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5200000013

第13章 文化瓦肆的说书人(1)

张柠

人尽管都长着一个脑袋两条腿,但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有的善于言谈,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写作,也有的善于巧言令色、指鹿为马、两面三刀、胡搅蛮缠、浑水摸鱼,这是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于丹善言,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神定气足、张弛得法、缓急有度,有醒神之功效,颇有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风采,一部《论语》,说得《岳飞传》似的。因此她在《百家讲坛》蹿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易中天也是如此,普通人面对镜头就紧张,他一上镜头就兴奋,语言像口水一样滔滔不绝。

于丹在电视上讲孔子,讲庄子,普及高雅文化,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签名签得昏天黑地。但也遭到许多批评,主要观点是说她说话不严密,学理上有漏洞,并扬言要她“下课”。我认为于丹是《百家讲坛》最合适的人选之一。假如让于丹“下课”,弄一老“孔子专家”站在那里,声音在嗓子里滚半天出不来,说话上气不接下气,那《百家讲坛》就别开了。

问题自然就转到了高雅文化是否适合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问题了。电视就是一种大众媒体或文化工业,它具有娱乐性、通俗性、消费性的特点。但是,电视消费无法强制,开关在你手上,想看就看,要看得痛快,不想看转台。为了不让你转台,增加画面的诱惑性是最基本的电视手段。电视运营商寻找善于表达的人选也在情理之中。其实看《百家讲坛》也好,看《非常6+1》也好,都是晚间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最多也只能是个“寓教于乐”,没有人会借助电视节目去研究古典文化。因此,电视强调的是“普及”而不是“提高”,重点是在活泼而不在精深。如果能够做到严谨与活泼合一、普及和提高兼得,那当然最好,问题是好事不可能都给你包了。

在娱乐化的电视节目中增加一些严肃的、高雅的气息,可以达到文化普及的效果。让那些心里惦记文化又没有时间、整天疯狂揾钱的人,晚上能够吃上一碗文化夜宵,是这一类节目之所以还有市场的原因。普及和提高的矛盾,是近几十年来文艺的一个老矛盾。先普及后提高,在普及的基础上再提高,看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原则。如果你在电视上听了演讲还不过瘾,还有疑惑,还想进一步提高,可以考博士嘛,到学院里去专门研究。到那时,你就得好好念书,不要整天想到学生会去兼职,到校外去炒更。

古代文化中也强调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要研究严肃的文化,你就到国子监里的辟雍殿去;要严谨精深,你就到私家经馆和书院里去;要寓教于乐,你就到勾栏瓦肆去。瓦肆的说书人,也兼顾着向大众普及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使命。国子监、书院、瓦肆,各有各的功能和存在价值,应该并行不悖。

电视,就是当代的“勾栏瓦肆”,就是电子化、数码化的“勾栏瓦肆”。那些有演说才能,同时又具备专门文化知识的特殊人才,就是当代文化瓦肆的说书人,就是当代的“柳麻子”。当代的文化瓦肆需要一大批文化说书人。

不要往土豆上抹胡萝卜素

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土豆,还有一群叫卖者。突然来了几位研究胡萝卜的老师。其中一位说,现在的胡萝卜越来越不成体统了,长得像土豆似的,一点胡萝卜素都没有;另一位反驳道,胡萝卜长得像土豆也没什么,这是它的自由,不能苛求。土豆说话了,报告老师,我就是土豆,我不是胡萝卜,我很惭愧自己不含胡萝卜素,但我有淀粉。

上面那个小寓言,可以当作我对《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一文引发争议的概括。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观念也跟着变了。正视这种时代的变化,是选择有效批评方法的基本前提。换句话说,对这种变化本身的评价是一回事,评价方法是另一回事。终极价值(假如有的话)或许不会发生变化,但评价方法(对话方式)一定会发生变化,否则就会变成僵化的道德评判。

