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1800000034

第34章 东北的紧张岁月(1)

三十五、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神州大地,狂欢相庆。街头的鞭炮全卖光了,商店的酒水大都脱销。苦战八年的中国人民,终于脱离了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恐怖和苦难生活,脸上绽开了胜利者的欢笑。

额手称庆之际,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坐一架绿色军用飞机离开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抗战胜利后的和平谈判。

谈判成了马拉松式的对话,双方在军队编制、政府组建方案上讨价还价,争来论去。

在重庆,毛泽东步履匆匆,白天频繁接待来客,登门拜访国民党元老和民主人士;晚上则与同恩来、王若飞守在电台旁,与延安交换情报,磋商问题。

就在国共双方在重庆较量之际,八路军、新四军的各路人马悄悄调动,开始向东北大举进军。

进军东北,绝不是中共中央的临时决定,而是毛泽东考虑已久的设想。不少延安干部说,当年的北洋政府背后有天津,现在的国民党政府背后有上海,我们共产党的背后有人民做靠山的同时,必须有一个现代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做人力、物资基地。

早在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在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国土蒋介石丢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还要准备几千干部到满洲去。”

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强调:“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的发展、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因为我们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毛泽东之所以盯住东北,就因为这个地区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四百万,有丰富的资源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特殊,南与冀热辽、晋察冀和山东解放区相邻,东、西、北三面与朝鲜、蒙古、苏联接壤。更为重要的是,东北原来属张作霖统治,后被日本侵占,蒋介石在东北也没有统治的基础,谁捷足先登,谁就取得夺取天下的主动权。

毛泽东去重庆时,委托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四日,刘少奇在窑洞里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临时会议,听取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

原来,曾克林部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上旬攻下了由日军残部把守的山海关,先期进入沈阳。部队驻扎下来不久,曾克林即坐苏军飞机飞回延安,向中央紧急汇报沈阳的现状。

曾克林的汇报,使中央领导个个惊喜、兴奋不已,他们被那里的大好局势感召着,只想立即奔向东北、奔向革命急需的新根据地。

曾克林见中央领导如此关注自己,更加绘声绘色地报告说:东北各地秩序混乱,到处是堆积如山的武器和物资,而且无人看管,各种轻重武器可以随便拿走。任何人只要不打八路军和中央军的旗号,都可以自由出进。在东北扩军很容易。他前头进到沈阳的四个连,一个礼拜就扩大到四千人,还收编了一万多人的保安队,全都装备了新式武器。进驻沈阳的部队已经看住了沈阳各重要仓库和工厂,枪有几十万,大炮有几千门,弹药多得数不清……

那是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

那是改天换地必备的资源啊!

听完曾克林的汇报后,中央领导当晚继续开会。会议作出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立即随苏军飞机飞往沈阳。

会议明确规定:“东北局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活动,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接受其领导。”

会上,张闻天、李富春、高岗、凯丰纷纷要求去东北工作。

凯丰说:“我在苏联留过学,会说俄语,也懂得怎样跟苏联人打交道。”

会后,彭真带领第一批干部,陈云带领第二批干部,先后开赴东北。

毛泽东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一日回到延安。

回到延安后,中央书记处向毛泽东作了专门汇报。毛泽东听了汇报,对东北的战略作了大幅度调整。为了建立统一的东北军事指挥部,十月三十日,他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东北局的命令,同意东北局提出的干部配备方案,决定:林彪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吕正操为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为第二副司令;彭真为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为第二政治委员,程子华为副政委。同时为开辟东北后方工作,决定组织东北局北满分局,以陈云为书记,林枫为副书记。为加强东北局的工作,决定再增加几位领导干部由延安去东北。

听说要增派领导去东北,凯丰找到毛泽东,要求前往。

毛泽东热情地接待了凯丰,给他让座,并将两盒东西送给凯丰。毛泽东指着盒子上的英文字说:“你的老肺病该好好治治了。这是我从重庆带回来的药,美国货,听说疗效很好。”

