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如皋将近年余的探访中,我终于弄清了一个事实。如果说如皋人仅仅以饭菜养“身”,多动养“筋”,那是远远不能创造出“长寿”奇迹的,他们还有更为“高大上”的养生法,那就是“怡情养心”。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那么这些情绪和人的健康之间到底有无关系,有多大关系?答案是肯定的。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如皋人长寿,重视护心养心算是一大秘诀。
心平气和,笑到天年
北京有位知名漫画家叫张汉忠,他曾慕名到如皋来采风。当他看到如皋遍地的百岁老人,兴奋得不得了,于是立志要画100位如皋寿星的漫画像。可是他画着画着就画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那些百岁老人,个个都是一副和和气气咧着没牙的肉口憨笑的模样。画家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难画出100个神态各异的百岁老人。
俗话说“相由心生”。挂在如皋百岁寿星脸上的和气,其实都是靠“心平气和”慢慢养出来的。这背后“与世无争、与人为善、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等平和心态的百年锤炼,才能造就这“无邪”的笑意,顺带也造就了百岁老人。
这些百岁老人大都出生在清末民初,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动乱和苦难,“低贱自保,和气处世”就成了一种韧性十足的生存智慧。晚年的他们又都经历了当今和谐社会的富足生活,内心的满足与和美自然而然地生出“一团和气”。而且这“和气”是能“传染”的。“伸手不打笑脸人”“你和我睦大家好”。这些和气的正能量在夫妻之间、长幼之间、亲友之间、邻里之间相互传递着、交融着,继而生成了一股民风淳和的养生小气候。这也正是如皋为什么能产生一大群老寿星的原因之一。
在如皋听说了这样一位百岁奇人,他叫黄士端,生于1908年。他的一生奇就奇在一生如同身处高高低低、起起落落的“过山车”一般。春风得意时,他曾被两任上海市委书记(陈毅、朱镕基)接见、褒奖;落魄失意时,他曾打过芦席、拉过粪车。位高时,他曾首任上海市水上卫生防疫站站长,成为德高望重的名医;倒霉时,他是“右派分子”“反动学术权威”“坏分子”。然而,无论命运将他抛向哪里,他都能笑面人生。
至今还有同事记得,老黄拉起粪车来比小伙子都快,说起笑话更是张嘴就来。别人拉一天粪车都累得快趴下,可他竟然还有精力舞剑、打拳,有空还要偷着为工友看看病。这位奇人最后竟然潇洒、健康、快乐地活到105岁。他曾感慨道,没有“心平气和”这四个字的支撑,恐怕自己都不知死过多少回了。
看来这“和气养生”能让人长寿是真,但并非什么秘诀。如皋的这些长寿老人多数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并不知道什么和气与养生的大道理,但他们被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砺得冰雪聪明,都能安一颗平常心,吃一口平常饭,过一种平常的日子,做一个平凡人。这其中的要点就是:先“心平”再“气和”。“心比天高”最终往往是“命比纸薄”。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总会郁郁寡欢命难保。“人比人,气煞人”,如皋老人懂得这些道理,能让心平的有效做法就是“看看破”,视名利钱财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看看破”不仅是如皋百姓的口头禅,也是他们日常行为的座右铭,更是他们养生长寿的法宝。
明末清初的如皋才子冒襄,明亡后“看破”时世,“看淡”名利。清朝数番请其出山为官,他就是不从。83岁时,他犹在如皋水绘园与过往文人名士赋诗作文,自在潇洒,被毛泽东誉为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一个”。与己无争、与人无争、与事无争、与世无争,这些既是如皋人“和气养生”的起点,也是“和气养生”的终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如皋老人可能腹中没有那么多的诗书才情,但耕读传家、知书达理的传统却在老人们的面相上生动体现。看来,要想长寿,“修心”也是相当重要的。
如皋养生小知识
中医论生气对身体健康的六大危害
1.伤脑:生气时,气血上冲,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
2.伤神:生气时,心不能静,神则不宁。
3.伤心:生气时,心跳快而乱,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极易导致心肌缺氧。
