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4500000008

第8章 最好的岁月(1)

她的光华,是苍凉上抹着的一丝艳光,她迅速地绽放,成为腐朽之地最绚烂的姿彩。这是她最好的岁月,她尽情而恣意地享受着这盛放的绚烂,肆无忌惮。

《紫罗兰》上的盛开

传说希腊女神维纳斯,与情人依依惜别,晶莹的泪珠坠入泥尘,来年春天,竟绽放出一朵朵艳丽香艳的花儿——紫罗兰。维纳斯是驾驭爱和美的女神,她忧伤的泪,凝结了爱恋、缠绵、悱恻、凄美、苍凉、寂寞……化着一袭馥郁的芬芳,以紫罗兰的风姿傲然于世。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瘦鹃先生,他深爱的一名女子,英文名叫Violet(紫罗兰)。因对她刻骨倾心,便情寄于花,一生低首紫罗兰。他案头摆放的鲜花是紫罗兰,香炉袅绕的熏香是紫罗兰,笔墨溅出的颜色是紫罗兰,宅院名号为紫罗兰庵,笔名叫“紫罗兰庵主人”,就连他创办的刊物也取名《紫罗兰》。而最令世人惊讶的是,从他《紫罗兰》的“花丛”里盛开的一朵炫丽奇葩,便是亦如紫罗兰般冷艳孤清、苍凉绝美的张爱玲。

张爱玲纤弱婀娜、妩媚妖娆,眼眸里永远漫溢着凄滟浣流的朦胧幽怨。她纤细无力的手却握着一支浓彩斑斓的笔,以早慧而敏感的玲珑心事,与文字起舞,舞得绝艳凌厉、残碎灵异。一幕幕决绝冷酷的演绎,冷飕飕地穿透战栗的脊骨,道尽人世沧桑、红尘冷暖。

生命中如影随形的绝望与挣扎,噬咬着她寂寞的灵魂,令她无处遁形。临水而立,只落得人在高处,灵魂却在寂寞里漂浮,水里的涟漪是她与自己痴缠的影子。“那些孤独,寂寞,伤痕,死亡,别离,思念,等待,稍纵即逝的温情和绵延永恒的绝望,如同夜色中一支华美的骊歌。”(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她逃不出冗生的虚妄,也逃不出心灵的囚篱,唯有借着华丽悲壮的文字镌刻岁月的浮影。

1942年,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三年寒窗学未成,留学英国,也如春梦一场,终成幻影,多少令她有些失望怅惘。然而,这个外表柔弱、内心钢韧的女孩,在短暂的沮丧之后,很快又清醒地重新梳理蠢动于心底的诸多梦想。

留学梦搁浅了,还有文学梦。她对自己天才般的才情,一向是有些骄矜自恃的。与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她的内心无法抑制地骚动着,兴奋、无畏、跃跃欲试……她相信,她一定能在上海这个熟悉而繁华的都市成就她的文学梦想。她隐约悟到“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是一种新旧文化和中西方文化交织一起,略带畸形的、混沌的奇异,或许这奇异正好迎了她骨子里不断涌动的诡谲奇异的灵感。

张爱玲虽然孤傲清高,但生活的磨难以及她敏锐的洞察力,又使她谙知世故。她知道“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赚来的钱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可是用丈夫的钱,如果爱他的话,那却是一种快乐,愿意想自己是吃他的饭,穿他的衣服。那是女人的传统权利,即使女人现在有了职业,还是舍不得放弃的。”(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回上海后,张爱玲一直和姑姑住一起。她需要挣钱来维持生计,除了写作,她别无他技。正如她自己所言,她“生来就是写小说的”。(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她最开始是为英文报刊《泰晤士报》、《二十世纪》写影评、剧评或时装艺术等与生活相关的杂文。其中一部分文章,在她成名后,翻译成中文,收入她的散文集《流言》。

卖文只是谋生的手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张爱玲真正的目的是成为一位知名的作家。沦陷的上海,文艺刊物上早已看不到巴金、茅盾、老舍等名家的文章。文人们大多都鄙视日伪政府,也不愿背负汉奸的骂名。他们有的被封杀、有的撤离、有的封笔,一时间,文坛形成一个真空的局面。正是这个空档期,张爱玲横空出世。作家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中回忆道:“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山高皇帝远,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摘自台北业强出版社.柯灵.《隔海拜年》)

对梦想的执著、对成名的渴望以及对金钱的需求,张爱玲已等不及将稿件扔进邮筒后,在编辑的案头遥遥无期地碰运气了。虽然她向来不善交际,于人情世故更是浑然不觉。可这次,她要主动出击,要亲自把稿子交到编辑的手上。