无论是“80后文学”、“青春小说”,还是“玄幻”、“奇幻”、“武打”等等,都不是单纯的文学问题,而是文学商品生产领域里的事情。今天在年轻人中流行的那些读物,首先应该当作商品市场中的生产—消费—流通问题之一。相应的文字消费者,并不试图通过这种阅读去获得所谓“人文精神”层面上的“意义”,而是要在一瞬间获得某种快感层面的“意义”。因此,我们无法用传统的文学思维往上硬套。如果你觉得这样一些新的概念扰乱了传统文学的边界,那么你也只能在小圈子里(比如课堂、沙龙)进行解释,告诉那些对传统纯文学还有兴趣的人说,那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学”。但你没有权力到大街上喊叫“你们不要写奇幻小说”、“你们不要读武打小说”。这就好比我们不能跑到“钱柜KTV”包房去要求他们不要鬼哭狼嚎,而要唱意大利美声一样。

当代文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最大变化是,一些“创作”变成了“生产”,一些“作品”变成了“商品”,一部分作家变成了商品生产者。传统文艺创作就好比一位手工艺者的劳动一样,他创造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当代文艺商品生产就好比一部大工业机器的复制一样,他产生交换价值(符号价值)。其实这都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种新的文艺生产方式进行批评时的价值指向。批评的矛头不能指向商品生产中的劳动者,而是应该指向商品生产背后资本运作的秘密、剩余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秘密。正是资本运作(包括资本投入、广告宣传、媒介炒作等)将产品变成了商品,将创作变成了复制,将物品劳动者变成了商品生产者。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和资本的时候,从来也没有将批评矛头指向生产者(劳动者),而是指向商品自身的秘密,也就是资本运作和剩余价值的秘密。同样,弗洛伊德研究梦的结构的时候,并不是在批评做梦的人,而是在分析梦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压抑机制。我们没有理由说,你不能做那样一个荒唐的梦,因为他在睡梦中。但我们有理由说,他之所以做梦,是因为社会禁忌将他的愿望压抑到了潜意识之中,从而通过梦的形式宣泄出来了。

当代流行小说读物的生产和流通,正是在一种资本运作、消费诱惑、欲望宣泄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这些畅销读物的结构内部,隐含的不是它的人物、情节、细节的荒诞,而是商品诱惑机制的荒诞。因此,将它们当作封闭的美学整体来分析,并试图从中发现思想深度、人文精神等价值问题,就好比将土豆当作胡萝卜来分析一样无效。

有一些畅销读物的生产者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产品是商品,还想往文学上蹭。这是自找麻烦,因为文学老师正在等待这一刻。当你宣告自己的作品就是商品的时候,你就好比把一只烫手的土豆踢到文学老师的怀里去了。

读还是不读,这是问题

不爱读书这种现象不是今天才有的。冯梦龙的《广笑府》中收集了一首叫《四季懒学》的民谣,说从前流传一首诗,讥讽不愿意读书还找借口的人:“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到凄凉无兴趣,不如耍笑过残年。”也有民间传闻,说这首打油诗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写的。总之,很久以前就有人讥讽不愿意读书的人,也就是说,不愿读书者古已有之。因为读书太累,脑子累了好多天都不能恢复,不如干点粗活,累了睡一觉就好了。

