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8600000017

第17章 英美轰炸德国(1)

1.大西洋海战

1941年12月美国对日本宣战后,希特勒改变了避免公开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政策。12月9日,德国海军作战部取消了关于有克制地对付美国船只的决定,不再限制针对美国商船和军舰的一切行动,允许潜艇在西经26°范围以外的大西洋任何海区、包括泛美安全区内搜索和攻击所有目标。从此,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交通线上开始了无限制的潜艇战。

德军统帅部认为,美国参战必然会大大增强同盟国的战争力量,然而,德国海军只要不断打击同盟国至关重要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就可削弱其战争力量。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则是潜艇。基于这一认识,德军统帅部决定,1942年以后的海军作战,应不断加强潜艇进攻,消灭穿梭于大西洋上的同盟国护航运输队,制止盟军兵员与装备的增长。据此,德国海军进一步规定,潜艇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吨位战”,尽可能利用潜艇作战的有利条件,在最短期间内使同盟国在船舶吨位上的损失超过其造船吨位,以达到削弱同盟国运输能力、瘫痪其海上运输的目的。德国潜艇舰队司令邓尼茨强调:“今天击沉比将来在1943年才击沉要有效得多。”

基于上述考虑,德军统帅部和德国海军计划扩大大西洋的作战区域。1941年12月12日,德国决定发动“击鼓”战役,派遣潜艇深入美国沿岸发动袭击。

德国潜艇指挥官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作战需要,德国进一步加紧潜艇的制造与部署。1942年1月,德国海军拥有266艘潜艇,其中参加作战的101艘潜艇中有约50艘集中在大西洋战场。到6月,德国海军潜艇总数增加到331艘,投入大西洋交通线上的潜艇近100艘。此时,德国每月可平均生产18.5艘潜艇,超过了月平均损失7.1艘的数量。德国海军计划年底将服役潜艇增加到400艘(实际上只有386艘)。同时,德国潜艇质量也不断提高,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瓦尔特”新型潜艇试验成功,水下时速可达23海里。潜艇还装备了TS式电动和自导鱼雷,射程可达594米,时速25海里。

1942年3月,德国开始使用被称为“乳牛”的大型输油潜艇,在海上为潜艇加油。这种输油潜艇载油430吨,可使12艘中型潜艇在海上逗留的时间增加4个星期,或使5艘大型潜艇的逗留时间增加8个星期。有了这种“乳牛”,德国潜艇可以深入大西洋的任何海区,作战能力和参战率均有较大增长。意大利在大西洋战区部署了90艘潜艇(包括训练艇)。德国也有一些大型水面舰艇部署在大西洋交通线上实施袭击作战。

大西洋海上交通线是同盟国的生命线。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畅通,在同盟国的战略计划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英国的生存安危,也关系到在欧陆直接反击德国的进攻战役能否成功。但是,到1941年年底,这条运输线的状况非常糟糕。由于德国实施海上破交战,英国物资进口量由战前的5000万吨降至1940年的4240万吨,1941年则降至3050万吨。英国海军大臣达德利·庞德海军上将惊呼:“如果我们在海战中失利,我们就将输掉整个战争。”

1941年12月,美英召开阿卡迪亚会议,在“先欧后亚”战略的指导下,确定了1942年在大西洋和欧洲的战略计划,规定首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保证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美英在阿卡迪亚会议后,及时调整了各自国内的体制和政策,加快了合作步伐。美国调整了国家军事指挥机构,成立了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相对应的参谋长联席会议。

1942年2月6日,在华盛顿成立了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负责制定和指导美英联盟大战略,从而奠定了美英在大西洋战场联合作战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美国海军进行了改组,金海军上将接任海军作战部长;尼米兹海军上将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英格索尔海军上将接任大西洋舰队司令。鉴于海军作战部长和美国舰队总司令职责分工混乱,1942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两个职务归并,由金上将统一指挥。海军作战部把原属行政机构的海军军区,改组成作战指挥机构海疆司令部,指挥在各自管辖海区内的作战,设立了东部海疆司令部、墨西哥湾海疆司令部、加勒比海海疆司令部、巴拿马海疆司令部等。

此外,美英还将1942年保护海上交通的主要任务确定为消灭“空白点”,即对大西洋上未曾顾及的海区实施经常性巡逻,为此,调来了护航航空母舰。

为加强对德国潜艇的作战力量,美英两国的工业体系大规模转向制造用于反潜作战的舰艇和飞机。但由于生产周期所限,这些武器装备在1942年底以前尚不能大量投入战斗。因此,到1942年夏季,同盟国能用于大西洋反潜作战的兵力尚嫌不足,计有美国护航航空母舰1艘、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183艘、猎潜艇33艘;英国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205艘、护航舰91艘、猎潜艇200艘;美国潜艇39艘,英国潜艇61艘;英国岸基航空兵飞机540架,美国飞机100架。

