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100000017

第17章 由检察机构的新设而引发的告诉制度的变革(1)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御史制度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加强,封建御史制度同立法、行政和司法制度一样,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成为世界各国古未有之的一项特殊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始终被控制在皇权之下,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其倍加重视,并逐步扩大它的组织,提高它的地位,使之在维护封建纲纪,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和发挥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御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史籍上有关御史名称的记载,最早散见于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

在西周的职官中,已有御史之名;至春秋战国时,其献书多曰:“献书于大王御史”。当时的御史,除负责掌管外国使臣的献书和充当国王左右的记录外,已开始兼理监察工作。国王宴会群臣,往往是“执法在旁,御史在后”。秦时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以及侍御史和监御史,都不是专职的监察官吏,其职责主要是掌管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以及处理其他行政事宜,只是兼管国家监察工作而已。但由于秦朝的御史职官领有一定的纠察之任,负责辅佐皇帝监察百官,因而一般都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御史制度的发端或初创阶段。

御史制度作为一项政治、法律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汉时。其主要标志是:一整套固定的地方监察机构的产生和御史台的建立。汉武帝时,为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控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作为监察区,各部派刺史一人为固定的监察官,并统属御史中丞领导;在京师附近地区则设司隶校尉执掌监察。部刺史的出现,表明西汉王朝地方监察机构开始形成。汉哀帝时,建立三司制,其具体职权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与此相适应,西汉末年建立了“御史台”。“御史台”在名义上归“九卿”之一的少府统辖,但其监察活动实际上是独立的。至此,中国封建王朝第一次建立起专门负责监察工作的御史机构,御史制度正式确立。魏时,中央御史台直属皇帝管辖,成为独立的国家机构。

御史制度发展到隋唐已相当完善。唐时,封建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健全了御史机构,中央设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最高长官,并分设台、殿、察三院。唐代以“道”为监察区,全国共分为十道(后增为十五道),每道设监察御史一人,称巡按史,专掌对道所属州县的纠察。唐代“三院”的建立,改变了魏晋以来御史机构因事设职、权限不清的状况,使御史台的职责更加明确,组织更加完善,制度更加严密。其地位和机构,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以后各代王朝的范例。

明代,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其监察权力进一步扩大。同时,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1435年,依当时省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道,共设监察御史110人,负责地方的监察工作。此外,还创设了负有独立监察权的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官吏。清沿明制,仍设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构。雍正元年,又将有独立监察权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组织,并于都察院,遂使之成为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

二、御史机构的职能及地位

在封建社会里,御史台或都察院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具有十分广泛的职权。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纠察百官。这是封建御史机构的主要职能。历代御史为皇帝的近臣,天子的耳目,发现官吏有违反封建纲纪,违法失礼,不顺忠于皇帝的事情,可以直接奏报皇帝立决。例如,汉代,御史大夫以察举违法为职责,对官吏的违法案件,不论是否有皇帝或丞相的指令,都有权进行审问;而刺史作为皇帝设在地方上的耳目,对违法犯罪的地方官吏拥有“所恶立退”的权力。唐代,“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侍御史和殿中侍御史的职责是纠察中央及京城的各级官吏,“颛举不如法者”;而监察御史则巡按州县,纠察地方官吏中的违法行为。明代,其都察院纠察百官的职能更为明确:“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可见,都察院对全国上下大小官吏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有权纠察弹劾。清代,“官民冤枉,所司不受理,及受理不得伸者,许赴院陈诉鞫实,大事奏清上裁,小事立予昭雪。”总之,历代封建御史机构都无一例外地拥有纠察百官的权力,其目的在于监督封建法律的贯彻执行,维护封建吏治和皇帝专制统治。

