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8600000008

第8章 灾情就是命令(2)

5月12日晚上7点,甘肃省人民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第一批16人“5·12”地震医疗卫生救援队迅速组成。就在同时,刚出差回来的骨科主任刘林接到了医院要求待命的指令;晚上10点钟,他接到了“正式出发”的指令。一小时后,这支由16人组成的医疗队集结完毕。

出发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但在医院的广场上,聚集了许多前来送行的亲友、领导。医疗队员中,有的刚下手术,有的正在值班,有的蜜月还没度完,有的孩子无人照料,有的孩子高考在即……

大灾面前,一声令下,没有一个人推辞。临别的一刻,没有更多的言语,妻子抓住丈夫的手,丈夫搂住妻子的肩头,孩子依偎在怀中。人群无声,只是用劲,再用劲,所有的语言和心情,都在这一握一抱中。

晚上11点,全体医疗队员分乘两辆救护车,带着价值近万元的急救药品和急救所需的医疗设备连夜起程。他们是甘肃省最早出发奔向灾区的省级医疗队。

和许多前往灾区救助的人一样,刘林的感受是越接近灾区,路越难走。不断发生的余震,导致碎石乱飞,滑坡、塌方让前行的道路时断时续。中途,医疗队员几次下车,手脚并用,与当地群众一同抢修道路,边修边行。从兰州到陇南通常只需八九个小时,而这一次,他们整整走了15个小时。

陇南市委书记的24小时

大地震发生的时候,陇南的当家人不在陇南市。

陇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义,市政协主席邱正保,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全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应昌正在徽县接待省级老干部来陇南市考察。中午刚躺下,王义感觉屋子的顶灯开始摇晃,王义本能地判断:有地震!

震情就是命令!

下午14点50分,王义匆匆向省级老干部考察团告别后,便带领邱正保、杨全社直奔武都。作为当家人,王义进入地震重灾区的过程,颇有传奇色彩。

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王义心急如焚,不时拿出手机同各县(区)联系,询问灾情。但是通讯已经中断,所有地方都无法联系。

15时20分,王义一行途径成县。成县县城的街道上到处是躲避地震的居民,恐惧和忧愁一览无余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而王义清楚作为当家人此时应该干些什么。他催促司机开车直上成县附近的鸡峰山。到达山上的基站,结果和预料的一样:通讯基站在地震中完全损毁。

王义指示值班人员用卫星电话和外界联系,报告省公司这里出现通讯障碍,要求马上组织抢修。这时,王义得到了一个信息:成都、重庆都有震感。他的脑海中马上蹦出几个字来:文县!武都!

王义赶到陇南电力公司和陇南移动公司后才知晓,整个陇南市电力瘫痪,通讯瘫痪,偶尔只有联通网络有信号,但必须双方同网才能通话。

一定要尽快回家,回到自己的岗位!可是车刚到成县酸枣坡,山体滑坡,几块巨大的山石横亘在道路中央。有一辆面包车被阻挡在这里,车上有十二三个人。王义立即下车,动员面包车上的人一起抬石头。这时,一个戴眼镜的人认出了王义,忙说:“王书记,您歇着,我们干!”王义说:“大家一起来!”

十几人开始撬石头。不到二十分钟,巨大的石头终于被他们弄到了山下。车子继续向着武都狂奔。

16点10分,王义一行赶到康县平洛吊子峪路段,只见大面积山体滑坡扬起的尘土仍在空中翻腾,整个公路被巨石和土石块阻挡,100多辆车被阻挡在公路两头。

王义毅然舍弃车辆开始步行。此时,余震仍在不断发生,在乱石塞道和山石横飞的危险中,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走出了乱石滩。他们运气还算不错,刚好碰到康县联通公司经理黄居平的通讯抢险车,王义一行便挤上这辆皮卡车,又火速朝米仓山方向飞驰。

到达康县望子关后,他们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从米仓山返回的司机说,米仓山大面积滑坡,公路被山体掩埋,根本无法通过。