毛泽东在重庆日理万机,还惦记着凯丰的肺病,这使凯丰格外感激。

毛泽东把凯丰送回椅子上,给凯丰递上烟,点上火说:“你跟我一样,都有个坏毛病,喜欢吞云吐雾。这嗜好不改,迟早会被烟草要了命去的。”

凯丰感慨地说:“是啊,我戒过很多次,就是戒不掉,几个指头都熏成焙肉色了。”凯丰把手指伸向毛泽东。

毛泽东情不自禁,也把手伸出来,两人相互看了一下,自嘲地仰面大笑起来。

毛泽东说:“在重庆那段时间,整日与蒋委员长打交道,操心费力,口干舌燥,身体都拖垮了。刚才医院催促我,叫我去住院治疗,看样子,这回不去是不行的了。这样好不好,你跟我一起去医院,把身上的零部件好好修理一下?你那病不治不行,夺取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建设人民的新中国,等着我们有副好身板啊。”

凯丰说:“泽东同志,前段时间我住过院,养精蓄锐,现在就想把全身的能量释放出去。这次给东北增派干部,就让我去吧。在彭真同志去东北后,我组织政治研究室的同志,对眼下东北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写成了材料,供中央决策时参考。”说完,把亲自写好的材料送到毛泽东手里。

毛泽东看了下材料,非常高兴地说:“好。我们过去对东北研究不够,你这是给我送了及时雨啊。这材料我得好好看一看。”说完问:“东北局确实需要加强力量,可你有病,那里的气候你吃得消吗?”

凯丰说:“怎么吃不消?长征路上,行军作战条件那么恶劣,天气变幻那么无常,我不过来了嘛,不碍事。”

毛泽东经不起凯丰的强烈要求,同意他跟李富春、张闻天、高岗,以及原八路军五师代师长陈光等二十名高级干部一道,一同前去东北。凯丰走后,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工作由王明接替。据吴德明回忆说:“在等飞机赴东北的空闲时间,凯丰还帮助曹靖华同志翻译着俄文书籍。”

十一月一日,凯丰一行乘坐美军飞机,离开延安,飞往太行山,再转东北,与先期到达沈阳的彭真、陈云会合。

先期到达沈阳的彭真,将中共中央东北局设在原张作霖的“大帅府”里。

十一月上旬,凯丰到达山海关,立即着手创办我党在东北的第一份党报—《东北日报》。

东北局领导进入东北后,发现沈阳的形势并不像曾克林表述的那样好,相反,还十分严峻,因为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斯大林许诺:东北、新疆主权回归中国;苏联保证支持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并让中国共产党人服从蒋介石的命令。

十月十六日,国民党军在美国军队的支持下,由新任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指挥,攻占了山海关,打开了通向东北的大门。

国民党军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东北局面对山雨欲来的急迫形势,不得不兵分三路,仓促撤出沈阳。

凯丰和高岗、张闻天奉命去了长春。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凯丰随部队刚刚在长春安顿下来,就为长春的解放撰写了《为建设和平民主的新长春而奋斗》的社论。社论在长春广播电台里反复播出:

当东北民主联军清除了盘踞长春市为害人民的汉奸、土匪、日本人及铁石部队后,长春市八十万人民又开始呼吸到了和平、民主、自由的空气,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回想十四年来在国民党当局的“睦邻友好”和“不抵抗政策”下,长春市的八十万同胞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过的是“出荷”、“劳工”、“经济犯”、“思想犯”饥寒、鞭打、牢狱和亡国奴的生活……民主联军应长春人民之请求,进入长春后,长春之气象又为之一新。今天的长春已经生活在和平、民主、自由的空气中了。今天的长春又摆脱了黑暗、独裁伪匪的统治,正向着建设新长春、和平民主自由的新长春前进。要建设一个新的长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任务,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有全长春人民的努力是办不到的。放在今天长春全体人民身上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只有长春全体人民一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才能担负这一严重的任务。因此全长春的人民,必须立即动员起来,首先要做到下列几件事情:(一)全长春的工人、贫民、市民、学生、青年、知识界、职业界、工商界、妇女等等必须立即动员进来,组织起来,肃清敌伪残余势力,铲除敌伪势力,巩固人民力量,建立人民的秩序。(二)全长春市必须由长春人民自己来管理,实行民主选举,实行地方自治,选出为人民办事的代表,撤除压迫敲诈人民的官吏,没收敌伪财产,废除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三)全长春人民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帮助政府迅速完全恢复市政、交通,恢复商业、工业,恢复学校。(四)全长春人民必须认识,和平、民主、自由的长春是不会轻易得来的。在我们前面还有严重的困难,还有严重的战斗,因为国内法西斯反动分子还没有放弃内战计划,还没有放下他们的屠刀,他们还在向东北进攻,还在向长春进攻。我们要保卫和平、民主、自由的长春,就必须动员全长春人民的力量,帮助民主联军,支援前线,击败法西斯反动派的进攻。我们是有这种力量的,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动员起来,是能够保卫和平、民主、自由的长春的。

但是,占领长春不到两个月,迫于全套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的步步紧逼,民主联军不得不撤往哈尔滨。

凯丰秘书李士彬后来回忆,撤离长春那天,情况非常紧急、仓促。“我们进长春后,事情很多,干部又少,凯丰同志派我去接收广播电台(这是伪满洲国的电台),另外还从新华社派林超同志去管机务。机务在郊外,编辑部在斯大林广场,其他都是敌伪人员。突然一天中午,凯丰同志给我来电话,要我十二点前撤退,并要我物色几个能干的广播员一起带走。我理解成明天十二点前撤退(其实是当天晚上十二点钟前撤出)。因时局关系,当时很多广播员没有上班,我说我去找一找。凯丰同志听后有些急了。说今天晚上就要撤退,来不及去找人了。这件事情说明,凯丰同志对干部很关心,在很紧张的形势下,他其实用不着亲自打电话,派一位同志打电话告诉我们就可以了。说实在的,要不是凯丰同志给我打电话,第二天我就做了国民党军的俘虏。”

北满是东北的大后方,背靠苏联。

东北局北满分局的设立,反映了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实践证明,它的设立对后来全东北的解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因为在重庆谈判中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

鉴于东北严峻的形势,刘少奇代替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指示彭真:“大城市让出后,应力求控制次要城市,站稳脚跟,准备和蒋军斗争。”

刘少奇还于十一月二十二日,电告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彭(真)林(彪)电:十一月十九日友方通知他们,长春路沿线城市全部交蒋,有(苏联)红军处不准我与顽作战,要我们退出铁路线若干里以外,以便蒋军能接收,他们能回国。彭、林未答应,我们已去电要他们服从。彼方决定,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此后成了东北方面的战略方针。

接下来,陈云给中央和东北局发出电报,指出:“我们必须承认,首先占领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以独占满洲,这种可能性现在是没有的。”“必须防止干部中以为不经过严重斗争而可以取得全满洲的想法。”林彪、罗荣桓综合东北的现状和国际国内的形势,建议中央和东北局“对东北斗争须作长期打算”。“凡愈靠近城市与铁路的地方,人心愈浮动,群众难争取……故我群众工作的布置,应将重心布置于边缘地区。先把那一带搞起来,然后用群众运动的影响,来向城市扩张群众运动。”同时,林彪建议:“我绝大部队皆应严格离开城市,住到乡下去。”

医院中的毛泽东,抱病仔细阅读这些电报,之后,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东北局的指示,即《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毛泽东的批示,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和英明预见,成为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指南。

由于东北局领导层意见不统一,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一九四六年六月十六日,中央向东北局下达指示: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常委。

林彪主政东北的决定一下来,林彪就被高岗、谭政从前线接到哈尔滨主持东北局工作。

七月初,在东北的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各地区的领导云集哈尔滨,举行东北局扩大会议。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委员林彪、彭真、罗荣桓、陈云、高岗、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候补中央委员黄克诚、王首道、谭政、陈郁、萧劲光、吕正操、古大存。