第二,参与审判。历代御史机构不仅负责查处官吏违法失职的案件,而且积极参与各种案件、尤其是“大狱重囚”的审理。例如,汉代,皇帝直接从御史中任命的绣衣直指御史有权与州郡官吏共同审理重大案件;唐代,侍御史有权参与大理寺的审判活动或直接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如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则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对地方上特别重大的案件,如不便于解送中央审判的,则可派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和大理寺评事充当“三司使”前往审判;有时还由门下省给事中、中书省中书舍人和御史台御史,共同组成特别法庭,称为“小三司”,负责审理所谓申冤的诉讼案件。宋代,批复刑事案件的权限在刑部,而审理刑事案件的权限则在大理寺和御史台。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增“置御史台推勘断二十人,皆以京朝官为之。凡诸州有大狱,则乘传就鞫”。御史台推勘官作为皇帝的特遣官员,其职责是分赴各地审理重大案件,回来后向皇帝汇报案件的处理情况。明、清两代,掌管司法大权的机构是所谓“三法司”。三法司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组成。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均由三法司审理,称为“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如遇有特别重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六部尚书共同审理,叫作“九卿会审”,但判决仍须奏请皇帝审核批准。

张穹、谭世贵等人认为:“虽然历代御史职官都有权参与刑事案件的审判,但从性质上看,与大理寺、刑部不同,它不是司法机关”。

其实,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组织中,行政权和司法权原本就没有严格的划分。随着皇权对司法权控制的加强,监察人员参与案件审理的数量、性质以及范围,都在逐渐扩大、加深。在一些朝代,监察人员甚至直接实施逮捕、侦查等专职司法行为。例如,汉武帝时,所设绣衣直指御史,穿绣衣,持斧钺,专门负责“出讨奸滑,治大狱”,除惩办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外,主要负责指挥镇压农民的反抗。东汉时期,御史中丞经常奔赴各州郡督促捕捉“盗贼”,而且,各种御史不论其职务是在殿中还是寺中,都统由御史中丞管辖,如中丞奉皇帝诏令治狱,侍御史就要负责逮捕“犯人”。因此,从其对案件参与、影响的力度来看,封建御史机构已不是单纯的法律监督机关,而成为封建司法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审判监督。封建时代的御史台或都察院除了有权纠察百官和参与审判之外,还负有审判监督的职能。例如,汉代在御史中丞之下所设的治书侍御史,“掌选明法律者为之。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注引胡广曰:“共平廷尉奏事,罪当轻重。”就是说,要把案件的是非弄清楚,把罪行的轻重搞适当。宋代,对于大理寺左右推官审理的案件,如再有翻异的,须交由御史台推究,徒以上案件也移御史台命官追摄。这就扩大了御史台监督司法审判的权力。清代,刑部有权决定判处流刑的案件,但须将判决送大理寺复核,并受都察院监督;刑部审理不当,大理寺可以驳回更审,如果刑部和大理寺都发生严重错误,则都察院有权弹劾,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都察院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与控制。

第四,规谏建议。在封建社会,御史的另一项重要职权是对朝廷大臣及百官的任用以及政府各部门的措施,向皇帝提出建议或纠正意见。例如,汉时,御史职官有权“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宋时,实行“台谏合一”的制度,由御史兼行谏议的职务。

由于御史制度具有通过御史纠劾百官,控制官僚系统,进而维护皇帝专制独裁,实现对人民的统治的显着作用,因而它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赞赏和大加运用,正所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

百官奸邪不职者,即听纠劾,如此则纲纪举,天下治矣。”唐睿宗认为:“彰善瘅恶,激浊扬清,御史之职也,政之理乱,实由此焉。”元世祖忽必烈把中书省比作他的左手,把枢密院比作他的右手,而把御史台比作御医,是医治两手的。明太祖朱元璋则说:“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纲举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正是由于具有这些功能,御史制度萌端于战国、秦朝,至汉代迅速演变成独立的监察机构,且历久不衰。孟德斯鸠通过对比分析共和国、君主国与专制国的各自特点后,曾经武断地认为:“专制政府不应该有监察官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绵亘持久的御史制度,他也困惑地承认:“中国的事例,似乎破坏了这条规律。”其实,与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自我约束与代谢机制的共和制相比,专制制度缺乏有效的内在约束与更新机制,源于最高统治者的强力监察才更为必需。