面对如此险情,王义一行果断地在望子关桥头开始现场办公,一会儿给康县的书记、县长打电话,让他们尽快派铲车、推土机清理公路上的塌方土石,一会儿给武都区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打电话,要求必须尽快出动人力,清理米仓山的塌方,确保公路畅通无阻。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下午18点10分,王义一行在望子关收费站职工食堂匆匆吃了口便饭后,又直奔康县吊子峪塌方路段,现场指挥清理塌方,疏通车辆。经过近3个小时的清理,吊子峪塌方路段终于清理出了能上下互通的便道,看到近百辆车顺利通行,王义才缓了口气。紧接着,他们又赶往米仓山。到米仓山塌方路段,已是晚上9点多钟。王义在夜色中现场指挥疏通车辆,从下午地震发生后就被阻挡在米仓山的200多辆车总算能顺利通行了。

然而,直到此时,文县仍未有任何消息。

夜色中,王义一行总算到了武都。一下车,他们直奔市委大院。月光下,只见市委大院在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李学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学东等领导的协调指挥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开展现场办公。王义未进办公室就在市委大院简单了解了有关情况,并对当前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安排好相关事宜后,又匆匆朝文县方向奔去。

一路上,从山顶滑落下来的巨石、石块随处可见。在武都区桔柑乡丁家坝村,由于前方塌方,车辆不能通行,他们只好借用当地村民跑运输的小面包车,沿着布满乱石的河滩,艰难地前行。13日凌晨他们才赶到外纳乡。王义一行及时看望慰问了当地受灾群众,查看灾情,协调指挥清理滑坡塌方工作,度过了一个紧张而令人揪心的不眠之夜……

5月13日11时,王义召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会议,王义对在场的医护人员语重心长地说:“在灾害发生时,我们的党员干部首先要让群众看到,领导干部更要全力以赴,以身作则,走在一线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当好人民的公仆,为老百姓站好岗、服好务。”

扑向灾区

“5·12”地震发生之后,灾情造成了武都至文县、文县至碧口镇周边多个山区乡镇交通中断。救援工作的快速展开,在两个路段上遭遇瓶颈。

救灾物资不能及时到达告急!

救援队伍不能及时开进情急万分!

同样,汶川地震震中由于交通中断,阻止了救援大军的突进!

地震发生后13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

距地震发生不到10小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就有1.2万名官兵进入四川灾区展开救援。

争时间,抢速度,救生命!空中运送,铁路输送,摩托化开进……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向灾区全力挺进。短短几天,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现役部队总兵力达到11万人。

陇原驻军也奉命而动。

5月12日晚,上级一道紧急命令下达到了兰州军区某红军师。部队马上启动紧急机动预案。不到20分钟,先头勘察组赶赴陇南,考察灾情,勘测地形,连夜传达上级命令,通报受灾情况,明确任务分工,启封车辆,装载物资。

5月13日上午10时10分,全体官兵接到出发命令。10时40分,师前指带着金刚钻团起程紧急赶赴灾区。辆辆军车,绝尘而去!一种威严和紧急,令过往的行人肃然起敬!途中,余震不断、滚石飞落,前行车辆遭遇滑坡险情,快速推进被严重阻挠。部队马上采取工兵先头开路、车队拉大距离、昼夜快速行进的办法,33小时行进497公里。

5月14日晚8时10分,军车队抵达灾情最重的文县碧口镇。

此时,就在师政委张绘武率轻便指挥组先行出发之际,另一路官兵也疾驰徽县嘉陵镇。从天水通往徽县的沿途山道弯弯,车队宛如盘龙在山路上疾速开进。行进途中张绘武政委不时打电话询问副队长李春红部队开进嘉陵江的速度和方位。两个小时过去了,因山体塌方堵车严重,行军速度迟缓,他电令李春红:“就是跑掉车轮,也要在4个小时内赶到嘉陵镇!”