尽管同盟国将大西洋作战列为1942年作战计划的重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美、英国内各自存在一些问题,双方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合作。

1942年,正值英国针对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参战的形势,调整和改组国家战时体制的转换阶段,制度上有待进一步完善;英国内部海军和空军为飞机的分配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国内“对空军的潜力估计过高”,导致把海防司令部所属轰炸机都调给空军,新飞机也全部分配给空军,海军航空兵为即将服役的31艘护航航母争取战斗机大费周折,明显地影响了海军在大西洋的作战。2月中旬,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突破英吉利海峡的作战,“充分暴露了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突击力量的效率低下”。另外,美国为英国建造的新的快速护航舰只迟迟不到位,也导致了英国海上的护航舰只比较缺乏。

美国虽然参战,并且同意在大西洋战场投入海军主要兵力承担护航责任,但是珍珠港的灾难性打击,德国潜艇在美国海岸的威胁,牵制了美国海军主要力量,它不得不把护航舰艇和飞机集中到本国沿海地区。事实上,战争初期,美国国内并没有完成全面战争准备,战时体制刚刚建立,军队的统一指挥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海军对“先欧后亚”战略“不是全心全意地表示赞同”。海军指挥体制重叠,海军战略、战役指挥编制内均未设置反潜机构。在东部海疆区尚未组织好对潜防御,沿岸和商船没有实行灯火管制,配置在各海疆军区和基地的海军轻型兵力数量有限,没有进行保护海上交通线的演练。

总之,处于调整阶段的美英海军在大西洋战场并不占据优势,双方在战略相持条件下,围绕交通线上的制海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早在1941年12月9日,德国向美国宣战后,德国海军开始向美国沿海发动“击鼓”战役。1942年1月,德国5艘“王牌”潜艇(后又陆续增派到10艘)从比斯开湾出发,横渡大西洋,开始对美国哈特拉斯角至圣劳伦斯湾之间航运展开“重点打击”。企图瘫痪北美大西洋沿海的交通线,减少运往美国东海岸工业区的石油和其他原料,逐渐向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渗透,使同盟国的护航兵力达到最紧张的程度,消耗其商船吨位70万吨以上,以迫使同盟国妥协。

1月12日,德国潜艇“U—123”号在科德角以东300海里处用鱼雷击沉英国客轮“赛克皮洛斯”号。14日,德国潜艇在哈特拉斯角击沉巴拿马油船“诺内斯”号。15日,击沉英国油船“科因布腊”号。18日,击沉美国油船“阿兰·杰克逊”号。19日,击沉加拿大3艘商船。随后,德国又向美国海域派出3艘大型潜艇,从亚速尔群岛方向也抽派7艘潜艇前往作战。它们在纽芬兰、卡罗来纳角、布雷顿角等海域都实施了单艇机动作战。黄昏之前,潜艇一直潜伏在近海水域,黄昏之后,便半露于水面向目标接近,以鱼雷和炮火攻击目标。德国潜艇日益大胆的作战行动,严重破坏了同盟国的海上交通线,同盟国商船损失惨重。1月份,德国海军出动54艘次潜艇,先后击沉同盟国运输船23艘14万吨,2月份击沉10.3万吨,3月份击沉15.9万吨,而德国则没有1艘潜艇被击沉。美国海军自己也承认,1942年德国潜艇在大西洋沿岸给美国造成的损失,等于破坏了其6个大规模军事工厂。