至清末,在内外压力下,清廷开始“仿行宪政”。至宣统年间,因新内阁成立,作为“三法司”之一的都察院不再拥有司法审判权,但作为封建监察机构,在清末“预备立宪”改革中,它仍被赋予“纠察行政”

之重任,要求其作为朝廷耳目之官,“于一切政事,关系民生疾苦,自应留心考核,据实指陈”。与此同时,在司法与行政分离的改革进程中,包含检察制度在内的国外新型的司法制度随之引进。

(第二节)近代检察制度的引进与发展

与审判制度和监狱制度不同,检察制度并非国家的伴生品,而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的产物。清末,随着西方法律制度的引进,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亦随之输入,检察机构亦成为中国司法制度上史无前例的一个新型机构。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御史制度,但由于没有实行审检分工和公诉制度,因而与近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相去甚远。可以说,检察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是清政府预备立宪、司法改革的产物。

一、检察制度的引进与曲折发展

1905年,清末修律之际,御史刘彭年上书清廷,提出“禁止刑讯须俟裁判诉讼各法俱备方可实施。”其观点招致了修律大臣沈家本与伍廷芳等人的严厉批驳。但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改革伊始,一切未能详备,必得诉讼法相辅助而行,方能推行无阻。”1906年,沈家本等在《进呈诉讼法拟请先行试办折》中,指出了诉讼法之重要性,并迅即拟就了我国第一部简明诉讼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这部草案从体例到内容都有较大变化,但诉讼结构几乎一如旧法,没有单独设立担负控诉职能的检察机构。遇有刑事案件发生,巡捕或相关人员可以将嫌疑人直接捕送公堂审讯:“凡有犯谋杀、故杀、强劫、盗窃或他项重大之罪,准由巡捕或被损害之人或知情目击之人,不持拘票,将该犯捕送应管之公堂审讯”(第22条)。即使如此,该草案上奏后还是遭到了以张之洞为首的“礼教派”的极力反对而被放弃,未能颁行。

1906年9月,为配合立宪,清廷下谕先予改革官制,将“刑部着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着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由此,法部不再专司审判而成为专门的管理司法上行政事务的机关,虽然仍兼有部分审判职能,但主要负责管理监狱、执行刑罚,监督各级审判机构的工作。为配合审判的独立,沈家本于同年12月上书,希望尽快推行诉讼法:

臣等伏思诉讼事宜与审判相为表里,诉讼法者关于起诉之事,为各类原被告而设者也。审判法者,关于承审之事,为各级裁判官而设者也。故有诉讼法而无审判法,则官司之权限不清,有审判法而无诉讼法,则听断之机关不备,二者相对而立相须而成。此东西立宪国之所同,不容偏废者也。中国行政司法向来未分离,前者臣家本等奏陈民刑诉讼法时,立宪之诏未颁,故斟酌旧日情形,尚非裁判独立主义。今者仰承谕旨,以臣院专司审判,则法权继属独立,自应将裁判各职司编为专章,方足以资遵守。惟裁判以诉讼为根据,诉讼以裁判为归宿,分之则两端,合之为一事。

在各种力量的促动下,1906年到1909年期间,清廷曾派多名大臣出外考察,对各国司法制度中的检察制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考察的同时,清廷还着意听取了专家的意见。从1906年到1911年,冈田朝太郎、志田钾太郎和松冈义正等日本法学专家,先后在中国讲授外国检察制度。其中,冈田朝太郎博士主讲检察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原则。志田钾太郎博士则分析介绍国外不同检察体制的差异,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中国选择检察体制的建议,认为,“中国改良司法,实以设立检察制度为一大关键”,设立检察官,可避免中国封建传统纠问式诉讼的弊端,“于法律保障人民权利之义,关系重大”;中国设立的检察官,不能再走过去言官即御史的老路,两者有根本区别;明确建议“中国的检察制度,适宜采用欧洲大陆主义”。