13日15时40分,6个梯队提前集结到嘉陵镇。

嘉陵—碧口,不同方向的一次集结。

为确保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顺利进入灾区,师前指在行军抵达文县途中,及时组建了5支道路抢修突击队,在13个点位展开作业,强攻强取,官兵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武都至文县的道路于5月13日下午打通。

地震发生后,陇南的重灾区分布在武都、文县和康县等县区。打通文县通往东南部碧口镇周边的范坝、中庙等乡镇中断的交通要道,再次成为解放军官兵突击性救灾行动的一次战斗。

在文县至碧口、碧口至范坝等9条县乡公路上,大型机械设备在轰鸣,身着迷彩服的官兵在穿梭、奔忙!骄阳四射,炙烤着他们的脸颊;余震阵阵,滑落的山石,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但他们明白,多争取一分一秒,就能早一分一秒将急需的物资和生活用品送到灾民手中。

97处重大险情,在他们的脚下排除;800余公里的中断道路,被他们疏通。

5月14日、15日,当工兵分队在3个作业点昼夜连续作业22个小时后,碧口镇至范坝乡严重毁坏的27公里道路被抢通,使救灾物资迅速运抵灾区村社。当余震发生后,该段公路再次中断,工兵官兵再次紧急疏通路段!

文县丹堡乡尹家坝村村民老张看见一位军官带着战士开着挖掘机停在村口,老张惊奇地发现轮胎上冒着丝丝焦灼的烟气。他赶紧回家端了一脸盆水,帮助战士浇灭。从冒着青烟的轮胎到战士疲惫的脸和充满血丝的眼睛,老张想象到了战士的辛苦。当他听说战士们整整一天在抢修道路,吃着方便面,喝着矿泉水,就赶紧让老伴儿做了一锅面,可是军官死活不肯和战士去吃饭:“大叔,我们部队有纪律,任务也很紧急,不能给你们添麻烦!”

老张下了决心,两口子硬是软缠硬磨,将几个官兵拉到家里。看着官兵们狼吞虎咽吃着汤面,老张的眼里涌出亮晶晶的泪花!

空军出动

灾情严重!地面严重阻塞的道路,无疑给了空军义不容辞的重担!

空军奉命而动。兰州军区空军紧急制订救助方案,安排部署任务,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立即从银川调回部队,运输机、直升机紧急起飞,赶赴指定地点待命。兰空一线机场24小时始终处于待命状态。

5月14日早晨,兰州军区空军派出运输机、直升机紧急起飞,奉命奔赴受灾严重的陇南灾区,运送针剂、药品、帐篷、食品等共计12吨救灾物资,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空中救援之战。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早晨7时,由运输团的运输机从兰州把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附近的机场,然后用直升机接力的方式转运到灾区!

上午10时,天水机场上直升机螺旋桨飞速旋转,飞机急速起飞,越过崇山峻岭,飞往大山深处的武都、文县。

陇南山高谷深,地形复杂,降落点四面环山,而且没有塔台、导航台,给飞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直升机飞越大山,掠过峡谷,越接近灾区,地形越复杂。有时,在仅能容纳一架直升机通过的两山间,飞行员熟练地操纵着飞机,保持精确的速度和方向,确保直升机安全地穿行在深山峡谷之间。

直升机宛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在弯弯曲曲的峡谷中穿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看到了武都东江镇地面上迎风飘扬的红旗降落地标。直升机依山顺江飞行,慢慢下降高度,3000米……2000米……800米……100米……飞机平稳着陆。

闻讯而来的群众,看到救援直升机,欢呼着跟随着直升机飞行的方向奔跑着。直升机刚一停稳,官兵便搭建临时指挥所,观察当地气象,架设电台进行对空联系,以便于大量的物资安全、快捷地送抵灾区。

东江镇纪委书记和伟动情地说:“地震发生后,群众急需药品、食品,而当地公路受损、桥梁塌陷,救援物资无法进入,是人民空军架着五彩祥云,为受灾群众送来了福音。”

在地震中受伤却坚持搬运救灾物资的群众说:“看到直升机就像看到了救星。”

簇拥在停机坪周围的人都激动得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天上飞来的神鹰,给灾区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信心!