巨大的损失震动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3月,美国海军总司令部成立了防潜处,负责全面的防潜工作,加强对防潜人员的培训、防潜武器的研制。4月1日,东部海疆区建立起局部护航体系。4月18日,开始在沿海地区实行灯火管制。4月1日,在沿岸交通线上,以现有的护航兵力白天为运输队护航,夜晚在港口或隐蔽锚地进行警戒,以交接形式把运输队一站一站地护送到目的地。由于有了新建造的和退役后又重新启用的驱逐舰,以及从北大西洋护航队和大西洋舰队抽调的护航舰只,5月份,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英格索尔和东部海疆区司令安德鲁斯组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沿海护航队,沿岸19个机场300多架飞机也投入反潜作战。5月中旬,又成立了隶属海军总参谋长的护航航线处,在整个东海岸建立起完整的护航体系,并很快扩大为近海护航体系,对护航运输队实施空中掩护。从5月下旬起,美国海军基本上保障了关塔那摩—哈利法克斯、纽约—基韦斯特、纽约—哈利法克斯航线的安全。5月份,同盟国在北美东部航线上被击沉的船只,从4月的23艘降至5艘,6月份损失13艘,7月份仅损失3艘。于是,从5月开始,邓尼茨把潜艇游猎区转向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在这些海区,美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护航体制,5月份,被德国潜艇击沉41艘船只,共22万吨。1942年6月,德国潜艇在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及其接近路上击沉的船只比每月在北大西洋所有战区击沉的还要多。7月,美国海军把护航体系扩大到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域,并开辟了4条新航线。这样,德国一部分潜艇又转向巴拿马至里约热内卢海域袭击同盟国交通线。邓尼茨将第一批新型“乳牛”级1700吨的补给潜艇也投入这一海域,延长了潜艇在这些海域的作战时间。8月中旬,10艘德国潜艇进入巴西海域,“U—507”号潜艇在巴伊亚附近海域击沉5艘巴西货船,巴西政府遂于8月22日对德国宣战。这使得同盟国向南美海域扩展护航体系显得更为重要。于是美国对近海护航体系进行了重要改组,决定由南大西洋舰队组成护航兵力,建立起健全而灵活的分段护航体制。邓尼茨认识到德国潜艇在美洲海域的第二个“快乐时光”已经结束,下令潜艇重返北大西洋。

同盟国在大西洋的交通线分西段(纽约至西经49°)、中段(西经49°至西经22°)、冰岛段、东段(西经22°至北海峡)等4段护航。由于缺乏护航加油船和护航舰艇,护航舰只在整个航线上需要替换2~3次。而且,快速护航运输队和慢速护航运输队以及进行分段护航,需要78艘驱逐舰和156艘驱潜快艇,其他战场也需要大量护航舰只。但1942年同盟国造船业仍不能满足对护航舰艇的要求,因此,北大西洋航线上的运输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护航。

7月19日,邓尼茨下令把作战重点转移到北大西洋。在该海域,德国海军采取了不同于北、中美洲的潜艇战术。由于北、中美洲海域的作战距离较远,补充较难,靠近同盟国海岸,海区情况复杂,不宜集中使用大批潜艇,因而,德国海军采取的是单艇机动攻击战术。而北大西洋的海域辽阔,同盟国运输船队在海上滞留时间较长,便于德国潜艇集结隐蔽和发动连续的集团攻击,因此,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作战中采取了所谓“狼群”战术,即在同盟国运输船队可能经过的海区,集结多艘潜艇设伏,发现目标即咬住不放,群起攻击,直至运输船队全军覆灭或进入同盟国反潜力量较强的区域为止。此时,德国已具有较大兵力实施这种战术。邓尼茨手中拥有300多艘潜艇。9月,德国在大西洋参战的潜艇第一次达到100艘,在作战海域的潜艇由原来的20~30艘增至40艘,组成艇群部署在北大西洋中部“黑色陷阱”的东西两端,建立起1~2道巡逻线,彼此相距50~100海里。担任侦察幕的各艇间距30~40海里,几乎等于潜艇发现护航运输队距离的2倍。一旦中央巡逻线发现目标,就可以迅速集中15~20艘潜艇,给同盟国护航运输队以沉重打击。

1942年9月,由10~12艘潜艇组成侦察幕和18~20艘潜艇组成突击幕在北大西洋活动。9月11日,侦察幕中的“U—133”号潜艇发现同盟国护航运输队,进行尾随跟踪,并通过岸上潜艇指挥部不断地把护航运输队的情报发给突击部。黄昏后,5~6艘潜艇迅速向护航运输队集中发起鱼雷攻击,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拂晓。如此,连续3个夜间进行了攻击,直到护航运输队进入英国沿岸的防潜区为止。

1942年8月~10月,同盟国被潜艇击沉的运输船平均每月在50万吨以上。

随着德国服役潜艇总数的增长,艇群袭击同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活动也更为频繁。它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缺乏空中掩护的北大西洋中部,在冰岛与亚速尔群岛之间和冰岛与纽芬兰之间加强了突击艇群和侦察幕的协同作战。

1942年,同盟国共损失1664艘船只(779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1160艘(626.6万吨)。而在该年,同盟国仅有700万吨左右新船服役。

1943年初,英国海军增加护航舰艇数量,油船开始随运输队航行,随时给护航舰加油。1月下旬,德国海军攻击“NX—224”号护航运输队和“SC—118”号慢速护航运输队,都取得成功。但整个1月份,同盟国被潜艇击沉的运输船吨位下降到20万吨。2月下旬,德国潜艇群对“ONS—166”号运输队进行了一次潜艇战,击沉运输船14艘,所以2月份潜艇击沉的吨位又开始上升(近36万吨)。3月份,潜艇击沉的吨位上升到62.7万吨。3月中旬的一次潜艇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德国海军集中了38艘潜艇,协同攻击了两支凑巧驶在一起的返航护航运输队“HX—229”和“SC—122”号,在英国海军恢复空中掩护之前,总共击沉其中21艘船只(14.1万吨),而德国海军仅损失1艘潜艇,从而形成了大西洋海战的高潮。