此外,松冈义正集其长期参与司法审判的经验,就检察权的权限及其行使的原则等,进行了专题讲授。通过听取讲座与实践考察,清廷最终决定取法于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

1906年,在对直隶总督袁世凯奏定的《天津府属审判庭试办章程》“采用独多”的基础上,《大理院审判编制法》颁布实施。中央改大理寺为大理院,在地方州、县设初级审判厅、府(直隶州)设地方审判厅,省设高等审判厅,并规定在各级审判厅内附设检察局。各检察局设检察长一名,其职责是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监督审判活动,并监视判决的正当执行。这是我国司法制度中检察与审判的第一次分离。虽然照搬色彩明显,但它的出现毕竟打破了几千年来审检不分的格局,毫无疑问是近代中国检察制度的开端。

由于《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未能反映各方特别是法部的意见,因而不久之后,京师地区的审判机构建立之时,并未按该法执行,而是由法部根据《天津府属试办审判章程》和《法院编制法》草案,另外制定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该章程对检察制度作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由于其带有临时性,故规定实施期限至《法院编制法》及《刑事民事诉讼法》颁行后废止,而《刑事民事诉讼法》至清帝退位都未能颁行,因此,该章程在清末司法实践中实际成为各级审判机构的办案准据。

同类推荐
  •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

    明朝长达二百七十六年,其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历经多次变革,相关史料浩繁,作者认为,。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宜有学术上的分工。部分学者侧重史料校注的上游工作,部分学者侧重史料分析的下游工作,相辅相成,法史学才能进步成长,有利于中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
  •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法为规范中国保险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实践中的保险法存在诸多瑕疵、评论现实中发生的疑难判例、反思中国保险法律制度的不足,发现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律和精神,我们愿成为保险法研究的铺路石!
  • 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

    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

    本书围绕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这两大主题,分为两编进行了宣讲。两编主要依照刑法总则条文顺序,区分专题作问答式宣讲。每个专题分为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法条指引四个部分。宣讲要点重在回答基本概念、内容和把握原则,再以典型案例作示范,之后以专家评析作进一步讲解和说明,最后附以刑法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文件。需要特别说明,法条指引部分主要为节录式引用,以节约篇幅。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热门推荐
  • 我是暴发户

    我是暴发户

    卓尔是个暴发户,得益于一桩小小的善举。他在一夜之间就从一个寒门子弟变成了一个家财万贯、钟鸣鼎食的暴发户。于是,在他还没有踏足大学校园之前,他和他的家人就可以退休了。卓尔未来的人生似乎只有那么几件事可做。比如,挥金如土、享受人生又或者是其他能张扬自己暴发户属性的事情。唯一的问题就是,卓尔自己愿意吗?
  •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浓缩戴晨志老师近二十年与世界各地民众,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倾情互动的丰富经验,以真实鲜活的生动案例、入情入理的深刻剖析,以及发自肺腑的恳切叮咛,一步一步教你在各种纷繁复杂、看似难以忍受的状况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网游之打完学长好睡觉

    网游之打完学长好睡觉

    自从跟了大神以后,艾暖暖真的是做到了“一神在手,天下无忧”“阳光,陈城欺负我。”“你和他说让他把辞呈准备好。”“阳光,我没钱了。”“钱包里我的卡你随意拿。”某女阴笑“我不要你的钱。”“那你把我卖了拿钱吧。”可是生活总有不如意。“喂,李阳光,我把你卖给柒柒香了。”某女理直气壮。却不想某男更理直气壮,站在卧室门后,一手扶着门,身子倚在门上。只见他忽得把门关上,门缝中轻飘飘地传来一句话:“今天你睡沙发。”
  • 命.

    命.