媒体进入

在众多赶赴灾区的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就是甘肃媒体的记者们。

尽管后来许多网友指责甘肃媒体“行动迟缓,隐瞒灾情”,但每一个赶赴灾区的媒体人都对类似的说法报之一笑:我来过,我尽力,我无愧,我坦然。

当地震发生的一瞬,在兰州的许多记者已经冲向街头,用他们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市民当时的表情。《兰州晚报》资深摄影记者窦泽中,紧随赶赴灾区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兰州晨报》首席记者朱静渊和摄影记者,在夕阳的余晖里,受命赶往陇南。与此同时,驻甘中央媒体的记者、新华社、人民网以及甘肃电视台、《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西部商报》、《鑫报》的记者们,纷纷赶往灾区!许多媒体,为了前往灾区采访,出现了记者主动请缨致使领导难以决断的情景。

记者的责任,媒体的义务,在大灾的面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月12日晚7点32分,甘肃卫视就在《甘肃新闻》节目头条播出了关于地震灾情的新闻报道。而此时,电视台记者梁镇云、梁琨已经在赶往陇南灾区的路上。13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刊发一线记者采写的稿件,把一线受灾情况翔实而真切地传达给兰州的读者。

5月13日,《兰州晨报》特稿组负责人王鹏带领第二批记者赶往灾区,更多的媒体记者也纷纷前往。兰州所有的媒体,都腾出大量的版面,及时报道汶川的地震情况和陇南的灾情。

5月13日,甘肃省电视台记者梁镇云和梁琨在中央台播发现场连线报道《宝成铁路甘肃境内隧道塌方》,向甘肃台发回连线报道《陇南灾区群众度过震后第一个不眠之夜》、《陇南灾情严重》。

5月13日中午,电视记者张健、广播记者史昆赶赴文县。张健感觉到,那天去文县的路是他长这么大走过的最“长”的一条路。天黑得吓人,崎岖的山路上不时有巨石滑落,发出可怕的声响。14日凌晨1点40分,他们发现路边一辆中巴车被巨石砸毁,现场有十几具蒙着白布的遗体!平生第一次,大家感到死亡竟然与自己这样近在咫尺。经过16个小时的艰难跋涉,14日凌晨5点30分,张健和史昆到达文县并率先发回了文县灾情的新闻报道!

5月14日晚9点多,《甘肃日报》、《兰州晨报》的第三批记者出发,组成“一线报道组”赶赴灾区。兰州晨报副总编辑周玉兰安顿好家里的老人孩子,随采访组一同前往。

当采访车驶上高速公路后,灯火绚烂的兰州城区渐渐远去,没有尽头的路面伸向无边的夜幕。夜幕虽黑,但一颗颗关注的心,如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诉说着同一个心声,跳动着同一个脉搏。两辆车子闪着应急灯,直扑前方的黑暗。但周玉兰的眼前,一直闪烁着女儿泪眼兮兮的样子:“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

同类推荐
  • 檀歌诗集

    檀歌诗集

    《檀歌诗集》收入作者自1963年至近一两年的诗作共200余首,包容新旧两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亲情爱情友情,都在笔下汇聚,热情开朗,韵味清。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 恣意

    恣意

    《恣意》是诗人风荷继《临水照花》之后的第二本诗集,从近几年创作的六百多首诗歌里挑选了在诗歌刊物上发表过的一百六十余首编辑而成。收录的诗歌蕴含着诗人隐秘的个人经验和顿悟,也蕴含着记忆和渴望。整本诗集按四季分辑,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情爱的礼赞,对故土、童年的怀念……向读者展开了一个女子开合自如,逍遥自在的内在世界。风荷擅长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使用一种跳跃的略带闪烁的语言,使诗集整体充满着灵动且诗意盎然。诗集被列入余姚市文艺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老师作序。
  • 任长霞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任长霞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任长霞,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警察界先进人物,曾被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学习。工作期间,被誉为“警界女神警”。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积累的控申积案,2004年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0岁。2004年0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是一部优秀的散文书,本书语言真挚朴素,带有明显顾文显散文式风格。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不可能这么美好

