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5200000012

第12章 看文化和文化的看(4)

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前行的历史就是文化史、文明史。有人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十六、浪迹天涯的人,最渴望的莫过于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

以色列人都知道,中国人格外钟情于他们的“基布兹”。因此,每个中国客人来,他们都要安排到基布兹去看看。基布兹像是我们当年人民公社的生产队,集体生活、集体劳动,大家干一样的活,挣一样多的钱,吃一样的饭。在这里不分等级、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完全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不少中国人看了都称赞,基布兹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小社区。

其实基布兹除了表面的一些形式与我们当年的“大集体”有相似之处外,它诞生的历史背景,它成长的人文土壤,它体现的精神价值,都是充满以色列特色的。基布兹是20世纪初一批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以色列年轻人,在犹太复国主义鼓动下,返回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建立的定居点。近百年的建设发展,当年的荒芜之地都建成了美丽的农庄,数量已达到300多个,散落在以色列各地,像一个个坚强的政治经济堡垒,成为国家的基础。今天的以色列,应该说是从基布兹开始的。似乎可以说,当时建起的一个个基布兹,使犹太人看到了建国的希望。

我们参观的隐流地基布兹在死海边上。汽车在茫茫无边的荒漠中行进,前边突然出现了一处绿洲,茂密的树林像是一团绿色的云。走进基布兹像是进入一座万木葱茏、鲜花盛开的伊甸园。一位60多岁的女领导充满激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情况。她原来是寄居南美洲的以色列人,上世纪60年代回到这里和一些从世界各地回归的青年人,在沙漠里搭起了帐篷建设自己的家园。几十年的奋斗,他们的理想变成现实。青年们凭着一腔热血,化腐朽为神奇,化死亡为生机,化沙漠为绿洲,硬是在万古荒原上建起了安居乐业、温馨美丽的属于自己的家园。

国内来的不少人对基布兹的模式制度很感兴趣。这里不免有对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东西的怀念。因为从基布兹可能回照到我们已经消失了的影子,或多或少可以在基布兹寄托一些情感。

但我以为,对于以色列国家,对于犹太民族来说,基布兹是一面理想的旗帜,是民族情怀的表达,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基布兹的精神文化意义远远大于模式制度意义,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现实意义。

犹太民族是一个长期失去家园,历尽苦难的民族。一个常年浪迹天涯没有家的人,最渴望的莫过于有一个家。不管是土房泥窗,多么简陋贫穷,只要可以栖身,可以遮风挡雨。一个满世界漂泊没有国家的民族,他们最渴望的当然是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国家,哪怕是不毛之地,只要可以立足,可以容得下她的儿女。

基布兹就是一个家,既是那些从世界各处回归的青年们的家,也是犹太人的民族之家。经历了太多的风霜苦难,经历了太多的别苦离愁,经历了太多尴尬无奈寄人篱下的青年们,当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一处家园的时候,他们心底的热情,他们身上的力量,他们头脑中的智慧都会喷涌而出。

我想,我们从基布兹汲取更多的应是理想的养分、精神的能量和文明的情愫。这就是基布兹留给我们深层的启示。

十七、隔离墙要拆除,心里的篱笆也要拆除

余秋雨一本《千年一叹》成了中东之行的向导,每有不了解的背景和资料,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尤其是许多独到有趣的见解,常常会引发对一地、一物、一人的探寻。只可惜,翻遍全书没有找到我们要去访问的巴勒斯坦过渡政府所在地拉马拉的影子。

在我的想象中,从耶路撒冷到拉马拉少说也得大半天的时间吧!毕竟我们要访问的巴勒斯坦是另外一个国家。其实,耶路撒冷与拉马拉相距也就20多公里,还不及北京市中心到通州区的距离,说拉马拉是耶路撒冷的卫星城一点不为过,如果没有障碍,开车也就是十几分钟路程。我们的行程还算顺利,只是在从以色列进入巴勒斯坦的关卡处停留了十几分钟。也没有什么出入关的手续,只是从以色列的车上下来,坐到巴勒斯坦的车上,关卡的大铁门便缓缓地为我们打开了。当然这是双方早已协调好的。

一路上,最惹人注目的是以色列为阻挡巴勒斯坦人越境而修筑的隔离墙。隔离墙都是用水泥预制板修成,高高的墙板上还有带刺的铁丝网。随着起伏的地形绵延而去,据说有几百公里。这倒使我想起了中国的长城和德国的柏林墙。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而修筑的军事屏障。长城内外早已成了统一的中国,长城当然早已失去了本来的用途,如今是世界七大文明古迹之一,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二战以后德国修筑的柏林墙,如今也已推倒,成为许多游客来柏林参观的景点。长城、柏林墙其实也都是隔离墙,所不同的是时空的不同。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人类社会经常演绎着一些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的故事。我在想,在21世纪的今天,类似修筑隔离墙的事意义何在?是明智还是无奈?是文明还是粗野?以智慧著称的犹太人难道再找不到一种更智慧的办法?以科技发达著称的以色列难道再找不到一种更科学的办法?