凯丰出席了会议。

凯丰此时担任东北局委员、宣传部部长,同时兼管哈尔滨市委工作。

在调整领导班子和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东北局委托陈云起草了《东北局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决议》。

林彪一面组织大家讨论决议,一面向中央报告。

毛泽东亲自动手,对决议作了很多修改。

七月七日,东北局通过了这个决议(后称《七七决议》)。《七七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指导性文件。决议指出:能否发动农民,是东北斗争成败的关键。农民不起来,我们在东北就有失败的可能。跑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确定以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尺度。一切深入农村者给以奖励,不愿意到农村去的给以批评,形成共产党员面向农村、深入农村的热潮。

白山黑水间,那积蓄已久的暴风骤雨,早已按捺不住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来势,正待着《七七决议》这道惊雷紫电划破长空。

三十六、在《七七决议》下组织领导土改

动地的惊雷炸响了。

一场波澜壮阔的土改运动拉开了序幕。

在东北,这场伟大运动从一九四六年持续到一九四八年。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作者博文以丰富学识、扎实的专业功底解读历史人物,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权谋与人性,详尽而真实地讲述了三千年来那些悲剧英雄传奇的一生。本书没有受困于历史的羁绊,去刻意拔高或者贬损其中的某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以崭新的视角,深刻揭示了那些英雄从崛起到覆灭的过程。尽管因篇幅所限,选择的都是吉光片羽,但却折射出了他们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悲壮人生。希望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有气吞山河的荡气豪迈,也有扼腕长叹的幽怨凄美,还有对英雄人物再度品味的盘点斟酌。当然,《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不会误导读者的评判和思维,因为涉及本书的所有历史人物,都是在参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而被客观还原的。
  • 风孰与高:于谦传

    风孰与高:于谦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本书介绍法布尔——不朽名著《昆虫记》作者的故事,阐述其“苦难的童年、揭示昆虫世界的秘密”、及诗一样文字的《昆虫记》的完成等。
热门推荐
  • 闽海赠言

    闽海赠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我的小萝莉没那么多

    我的小萝莉没那么多

    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孩子爱睡懒觉,怎么办?小萝莉帮你忙。孩子体育不好,怎么办?小萝莉帮你忙。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小萝莉帮你忙。孩子没女票,怎么办?小萝莉帮你忙。。。。。抓到野生小萝莉一只,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
  • 男神到我碗里来

    男神到我碗里来

    七年后的重逢,才知道原来他已经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她不知道的是她已经在十年前成为了他的全部。她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惟愿人如昔。他说: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 Father Sergius

    Father Serg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尊主成长记

    尊主成长记

    尊我为主,荣华富贵,寿命无限,万事如意!如不顺从,且活且珍惜。
  • 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21世纪是个人创业的时代,但新手创业显得举步维艰。别人创业能够获得成功,到底凭的是什么?答案是:他们走好了创业中最艰难的前几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书有详尽的分析和经典的案例,帮你排除创业中的困难种种,教你如何轻松创业。
  • 白发魔女之白君

    白发魔女之白君

    “滚,如果感觉烦就滚,何必呢,我就是这么的不受你们待见吗,那当初又何必呢,滚,我就是花心,就是这样”一夜之间,我还是我,你们变了,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保持原来的样子“没想到你是这样子的,我当初算是看透你了”以为爱就可以互相理解
  • 逃离特工队,与霸少结缘

    逃离特工队,与霸少结缘

    午夜,他凶残狼性地逼近。“不,你不要过来!”她衣衫凌乱,悲情绝望。“你不要忘了,这是我们的交易!”他狞笑着扑来,水池边,山野中,地窖里,每一处都有他疯狂的欺凌折磨……为报父仇在婚礼上,他用一段不堪视频将她推入深渊,她终于在被折磨的体无完肤后颓然离开。五年后她归来,变得成熟优雅,身份是某石油国地位显赫的伯爵夫人,与她的丈夫在各大媒体上秀尽恩爱。
  • 草庐经略

    草庐经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