    我的世界不可能这么美好

    伫立人海,远望..眼里全是迷茫。脑海中回旋着似曾相识的话语:你知道什么是守护吗?是放弃所有,留住所爱!而你留住了所有,却放弃了所爱,这么做值得吗?!你不觉得你对不起她吗?抬头一望发现一切都无法改变,或许爱一个人到达极致就已经不会在乎她是否活着吧,而是在意她是否死得快乐,死得其所。
  • 环境中有害物质知多少

    环境中有害物质知多少

    人类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包容了人类以外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精神基础。社会环境是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思维、想像、风俗习惯、情绪、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
  • 异界全能戒指

    异界全能戒指

    【起点四组签约作品】一名满身横肉的男人,一个无所不能的戒指,一段笑料不断的旅程!--------------------------这是一段因为穿越而引发的连串血案,这是一个异能者与魔法师、斗战士争相辉映的大陆!如果戒指里蹦出一架机甲或者一条超人红内裤到这个世界来……咳咳……那可是很精彩滴!【注:是满身横肉,不是满脸横肉,也不是满身赘肉^^】--------------------------每天晚上十点半更新。
  • 腹黑冤家一世情

    腹黑冤家一世情

    一个新闻的曝光,她变成了富家女。使她的两个闺蜜和她的身价一下变的翻翻好几百倍。在‘乐捷高中’更加出名。三个少爷的转学,使她们三个再次成为了女生们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华家的企业,她与安晨树签订了魔鬼契约。“从今以后,她就是我的人了。”安晨树的这一句话,仲夏变成了他的人。“你是不是喜欢上我了。”仲夏看着安晨树的眼睛。“是,我喜欢上你了!安家的少奶奶你坐定了!”但仲夏的秘密为何被连续曝光?是谁说出了她的秘密?歌手,作家,富家女,外加安家的少奶奶!仲夏自己都搞不懂,自己的身份为何如此之多?
  • 死神天使恶魔的空间降临恋爱天使

    死神天使恶魔的空间降临恋爱天使

    。。。。。。。。。。。。。。。。。。。。。。。。。。。。。。。。。。。。。。。。。
  • 杀庭

    杀庭

    黑云仰望黄昏的天空,嘴角喃喃自语:“一幕幕惨烈是生死,纠葛生存的法则之间,人的尔虞我诈,异的残暴冷血,是杀与被杀的结果...,活着有时候背负的东西太多...”这是一段杀手成长的血史,血匕伴身,屠戮异族,斩灭世间纠葛!
  • 大罗仙道

    大罗仙道

    在追逐最高实力的过程中,阴谋和倒戈不断的碰撞,鲜血和死亡成了常态。一本卑微的生灵,即将踏入这个浩大的仙侠世界,无数光怪陆离、神秘无限都将一步步展示在您的面前。天地之间,肉身的玄奇,元神的奥秘,天人的长生,大罗的力量,尽在其中。【起点三组签约作品,有质量保障,有大量存稿,太监机率小之又小。】【更新时间:早晨六点,中午十二左右,傍晚七点左右,日更最少六千字。】【低调挂个书友群,125455951】
  • In The Bishop's Carriage

    In The Bishop's Carri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孤影仙途

    孤影仙途

    修仙路漫漫徐杉从一个朝生暮死的无知女童逐步成长为掌控自己命运的女修虽有上界异宝相伴,仍然步履维艰几经洗炼,心如磐石青云台上徐杉仰天长啸我不成仙谁成仙!……
  • 穿越者的旅途

    穿越者的旅途

    我以我的剑起誓,我将守护一切善待我的人,我将屠尽一切伤害我朋友的人,我不只是剑神,我还是大主教,我就是——罗德,我的时代已经来临!(无限类,主世界是幻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