    叶初曾经爱过黎城,黎城曾经拥抱过她,但是那拥抱早已没法实现,如今两人只有一道墙。心灵的墙。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禁忌召唤师

    禁忌召唤师

    当召唤术不再限于魔兽,可以直接作用于智慧种族,召唤师就成了禁忌。一个杂货铺杂役,偶然获得召唤师修炼秘法,加入佣兵团,第一次出任务便遭小人袭击,结果因祸得福,误入地底,获得契约师传承。别人只能带一只宠物,我带十只百只千只-----魔兽我不稀罕,人类、矮人、精灵、巨人、兽人、鱼人、天使、恶魔------我想召唤什么就召唤什么。真神没法召唤?你丫也敢称召唤师?别丢我脸!管你什么生物,从凡人到真神,只要有灵魂,统统是我的菜!本书已A签,放心收藏,先养着吧,好戏在后头!
  • 轩辕修神

    轩辕修神

    黄帝,即轩辕帝。历经数千年后,轩辕氏成为人神一族,麾下更有慕容、北冥、南宫、长孙四大门派守护。轩辕氏藏有一本至高无上、令邪魔惶恐的神书,名作《神念》。据传,修得此书精髓之人即可脱离凡骨,飞升成仙。奈何魔不守道,祸乱人间,殃及百姓,致使人世间民不聊生。他,身为轩辕氏后人,承袭先辈之正气,为解救天下众生,毅然踏上弑魔之旅。一段段辛酸经历刻骨铭心,一个个倾国红颜侧肩而过,一次次热血战斗愤慨激昂。且看他如何战败魔帝,征服天下,纵横六界,成为一代举世无双的战神!
  • 海芋之恋

    海芋之恋

    一个女孩在期待着美好的爱情,自己期待的能爱自己的男孩,却在陪伴自己走过美好童年每个春秋冬夏的日子的他,不幸在某一天出国离开了自己。两个人互许下约定重逢和等待,谁知道这一等就是十五年。皇天不负有心人十五年后重逢了。冲破重重阻碍幸福牵手走进礼堂,新郎在婚礼这天给新娘一个意外惊喜,再赶回来的路上意外身亡葬身火海。“秋子哭出来吧,即使俊锡不在了,求你好好活着。”任何声音担心的眼神都感受不到活在自己的世界。“我要振作为了俊锡,努力活着吧。”似乎是努力做回了一个正常人,但是喜怒哀乐在那张开朗的脸上看不到了。“来让我代替他,徐秋子嫁给我吧。”意外在这时出现一个白马王子。但是他真是白马王子吗?能否救赎这个失去爱的女孩吗?他的出现真的能让一切都会就此过去吗?原来王子拯救了公主,公主最后并没有选择跟王子走。那公主呢——还是一个人,王子呢——及时看到眼前人。大家各归各位过着幸福的生活。老天爷只是派来一个酷似王子的骑士来拯救公主,公主幸好打开心门被骑士及时救赎。生活步入平静的轨道,以为可以一直一直风平浪静,却来了更大的风波让秋子一时间招架不住。“真倒霉遇见你这个没品男。”“你给我站住粗鲁女,竟然敢得罪我不想活了。”“不要笨蛋才会站住,我们彼此彼此。”原本没品男要还击粗鲁女,经过共患难擦出爱的火花,演变成深情男追求痴情女。谁知走出来过往不代表可以接纳现在,依然忘不了和他的曾经。这个深情男只好用尽卑鄙手段,想要得到这个痴情女。也许心真的会软,还是被她打败了。决定守护她感动她,却连吃闭门羹,而灰心的逃走。他真的已经放弃了她吗?她会怎样抉择呢?未来生活还会有波澜吗?还是会就此平静大家各自收获一份幸福,往下究竟会是……………
  • 我心向暖阳

    我心向暖阳

    向暖阳没有想到自己新来的boss居然是自己的初恋,而自己当初是不告而别的。于是,向暖阳便开始了你追我逃,你追我再逃,最后实在逃不了,只好将其扑倒的故事。(一个暖暖的故事,男主身心干净,女主呆萌可爱,一枚高冷的女神经。
  • 永恒武尊

    永恒武尊

    天才?不,在我的眼里,所有的天才,都是废物!集五大神兽之心,炼亿万生灵气血,不死不灭,永恒不朽,铸就一代永恒武尊!已有百万字写作经验,老书自发书起从未断更,人品保证,放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