4.伤肺:生气时,呼吸急促,肺泡无规则扩张,从而危及肺的健康。
5.伤脾:生闷气会使得气在胸腹中形成中医所谓“横逆”的气滞。妇女的小叶增生和乳癌都是生闷气的结果;另外一种有气无处发的窝囊气,人心理经常处于这种生气或着急的状态,很容易形成气滞,造成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严重的会导致胃出血。
6.伤肝:暴怒,有时会造成肝内出血,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吐血,吐出来的是肝里的血,程度轻一点的,则出血滞肝内,一段时间就形成血瘤。
找乐子是最好的养寿“仙丹”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保持情绪的乐观,更是养生长寿的大道。在如皋待久了,你会发现,如皋人特别会找乐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苦中作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都是普通老百姓俯拾皆是的欢乐。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五脏六腑只有在心的有效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生理活动。而“心主喜”,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中的“喜”“快乐”等愉悦的情绪有关。只有让高兴快乐常常萦绕于身,心的功能才可强而健壮,人才会气机舒畅、血脉调和、思维活跃、脏腑协调……说这些与长寿的关系也许有点“虚”,那我们就从人完成一次开怀大笑,身体机理的动作来看,或许会直观些。医学研究表明,人只要开怀一笑,肺部便会不由自主地深呼吸,同时面部表情肌肉和胸腹肌会抖动起来,这无形中就使得膈、胸、腹、心、肺甚至肝脏都得到一次运动,导致人体内血流加快,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所以说“笑”是一种有效的内脏健康体操,时常操练必有益处。
家住如城镇的百岁老太陈鑫特别喜欢小孩。自己生养了四个儿女没带够,还走马灯似的去儿女家帮着带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曾孙、曾孙女……子子孙孙,一茬接一茬,可忙坏了老太太,也乐坏了老太太。听很多家住丰乐桥附近的居民说,当时已八九十岁的陈老太太,经常会抱着不知谁家的小娃儿在河边看杨柳,唱儿歌:“鸭子游游,宝宝过河;鸭子扁嘴嘎嘎嘎,宝宝扁嘴哇哇哇。”(“扁嘴”,方言,小孩咧嘴要哭的模样)一幅祖孙寻乐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眼前。
几本小人书(连环画)能让一个老人乐上大半辈子,你信吗?一些老如城人都记得,西门城外“大众饭店”门口租小人书的老马。他叫马汝康,出身一个贫穷的手艺人家庭。好在小时候念了几年私塾,识得几个大字,也正是在学堂里,他接触到了小人书。书中通俗易懂的故事、精彩的画面、简单的文字,一下子深深吸引住他的目光,常常令他如痴如醉,从此与之结缘大半生,长大后甚至就以出租小人书讨生活。直到老人98岁后,儿女们坚持不让老人再上街租小人书了,老人才收手不收心地回家歇着。平时闲来无事,老人总喜欢翻看抚摸着自己收藏的几百本小人书,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小人书带给老人的快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生于1908年的黄士端老人,出身如城的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他,退休之后突然没了“正经事”干,很多老年人都很不习惯,好像生活都没了着落。这个时候应该学学如皋的老人,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子,有个兴趣爱好,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心不慌,长寿也就水到渠成。
1932年南通医学院毕业后,即走上悬壶济世之路。上海解放初,首任市长陈毅广招人才,百忙中接见了博学多才的黄士端。双方商谈甚欢,当即委托黄士端组建上海水上卫生防疫站,并出任站长。当黄士端将水上卫生防疫工作搞得风生水起之时,1957年的“反右”将其一下子“反”回到如皋老家。“文革”中又将安于一家小镇医院当医生的他再次揪出来,戴上“反动学术权威”“坏分子”的帽子,下放到清管所拉大粪。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一般人恐怕早就倒下了,可黄士端看得破,经得起。他白天哼着小曲拉大粪,晚上和工友们说笑话、拉家常,有点小毛小病的工友也乐意让他给瞧瞧病。早晨起来,他照样是舞剑、打拳,苦中寻乐,把身体弄得棒棒的,一直活到105岁才过世。