1943年严冬的末端,春寒料峭,寒意甚浓。经亲戚朋友的介绍,张爱玲携她的“两炉香”——《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叩响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的家门。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作家里“泰斗”级的人物,他才学渊博,集创作、翻译、编辑于一身。虽饱受新文学阵营的诟病,但仍有极高的影响力和鉴赏力。

张爱玲着一身鹅黄色旗袍,亭亭玉立,京腔京调,执礼甚恭,令周瘦鹃眼前一亮。案头香炉里隐隐地燃着紫罗兰香,袅袅漫起的一缕青烟,令满屋暗香袭袭。周瘦鹃接过“两炉香”的书稿,仅是题目,就令他深感别致,接下去的开始,更令他欲罢不能。“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当晚,周瘦鹃挑灯细品,对文章里描写的“奇幻的境界”击案叫绝。“草坪的一角,栽了一颗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外墙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都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掺糅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周瘦鹃素来喜好养花、赏花。张爱玲对花的描写和感悟,竟令他自愧不如。

他在编辑例言里写道:“一壁读,一壁击节,觉得它的风格很像英国名作家SomersetMaugham(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一些《红楼梦》的影响,不管别人读了以为如何,而我却是‘深喜之’。”(摘自文汇出版社.《周瘦鹃文集》)尔后,他求证于张爱玲,张爱玲对他的判断“表示心悦神服”。(摘自文汇出版社.《周瘦鹃文集》)

张爱玲也有讨巧的小心思,她特意告诉周瘦鹃,她的母亲和姑姑都是他的忠实读者,母亲更是为他哀情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凄婉的命运,伤心落泪,还曾写信给他,请求他不要安排如此悲惨的结局。周瘦鹃听了,虽已不记得此事,但也甚感有趣,非常高兴。

周瘦鹃在文坛上是出了名的赏花、惜花之人,对张爱玲精致绮丽的小说,他怎肯放过,他甘为张爱玲做嫁衣,他要把这“两炉香”在《紫罗兰》上点燃,让它的奇香在沦陷后乏味、发霉、浑浊的空气中,熏香四溢、惊绝袅绕。

《紫罗兰》因种种原因,停刊了一段时间,近期正准备复刊,周瘦鹃亟须一些耳目一新的文章在复刊后发表,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张爱玲的“两炉香”可以说来的正是时候,仿佛是送给《紫罗兰》复刊的一份厚礼。

不久,《紫罗兰》复刊,第一期就刊登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接着第二期又刊登了《沉香屑第二炉香》。周瘦鹃在第一期的编辑例言《写在紫罗兰前头》,用超过一半的篇幅隆重介绍了张爱玲及她的小说。他写道:“如今我郑重地发表了《沉香屑》,读者共同来欣赏张女士一种特殊情调的作品,而对于当年所谓上等华人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也可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摘自文汇出版社.《周瘦鹃文集》)他对张爱玲的才情也大加赞赏,他说:“……张女士又拿出一份在《二十世纪》杂志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国的生活与服装》来送给我,所有妇女新旧服装的插图,也都是她自己画的。我约略一读,就觉得她英文的高明,而画笔也十分生动,不由得不深深地佩服她的天才。”(摘自文汇出版社.《周瘦鹃文集》)

“两炉香”飘逸着“霉绿斑斑”的衰颓冷漠与“橙红色的花”的艳丽世故,诡异地交织着,在香港异域的陌生里升腾出新奇的故事。在奢华的堕落中,恁是把结痂的伤口一片片残忍地剥开,渗出淋漓的鲜血。小说用古典雅韵的笔调,描现代都市的奇俗,洞察人情世故之深刻、之冷漠、之奇特,着实令人惊叹。

小说一问世,就在文坛凋零的大上海逆风飞扬,立刻赢得了满堂彩。一时间,张爱玲声名大噪,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沉郁的夜空闪亮耀眼,风光无限。她传奇的一生,也从此登场,一发不可收。正如柯灵所说:“张爱玲在写作上很快登上灿烂的高峰,同时转眼间红遍上海。”(摘自台北业强出版社.柯灵.《隔海拜年》)

张爱玲是《紫罗兰》上盛开的奇葩。此时的她,年仅22岁,刚刚脱去局促与娇羞。还未来得及浸染尘埃与雾气,就沐浴在成功的雨露与阳光里,开得惊艳,放得灿烂。仿佛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她的奇香,整个世界都在为她喝彩!

