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村落边上的土路走过去,一条掩映在绿荫中的石径出现在李在面前。拾阶而上,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李在已经站在这幢二层楼前面了。他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轻手轻脚走了进去。一踏进房门,一股异样的味道立即钻进他的鼻孔,他皱皱鼻翼,极力想让这种味道挥发掉。楼下这间房子不大,非常凌乱,除了一张折叠桌,一把椅子和铺在地板上的油彩膏,就是几张画架,刚才吸进他鼻孔的味道可能就是散落在地下的油膏发出的。屋里只有顶上一盏吸顶灯,光线不足,他环顾四周,发现有一面墙上挂满各种各样的油画,另外的墙壁上则贴着墙纸,印着各种颜色的不规则线条。这些画中有几幅乡村野景的油画,看上去就是湿地风景点,另外还有许多女人的裸体画,乳房和肢体肆意夸大,很抽象。他不太懂油画,也不知道各种流派有什么分别,他在某杂志上看到过有人在蒙娜丽莎嘴唇上加一撇小胡子,几乎把传统艺术讽刺到了极点,也彻底地否定了经典。其实对传统的背叛历来是创造的先声,李在记得看过一篇介绍达达主义的文章,其重要代表人物马歇尔·杜尚在1913年美国纽约军械库画展上的《走下楼梯的裸女》与其说成功于它的立体主义技巧,还不如说是它的题材和画中的猥琐含义,人的形象仅仅是依稀可见,转瞬即逝,人已经没有固定的形体可以把握,因为人们看到的不像裸女而更像楼梯。这种对现代人揶揄到极致,爱情被激烈嘲弄的所谓艺术,李在向来不欣赏。
正当李在站在屋子中间不知所措的时候,屋里“腾”地一下,墙壁上的灯全亮了,四周的油画像突然上了颜色,显得特别鲜艳。一个老人拄着拐棍,步履蹒跚地从侧屋走了出来,这一定是昝小盈的丈夫郑堋天了。
“来了?”老人问。显然他对李在的到来早有准备。李在点了点头。
面对郑堋天,他既感到陌生,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稔。他从没见过他,这个花白头发的老头对李在来说完全是个生人,他微微佝偻着腰,喘着粗气,像刚参加完一场拔河比赛。那条皱巴巴的黑色绵绸裤子吊在脚脖子上,跟上身那件昂贵的浅蓝色阿玛尼衬衣完全不搭边。他的确老了,脸上布满了老人斑,手背上的青筋像弯曲的蚯蚓。这就是昝小盈嫁的男人?李在一直拒绝自己承认这一点,但正是因为这个关系,他才会在陌生中闻到一丝熟悉的气味。这个气味告诉他,他和眼前这个老朽的郑堋天共同享用着一个女人。一种奇怪的感觉顿时在李在心里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像一桶黏糊糊的沥青淋了下来,让他几乎窒息。他开始以为是因为看到郑堋天后造成的不适,后来一想不是,只有两个字可以代表这个不快的感觉:嫉妒。
他竟然也会突然嫉妒这个老人。他的脑海浮现出他在昝小盈身上的画面,这画面让他如坐针毡,如蚁钻心。陡然,在他心里涌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感觉:如果假石真的是郑堋天干的,他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或者原谅他。
仇恨与宽容,让李在无所适从。“我想你会来的,果然来了,”郑堋天向李在摆了一下脑袋,“进来吧!”他竟然如此镇定,并且神情自若地邀请他到侧面那个屋子,这是李在万万没有想到的。
里屋也是画室,只不过多了一排沙发和一张堆满油彩膏的茶几。两个人坐在沙发上后,开始互相打量,像一对情敌那样打量着,眼中没有虎视眈眈,只有探索,好像想从对方的眼睛里寻觅到昝小盈的影子。沉默了大概20分钟,老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李在扬起眉毛,“故事?”