同类推荐
  • 赤红之眼

    赤红之眼

    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的一个平凡的外科医生,不过在他的岗位不是在医院而是在战地中,一个个的士兵的倒下,一个个士兵生命的陨落,无时不刻的揪着这位外科医生的脆弱的心脏,终于在那一天他的承受能力到达了极限..........
  • 《八路》

    《八路》

    王一是怎样成为一名八路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领袖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领袖篇

    世界邪恶力量发动人非正义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太多的苦难、血腥与残暴;而世界民主力量的正义的反抗又使其充满了英勇、顽强和悲壮,并以最终的胜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因此可以说,二战历史是一个悲剧和成就、痛苦和壮丽、灾难和理想并存的历史,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本书将通过对二战时期著名领袖英勇事迹的描绘,提醒世人应牢记历史,永远铭记在战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领袖。
  • 军旅生涯之班长

    军旅生涯之班长

    班长带领新兵,新兵成为士兵;士兵成为班长,班长带领新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时光流逝,军魂仍代代相传。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本故事纯属虚构。)
  • 青衣墓

    青衣墓

    抗战时期的北平,暗潮涌动,墨仙儿在这大戏班里唱着大青衣。今儿个在戏台上唱着霸王别姬,明儿个在军大院里演着牡丹亭。只是这名动北平的叛国戏子,到死都鲜有人知道他是英雄!————————以此小说献给那些在抗战时期献出微薄力量的牺牲者,你们比名留历史的人更值得尊敬。
热门推荐
  • 挽红楼之玉亦狂

    挽红楼之玉亦狂

    颜如姣花,魂为仙株。气比幽兰,骨似冰雪。她是集天地眷顾于一身的傲骨奇葩。千秋华彩,比之黯然失色。再生续梦,泪尽还情。傲骨藐世,爱恨凭心。她是离恨天外一缕缠绵不断的痴魂。万代情史,至此悄然终结。孤标傲世白花首。天下灵秀第一人。
  • 小三杀手

    小三杀手

    你的女朋友被抢过吗?你的男朋友被抢过吗?在这个欲望横流的社会,诱惑无处不在的环境里,就算是寒冬腊月冰封万里,也没人愿意顶着绿帽子取暖。乔峰是一名专业超级小三杀手,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达到惊人的200%。为什么是200%呢?因为他不仅会帮雇主抓住小三,还能顺手抓住小四,小五……
  • 妖路风云

    妖路风云

    一个穿越妖神废弃的邪异神器,引出了一场世界灾难——末日灾劫……一场意外生成的修炼阴谋,带动了无数光彩夺目的争锋强者,为了力量而不断拼搏……牛勇,一个普通的武术爱好者,却因此走上了修妖之路,无奈且幸运地挑起了一项承前启后的任务……
  • 朕的皇后太爱钱
  • tfboys校园恋上

    tfboys校园恋上

    tfboys在校园遇见三个女孩,在这之间会发生神马是呢
  • 乐魂天下

    乐魂天下

    一部西方玄幻作品,各个种族设计新颖,主人公修行之路崎岖多舛,情节乖张离奇,故事精彩,主题宣扬普世道德,立意深远。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家里靠一些小生意糊口。有一天,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裔,便要求女儿去一个自称也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希望能得到经济上的支援。但苔丝却在那里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几年后,苔丝在她做工的奶牛场与牧师的儿子安奇尔·克莱尔相爱。新婚之夜,她把自己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非但没有原谅她,还抛下她只身前往巴西发展事业。苔丝断了生计,加上父亲病故,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家人的生活,而这时亚历克又对她百般纠缠,绝望中的苔丝只能被迫与道貌岸然的亚历克·德伯同居。
  • 蜜爱甜妻:总裁难招架

    蜜爱甜妻:总裁难招架

    如果说,五年之前与封辰之间的的种种是场误会,那五年之后,当安颜华丽归来,曾经的高冷总裁,冰山男神怎么转眼之间就成了追妻狂魔?“安颜,你竟敢带着我的种逃?”封辰目光炽热。安然红唇微翘:“我给钱了。”“呵,就算那是种子钱,那你上了我的钱怎么算?”听着某人无耻之言,安颜顺手一推,“大不了给你上回来,多大点事儿。”封辰翻身将某女按倒在床,唇角带着一丝阴谋终于得逞的笑意,“安颜,这可是你说的,五年的利息,我今天通通都要讨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奇门法窍

    奇门法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