1943年年底,张爱玲当之无愧地登上了上海文坛的顶峰,与苏青、潘柳黛、关露齐名,成为了当时大上海红得发紫的女作家。

出名要趁早

作家李碧华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李碧华.《绿腰》)张爱玲也寂寞得恐怖,只有凄美的文字与她做伴。她要出名,要轰轰烈烈,要灼灼大红,要华丽的光环,令她的人生熠熠辉耀。或许,唯其如此,文坛才会不那么寂寞。

这位出生没落、陈腐贵族大家庭的女孩,家学渊博。在散发着霉绿、阴冷、书香、怪异还有点西化的旧宅里,她孤独寂寞、郁郁寡欢。似懂非懂的书籍、文字,是她喜爱的玩伴,懵懂间启发着她的天资才情。从小她就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梦想,和超乎年龄的才智。她三岁时会背唐诗,七岁时懂写小说,“从九岁时就开始向编辑先生进攻”,“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十四岁时她写《摩登红楼梦》,中学时,她的奋斗目标就是超过林语堂,她在校刊《国光》上发表了一系列习作:小说《牛》、《霸王别姬》,散文《迟暮》、《秋雨》和一些评论文章。遣词造句,老练圆通,令她在中学时就小有名气,才华初露端倪。

作家是张爱玲绚丽的梦想,这个梦也近乎残酷。张爱玲1940年在《西风》杂志征文比赛的获奖作品《天才梦》里的告白,有些俏皮怪癖,也有一些早慧和隐痛。她的生命本就是矛盾的:不堪与美好交织,无法剥离,只能同时享受。“天才”于张爱玲而言,是一枚带着毒的糖果。甜美又痛苦,让她无法割舍,又无法安心享用。

张爱玲非常喜欢上海,自称“到底是上海人”。她说:“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新旧文化种种畸形的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我为上海人写一本香港传奇……写它们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上海是令张爱玲痛彻心扉的地方,也是令她辉煌灿烂的地方。在这里,她清高桀骜、跋扈自恋,对自己的文采自信满满。她深深地懂得:“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或许她并不清楚破坏是什么,但她内心的危机感和惘然的威胁所产生的及时行乐和功利意识,无时无刻不牵绊着她,使她迫切地想要出名,要出人头地、大红大紫。对于她来说,出名就意味着名誉、地位、金钱、自由、喜悦……这些都是她想要的,而且是理所当然的。她说:“生在现在,要继续活下去,而且活的称心,真是难,就像‘双手劈开生死路’那样艰难巨大的事,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物质生活,生命的本身,能够多一点明了与爱悦,也是应当的。”(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她时常想象她出名的情景,她对自己的出名似乎冥冥之中早有憬悟,她后来写道:“以前我一直这样想着: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我要问报贩,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销路还好吗?——太贵了,这么贵,真还有人买吗?’……最初在校刊上登两篇文章,也是发了疯似的高兴着,自己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见到。就现在已经没那么容易兴奋了。所以更加要催:快,快,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1943年,张爱玲的“两炉香”《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在《紫罗兰》杂志上连续发表,立刻在上海文坛引起了轰动,赢得了满堂叫彩。舆论的煽风点火,杂志的猛烈吹捧,加上她显赫的家族背景和诡异的个性、才情……一时间,都成了上海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张爱玲“一夜间红遍上海”,(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声名大噪。年少时魂牵的梦想,在芳华正茂的岁月实现,她终于出名了,终于快乐了,终于痛快地快乐了。

虽然她外表依旧保持着素有的冷漠,但内心却狂喜着,这滋味,她是懂的,她曾坦率地说:“狂喜的人,我还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心理;你们这种谦逊得过分的人,我简直没法了解!”(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

成名后的张爱玲,社会活动、荣誉、稿约如雪片般铺天盖地、纷至沓来。走在大街小巷,身后不时传来崇拜她的年轻女学生狂热的呼叫:“张爱玲、张爱玲……”一个外国绅士围在她身后转来转去,可怜巴巴地想得到她的签名又不好意思开口,炎樱还误以为他是乞丐。

炎樱后来抱怨:“从前疯狂的事情现在都不便做了,譬如我们喜欢某一个店里的栗子粉蛋糕,一个店里的奶油松饼,另一家的咖啡,就不能买了糕和饼带到咖啡店里去吃,因为要被认出,我们也不愿人家想着我们是太古怪或者是太小气地逃避捐税,所以至多只能吃着蛋糕,幻想着饼和咖啡;然后吃着饼,回忆到蛋糕,做着咖啡梦;最后一面啜着咖啡,一面冥想着蛋糕与饼。”从炎樱的抱怨,不难想象张爱玲当时在上海是何等的“倾国倾城”。

