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56900000003

第3章 前言(2)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楚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生于春秋末期周灵王之世,约公元前570年—前580年。他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从小聪慧好学,曾师从当时的大学问家商容。二十多岁时任周王室守藏史(管理国家文物典籍的官员),先后供职三十多年。在此期间,他得以博览周王室的图书史料,掌握了一般人难以得到的历史知识。同时他对周王朝的腐败没落,王室贵族内部、王室与诸侯、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大夫之间的倾轧、征讨内幕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亲身感受。约在公元前516年左右,周王室内部发生了王子朝之乱,老子乃弃官回归故里,不久,即迁至沛泽隐居。其后,周王室愈益衰微,诸侯征战不息,民不聊生,社会动乱愈甚,老子遂西行,进入当时政治比较清明、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秦国,在扶风一带归隐。据司马迁《史记》所载,他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明清以来许多考据家认为不可信,有的说他最多只活了九十多岁。不过,在当时那种生活条件下,能活到这把年纪,也算是一位罕见的高寿老人了。

由于老子晚年过着隐居生活,又“以自隐无名为务”,他的行踪自然很少引起世人注意,因而对于他的一切活动以及离世的具体时间,未能留下可靠记载。到司马迁为他立传时,虽相距不过四百多年,而对于老子其人,却已有几种不同的传说:有的把他当老莱子,有的说他是太史儋,使人莫辨真假。司马迁虽然如实地列举了以上传说,然而他毕竟没有忘记作为史官的职责;还因为他和他的父亲司马谈都是老子之道的向往者,自然也不愿意让这位哲人的真面目作为悬案而搁置起来。为了查清事实,他对上述传言作了严肃认真的考证。老莱子虽是楚人,所处时代与老子颇为接近,且同属道家者流,但他的著作不是上、下篇,而是十五篇。周太史儋虽也到过秦国,但太史的执掌和守藏史显然不同,而且太史儋比孔子晚出一百二十九年,与孔子问礼于老聃的事实显然悖谬。此外,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又明确指出:“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孔子皆后之,不并世。”明白无误地解开了老莱子之谜。此外,出于史官特有的慎重态度,司马迁还不厌其详地列举了老子的世系。这在《史记》七十篇人物列传所涉及的近二百位人物介绍中,只有老子一人。应当说,这已为《史记》的正面记载提供了足够的证据。令人遗憾的是,后来竟有不少学人把司马迁这种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手法,错误地当作存疑之笔,因而引发出一场“老子究竟是谁”的争论。此种争论到了晚清、民国初年更趋激烈;有的甚至指责司马迁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来自《庄子》著作(其中记述老子的事迹有十六处:有七处记述老子及其弟子的活动,九处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求道的资料),认为存在着崇道抑儒倾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查阅当时著作,记载老子活动的,决不止庄子一家,即使在儒家的权威著作中也不少见。如《孔子家语》中,就有孔子适周,见老子问礼的记载;《礼记·曾子问》也有四次提到孔子向老聃求教的记录。而且这些资料历来为各种学派所接受。因此,我倾向于认定老子即是老聃。这是近代一百多年来,许多考据专家经过长期争论、反复考证得出的历史定论;毋须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继续进行那些不必要的争论。