要知道,一道黑压压冷冰冰的隔离墙在地上筑起的时候,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心里同时竖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墙。说不定哪一天,横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隔离墙会随着时间风雨的侵蚀而风化倾塌,或因一次大的变故而被拆除。可是,已在人们心里筑起的那堵墙呢,能顷刻间拆除和倒塌吗?

十八、悲剧比喜剧更深刻,一个人的悲剧是后人的财富

到拉马拉来,巴勒斯坦为我们安排的第一个日程就是去阿拉法特纪念馆献花。

阿拉法特去世于2004年11月11日,那是一个全世界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当时,世界上的重要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播发了这一消息。几十年的中东乱局,使阿拉法特成为最有影响的世界性人物。

阿拉法特纪念馆位于拉马拉的总统府内,是在国际社会帮助下于2007年11月落成。纪念馆由陵墓、清真寺和博物馆组成。这是一座设计独特的石头玻璃建筑。建筑的主体像是一块完整的象牙白大理石,方方正正给人以纯洁稳固之感,象征着主人品格的高雅与永恒。中间是一块巨型玻璃穹幕,寓意着阿拉法特生活的廉洁和作风的透明。陵墓是黑色大理石建成,简朴而庄严,长宽各11米,提示人们记住11月11日这一难忘的日子。巴方官员介绍说,陵墓下方安置了铁轨,暗示这里不是他的长眠之地,将来巴勒斯坦实现真正建国后,要迁往耶路撒冷。阿拉法特没有留下遗言,但魂归故里当然符合他的心愿(阿拉法特出生在耶路撒冷)。

在礼兵的引导下,我向陵墓献上了用黄红两色鲜花和橄榄枝编成的花环。然后默默地站立,向这位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老人祈祷:永远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的传奇一生,是和巴勒斯坦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的。四次中东战争他都是亲历者,从大学生战士到巴勒斯坦的领袖;从打坦克清地雷,到指挥法塔赫游击队。他的名声远扬,他受到了巴勒斯坦人的爱戴。他遭受过一次又一次暗杀和袭击,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有人说,阿拉法特遭遇谋杀的次数几乎与他的年龄相仿。人们庆幸他的大难不死,他却置生死于度外,每次化险为夷都是淡淡的一句话:“我有狗的直觉。”

阿拉法特是勇敢的斗士,也是和平战士。他的名言是:“我左手持枪,右手拿橄榄枝。”他不惧战死沙场是为了和平,他左手的枪是为了保卫右手的橄榄枝。最终他获得了诺贝尔和联合国双重的和平奖。

巴勒斯坦人把阿拉法特当做他们的民族英雄,虽然他已离世4年,但巴勒斯坦到处可以看到他的画像,还是那身巴勒斯坦普通军人穿的橄榄绿军装,还是那条巴勒斯坦普通民众戴的黑白相间的头巾,还是那双坚毅而有点忧伤的眼睛。

他还在日夜注视着巴勒斯坦的事业。阿拉法特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漫漫长夜终有尽头,沉重枷锁定被砸烂。”但不幸的是,巴勒斯坦人苦苦寻求的建国梦想,依然处在“有国无土”的窘境,阿拉法特为之奋斗的巴以和平却越来越渺茫。更令人不安的是,巴勒斯坦内部的哈马斯和法塔赫同室操戈,陷入分裂的危机。有人说,这些不幸和不安,就是因为没了阿拉法特。他们说如果阿拉法特还在,建国可能成为现实,和平可能会降临;如果阿拉法特在,内部绝不会分裂,因为他是我们的力量,他是我们的魂!