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刚过,全国各大报纸照例都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或夸读书的好处,或说不读书的坏处。说好处的,不过是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的当代翻版,说来说去,没有什么新的花样。倒是说坏处的,在不断创新,从不读书的“愚”说到不读书的“亏”,最后几乎要上升到民族危亡的高度。年年如此,说来说去,了无新意,人均年读书(指印刷的书)量却一直在下降。现在公布的人均年读书5本这个数字比较可疑,估计不到3本,因为农民依然不怎么读书,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新世纪以来网络传播的兴起,再一次创造了印刷书籍人均占有量的新低,也再一次让主张读印刷书的人发出阵阵怪叫。他们不断地在唠叨着纸质媒介的好处,数落着电子媒体的坏处。其实电子媒体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这完全符合现代人急功近利的思维,要否定它,除非摆脱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如果不做这样的选择,那么电子媒体的阅读就是最好的选择。电子媒介阅读完全可以替代纸质媒体的阅读,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携带、收集、成本、视觉效果等)要大大超越纸质媒介。如果是按照纸质图书原样影像制作的电子图书,还可以满足专业研究的需要。电子阅读唯一的坏处,就是伤眼睛。当然,它还有一个潜在的坏处,就是与读纸质图书时那种安静的心境相比,读电子书让你心神不宁、浮躁。问题在于,现在的人不正是要逃避那种“安静”的心境而与现代接轨,整个社会的价值准则不都在排斥、淘汰心境安静的书呆子吗?

农耕文明时代,绝大部分人不读书,他们喜欢面对面地聊天。特别是在农村,没有时空的间隔,见面就聊,还能够通过记忆口传着很久以前的故事。文字的产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文字传递信息、保存记忆。今天我们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卫星,还发明了电子技术。时空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字也不是传递信息的唯一形式。口头的、文字印刷的、电子的,都是传播媒介。有朝一日,我的一些亲朋到月球上居住去了,我就没有办法给他们写信,没有办法要求他们读纸质印刷的书籍了。我只能跟他们通过太空手机来发短信,或者通过可视电话交流情感。因此,当我们的思维超越了现在的时空限制的时候,读书不读书,还真是一个问题。就像一位没有接触现代文明的乡村人一样,有事喊一嗓子,发什么短信呢?有故事就讲,写什么小说呢?

欢迎郭敬明们加入作协

同类推荐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主要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
  • 笨生活,快乐活

    笨生活,快乐活

    面对笨生活,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有拨开迷雾终见阳光的时刻。笨生活,快乐活,活的不仅仅是草根的平常人生,更是一种乐观向上、无畏前行的姿态。相信,老天也会爱笨小孩,生活里所有不合时宜的笨拙,最终都会升华为最真实的快乐。
热门推荐
  • 最后一个猎人

    最后一个猎人

    为了拯救因隐匿猎枪被拘禁的老杜,父亲先是托人情,后是借款。作品深处埋藏着的对人的悲悯神情,给人持久的震撼力。
  • 我把阳光寄给你

    我把阳光寄给你

    本书所选散文均来自杂志《读者》。作者为杂志超人气作家。选文共分8个栏目,包括:温暖一生的棉鞋,成功的秘诀,丑陋的苹果,向上帝借一双手,美丽生命的出口,藏在掌心的秘密,没有人拒绝微笑,失去双腿的飞翔。相信自己是一颗珍珠砂,去迎接岁月的淬砺、生命的打磨,你的人生一会光亮圆满。
  • 平流园席上

    平流园席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乱世绝帝

    乱世绝帝

    至乱世,好男儿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且看一个不学无术终日寻欢的纨绔子弟,如何成为一代雄君!异世的千古一帝!
  • 血色风暴

    血色风暴

    血色龙旗在异界飘扬,一段大国崛起的纷争之路。
  •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时间之王

    时间之王

    我曾经遗憾我过去的不努力与挥霍时光,然而忽然有一天父亲告诉我能够重新再来。父亲把时间推移到三年前,从此我的人生从此发生改变,从此我的心中藏着父亲是时间之王的秘密。百度热帖,直播:父亲带我一起下煤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至尊尸皇

    至尊尸皇

    尸王将臣万年之前被青帝以混沌神神器封印,以后每隔千年封印的力量将会减弱,届时各大门派将派出弟子加持封印……
  • 酷拽校草杠上不乖纯妻

    酷拽校草杠上不乖纯妻

    一次善举,出身贫寒的她转入了当地有名的贵族学校,圣缨高中.阴差阳错之余,得罪了圣缨的太子爷,一对欢喜冤家,就此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