出名后的风光,令张爱玲原本就孤芳自赏的本性愈发孤傲不驯。她说:“大众是抽象的。如果必须要一个主人的话,当然情愿要一个抽象的。”(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也许就因为要成全这个“主人”,“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张爱玲登上了人生最辉煌的巅峰。

同类推荐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子孙,因受奸人所害,膝盖骨被剔掉,造成了终身残废,所以被人们称为孙膑。后来孙膑逃回齐国担任齐国的军师。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捷,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忍辱膑足:孙膑》展现了孙膑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经历残酷刑罚,曲折坚毅的一生。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大象无形曾国藩

    大象无形曾国藩

    只会做好官、写漂亮文章的曾国藩,短短三年间就带起一支湘军劲旅,实现从丁忧侍郎到湘军大帅的神奇转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不仅令当时的仕人大跌眼镜,也成为后世国人琢磨不透的传奇。汪衍振所著的《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以清末太平军起事为背景,从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丁忧写起,到咸丰四年(1854年)湘勇成军为止,分5篇36章全方位展现了曾国藩从一介文臣到湘军统帅的过程。《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内容以曾国藩的人生转折和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时代背景、清廷决策变化、官场势力折冲博弈、满汉大员复杂关系,以及曾国藩如何结识、笼络一干人才为己所用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史事。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
  •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革命”并不是一场闹剧,也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人类思想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关于政府与企业角色安排问题的思维进程中有益和必要的一步,它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自由经营和市场机制的认识。
热门推荐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汐界

    汐界

    她,是欧阳世家独女,锦衣华食,顽劣至极,仆人从来不超过一个月就重度疯癫,被抬回老家。她,天赋异禀,却因触犯禁忌,被迫远走他乡,机缘巧合,收集到第一片水之源碎片,开始了收集水之源的历程。在她以为一切将重新开始之时,却有人告诉她,这个世界不应有她的存在,这是她的命。更大的阴谋还在其后……
  • 农门医女之药香满园

    农门医女之药香满园

    一不小心穿越了,可凭什么别人都是王妃贵族,就单单她浑身没有二两肉,想她堂堂医学硕士,哪有低头吃别人瘪的道理,挖药草,配偏方,双手赚得一满钵,俊美秀才贴上来,可是,为毛,身后那个甩不掉的小傻子,老是爱娘子,娘子的叫!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小嫡妻

    小嫡妻

    定云侯文武双全,隽秀温雅,睿智过人,是京师大安城内万人景仰的国之栋梁。上一世,宁珞害得他身首异处;这一世,宁珞可劲儿地把自己推销到他身旁时,忽然傻了眼了——他心里的白月光不是她……这可怎么办捏?
  • 穿越山野奔小康

    穿越山野奔小康

    一朝不慎,大龄女青年被老天爷发配至莫名朝代莫名山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每日望天吐槽老天不长眼一百遍啊一百遍挖空心思想着吃肉喝汤奔小康,没错,就是吃肉,在这么个贫困山村,别跟姐谈人生和理想还有帅哥那谁,走开,不要拦着我过庸俗的生活什么?不满意,来吧,让姐教教你什么叫生活!
  • 画天仙祖

    画天仙祖

    相传天地有神笔一支,可画万物、可涅众生;相传天地有神珠八颗,可调风雨、可掌日月;当神笔问世、八珠重出,被一人所控,他人生的巅峰会在哪里……八珠、缔造世界;一笔、篆刻乾坤!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画天仙祖》交流群:398717285
  • 疾风萝莉

    疾风萝莉

    2015年,人类在与神秘生物“旧日支配者”的战争中惨败,不得不收缩到一个狭小的盒子中苟延残喘。居住于北京的少年──风间光,从部队中退伍后遇到了上司龙琪琪,开始从事武装佣兵的危险工作。他的搭档是受到政府监控的少女——岚珊珊。背负着沉重命运的两人,某一天接到了来自老朋友的委托,然而却意外落入了早已深深张开的巨网之中······
  • 艺文论苑(第一辑)

    艺文论苑(第一辑)

    本书是一部涉及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绘画、书法、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论文集。
  • 那一抹,初夏

    那一抹,初夏

    第二个学期刚开学女主就和年级里闻名的四大天王做同桌,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后来,就只剩下两个人依然守护着女主。可是,当其他两位回来后,女主却面临着四选一的困难抉择,最终,她又会选择谁呢?
  • 《我们共同的青春》

    《我们共同的青春》

    以此书纪念我的初中生活。故事可能带一点小白,但大部分属于我自己的故事。不喜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