其实,如皋长寿老人的快乐源泉,虽然与生养地淳厚和谐的民风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来自老人们无论生活顺逆、坎坷,都始终能保持恬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
如皋老人如何避免孤独之害
走进如皋,你会发现不少家庭至今仍沿袭着几代同堂的习惯,全市五代同堂的家庭竟多达400多户,四世同堂的那就更多了。这种从农耕时代沿袭而来的家庭结构,看似落后庞杂,然而它所营造的和睦家庭氛围,却赋予了一个家庭特有的长寿气场。
家和万“寿”兴。如皋的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如皋人的家庭观念里早已根深蒂固。儿女们对老人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关爱有加,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乡风民俗。
孤独是老年人的大敌。对老人来说,有一个儿孙绕膝、人丁兴旺、晚辈孝顺、家庭和睦的大家庭比吃什么都香,比穿什么都暖。有安慰、有满足、有快乐、有自尊、有依靠……这些包含正能量的情绪,日日、月月、年年都在无声无息地滋养着老人的心,这种精神上的滋润和提气十分有利于老人延年益寿。
那日走进如城街道新民村一户两层小楼的农家小院。门上贴着的“五好家庭”几个大字鲜艳夺目,门帘上写着“德门集庆,仁宅迎祥”,横联是“合家欢”,只觉一股祥和之气扑面而来。这里,就是百岁老人徐凤明的家。
听说有客上门,正在院子里剥毛豆的徐老汉,连忙起身让座,又呼喊三儿子倒茶,老人动作利索,思维清晰,一副当家做主的样子。宾主坐定后,便听他说起自己的苦乐家史。
“我从小没了父亲,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一起,跟着母亲艰难度日。为了生计,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这里不止是一种观念,还被人们切实地执行着。“和”,大概是如皋得以一直是长寿福地的重要原因吧。
为长兄的我不得不离开家去上海谋生,在一家人发厂工作。不久便认识了在纱厂工作、比我小13岁的湖南妹子刘凤英。我俩一见钟情,互为依靠。后来上海遭日本侵占,工厂被迫停工,两人不得不离开上海,刘凤英跟随我回到了如皋农村。不久后,我俩正式结为夫妻。2008年,与我夫妻恩爱过了68年的刘凤英因病去世。
“老伴儿去世后,子女们生怕我孤单,对我更加细心照料,常常嘘寒问暖,拿我当老宝贝似的供养着。我一直与三儿子一起生活,三小儿是个实在人,对我好那是没话说的。更不容易的是三儿媳新梅,她虽然是个农村妇女,但人却贤惠、明事理,照料我的生活起居比亲闺女都细作。春夏秋冬的床铺、一年四季的衣物,都干干净净、舒舒适适。一日三餐,新梅都是想着法儿、换着花样做给我吃……”
说话间,有70多岁的二儿子端来家里刚做好的芋头肉圆给老爹尝尝鲜,有90多岁的三弟精神抖擞地来老哥家串门儿。
看着他们一家亲亲和睦的样子,就忍不住向老人讨教这举家和睦的法子。谁知老人家语出惊人:“我好呗!”听他语出突兀,我先是一愣,后来一想,还真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果一个家“上梁”不正,何以支撑整个全家呢?后来他又说出了许多和睦家庭的道道儿,如“老的要爱小的”。他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对儿孙都十分疼爱,从儿女到重孙辈39个晚辈,他个个牵肠挂肚。对待晚辈“要一碗水端平”。他说许多的家庭矛盾都是由于老人对子女偏心偏爱造成的。子女们心里都有一杆秤,你秤砣偏了也就难怪秤杆翘起来打了脸或是秤砣掉下来砸了自己的脚了。老人说他还信服一句俗语:“少要豪狂老要乖。”老小孩老小孩,小孩学乖不就少挨打骂了吗?不挨打骂不就心情愉快了吗?心情愉快不就能茁壮成长了吗?老人幽默风趣的谈吐,让我们见识了如皋百岁老人的生活智慧,更看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对于风烛残年老人的益寿延年是多么重要。
如皋人多年传承的孝老敬老的一些具体做法,值得在此向您推荐。
立家规。以订立家规的形式,确立家中最长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让老人知晓,鼓励老人发表意见,让老人觉得自己对这个大家庭还有用处。
这种精神上的尊重,比送任何吃的喝的都要令老人更受用、心情舒畅。
陪体检。如皋市人民政府为了关爱老人,每年送给70岁以上的老人一次免费体检。有些老人怕麻烦或怕检出“麻烦”,往往不想去。这时家里的晚辈总是苦口婆心、车接车送,陪老人前往医院体检。这样既能让老人体会到儿孙的孝顺,又能及时发现并扫除老人的病痛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