《道德经》的作者为老聃,在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写得很清楚:“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明确记载此书,乃是老子归隐前留下的传世之作。到汉景帝时,由于道教盛行,始依其内容,改称为《道德经》(《法苑珠林·六十八》引《吴书》“阚泽对孙权曰:‘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后至唐代,由于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唐高宗还亲自到亳州老君祠祭拜,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尊称《道德经》为上经。从此,老子所著言道德之意的上下篇,便以《道德经》闻名于世。但自清末以来,由于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发起了“老子究竟是谁”的争论,于是道德经的作者以及成书年代也随之受到质疑。有的甚至认为这本书不是老子本人所写,而是其再传弟子环渊等人辑录而成;有的甚至把《道德经》的成书时间推到战国以后。这类质疑,虽然证据不足,未能推倒司马迁的记述,却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百年来,许多学者卷入了这场争论,多方面地搜集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已渐趋一致。近代考据家胡适在其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列举出许多可靠资料,认定“《老子》一书,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最为真实,其中假的最少”。台湾以研究老子闻名的陈鼓应教授也认为“《道德经》很可能出于老子一人的手笔”(见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特别是我国文物工作者继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出土之后,1993年又在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竹简《老子》。经专家鉴定:该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虽经数次被盗,剩下的部分竹简,仍整理出2046个字,约为今本的五分之二,其中较完整的章节,与今本内容基本一致。这就为《道德经》的成书年代,提供了更有力的佐证。虽然如此,但也并不排除迄今流传下来的版本没有讹错之处以及后人增补成分。从现有各种版本分析,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以唐傅奕本和帛书《老子》为代表;一类以汉河上公及魏王弼为代表,竹简《老子》亦属此类。前者语辞较多,错别亦多;后者文字简洁,错别较少。但印证老子本义,其思想脉络基本一致;两种版本各有优劣,算是“大醇而小疵”,似不应肯定或否定一方。综合近期学术界研究意见,我倾向于认定:在我国文字书写方式发生大变革以前,老子的《道德经》曾以两种方式流传于世:一种靠少数文人用刀在竹简上刻写,主要在贵族阶层中保存;另一种靠口头传诵(或据口述留下的抄本),大多流行于民间及下层知识分子。随着年代久远,战乱频仍,竹简的混乱失真,自然不足为奇;口语流传,辗转抄刻,更难免发生讹错。因此,我们对现行各种版本,应采客观态度,从肯定老子思想体系这个大前提出发,经过仔细比较、鉴定,尽可能博采众长,改正或删去经文中芜杂、失真之处,以便较准确地撷取我国这部最古老的哲学著作的思想精华,为宏扬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作出应有的努力。这就是我在研究《老子》中所持的基本态度。

几点说明

(一)《正解》引用的老子原文,系以浙江书局据清武英殿校订的明华亭张氏校刻的王弼注本为基础,参照河上公、傅奕等古本,以及晚清以来若干著名学者的考据成果,特别是近期出土的汉墓帛书和楚墓竹简,经过反复对照、订正并采用简体汉字,以便广大读者阅读。

(二)老子原著为上下篇。汉、唐以后,始称《道德经》。而在次序上,多为道经在前,德经居后;但帛书《老子》甲、乙本则均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仍采用王弼本的安排,但不赞同以道、德二字区分上、下篇。因为整个经文都是“言道德之意”,经文首章即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以道德分篇,不符原旨。故本书仍恢复上、下篇原貌。

(三)本书章节,仍沿用八十一章分法;但对少数章节的先后顺序及句读,依据前人考证以及近期出土文献,作了必要调整;使前后词意更加连贯,句法更加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四)对经文中个别字句,虽经若干学者认真考证,确属羼入或误写;但由于尚缺乏必要的原始证据,书中仍予保留,并加上引号以示区别。在译文中则予以更正。

(五)本书对经文中常用的“无名”、“有名”、“无为”、“有为”、“圣人”等常用名词,均作了相应注解,惟独对经文的中心概念——“道”字,虽亦有注释,实出于方便读者,不得已才这么做的。笔者认为:上下篇五千言就是老子本人对道的详尽表述,只有真正读通经文,方能领悟它的特定内涵。如果妄加注释,很难切中原意,请读者见谅。

(六)老子文字简古,又是以诗的形式写成;而且也必然会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因素的制约,自然不能不有所顾忌。因此不少地方语带双关,措辞隐晦,不仅省去了许多联系词,甚至句中的主词也被略去,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了使原义较清晰地表达出来,编者在译文中作了必要的补充,并用括号加以表示。