“你必须听,听过这个故事,你再下断语。无论你现在脑子里怎么想,对你对我来说,都为时尚早。”
“好吧!”李在答应了。老人点燃一根香烟,轻轻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了出来,“故事距离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那一年,我刚刚初中毕业,我和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没考上高中,整天在家无所事事。我的朋友一个姓杨,叫杨四;另一个我临时给他起个名字,叫向东。我们三个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那时候我们无忧无虑,非常快乐,我们一起推铁环,弹玻璃球,翻烟盒,还一起打架,三个人好得像一个人似的。那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小可的女孩,非常漂亮,眼睛清澈得像一窝清泉,这么多年来,我再也没见过那么清澈的眼睛了。她整天跟在我们后面,我们到哪儿她就到哪儿,掏麻雀,游泳,爬山,甚至捅马蜂窝她都跟我们形影不离。她学习成绩比我们好,是我们四个当中唯一考上高中的人。小可上高中后的第二年,正值她放暑假,我们四个又相约一起出外郊游,坐在山坡上聊天的时候,小可突然问我们,你们知道和氏璧的故事吗?我们说没听过,于是小可就讲了起来。
“小可说,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卞和的玉匠,有一天他在楚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璞玉。卞和将璞玉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砍断了卞和的左脚,逐出国都。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到了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说:‘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50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遂据为己有。秦昭王获悉此事后,致信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赵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赵国。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秦始皇将和氏璧雕成传国玉玺,上刻丞相李斯手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小篆,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小可的故事勾起了我们三个人的好奇心。小可说,知道我为什么给你们讲这个故事吗?因为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历史系,然后找到这块传世珍宝和氏璧。我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你们跟我一起寻找和氏璧,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兴趣。我们三个当然有这个兴趣,于是我们和小可共同勾起手指对天发誓,今生今世,我、杨四、向东和小可一定要找到这块国宝,然后把它献给国家,不获胜,毋宁死!“小可说,既然我们已经结成寻玉同盟,那么对于这块和氏璧的各种流言蜚语我们都应该嗤之以鼻,因为多少朝代以来,不管是皇帝还是民间,寻找和氏璧的行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宋朝以后,多次传出国玺复出的传闻,但大多是民间伪造仿刻之作,官吏借此讨好皇帝罢了。当然,千百年来,因为一直找不到和氏璧,便有人开始怀疑它的真实性,别说老百姓了,就连清朝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也认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根本不是真事。我想告诉三位的是,这的的确确是真的,谁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马上退出。
“我们全都相信小可,谁也不会怀疑眼睛这么清澈的女孩,她不可能骗人。从那天开始,我们就一头钻进县图书馆,忙了整整一个夏天。最终,我们一无所获。我们凭着年轻人的一股子热情与好奇闯了进去,结果发现,寻找和氏璧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历代专家学者都想搞清楚和氏璧的真面目,并作了艰辛的探索,但它具体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我们从史料中得知,和氏璧是一个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具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色混青绿而玄,光彩射人’的特征。它触手生温,不染尘埃,能在夜中发光,所以又称夜光之璧。但这仅仅是资料,我们连它的边都没有探索到。
“这个艰苦无望的过程大概持续了两年,这期间我和小可建立了恋爱关系,我们爱得很深,很浓,像大多数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一边高喊‘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一边卿卿我我缠绵悱恻,革命爱情两不误。两年后,我们告别枯燥得令人烦恼的和氏璧,开始向其他领域探索。其实还是离不开小可最初给我们划定的路线,因为和氏璧,杨四喜欢上了古玩,向东喜欢上了赌石,而我,则迷上了雕玉,就像我现在沉溺于油画一样,我对沾染一点艺术气质的东西最感兴趣。你对这方面肯定不陌生,你在腾冲翡翠城的‘汲石斋’不就干得挺好的嘛!”
郑堋天讲故事的时候,李在一直没插嘴,他不想打断他。郑堋天大概口干了,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浅浅地喝了一口。老人继续讲述他的故事。“你也知道,那些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所以,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那个时候不像你的‘汲石斋’有那么多相对先进的工具,钻床、木制车床啊什么的,我的治玉工具非常简陋,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等等。你知道治玉的祖师爷是谁吗?”
李在没回答。“据历代艺人相传,是著名的道教大师丘处机,北京传统的玉石业行会都把他尊崇为鼻祖,每逢其生日皆行参拜。按史料记载,其实最有名的不是丘处机,而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陆子刚,当时皇帝曾命他在一个拉弓用的玉扳指上琢出百骏图,而陆子刚只用三匹骏马便呈现出百骏之意,令人击节赞赏,可见其不仅技艺高超,构思也极为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