不然,他以自然界本身来说明世界是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它自身的原因。所谓“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天道》)一个“固”字,便说明了“本来如此”,而不是外来的因素。在《知北游》中也说道:“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所谓“不得不”,乃属必然之事,庄子十分强调万物的“自化”,他全然否定有什么神或上帝来支配自然界。

在庄子看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是“咸其自取”的。《齐物论》内,庄子用长风鼓万窍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来说明它们是完全出于自然的:“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这是说风吹过万种窍孔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乃是由于各个孔窍的自然状态所产生,主使它们发声的还有谁呢?这里的“自取”、“自己”不都表明了无须另一个发动者吗?“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齐物论》)这态度岂不更显明吗?在《庄子》一书中,完全没有关于神造宇宙的寓言,也找不出一些祠祀祈祷的仪式或迷信,更没有丝毫由神鬼来掌管死生的说辞。由此可知,有些学者将“道”视如宇宙的“主宰”,或予以神学的解释是不妥的。

同类推荐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一部视角独特的阳明心学入门读物,继《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又一明史随笔佳作。本书选取王阳明一生中最重要的六个时刻:身陷诏狱、龙场悟道、赣南剿匪、智擒宁王、狙击皇帝、天泉证道,通过对当时复杂局势的深入解读,以及王阳明心路历程的细腻剖析,阐述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和发展历程。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
热门推荐
  • 疯癫西游

    疯癫西游

    打油诗版:一朝穿越成气团,认识猴子闹天宫。不打不识众神君,疯癫张狂誉六界。西行十万八千里,不爱妖魔不爱仙。蓦然回首仰天望,大小夫君闹翻天!她鸣:苍天啊,我,我,我不要穿越呀!他们怒啸:皮痒了又?敢再说一次试试?!普通版:一觉醒来被扔到西游记里,她苦恼、纠结却也过得风生水起。上闹天宫,下扰过地府,最后还参团加入了著名的西行四人组,过了几天取经瘾。问她是谁?她就是:六界之内的小霸王!
  • 沧化千年

    沧化千年

    徐雨柔、徐雨晴、徐雨姗、徐峰等姐弟四人在一场车祸中遭遇几名神秘杀手的枪杀。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死去的他们,不觉间来到了一个未知的黑空间,在这里,徐峰遇到一尊巨大的雕像,听到了一阵如同天籁之音的梵音。姐弟四人在一道绘着山川峰峦的影壁前驻足,苦苦思索“山河欲碎沧化古,佛侠救世群邪伏。”这两句诗的含义时。却被这道影壁吸入一个陌生的世界-沧化界。在经历了竹溪村对抗群盗、碧山城诛杀恶人、抢夺神兵赤影、凤羽宗山门与前世的娘亲生离死别……等等这些江湖上的腥风血雨、爱恨情仇之后。徐峰和他的姐姐们也逐步成长起来。在此期间,他们结识了众多江湖豪士,与他们一同侠行天下,挽救苍生。在这些离奇的经历中,有着满含热血的拼杀,有着江湖儿女的侠骨柔情……姐弟四人的最终命运如何?他们能否再次回到原本的家……此小说由剧情作者玉仙缘、执笔作者竹轩雨韵联手创作。一个传说即将开始,一个纪元就此展开……
  • 雄霸七界

    雄霸七界

    一个神秘小塔,提纯出世间最好的丹药。一柄上古残剑,斩断无数神魔头颅。万宗林立,群雄并起,圣子转世,神魔下凡,古妖出笼,沉寂了数千年的七界,伴随着绝世丹皇的重生和神秘小塔的出现,又开始乱天动地,厮杀不止。
  • 现代家庭保健(时尚生活指南)

    现代家庭保健(时尚生活指南)

    说起时尚生活,总会让人想起“品味”二字,时尚的脚步也似乎一直都与审美惜惜相关,如今时尚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时装,红酒,手表这些的东西,在大众化的生活中,时尚已经与科技密切联系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追求有品位、有格调的生活方式,以期享受生活的乐趣。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消费理念催发了大量新的生活用品和生活内容,不曾使用过的新用品进入千家万户。本书在理财、法律、茶道、花草、象棋围棋、开店收藏、饮食保健等方面全方位的展示了一个高品位而又幽雅情调的生活图画,全书衔接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点出发,由线到面逐渐深入,引导读者在现代化的气息下,走进一个既温馨、舒适而又新潮的生活氛围。
  • 流动的雾

    流动的雾

    林明是特区的一个大个企业的总经理,作风泼辣,敢于开拓,就在他的事业刚腾飞时,由于种种原因被免职了,呆在家中闭门思过。妻子是个历史学家,对社会问题喜欢作纵和横的分析,她的观点,自然不为他所接受。儿子向宇是一个公司的经理,性格与父亲一样,事业上也惹了不少麻烦,爱情也别具一格,不喜爱父母看中的具有东方女性美的姑娘杨萌,却拜倒在另一位视爱情为游戏的女孩王颖的石榴裙下。而王颖却同时与王若土相爱。王若土与向宇本是少年时的好友。这事让双方父母知道,掀起轩然大波。向宇认为生活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流动的雾一样,不时地变幻莫测。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处于改革时期的特区,人们对生活的思索。
  • 奔跑吧追男神的妹纸

    奔跑吧追男神的妹纸

    一生中最美好的三年,她用来等待。拔特,她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腔热血竟然错付了!她的男神根本就是个空有着爆表的颜值,却静不下心,用下半身思考问题的禽兽!她该怎么办?反正已经浪费了三年那就继续浪费下去?亦或是立马扭头另寻他人怀抱?当她万念俱灰哭泣着准备离开,画风却惊天扭转!你看不到我听不到我,一定是我的光芒不够耀眼,一定是我的呐喊不够强烈。看着我,不用调转目光。请放声大哭,纵情大笑。甜文宠文,中间一点小虐,结局非常暖心,欢迎跳坑喔~
  • 野生观察者的成长记录

    野生观察者的成长记录

    最初,赛洛·劳可克只是想通过睡眠游戏舱玩一款最新的睡眠网络游戏,虽然获得了神秘职业,却也在游戏里遇到了一个神秘跟踪狂?自称是黑客又是警察的刺客职业玩家?说要观察自己?自己究竟有什么特别的?神秘人所说的“观察”,真的只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观察吗?自己所处的“黄人为尊,白人二等”的现实世界,难道不是唯一的现实?太多的疑问在赛洛脑海中展开……
  • 战犯末日

    战犯末日

    姜照远编写的《战犯末日》以全景纪实的方法,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罪犯由垂死挣扎到彻底覆灭的历史画面。《战犯末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重大历史实事件,如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克柏林、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覆灭、日本投降、纽伦堡、东京、伯力大审判的内幕,均有详尽生动的记述。
  • 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处世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集中了古往今来生活智慧之大成的学问,更是一门在纷扰世间安身立命的功夫。 处世,一方面讲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应付世情俗事、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各种问题,即“处世之法”。另一方面指的是处世的哲学,包括了认识世界的观念、立场,以及立世的态度及生活的原则,即“处世之道”。无论“处世之法”还是“ 处世之道”,都与个人的自身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 暗语者

    暗语者

    双头无尸案拉开序幕,暗语者神秘难测,下个被害者会是谁?夜,死寂。素白的月光静静的照射着大地,月下是一片老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