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充满了悲剧,阿拉法特成了悲剧中的主角。尤其是被“软禁”在拉马拉官邸的那段时日里,整天面对导弹火箭的袭击,坦克战车的围攻。虽然他依然镇定自若、岿然不动,但他内心的悲愤和痛苦是可以想见的。他本来是山林中的雄狮、蓝天上的雄鹰,本应驰骋战场,可后来却像一只无可奈何的笼中之鸟。他曾说过,死也要死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可最后他还是客死巴黎。要我说,悲剧比喜剧深刻,因为他留给人遗憾,有遗憾就有思考。一个人的悲剧可能会化作后人的财富,成为对民族和国家的贡献。

尽管事业未竟建国未成。但他依然是巴勒斯坦人心中的英雄,既是决战沙场、英武不屈的英雄,又是忍辱负重、以理示人的英雄。巴勒斯坦人坚信,有英雄的民族是英雄的民族,阿拉法特是永恒的,包括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灵魂。巴勒斯坦也将是永恒的,他们将在阿拉法特旗帜的指引下永远前行。

同类推荐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从而被迫开始了现代性的历程。为济时事之艰,无数莘莘学子负笈海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盗火者”。正因为在现实中先行具有了留学生这一群体,对这一群体在域外生活的书写,然后才诞生了中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一九一三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便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歌中挑选出他最喜欢最得意的诗篇,经过再体验和再创作,译成洗净铅华的,清新、自然、隽永的散文诗,陆续结集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本书从这些诗集中精选了最脍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尔抒情诗的集粹。
  • 四川曲艺史话

    四川曲艺史话

    本书给了四川曲艺一个简洁、明快的艺术定义,对众多曲种进行了三级分类法,介绍了从汉代到近代四川曲艺的发展情况等。
热门推荐
  • 宠物乐园

    宠物乐园

    成为FBI头号通缉犯是因为年少轻狂。成为举世瞩目的亿万富翁为的是一个女人。成为一个高手高手高高手是因为一个延续千年的计划。而成为黑客之神,是因为建立了宠物乐园!
  • 卡布其

    卡布其

    她们是被打破的碎玻璃注定一出生就被离弃当她们与他们相遇故事从这里开始
  • 二战史·瓜分世界

    二战史·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豆子的力量

    豆子的力量

    女人有三宝,家庭,健康,事业,每个女人都是可以顶天立地的豆子,别小看她们的力量!豆子风暴再次袭来,让你见识见识翻腾的这锅有思想、有智慧、有胆识的豆子大餐!
  • 网游之刹时巅峰

    网游之刹时巅峰

    素成和宿敌的一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对决后,素成虽赢得了胜利暂时保住了地球,但自己也失去了记忆导致重生,而宿敌乘机掌握了尸族,而由于地球上的各国对一个游戏的开发,让尸族抓住了天幕上的一个漏洞,再次派人进入地球并偷取械族至宝《时代》,虽说最终被六家的人发现,但《时代》已经在全球运行,游戏的运行方便了尸族寻找素成……而素成在游戏中达到巅峰,并在有些人的帮助下找到六家,恢复了记忆与能力……宿敌突破封印找上门战斗再一次触发……一次选择……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重生之我为天骄

    重生之我为天骄

    林晟,原来是个可爱的小胖子,因为扶老奶奶过马路呢壮烈的牺牲了,但是老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意外重生了不过呢,却给他了一个系统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小胖子如何带着系统玩转都市。
  • 情迷废娇妻

    情迷废娇妻

    第一眼,他认定她是花瓶,可以买回家当老婆装饰品;第二眼,他觉得这女人有点不安份,居然打着为他好的名义觊觎他的家产;第三眼,他笃定他有点不对劲,为什么看到她会心跳加速,眼睛一直追着不停!打住!他不会是爱上她了吧?
  • 神秘三少的邀请:99天新娘

    神秘三少的邀请:99天新娘

    情场失意,白筱需要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却意外的收到一封为期99天的结婚邀请函。新婚夜,目睹老公真面目,白筱大惊失色,“怎么是你?”男人笑得莫测高深,“白筱,久违了。”结婚99天,男人出现,白筱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99天,够天数了。”他幽深的黑眸盯着她,“不够,还有一个漫漫长夜。”年少时,白筱遇见大她十岁的凌落川,她陪他走过人生最低谷的一年,他待她如父如兄,开导她,教育她,帮她度过危险的叛逆期。九年后两人再相遇,一开始很糟糕,过程悲喜交加,后来他让她明白,这世间还有比白筱暗恋凌落川九年更为深刻的一种爱,那就是凌落川对白筱的爱。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