(七)本书对词义的诠释,以阐明老子固有的思想体系为基本出发点,以经文自解为主。凡经文中能相互印证、贯通、相互发明的,即据以为解,力求融通原旨。

(八)对经文中出现的若干古字、难字、多音字,在注解中加了汉语注音,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阅览。

(九)书中的“解说”部分是编者个人对经文的研习心得;目的在于补充译文的不足之处,使读者能对老子本意有一个较深切的理解。但由于本人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指正。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徐绍林先生几十年来所有的所思所感文集集合。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热门推荐
  • 溪沉阁

    溪沉阁

    西楼万万没想到,她这一辈子,竟然栽在这人妖手里了!这人妖还是自己的师叔!“师叔,你到底是男的女的?”浥轻尘笑得倾国倾城花枝乱颤,“楼儿要不要亲自验身?”啊——色人妖,你的手往哪放呐!
  •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

    本套书的编撰基于对青少年成长与认知的角度,精心选取多篇精彩故事,并分类阐述,在于能鼓舞和提升青少年的认知度,使青少年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激情,让他们勇气十足的去追求理想,并发觉人生中的真善美。本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此书树立良好的人生心态,并能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会感动别人的人。
  • 宇行天下

    宇行天下

    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穷苦孩子,到山外求学,历经艰辛,逐渐认识山外的世界,因为机缘,练就一身本事,最后勇闯天下…………
  • 控物人生

    控物人生

    你还在为无法整治坏人发愁吗?让他肚子里长出每天一砖,让医生只好装拉链,看你再狂!一个球形闪电,让一个平凡人的一生变得不平凡起来。拥有了控制、改变物质的能力,又会怎样改变世界?主人公郑鹤翔遭受球形闪电袭击后得到了奇异的控制、改变物质的能力,随着不断地努力与尝试,渐渐将这种能力开发出来,并且逐渐深化,廉价的木炭可以变成珍稀的钻石,敌人的肚子里可以长出结石,更不用说控制能量、时间与反物质了……新群:44621245,22341207,63746680,42672314,41261177老群:见《飞来横福》简介
  • 执手青泉处

    执手青泉处

    神女重生,却为魔体。一路修仙,最终成仙成魔?千年寻卿,可负相思?是亲手虐杀,亦或是相忘于九天?只愿几度经年,执手青泉……
  • 星祭

    星祭

    血色苍穹四海乱,星海无垠!围棋天下孰执子,谁敢称王?一个人,一段传奇!一群人,一曲祭歌!
  •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才是现实,才真正告诉了我们何为光明与黑暗。参透人性、玩转职场、迈向社会、稳定婚姻的防诈枕边书。
  • 回忆似水

    回忆似水

    上天赐给每个人极度相似的青春,生活方式却是千姿百态。青春里面对每一次无法逃避的选择,内心总要承受百倍的苦楚熬过世间的大悲惨。你不能厌恶,或者荒废光阴,要明白,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你失去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自己此刻正度过的分秒。无可挑剔,青涩的爱情会被无形的铁索束缚,雨季的山盟海誓像流水一样远去,以及想象的美好将一去不复返。天空仿佛一片阴霾,看不到灿烂的阳光,连同时间恍若成了一条被拉得悠长的路,前面看不到终点。彷徨、失落、一次次心灵深处的煎熬,被一双隐形的手推着前行,就这样坚持,奋斗。大概是内心里藏着一份承诺,一份爱,一段抹不掉的记忆。
  • 圣天刺间

    圣天刺间

    刺间,芯片。神秘的芯片为何拥有神秘莫测的力量?刺客,黑夜里的王者,阴影里的独行者
  • 我的第一本历史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我的第一本历史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依据少征儿童的兴趣与心理发展特点精心策划、编撰而威,非常有利于补充、主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本书十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孕育于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他们以智慧上的启迪、心灵上的洗礼、知识上的传授与阅读上的享受:本书注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惑加重视他们的情商教育,培育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书内容涵盖科学、文学、生活、地理、历史、文化、植物、动物、自然等内容,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简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少年儿童珍藏、阅读的成长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